过冬至初中作文800字左右
南方,冬至象征着团团圆圆。这天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汤圆,与家人团聚是最幸福的事了。下面是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关于温馨的冬至的作文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温馨的冬至的作文一
一年一度的冬至到了,冬至必不可少的就是做饺子了,而奶奶就是一高手,她拌的饺子馅可真的是天下一绝啊。她先把肉剁成肉馅,拿作料腌好;接着又把白菜、萝卜剁碎,挤水后放入肉馅中,再加入一些调味品,饺子馅就拌好了。
落日的余晖慢慢褪去了,夜色如一块黑幕笼罩大地。电视打开了,里面传出了欢歌笑语。奶奶把已经和好的面拿出来,在案板上揉匀,然后揉成细细的长条,切出了一个个的小剂子。这时,爸爸妈妈和我“上场”了。我把一个个的小剂子用手掌压成扁扁的圆片,太简单了,一会儿,我就完成了任务。
接下来我该干什么呢?我四处看看,该做下一道工序了———擀饺子皮,我从爸爸的手里夺过擀面杖,开始“教训”一个个小圆片,受过我“教训”的饺子皮不是这儿“缺了一块肉”,就是那儿“鼓起了一个大包”,简直就是“四不像”。大家看着我的“杰作”都捧腹大笑,我“败下阵”来,灰溜溜地去尝试下一道工序———包饺子。我先把一个饺子皮放在手心,舀了一小勺馅小心翼翼地放在饺子皮的正中央,然后将饺子皮对折后,很细心地把边捏好,最后学着大人的样子用两手的虎口一挤,一个饺子包好了。正当我兴高采烈之时,这个刚诞生的“小生命”似乎很不听话,里面的馅儿漏了出来,我又赶忙拿了一个饺子皮“补洞”。这时,再看我包的饺子:又白又胖、油光满面,身上还裹着一件厚厚的棉衣,结果又引来全家人的笑声一片。 饺子做熟了,要去送饺子了!我们每人都拿了四盒饺子开车送往分配好的残疾人家里。爸爸带着我火速赶到一户残疾人家中,已经是中午时12点了,这户人家接到饺子后一直在说:“谢谢!谢谢!”在这个家里,我看到有一个半米高铁笼子里静静地坐着一位老人,大概有70多岁吧。他似乎想要说什么,但又合拢了嘴。后来我才知道这个老爷爷头脑有问题,如果不放在笼子里,就会跑出去,而且还经常打人摔坏东西。我问这家的一位阿姨:“阿姨,晚上这个爷爷就在这里过夜的吗?他不冷吗?”阿姨想躲避我的目光,但我一直看着她,阿姨无奈地摇了摇头,说:“是的,可是也没办法呀!”从这位爷爷家里走出来后,我心里一直很难受。
也许正是因为这次与众不同的冬至,让我在以后的生活中变得更加懂事,更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哦,这年的冬至,真是令我难忘!
冬至到了,家家都充满了欢声笑语,我相信我明年我一定可以把饺子皮擀得很好。
温馨的冬至的作文二
屋外,明亮的斜阳不倦地营业着,四周的云彩谨慎地斟酌着颜色的浓淡。平静的天空,呈现出不一样的安详。屋内,暖橙色的吊灯散放柔波,青纹白资的碗里盛放着几颗白胖的汤圆。小勺在碗中搅着红糖汤的漾漾微波,应合桌边起伏的欢声笑语。
冬至是快乐的,汤圆里有我们互动的乐趣。冬至前夜,奶奶便张罗着各种食材,摆满圆桌的盘盘食品,是对生活的期待与回味。洁白的糯米团很快揉好了,一家老小坐在桌前,掐取一块,揉圆,包馅,最后搓圆。大大的汤圆里包着的,是童年期最美好的回忆。
那时候,一年冬至里的搓汤圆,是孩子们盼望的时刻。很顽皮的小孩揉着或大或小的糯米团子,和同伴笑着闹着。奶奶看着我们,总是苦笑不得,她把手放进茶色的竹箶,一遍遍不厌其欢地教我们,怎么揉怎么包。粗糙褶皱的手掌握着细滑白嫩的小手,手起手落,慢慢地揉着、搓着。圆圆的团子不知何时从手掌中溜出来,滚到箶边,老人、小孩都笑了。搓完汤圆,奶奶晃着大大的竹箶,汤圆参差不齐地在箶里奔跑着。奶奶笑得更灿烂了,她说这是“公孙丸”,有大有小,团圆平安。不一会,奶奶开始煮汤圆了。她戴着老花镜,瞅起眼睛,捏着小秤外,量测着红糖与清水的比例。奶奶抄着那把古老的铜勺搅拌着红糖汤,又放入搓好的汤圆,铜勺搅起的微波,似奶奶脸上不会消逝的笑容。我们总是赖在厨房不走。我们爱听着汤圆咕噜咕噜的歌唱,爱看汤圆在锅中转圈舞蹈,爱闻厨房烟雾中浓浓的红糖香,更愿意等着汤圆完美出浴。
几年光阴消逝似水,飞速流过。原本茶色的竹箶不知何去何从,取代它的是市面上普遍的塑料红盘。那把年代甚是久远的铜勺也消失了,换成了长柄的不锈钢勺子。市面上各种汤圆层出不穷,花样甚多。但是,奶奶仍坚持自己做,还是平静坐在桌前,亲手搓着每个汤圆。我们全家也像小时一样,一家老小围坐一块搓汤圆。只是长大懂事了,再也揉不出那参差不齐的“公孙丸”了。汤圆大都挺均匀,也没办法可以去搓或大或小的圆子了。
六碗汤圆,装在清纹白瓷的瓷碗里。奶奶执意要用这种碗装汤圆。“这样吃,才有以前的味道。”她温和地说着。捞起汤圆,放入口中,嚼着软软糯糯的外皮,咬开是流心的芝麻馅——最简单却是最好吃的馅料。一口一个,每一个口都含着童年,含着那异常香甜的美好。
纵使岁月无情飞逝,纵使传统习俗逐渐消失,但只要奶奶搓汤圆时的笑容永存,只要童年的冬至记忆永存,那份乐趣便永不会消逝,那份香甜便会留驻舌尖,那份情味也会永远留存。
温馨的冬至的作文三
冬至一到,三九严寒开始了。冬至的前夜,我们叫冬夜,是一年中最漫长的寒夜。在农村常听老人说:“冬至大如年。”“有的吃,吃一夜;没的吃,冻一夜。”所以每年冬夜,家家户户都要准备花生、葵花子、炒豆子……吃得开心,睡得也香。
我是住校生,没事又不好请假回家,看来冬夜要在学校里过了。冬夜那天,北风呼呼地刮在脸上,像刀割一般。前一天还在树上飘零的几片梧桐叶,再也停留不住脚步,纷纷逃离那凌风的高高枝头,投入大地妈妈温暖的怀抱。从中午开始,就陆续有家长来校看孩子、送东西。我想:今天爸妈都上班,家里不会有人来看我了,我真的得冻上一夜了。
晚自修时,同学们再也没有心思看书写字,纷纷拿出自己家里送来的食品,那份喜气早已流露在脸上。只有我和几个路远的同学坐着发呆,班长凯玲走过来,手上捧着瓜子,送到我面前说:“章梦婷,这些瓜子给你尝尝吧。”没等我说谢谢,同伴宇芳和林平也送来了她们父母买的花生、炒熟的玉米粒……我感动得要掉眼泪。这时,我们的班主任王老师来了。虽然围着围巾,但她的脸被寒风吹得通红。我知道王老师她昨天刚值过班,今天晚上不用来学校的呀?只见她一手拿着手电筒,一手提了一大包东西,同学们的这一幕早已映入老师的眼帘,她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老师走上讲台,放下手里的东西,对同学们说:“今天是冬夜,我们大家一起来吃花生,过过节吧!”老师特意给我捧了一大捧花生,再给四十多个住校生每人分了一大把,随后又表扬了那几个关心别人的同学。我们吃得津津有味,边吃边猜老师给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那种特有的熟花生的香气弥漫了整个教室,窗外虽然寒风袭人,教室里却暖气十足。
那一夜,我觉得特别暖和,睡得也特别香、特别甜。多么难忘的冬夜。老师啊!您就像冬夜里的火炉,把自己燃烧得旺旺的,然后给我们无尽的温暖。
温馨的冬至的作文四
每年的12月22日俗称为冬至节,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不仅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风俗,南方地区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今年的冬至节又快到了,让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去年在班长家过的冬至节。去年的冬至节也是那么冷的天,刚好那天我们休息,班长就邀请我们几个家在外地的新员工去他家过节吃饭,一起过节。我去到班长家的时候是下午五点左右。一进门,一股股香气扑鼻而来,全身也感觉暖和了不少。轻车熟路,换好鞋子,班长在厨房忙碌中,小张已经在辅导班长的儿子写作业了。我跟班长说:“班长,我来了,今天做什么好菜?”班长在灶台上忙乎着,不见回头只见声音:“把青菜洗了,各种配菜、配料弄好,其他不用管,等着吃饭就行。”“好的,很快完成任务。”话我还没有说完就麻利的去干我的活了。配菜还蛮多的,葱姜蒜,香菇,茄子,菜花。不一会我就把要洗的菜洗好,整齐归类,放一边给班长备用。我站在厨房门口,还没有吃口水都被一阵阵的“香气”勾引出来了。我们班长的厨艺不是吹的,今晚有口福啦。
六点整,准备开饭,人马也到齐了,有刘师傅,张师傅,韦师傅,梁师傅和他老婆,小张,小文,班长和他儿子,还有我,整整一桌人。各位食友,现在有我揭晓今晚有什么丰富的菜肴:首先来一锅金华火腿排骨红枣汤,滋补又暖暖胃;之后是梅菜丁扣肉,香气逼人,肥而不腻;接着红油肚丝,好看又好吃;跟着青椒掌中宝,又辣又脆口;不要以为就这几样已经让你垂涎三尺了,还有茄子煲、卤猪脚、清蒸鲈鱼、酸梅姜丝鸭、手撕牛肉、白切鸡、青龙过江——爆炒菜花。可以说是集天上飞的(鸡鸭),水里游的(鲈鱼),陆上跑的(猪牛)和地上种的(茄子、菜花),水陆空三军都有了,每一样菜都是色香味俱全啊!满满一桌菜,光是看就馋死人了。就坐完毕,班长举杯说“大家举杯,共度冬至啊!随意吃。”“班长辛苦了,大家一起吃!”碰杯完,大家都在“埋头苦干”了。美味面前,谁能无动于衷?吃了再说!
我要吃猪肚丝,真可口;我要吃鲈鱼,真甜美;我要吃扣肉,真爽!就在我吃得不亦乐乎的时候,班长的儿子小朱大声说:“大家看廖哥哥吃都满嘴都是油,嘴角还有颗米饭呢!”大家看着我这吃相哈哈大笑起来。得,在美味面前,还是要注意吃形象的。不过,这菜真好吃!
这个冬至让我们吃得开心,回味无穷。
温馨的冬至的作文五
杜甫《小至》有言,“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说的便是冬至了。次日之后,白昼渐长、积雪覆盖的疆域渐远。山脚下结冰的湖面、板结的泥土、城市玻璃幕墙里腾起的雾气无一不在提醒人们:静谧的初冬时光已如约而至。
冬至节气源于周秦,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周秦时代,以冬至为岁首,算作新年。《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渐强,意味着下一个循环即将开始,是大吉之日。从这个意义上讲,最初人们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年的到来。汉朝时期又称“冬节”,这天人们祭祀天神人鬼,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唐宋时,冬至和岁首并重,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冬至前后的落雪是古城不可多得的美景。择放晴的冬日,随车行进在路间,远处巍峨的秦岭被阳光照亮,山脉下被积雪覆盖的麦田闪着晶莹的光。融化的雪水流进瓦砾间,坠落在古刹的钟鼎上,滴滴答答地敲打着前朝的轶事,顺着屋檐、窗棂看去,到处弥漫着长安的模样。又或是从信远楼开始漫步,深吸一口湿冷的空气,将秋日的愤懑与烦躁印在雪地间。那些长在竹园餐厅外的竹子同深秋的飞黄、初夏的嫩绿一道,静静掩盖于这大地间,保守着一个关于春日的秘密。走不多时,回头望去,大地间干干净净、白茫茫一片。当然,倒也不是全部的素白萧瑟,那些偶尔掠过的灰雀儿,低矮的冬青,衣着鲜艳的少男少女都平添了些许的活泼。
“冬至到,吃水饺。”小时候,冬至吃饺子是族里户面的大事,加上饺子本身复杂的制作工艺更道出了年幼时代对冬季最大的满足。和面,隐含着中国传统文化阴阳两级的意蕴。面粉和面盆相互碰撞,并随着水、蛋清的流入慢慢变得粘稠,趋于胶着,显得弹性十足且兼具美感。选鲜嫩的韭菜和猪前腿肉作为馅料,加些许姜末和葱末,在案板上剁好、窜成团。诱人的馅儿配上薄皮,用力篡紧后丢入锅中。管不得热烫,蘸着酸辣的酱料,一口咬下去,流进嘴里的馅儿裹着一年头的酸甜苦辣。
“少小离家老大回”已经成为现代人无法回避的事情。奔波于异乡异地,咬一口饺子,家乡那蜿蜒的小径、鸡鸣犬吠的屋舍、甚至于攀爬在桑树上的天牛,此时都随着浓郁的汤汁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冬日的肃穆由此变得温情,而对来年春日的期盼也越来越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