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尚的道德600字作文
道德,是一个人品质的体现,一个有道德的人其行为举止会让身边的人感到舒适、自在。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犹如一阵微风,微风拂过,唯有暗香扑面而来。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尚道德的作文,方便大家学习,快来看看吧!
关于高尚的道德的600字1
地铁与公交上的让座请求,大街上的乞丐苦苦哀求,公园里熊孩子的调皮捣蛋,都让我们无可奈何。人类文明发展逐渐加速,可我们却被部分人口中的道德束缚了手脚。我认为,我们应当挣脱这种枷锁,对道德绑架说:“不!”
“我弱我有理,我穷我有理”。在大街上,在医院里,在亲朋好友之间这种说辞无处不在。在大街上乞丐投来苦苦哀求的目光,你好心的给出一元钱却得不到道谢,而是遭到了更加过分的请求甚至乞丐的辱骂,难道因为我的富有就需要为你的无能和贫穷来买单吗?
医院内病人的家属迟迟不肯支付医药费用,已经宽限了他两个多星期的医生最后无计可施,停止用药,却被他人骂道草菅人命,心术不正,一心只想着赚钱。“我老我有理,我小我有理”。熊孩子,熊老人在这个社会上已经见怪不怪,在公园里,小伙子本因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因为大妈们的蛮横,只能无奈的在一旁的路边看起大妈跳起广场舞来;在一家火锅店内,一个熊孩子向一位少女索要手机玩游戏不成,在其火锅内吐口水,家长却说,孩子而已,有什么好计较的,再换锅底的时候,熊孩子将滚烫的汤汁泼在女孩脸上,致使其毁容。家长带着孩子默默离开,而周围的人却劝女孩大度些善良些。难道我要因为你的年幼无知或年迈体弱多病来买单吗?
穷、弱、老、小,什么时候变成了要挟他人的借口,这是中华从古至今所弘扬宣传的传统美德吗?
不!并不是这样的!这并非我们华夏民族所一心追求的道德,用着口中所谓的道德去限制,束缚他人行为的人,自以为自己掌握了社会的通行证,可同时也沦为了社会底层的渣滓。尊重老人是肯定的,可并非所有老人都值得尊重。去年一老人落水,消防队员营救时,老人却缠住消防队员的脖子喊着找人陪葬,这样的老人值得去尊重吗?爱幼也是必须的,可并非所有的小孩都值得去拥护,杭州一位熊孩子将妹妹困在电梯内,到了最高层后,不料妹妹年幼无知,向着窗台走去走出了栏杆,一脚踩空,闹出人命,这样子的孩童值得我们去关爱吗?
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有些人用高尚的道德来劝说你道德,也有些人在一旁劝说着你的大度与善良。请记得适度展现你的善良,施舍是一种权利而从来不是一种义务,理性对待道德绑架,勇敢对道德绑架说“不!”
关于高尚的道德的600字2
冬日里的列凤呼呼,地上的灰尘飞扬,又是一个静悄悄的早晨,没有车辆在奔驰,没有车辆在奔驰,没有孩子们玩耍的欢声笑声,只有一个身影在路旁不停地闪动。
一个残缺不全的扫把,一双洗的发白的棉袄鞋,一身陈旧而又干净的上衣,一位满脸皱纹却始终微笑着的老人,他就是我的叔公。
叔公天生就是哑巴,从小就喜欢助人为乐,村里不管是大事、小事,总看见他在人群中浮动的身影脸上始终挂着微笑。“看,叔公又扫马路了。”隔壁的婶子说。每当这个季节,叔公每天都早早地起床来扫路旁的枯叶,说是快过年了,要扫干净过个好年。从远处看,只有身影在闪动,近了,看见的却是叔公不灵活的背影。原来叔公有个老毛病,一到冬天,手脚会发寒,有时还整天地哆嗦。叔公没有伴侣,听说有人曾给他做过媒,但都被他拒接了。人人都说他是傻子,其实叔公他一点都不傻。
叔公他对人亲和,特别是小孩,每当跟小孩打闹时,总爱把小孩胯在他的肩膀上,我小的时候也不少坐过他那软垫垫的肩膀,但现在好像模糊不清了。小的时候,我们总爱跟着叔公窝火堆,烤番薯。一般大人们都不准我们吃烤番薯的,等大人去忙事时,总爱把火盘里的红薯给挖出来,摘了几张叶子包着,就往院子外跑,到了相约地点,各自数着自己的红薯,谁多谁就算赢了。可好像每次都被叔公逮个正着。原来,这都是叔公的注意啊!
想着往事,手不自觉地拿起了扫把,悄悄地来到叔公身旁,叔公一见状,便明白了我的来意。这时,叔公的笑更灿烂了,经过一番细扫,终于完成了叔公过年前的心愿。我准备转身走路时,叔公拉住了我,颤抖的双手从口袋抽出两颗糖,塞在我手里。我这才发现叔公竟削瘦了那么多,软垫子变成了枯柴,脸上的皱纹像沟壑一般都刻画着他所走过的岁月,但还是一直微笑,他的笑一直都没变过,以前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即使有了岁月的辛苦痕迹,但也抹不灭他乐观向上、助人为乐的笑容,叔公的笑永远都是这样。
身边的人和事都可以让我们奋发图强,叔公的品质我会承传下去,我要像他一样,不怕辛劳,不怕岁月的磨练,我要努力学习知识,报效祖国。
关于高尚的道德的600字3
从小我们的父母老师就教育我们要遵守规则,校规也好,家规也罢,甚至每年开学都要背的中小学生守则。也正是这些琐碎的规则构成了社会规则。
什么是规则?是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文?还是七大章八大节的校规?所谓规则就是“顺者昌,逆者亡。”而哈佛大学的这个例子正是证明了这句话。
哈佛大学的图书馆藏书几十万,学校规定学生只能在图书馆里看书,不得外借,若违反规定,一律开除。一名学生曾偷偷把一本书偷偷带出了图书馆,后来一场大火把图书馆的藏书都烧毁了,那名学生意识到他手中的书本是唯一的幸存品,于是他把它交给了学校。学校非常感谢他,接受了书本,却把他开除了。因为他违反了校规。哈佛大学把规则看得高于一切,违反了校规就是失去了道德。
“让校规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让道德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这是他们的行事态度。“学生将书归还给学校,体现了该生良好的品质。但同时校长“感谢了他,体现了校长对其道德的肯定,但因为该生违反了校规,这是不可宽恕的。所以下令把他开除”,这种行事态度体现了对规则的恪守和捍卫。制度比道德更可靠,是校规确保了哈佛大学的发展壮大。
看到这里你们可能会说这位校长太不近人情了,眼里只有规则制度。而这是因为你们从道德出发,包含着你们对这个学生的同情,你们的重点在于情和道德。那如果站在规则的角度考虑恐怕是完全相反的。这个学生他违反规定偷偷把图书带出了图书馆,幸运的是图书馆遇到了火灾,火灾给他出了一道题,而他选择了道德。如果校长也选择近人情或是站在道德的角度原谅他,那会不会有更多的学生像这个学生一样违反规则,偷偷将图书带出图书馆呢?
退一步讲,假如当时校长真的站在道德的角度原谅了这位学生,告诉他下不为例。其他学生会不会产生——“他偷书了,但他把书还回去的时候校长原谅他了,那我偷偷把书带出去也无妨,顶多也就警告一次下不为例,反正校长会原谅我的”这种想法?一传十,十传百。这种后果将不堪设想,这种所谓的道德,所谓的近人情也将把哈佛大学毁于一旦。
在警察、律师等这些职场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法律面前永远没有感情!法律条文正是由成千上万条小规则组成的,间接在说“规则面前永远没有感情!”淮南子曾说过“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没有规则的社会更是要方寸大乱。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知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司马迁也曾说过——“德施于未然之前,法行于已然之后。”既然这个学生已经做出了违反规则的行为那他就要受到该有的惩罚,他该面对的是残酷的规则,而不是所谓的道德、人情。
在我们的成长中,耳朵听过多少次的“下不为例”,可真的做到“下不为例”了吗?事实证明没有,没有做到的原因正是道德的宽容,一次又一次的犯错,一次又一次的宽容,从而导致思想上的不以为意。所以规则制度高于一切,让下不为例走开。
理想的社会应是道德与规则是并存的。规则划出了道德的底线,同时道德也填补了规则的漏洞,但这不意味着要用道德绑架规则。
关于高尚的道德的600字4
什么是道德,就是你知识不全却可以用它去弥补;但是如果你没有它却无法用知识去弥补的一种修养。但是如果你强行让别人有道德的话,那你同样遭人唾弃。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送在我和我的家人在深圳坐地铁的时候。一个老爷爷上了地铁,见没有人给他让座,竟破口大骂起来:“你们这些年轻人,太没素质了,见到老人也不知道让座吗?”车厢里并没有人回答。没想到老人更加变本加厉,直接用拐杖指着一个年轻人就是一顿骂:“你这么健壮的小伙子,站一会又不会碍着你,难道你的父母没有教过你要尊老爱幼吗?”
那个年轻人实在忍不住了,对老人说:“大爷,现在都是下班高峰期,大家都很累,不让座也情有可原,要不您先等一等,看看下一站有没有人下车,若有,您便坐,若没有,您也不能强求别人给您让座。毕竟帮您是情分,不帮您是本分。”大爷听到这话,气得不行,但其他年轻人似乎很赞成这种说法,一时间,谁也没有站起来让座,而那老人也气氛的往其他车厢走去。
其实,在生活中,经常能见到这类人,他们强求别人要有道德,如:公交车上强行让座,强行捐款,发奖学金时强行让别人请客等等。他们要求别人要有道德,可我觉得他们才是最没有道德的人。
道德,是一个人的修养,可这也要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举个例子:《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但如果孔融不愿意让出梨,而是被家人强行让出的话,那他的内心会怎样?肯定不好受。
道德,固然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修养,但如果建立在强行的基础上,那么这个让人强行让人讲道德的人最没有道德。
关于高尚的道德的600字5
“原生家庭”一词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家庭教育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溺爱是家庭教育的一大缺陷,家长过度宠爱孩子而把孩子推向深渊的事件屡见不鲜。
孩子似小草,对于他的培养不能一味地浇灌水分,在不同恶劣的天气之下给它足够保护措施,否则他怎么能在逆境中成长,一旦踏入社会又怎能吃得一丁点儿苦?思想道德的缺失,一直是家庭的痛,在云南网上配发一则图片新闻,孙子要买手机,因年迈而弯腰的奶奶背着竹筐替孩子付钱,而孩子两手空空只顾在前面带路。可以看出他们家里并不富裕,而这个孩子却如此任性,一点也不体谅奶奶的辛苦,关爱孝敬长辈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但是很多孩子却没有这一点的认知,更别说传承了。
许多家庭存在溺爱孩子的现象,从来不让孩子吃苦,无论什么事都迁就孩子,而这种宠爱恰恰导致孩子任性妄为,甚至缺乏教养。在网上的一个视频中,几个小男孩竟然将作业本撕下来的纸张塞进一个小女孩眼里,这种行为难道不是男孩子家长的教育过失吗?荀子强调:性本恶,对自己的本性不加节制,是最大的恶,宠溺孩子纵容孩子无法无天是在纵容孩子本性的“恶”肆意横行。
宠溺孩子所带来的问题远不止于这些,它可能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安全。最近香港的恶徒横行,他们的行径无法无天,袭警,破坏公共财物,殴打手无寸铁的市民等种种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这些人之中不乏高学历的年轻人,他们在风华正茂的年纪做着天理不容的事。生而为人连起码的道德心都没有,试问家庭教育带给了他们什么呢?不过是促使他们为社会多添一点恶,家庭教育的最基本内容,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一个有道德有教养的人,然后才是一个有文化的人。溺爱孩子是不断地把他们往深渊里推。
“推动摇篮的手能推动这个世界。”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这不仅仅只是给孩子富足的生活,或者让他们一生安逸无忧无虑。而是要塑造孩子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的身心健康的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社会的毒瘤,危害社会和国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绝不局限于课堂上的知识灌输,社会及学校生活即教育,而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孩子向善。追求真善美。杜绝溺爱,塑造孩子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