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以春节日为话题的范文
新年新体验,大家新年里有什么美好的回忆呢?有没有记录下来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几篇别的小朋友的新年作文,我们一起看一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过年的吧。以下为相关的春节作文,仅供参考。
爷爷的春节
两年前的四月,爷爷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春节,便匆匆离去。
此前自腊八开始,随着雪花飘落,临近寒冷的冬天,便有了爷爷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双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
春节,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等待长大的日子,不知何时,芦苇渐渐变青。春节像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瓦房上,每在除夕的清晨,爷爷推醒了我们:“腊月三十过大年了,起来吃杀馋肉”!年味弥漫在小院上空,萦绕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在快乐的童歌中。
我们于爷爷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春节之后长高。爷爷一双枯糙的双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孩儿们,当表妹也站在他身后,爷爷回望,却已一笑白头。
我10岁时,从老家搬进城里,仍旧年味如初。安闲的生活,狭窄的蜗居,常使爷爷奶奶呆坐在门前,爷爷咂吧着旱烟,奶奶打着毛衣,想念家乡小院,鸡鸣犬吠,满田露水,一手侍弄的瓜秧谷麦,想念那门前的枣树。
最后的春节,爷爷依旧忙碌,他似乎总是这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惟他不能。我们从各地回来相聚时,丝毫没注意,爷爷的春节却在此停留。只记得他“唠叨‘嘱咐。
可恶的病魔,把爷爷折磨得瘦骨嶙峋。春节后几个月,爷爷在一个夜中,扔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而去,我守于他床前仅一步之遥,却未留下扔下任何宽慰他的语言。
次年春节,大家沉于无限悲痛,小心躲着伤感的话题,似乎生怕会碰落更多哀思。谈话间我们尽量转移话题,表妹忽然一句:“一到这时,就想到外公。要是他在该有多好!”妈妈听了泣不成声,奶奶听了泪如雨下。多么悲伤的场面啊!
春节的热闹与祥和,蒹葭苍老的古韵,带来一春水汽。没了爷爷的陪伴,这个年过得有些伤感,几乎是眼泪和着悲伤咽下的年夜饭,心中割舍不下的永远是那份血浓于水的情感!
我的家乡——蓬莱春节风俗
我的家乡蓬莱位于胶东半岛,黄海和渤海交界处。这里濒临大海,气候宜人,风景优美,自古就被成为人间仙境。这里不但有着八仙过海的传说,还有各种有趣的民俗。
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大家就开始为新年做准备了。过小年又叫“辞灶”要祭灶神。这天开始,年味就越来越浓了,过后就开始除尘,蒸饽饽、做年糕、炸丸子、做“团圆饼”和“圣虫”等面食。据说小年这天是灶神上天的日子,所以做的饽饽味道很特别,最香最好吃。
自农历腊月二十三后,家家忙做大枣饽饽(又称大馒头)、团圆饼、面鱼、寿桃等面食,表示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
年前要蒸许多特大号的“大饽饽”,大的有两三斤重,用红色的颜料来装饰,正月里作为主食招待客人。蒸馒头时,开口的馒头,要说馒头笑了。还有就是用剪子把揉好的面团剪成小刺猬、小燕子、小猪等各种形状,蒸出来之后,用颜料画好,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面塑。通常除了大馒头之外,面鱼和“圣虫”做的最多,不仅可以吃,还可以用来装饰呢。
“圣虫”谐音“剩虫”,又被叫做“神虫”。 “圣虫”的前身被认为是龙,用面团来做“圣虫”祈求每年都能够风调雨顺,希望家中能够粮食满仓。先将面团搓成一头粗一头细的长条,粗头朝上作头,细的一端绕着头盘成两圈,然后用剪刀剪出“圣虫”的嘴,把一枚硬币放进“圣虫”嘴里,接着剪出神虫身上的鳞片,最后便是用绿豆安“圣虫”的眼睛。做好的“小圣虫”要一对一对地分别放在面缸、米缸、菜盆、冰箱里,意味着来年米缸、面缸不招虫子,寓意天天有菜吃。面鱼通常用木头模子做出来,蒸好后用颜料画好眼睛和鳞片。放置在窗台、柜头,意味着年年有余。
家有女儿的人家要做团圆饼,也叫“太阳饼”,形状像太阳花,层层叠叠做成太阳状,每一层都涂上蜂蜜、芝麻,外围折成盘叠交错的花瓣状,上面用刀刻上棱形花纹,再用红枣镶嵌。大年初三姑娘回娘家时,除了要吃初一早上的饺子之外,临走还要带走一块团圆饼,意味着幸福团圆,生活甜蜜。
腊月三十这天,除了贴春联挂灯笼,主要就是包水饺了。这天要准备两顿饭的水饺。晚上一般是白菜水饺,寓意发财。初一早上的饺子里更热闹了,有些水饺里包有钱(硬币)、红枣、鱼、豆腐、花生仁、糖块等,有各种含义呢:吃到硬币意味着来年会发财,有钱花;糖意味着甜甜蜜蜜;鱼意味着年年有余;豆腐寓意有福气。。。。。。吃到者象征在新的一年里吉利、如意。为了吃到更多的好东西,这天早上,大家吃的比往常都要多。
正月初一凌晨三四点钟要起来拜年,拜年是按照辈分拜,到辈分比自家大的人家里,男的还要对着家谱磕头,然后到桌子上喝几杯。晚辈拜年,收红包,放鞭炮,各家各户灯火通明,路上只听见相互问候的拜年声,这时年味是最浓的了。
初二开始,便是走亲访友,相互拜年了。正月里,有扭秧歌、划旱船、踩高跷等各种表演队走村串户进行表演,可热闹了。
过春节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每家每户都会庆祝一番。有些民族还会搞一些活动来欢度新春佳节,比如舞龙舞狮、说书唱戏、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
一到年关,大人小孩都忙乎开了,备年货、扫屋子、祭祖宗忙的不也乐乎!贴春联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或自己动手或请人代劳,把一年的收获和来年的希望都写进这小小的春联里。同学们,说起春联,还有一个故事呢!春联,起源于桃符,它最早出现在周代,是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门板。据说,桃木有镇鬼、驱邪的功能。因为世上的恶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二神,所以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驱鬼辟邪。后来,人们索性在桃木板上刻上两位神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驱恶。这种桃板就称为“桃符”。在五代十国时期,开始有人在桃符上写字。一次,蜀国的君主孟昶在除夕之夜令学士在桃符板上写字,因看不清学士们所写的内容,孟昶索性自己书写“年年约余庆,嘉年号长春”。由此产生了中国第一副春联。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再远的游子也要赶回家跟家人团聚,吃上父母精心准备的年夜饭。旧时,人们把这叫做除夕守岁、熬年。这一顿饭要慢慢吃,一直要吃到深夜。
看着春节联欢晚会的精彩节目,围着热气腾腾的火锅,听着窗外阵阵的爆竹声,一家人享受着天伦之乐。这时候,小孩子最开心的是长辈会发压岁钱。据说,在魏晋时期就有这个做法。压岁钱也叫“押岁钱”、“压祟钱”因为岁与祟是谐音,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使小孩们平平安安过年。
过年了,少不了走亲访友。亲戚朋友聚集在一起,吃着丰盛的酒菜,互赠祝福,共谋发展大计。这一活动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