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话题作文 > 热门作文 >

观看《绿皮书》电影的感想_关于《绿皮书》影评精选范文

2021-04-06 08:39:15
|马绍2

130分钟的《绿皮书》容纳了很多的情节,看完后我百感交集,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绿皮书》观后感,仅供大家参阅。

《绿皮书》影评

可以给《绿皮书》贴上很多的标签,包括:种族歧视、意大利裔美国人、同性恋、阶层、双雄、公路等等。但《绿皮书》的好处就在于对于这么多的矛盾冲突,影片始终以一种淡淡的、温和的态度来描述一切,既没有无视,也没有将各种矛盾激化。

一黑一白两个人在美国南方的八星期旅行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六十年代白人至上阶段美国的各种社会现象,或者说美国白人心理深处的固执概念:对黑人客气,并不代表尊重他们。

影片循序渐进地将情节慢慢推进。从钢琴师和司机刚上路时的交锋,到酒吧里的冲突,到幸运石、炸鸡和写信的桥段,以及钢琴师对黑帮招人的担心,直到回纽约时司机在后座上的睡眼朦睲等等。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从冷冰冰的雇主关系,逐渐发展为相互帮忙、进一步相互照顾、再进一步相互引导。这一条“情感”基线没有大起大落,却逐渐平滑。两个人心灵渐近,获得了生命的大和谐。

影片的另一条“成就”基线是下中社会阶层的意大利裔司机和上下社会阶层的黑人钢琴师地位之间的逐渐变化。钢琴师在影片开始时是处于高高在上地位的。居高临下的宝座、命令的语气和司机无可奈何地遵从无不显示了这一点。

但在两个人的交流中这种情况逐渐起了变化。教吃鸡、教写信,用意大利家庭喧喧闹闹的温情表现引出司机对钢琴师孤独生活方式的评议。从司机逐渐学会罗曼蒂克的写信方式,不再需要钢琴师的指教可以看到双方地位的逐渐接近。钢琴师离开宝座,离开空空荡荡的房间,来到司机家过圣诞,司机以主人的身份接纳钢琴师,也是双方成就的象征。两个人相拥一抱,获得了生命的大和谐。

种族歧视和同性恋歧视是《绿皮书》很重要的一条“矛盾”基线。从北方到南方,逐渐清晰的歧视环境和歧视态度在圣诞夜最后的一场演出之前到达了高潮,也一直被观众所期待着。但这个高潮其实并不高,冲突发生地并不大。最后出手为钢琴师解决问题的人是意大利裔司机,这一切与美国白人无关。比较明显的暗示在于两名白人乐手明白一切却从不作为,这是一种政治正确之外的另一种政治正确。

很多人不喜欢《绿皮书》,可能因为影片对黑人种族歧视的问题只描述没控诉。但《绿皮车》至少比29年之前的《为黛西小姐开车》更进了一步,于脉脉温情之外显示了来自两边的严峻。

恭喜钢琴师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但我更喜欢阿拉贡国王维果•莫特森的表演,没获奖有点遗憾。最能体现他演技的包括腆着肚子回家睡觉的片段、坚持自己名字的片段、楼梯上解释不参加黑帮招人的片段和被叫醒从车后座上爬起来的片段,非常随意自然,不做作不加戏,对影片保持温和的整体基调非常有帮助。

130分钟的《绿皮书》容纳了很多的情节,除去开篇和结尾,在旅途中发生的片段至少有十四个。这也造成了所有的情节和冲突都是浅尝辄止,钢琴师或者司机刚刚对眼前的经历刚刚发表了几句有点深意的言论,立刻就被切换转场,这维持了观影的兴趣和新鲜体验,但让人来不及深想。如果这是有目的性的刻意为之,那可能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优点。影片中也能看出很多经典影片的痕迹,包括《为黛西小姐开车》、《雨人》、《午夜狂奔》、《午夜牛郎》、《忠奸人》、《国王的演讲》等等。

《绿皮书》很优秀,个人认为还到不了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而无可争议的程度。但不管怎么样,好莱坞对现实主义影片保持着一种不离不弃的执念。

《绿皮书》观后感

前几天,我看完了《绿皮书》这部电影。

和名字不同的是,它并不是一部充满术语条例的政治片,相反的,在一路向南的旅程中,独属于上世纪,野性的,畅快的美国,在黑人摇滚乐和爵士乐明快的节奏中逐渐的成型。

一个社会底层的白人,托尼,得到一个工作的机会,为一位黑人钢琴家,唐,当巡演司机。一个连黑人喝过水的杯子都要扔掉的白人,会与他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开着车一路南下,从城市到乡村,从文明到落后。歧视黑人的氛围越来越浓重,这时《绿皮书》作用,便慢慢提现出来,与其说是绿皮书,不如说是一本黑人的生存指南,上面标注了一路上黑人可以住的酒店,可以进食的餐馆,密密麻麻,俨然一部严肃的法律条文。无奈的是,更过分的事情不断发生,钢琴上被堆满垃圾,晚上禁止黑人出没的日落镇,为黑人提供的“像家一样”的破落杂乱的旅馆,贵为钢琴家却只不过是白人消遣的工具,从琴凳起来的那瞬间,所受的尊敬和掌声烟消云散,与他们而言,他只不过是一个“低贱的老黑”。

看到这里,或许你们会觉得这是个注定悲伤的故事,其实不然。

南下的路途中,托尼与唐在朝夕相处后,渐渐被他的才华所征服。更了解到唐与常人不同的,喜欢思考的,追求平等的,高尚的灵魂,它不会因为深色的皮囊而失色。在这个过程里,与其说是抛去世俗成见的修行,不如把它看成一次互相的救赎。处于社会底层的托尼,在唐的指导下开始写充满诗意的信件,开始学会平和的对待别人,开始平等的对待以前所不屑的群体。影片中温暖的内核也逐渐揭开。

除了相互的救赎,影片更体现出的是一种对平等与自尊的向往。当唐的车经停南部一个农场时,被雇佣的黑人劳动力起身注视这位与他们格格不入的同胞时,他们眼神的空洞和一些看不出情绪的内容,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后来想想,两个人,一个为黑人开车的白人,一辆车,不正给了那些深色人种以新的希望吗?

还有一幕,影片快结尾时,唐因为被邀请他举行圣诞音乐会的地方禁止与白人一同进餐,而勇敢的拒绝演出,我想,这也是追求平等的缩影吧,虽然不能改变根深蒂固的成见,但正是一个不断向好发展的微光…

一个温暖,诙谐的内核,救赎的不仅仅是那些深色的外表,更是那些披着美丽外壳却黑暗的灵魂。

《绿皮书》在当下的社会中,不应该是黑人逃避伤害的港湾,更应变成他们争取权利的通行证。

希望你们,也看看《绿皮书》。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114
c
id
238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