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小学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三年级描述文化传承,你我有责600字作文

2019-12-19 14:39:30
|家敏2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经历过千年的时间洗礼,是我们最珍贵的瑰宝,是我们的灵魂,只有将它一代代的流传下去,才不辜负它对我们的好。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文化传承的文章,希望帮到需要的朋友。

  篇一、三年级描述文化传承,你我有责600字作文

  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这里我们可以认识古代大思想家,了解古代神话故事,欣赏古代建筑……,我最喜欢的有:中国剪纸、中国戏曲、中国皮影等等。

  中国的剪纸文化非常有趣、好玩。我们可以剪出花鸟鱼虫、梅兰竹菊。我见过剪出的花鸟鱼虫惟妙惟肖,十分逼真。我还见过剪出的梅兰竹菊,看着这些花花草草感觉就能闻到花香。

  中国的戏曲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我都听过的戏曲有:豫剧、京剧、黄梅戏、昆曲等等。我刚刚听到这些戏曲的时候我不知道他们在唱些什么,后来妈妈说:那戏曲里都在讲述一个个感天动地的故事,让我学到了很多道理。

  中国的皮影戏就更美了。我看过武松打虎、美猴王、三打白骨精。这些皮影戏做工精良、惟妙惟肖,一根根丝线牵着皮影的手脚一上一下,特别好看、好玩。

  这就是中国美丽的传统文化,我欢迎五洲四海的游客常来中国玩,我们也要保护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篇二、三年级描述文化传承,你我有责600字作文

  如今相对开放的国际环境,使得各种地域文化交汇融合,过各种洋节日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这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渐渐地不被重视。现今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肩负着的使命。

  中国的传统和文明需要传承。这些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存和发展的产物。现在的中国人,未来的中国人,若是无法了解自己的祖先和民族的发展,轻视这些传统和文明,那么这样的中国人也就失去了属于自己的特色。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形成的品性的紧密联系,也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容被西化。中秋节寄托了游子对家的思念;端午节展现了耕作的劳动人民对丰收的喜悦;清明节表达了亲人对逝去者的哀思;新年则体现了人民向往和平快乐生活的朴素愿望。这些节日背后所存在的意义,是任何一个洋节日无法替代的。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倡保护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从原来没有节假日变成了休假一天,电视媒体也日益加大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提高人们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在这个受到外来文化强烈冲击的21世纪,我们太多地关注于西方万圣节的南瓜;情人节的玫瑰;圣诞节的白胡子老人。从而忽略了新年的“福”字,端午的艾草,中秋的月饼,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这都是一种本土文化的丢失,没有了这些文化和传统,我们也将丢失自己的信仰,失去自己的特色。

  身处于现今社会的我们依然要懂得不崇洋媚外的道理。外国的传统和特色往往不适合拥有古老历史的中国。就像君主立宪制不适用于中国;刀叉无法成为中国人吃饭的主要工具;直接的说话方式无法改变中国人的婉转一样,洋节日也不应该成为中国人的节日。

  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历史文化在千百年里长期积淀和凝聚之后又经后人总结和实践而成的,从种种节日风俗里,后世的人们可以清晰地体验到先民生活的历史文化图景。当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的节日不再受重视,节日的文化渐渐被遗忘,中国“文明古国”的盛誉也将不复存在。

  我们需要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与弘扬,从自身做起,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篇三、三年级描述文化传承,你我有责600字作文

  静悄悄的新年像极了一个普通的周末。

  昔日的年画、鞭炮和祭祖活动了无影踪,中国人最传统的新年文化似乎已逐渐被一次年夜饭、一台春晚和几条拜年的短信所取代。然而,安静的新年只是中国传统文化流失的一个表现。当韩国的端午祭申遗成功,当我们内蒙古族的马头琴成为蒙古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成影戏成了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当埃及和韩国在争夺中国造纸术的发明权时,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在情人节的玫瑰和圣诞节的铃声中觉醒。我们应当重新回顾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那昔日的辉煌为什么如此轻易的被我们遗忘?那些正在一日日流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中华的文化有深厚的历史背景,那是几千年来的沉淀和积聚,每一次的民俗民风都有着其最独特的传说和文化背景,每一个节目都有上古的史载和存在流传的价值。西方简明快捷的文化似乎更易被接受,但中国文化的横深和纵深是不容许被遗忘和取代的。在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时代背景之下,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华夏儿女都有责任深思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并流传的方法。在某种意义上,那是中华民族得以稳站世界民族之林的出路,那是一个以礼治国的民族得以丰富和充实的出路。

  虽然那瑰宝仍以痛心的速度流失着,但我们还是看到关注的目光正移向它们。

  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开幕式便是最好的例证,在那次盛会上,我们看到了千人击缶的恢宏场面,我们听到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古诵,我们被昆曲的悠扬感动,我们被活字印刷术的精妙而慑服。张艺谋倾尽心血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文化悠远的东方古国,也向每一个中华儿女诉说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珍贵。

  当越来越多的省份开始把民俗民风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我们又可以听到喜庆的鞭炮声和飞舞的秧歌彩带时,当在传统节日里我们都有机会去重温过去的习俗时,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不再是个让人永远担忧的问题,中华儿女终会将每一个传说每一处风俗留给后人,手手相承。

  我们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通向光明。

  那静悄悄的新年,有了鞭炮的祝福,有了庙会的欢庆,有了昔日的味道。

  篇四、三年级描述文化传承,你我有责600字作文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至今已走过悠悠五千年。可无论是中国青年的疏离与误解,还是意大利品牌D&G辱华事件,都让我们深深陷入思考:中国传统文化正在与现代社会割裂,该怎样弥合这种“裂隙”呢?

  答曰:注重传统文化的传与承。

  “传”,由“人”、“专”组成,本义是以驿站转递文书,文化层面上的转递就是传播、传扬优秀传统文化。传应以人为本。春节期间的一档节目《经典咏流传》巧妙地将古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将诗词还原为音乐,传唱、传咏,一时间传扬于大江南北。尤为可喜的是,节目采用轻赛制重传播的形式,以古诗词的诠释者为本位,撩动人的诗意神经,并通过媒体流进行古诗词的通俗化、大众化、普及化传播,完成了对传统诗词的再塑造与经典重构。这种传播便是以经典鉴赏者为主,观众群体为辅的良性互动,挖掘了传统文化的深层价值,真正传扬开来诗词的美学灵魂。

  “传”,不应只是孤芳自赏,还应“红杏出墙”。近日,D&G辱华事件引起了一场哗然大波,辱华意味着自取其辱,其本质还是封闭心态——不愿了解、不愿全面了解、不愿全面客观而真实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但反观我们自身,中国传统文化的“走出去”也出了问题。余秋雨曾经分析过外国人的普遍心态:“不是我不愿去了解你,而是你自己故意云遮雾罩。”为此,他广泛在境外演讲,他破除云遮雾罩之招说来很简单——简明化、清晰化。比如他解释《易经》时说易包含两层意思,简易与变易;“中庸”之“中”一言以蔽之,即中间值,“庸”即平常态,一语点出古老的中国智慧。再回到筷子文化上来。我们不妨这样“装点红杏”:筷子是千年前将古代人从用手抓饭的不文明中解脱出来的餐具,使用原理为杠杆原理,成双成对的筷子蕴含着团圆,睦邻,明礼的中国智慧。这种简明清晰的“红杏出墙”,也许更为外国人喜闻乐见。

  传统文化在于“传”,但“承”也不可忽视。

  “承”意味着承续、承转。《舌尖上的中国》说:“中国传统文化不应只是唐诗宋词京剧昆曲,还应有生活的细节。”我们不妨探求作者创作生活的细节。这种生活的细节,才是承续的关键。如果读“但愿长醉不复醒”时读不出李白的奔逸与浪漫,那是索然无味的;读“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时,不能读出老子的无为的态度达成有为的境界时,阅读是困惑的。我们还可以把传统文化作品与自己的生活对接起来,正如《经典咏流传》中小诗《苔》的“苔花如米粒”,深入探求作品的灵魂。如此,才能批判继承,创新承续。

  传统文化的传与承,最终目的是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当人们能自然吟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又能在公交车上习惯性让座给身旁的老者时,文化就走向了文明,文明就站成了永恒。

  篇五、三年级描述文化传承,你我有责600字作文

  “没事,不就多双筷子的事咯。”从小到大,我们不知已听过多少次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语,然而,正是这样一句话,让筷子成为了温暖与团结的象征。

  我们从不说"两支"筷子,要是这样说,一定会出洋相。一双,寓意着成双成对,寓意着团团美美,这是一种“在一起”的美好,是老祖宗教会我们的。我们为什么用筷子,而不用刀叉,原因也在这里——筷子不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一种文化。少了筷子,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就少了一抹亮色。

  我们今天为何要谈筷子文化?谈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下,在这个对文化极度包容的时代里,我们总爱讲吸收融合,这固然是没错的。然而,这也是有前提的。其一,便是互相尊重;其二,便是自信自觉。

  二者之中,互相尊重是文化交流的首要前提。设想一下,没有了相互尊重的文化交流,还能称其为交流吗?不能,这明摆着的是文化侵略,是文化歧视。近日,意大利服装品牌杜嘉班纳上了热搜,原因让人唏嘘——辱华。辱华,意味着自取其辱。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贸易在更多层面上,也代表着政治互信,文化共享。筷子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侮辱筷子文化就等于歧视中国文化,这是令无数华人无法接受的。因此,在此事件发生后,迎接杜嘉班纳的是质疑和抵制,其时装秀也被正式取消。而我相信,这决然不会是最后的结局。作为中国人,面对如此辱华事件,我们应该做的不能只是一时的反感和在舆论推动下的随波逐流,更应该是看清在辱华言论背后暴露出的歧视中华文化的本质,并且永不接受和自觉抵制。面对文化歧视,我们应该坚守养育我们几代人的文化热土,保持文化自豪感,用实际行动让中华优秀文化在世界舞台上成为永不熄灭的火炬。

  对外,我们主张相互尊重,对内,我们则宣扬自信自觉。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跨越千秋百代,与我们相遇在此,这不是偶遇,而是必然。作为炎黄子孙,守护了中华文化,便是守护了中华信仰。幸运的是,如今我们可以通过更多的媒介来体会和传承中华文化。利用现代传媒,《经典咏流传》等节目将古诗词以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让穿越千秋的文化与人心交织,汇聚民族之魂。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是不懈地传承。在《说文解字》中,“传”以“人”作形旁,以“专”做身旁,其寓意有二,一曰代代相传,二曰精益求精。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一要靠人力,二要靠精力。人即你我,精即创新。让民族的精粹在时代更迭中不褪色,是你我的责任。

  承上,才可启下;尊重,才有交融;传承,才能植根;创新,才会发展。纵使盈虚者如彼,中华文化依旧四季常青。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129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