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舞蹈内容该怎样编排才是最好的?
一名合格的舞蹈编导者应做到了解学生,也就是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及儿童实际动作的发展和接受水平。今天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小学生舞蹈应该要如何去编排的相关内容吧。
一、歌曲的选择
一首优美悦耳的乐曲能使人精神振奋,心情舒畅,更能使人产生强烈的舞蹈愿望,所以编排前的选曲尤为重要。
选曲有两种:一种是选择无歌词的乐曲。这种乐曲要注意曲调流畅,旋律优美,节奏鲜明,舞蹈性浓,感染力丰富,能激发小学生要舞蹈的强烈愿望。例如《窗花舞》,当学生听到那欢快流畅的曲调时,马上就会联想到北方过新年时耍红灯、踩高跷的热闹喜庆的场面,同时他们也会舞着东北大秧歌来展示自己的风采。
另一种是选择有歌词的乐曲。选择有歌词的乐曲应注意音乐的动作性,歌词内容力求单纯、集中、生动形象、主题明确。例如《这是什么》中的歌词:“嘀嗒、嘀嗒,当当当,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这就形象鲜明地把时钟的功能表达了出来,歌词的内容简洁直白,学生创编舞蹈时得心应手,舞蹈时形象生动。
音乐伴奏下的活动教学包括律动、歌表演、音乐游戏和舞蹈,都是小学生非常喜爱的教学形式。所以教师还应该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选取具有童话特点、舞蹈特点的舞蹈形式,利用短小、鲜明、故事性强、动作性强、节奏感强的舞蹈构思来创编丰富多彩的小学生舞蹈。
二、舞蹈动作的设计
一名合格的舞蹈编导者应做到了解学生,也就是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及儿童实际动作的发展和接受水平。
由于少年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各种器官及骨骼等的功能不完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节奏能力、保持动作能力还比较差,因此教师在设计动作时一定要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出发,设计的动作要力求舒展、开放、造型优美、动作节奏欢快,使小学生跳起舞蹈来显得活泼、天真、可爱。
三、舞蹈动作的教学
少年儿童学习舞蹈,这一过程尤为重要。首先,教师应和学生一起熟悉音乐的节奏,理解音乐的,让他们把自己的情绪和乐曲融为一体,凭借自己的感觉和丰富的想象把舞蹈动作创编出来、体现出来。接下来,教师要有目的、有步骤地放音乐,把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创编出来的舞蹈动作加以整理、改进、修饰,组合起来之后就是一段成功的舞蹈。
有了上面的思路,学生学习舞蹈就容易多了。在学习舞蹈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充分参与,师生一起设想、创编,掌握他们的心理,满足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创编舞蹈的能力。教师可对学生感兴趣的动作加以改进修饰,这样一个个形象生动的舞蹈动作便产生了。教师再正确指导,让主题动作在不同位置、不同方向上出现,基本动作学会后,可以加几个变换的造型和队形。这样,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便很快地接受舞蹈内容。巩固训练几次,一个成形的容易被小学生接受的舞蹈就出现了。
四、复习舞蹈
当舞蹈全部学完以后,要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整地表演,并且要在以后的课堂中经常学习、复习。其方式是多样的、有趣的。要在复习中提出要求,使学生能在愉快的舞蹈活动中不断提高表演水平。
整个学习舞蹈过程,对小学生来讲,既是学习过程,又是参与过程;对教师来讲,既是指导过程,又是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一个舞蹈的优劣,学生学得快慢,与教师的精心培养、耐心指导与否是分不开的。由于学生能力、发展水平不同,有的同学学得慢,注意力分散,动作不到位,这方面男同学表现得更为突出。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信心、有耐心,对每个动作都要细心讲解示范,及时纠正小学生出现的错误动作,还要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一点点进步进行鼓励和表扬。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相对集中,学习得较快。相反教师对学生情绪急躁,训斥学生,学生的动作就会呆滞,拘谨,不到位。例如我曾教过的舞蹈“过新年”,刘××同学表现舞蹈的情绪较好,就是动作很生硬,和自己的表情不能协调一致。针对这个现象,我一次次地帮她纠正动作,并且示范动作让她看。经过反复的交流和练习,这名同学的动作和表情达到了和谐统一。
除了上面所述,教师还应在日常教学和游戏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舞蹈方面的培养。例如让学生经常观察各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惯,模仿它们的动作,如鸟飞、鸭走、兔跳、大象走踏点步度等,或者拿个手帕做简单的动作。这样不仅能巩固基本动作的练习,而且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美感和节奏感。
舞蹈的创编者应不断学习,丰富、提高自身舞蹈的知识和技能,加强广泛的艺术修养,强化基本功,还应以从事这门艺术为荣地不断地丰富发展自己,这样才能创造出既有学生特点又有时代感的舞蹈作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会逐渐地从熟悉音乐、理解音乐、接受音乐到喜欢音乐,同时也会深深地爱上舞蹈这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