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初三物理教案
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教案要成为一篇独具特色“课堂教学散文”或者是课本剧。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沪科版初三物理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沪科版初三物理教案篇1
1.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c=3×105Km/s=3×108m/s。光在其它透明物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都要慢
2.15℃的空气中声速:340m/s,振动发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3.水的密度:1.0×103Kg/m3=1g/cm3=1.0Kg/dm3。
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100℃,冰的熔点O℃,水的比热容4.2×103J/(Kg·℃)。
4.g=9.8N/Kg,特殊说明时可取10N/Kg
5.一个标准大气压=76cmHg==760mmHg=1.01×105Pa=10.3m高水柱。
6、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7、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8、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9、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10、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沪科版初三物理教案篇2
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电功率
(1)P=W/t=UI(普适公式)
(2)P=I2R=U2/R(纯电阻公式)
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⑵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
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密度ρ的单位用kg/m3,压强p的单位用帕斯卡(Pa)。
3.连通器:
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应用:茶壶、船闸、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沪科版初三物理教案篇3
1.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
2.电阻(r)的单位:__单位:;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千欧(k)。
1兆欧=千欧;1千欧=欧。
3.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当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一定时,不同,电阻一般不同。(2)导体的和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3)导体的和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4)导体的电阻还和有关,对大多数导体来说,越高,电阻越。
4.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__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和。(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
5.的物体叫导体。的物体叫绝缘体。橡胶,石墨、陶瓷、人体,塑料,大地,纯水、__、碱、盐的水溶液、玻璃,空气、,油。
6.导体和绝缘体是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常温下的玻璃是,而状态的玻璃是。
7.半导体:导电__能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物体。
8.超导体:当温度降到很低时,某些物质的会完全消失的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物体叫,超导体(有、没有)电阻。
9.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变阻箱)
(1)滑动变阻器:
①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来改变电阻的。
②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来改变电路中的。
③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2a表示的意义是:
④正确使用:a应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的地方。
(2)变阻箱:是能够表示出的变阻器。
10.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成正比,跟导体的成反比。(当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当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
11.公式:()式中单位:iur。
13.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同一个电阻,不变,电阻与电流和电压。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电阻。通过的电流将(填变大、不变、变小)(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u=ir)
14.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
①电流:(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③电阻:(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
④分压作用:u1:u2=;
⑤比例关系:电流:i1∶i2=
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
①电流:(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
④分流作用:;
⑤比例关系:电压:u1∶u2=
15.伏安法测电阻:(1)测量原理:。(2)电路图:
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主要作用是。
④正确使用:a应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的地方。
(2)变阻箱:是能够表示出的变阻器。
10.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成正比,跟导体的成反比。(当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当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
11.公式:()式中单位:iur。
13.欧姆定律的应用:
④同一个电阻,不变,电阻与电流和电压。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电阻。通过的电流将(填变大、不变、变小)(r=u/i)
⑤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i=u/r)
⑥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u=ir)
14.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
①电流:(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③电阻:(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
④分压作用:u1:u2=;
⑤比例关系:电流:i1∶i2=
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
①电流:(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
④分流作用:;
⑤比例关系:电压:u1∶u2
沪科版初三物理教案篇4
1、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者降低)1℃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用符号c表示比热容。
2、比热容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3、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1)比热容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2)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4、比热容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
(2)从比热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3)水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5、说明
(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所以某种物质的比热不会因为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而改变,也不会因为质量的多少或温度变化的多少而改变。
(2)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比热是一个不变的定值。
(3)物质的状态改变了,比热容随之改变。如水变成冰。
(4)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6、热量的计算:Q=cmΔt。式中,Δt叫做温度的变化量。它等于热传递过程中末温度与初温度之差。
注意:①物体温度升高到(或降低到)与温度升高了(或降低了)的意义是不相同的。比如:水温度从lO℃升高到30℃,温度的变化量是Δt==30℃-lO℃=2O℃,物体温度升高了20℃,温度的变化量Δt=20℃。②热量Q不能理解为物体在末温度时的热量与初温度时的热量之差。因为计算物体在某一温度下所具有的热量是没有意义的。正确的理解是热量Q是末温度时的物体的内能与初温度时物体的内能之差。
沪科版初三物理教案篇5
功和机械能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3.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
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P有/W=η
7.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浮力知识点整理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G,上浮(3)F浮=G,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ρ物<ρ液,下沉;(2)ρ物>ρ液,上浮(3)ρ物=ρ液,悬浮。(不会漂浮)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6.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G—F,(G是物体受到重力,F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
7.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机械能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
10.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沪科版初三物理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