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学方法及措施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是高中物理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教学方法及措施,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高一物理教学方法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特别是高一物理力学中有关运动、力等概念和规律,是后续的热学、电学、光学学习的必要基础,同时,能否学好高一物理直接影响到该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高一物理教学在整个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至关重要。
一、要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形成教学难点。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深刻,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了解清楚,在会形成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要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并在中途经过思维加工,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变为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所以,高一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二、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能够比较自觉地同化新知识,但往往不能自觉地采用顺应的认知方式。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认知结构的物理新知识学习中,应及时顺应新知识更新认知结构。
三、妥善过渡,降低台阶
给学生一个缓冲、适应阶段,有助于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开始时,适当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新课的引入,尽量从初中的角度切入,注意新旧对比,前后联系(这要求物理教师必须熟悉初中物理教材)。另外,对教学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要做必要的复习与讲解。在进行例题分析时,不仅要分析清楚物理过程,也要对数学运算作较为详细的分析与演析,还可适当复习或补充三角知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例题、作业和测试题一开始不宜太难,考试尽量控制在60分以上和95分以下,以免学生盲目乐观或丧失信心。其次,对书本上精练的概念、定律、定理的叙述,要作适当的语法上的分析,用浅显的语言剖析含义,从多角度去阐述它们(文字、公式、图像等)。最后,对学生中想当然的经验错误,一定要及时针对学生情况,帮助他们找出错的原因,并及时纠正(同时还要注意有的错误还可能重犯)。
四、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
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和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并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来龙去脉,让学生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等,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
五、要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独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学习物理要重在理解,只是教师讲解,而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不可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而掌握它。其次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高一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材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对重要内容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养成遇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以及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有关书籍和资料的习惯。再次要培养学生养成先预习再听课,先复习再作业,及时归纳作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由于教材的编写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分到各章节中,如果课后不及时总结,掌握的知识是零碎而不系统的,就不会形成“知识串”,容易遗忘。
六、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和一般性的思维方式,但是要有效解决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还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常常是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一解题就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高中物理教学问题及改进措施
高中物理是数理化的一门综合课程,长期受制于教学模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生学科基础、思维拓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使高中物理的教学效果让家长及师生满意,甚至部分学生对物理课程产生厌学情绪。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物理教学模式过于陈旧,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导,较少考虑到学生参与的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学生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不能充分地体现。2.课堂教学内容单调、枯燥,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部分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学习失去信心,产生厌学、弃学心理。3.物理知识点不能有条不紊的联系在一起,运用不够灵活,理论、实验、创新、实际物理情景不能相结合或者结合不完善。4.基础生由于底子薄,基础差,加之数学运算能力弱,吃不透课本,抓不住物理概念、公式的本质,跟不上教学步伐。
二、问题原因分析
1.死板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因而,高效课堂有待进一步加强。2.教师的“填鸭式”满堂灌模式,使课堂缺乏师生互动,导致课堂学习气氛沉闷,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愉悦感和轻松感,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物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3.教学过程中对基础生关注不足,导致学生认知不够,跟不上新知识的学习步伐,产生厌学心理。
三、改变教学策略及授课方式
1.因材施教,思考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思维手段与理论学习,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方法,使教学实践成果事半功陪。
高中新课程要求:“以人为本”,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而素质教育体现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上,但是现实的教育模式仍然过于僵硬、古板,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老师应该重点思考教育理论,如何使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亲近感,提升学生的实验素养,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探究能力。比如,对滑动摩擦力规律的探究中,引导学生先解决这样一些问题:滑动摩擦力跟压力与表面材料都有关,实验中如何探究?怎样测算压力和改变压力?怎样测量滑动中的摩擦力等。当学生弄清这些问题后,自己完全可以设计出实验方案完成探究活动。
2.改变传统的学生学习方式,将物理课程与实际相结合,设置多层次、多形式的活动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因此要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开始。有了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物理学习当中去。所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需要从实践活动、授课方式中获取,灵活多变的授课背景及模式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技能和方法,首先,通过精美的插图,生动的语言,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其次,设计一些简易的小实验,小制作等着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促成学生亲自实践学习的平台。最后,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将教材中枯燥、乏味、脱离实际的内容还原于生活实际、真实意义的物理问题上,以多样式的形式将物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为学生探究物理、学习物理、解答物理创造一个好的方式方法。
3.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制定一个有效的授课方式,从基础知识巩固开始循序渐进的增加基础生对物理学习的自信心,与其他学生共同进步。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师生之间建立最基本的尊重,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每一位学生平等沟通,发挥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使基础生在平等交流和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全面发展,获取自信心和学习物理的兴趣。对于基础生制定新的学习方法:重视基础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对于基础知识,联系科学技术和较熟悉的生活环境,使学生从生动丰富的直观背景中,通过思维的升华,形成概念,认识规律,久而久之,对基础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效果会有很大的改善。人常说为人师表,平时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通过亲和力来鼓励每位学生,让基础生感觉到关怀,让他们建立起自信,在愉悦的环境中去学习,去发挥自己最优秀的一面。
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作为主导的指引灯的教师,应该以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大纲为基础,以改进授课方式方法、授课背景为依托,有力的调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成果。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是我们做教师的天职,因此我们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努力的去研究、去探讨。
高一物理教学对策
进入高中以后,学生的学习就登上了一个新台阶。新的教材、新的教学要求,在学生面前摆下一道道难关。有的学生在初中时学得还不错,学习成绩很好,可是到高中后却很不适应,听不懂,学不会,成绩甚至出现不及格。因此需要制定合适的教学对策来帮助学生度过学习难关。
一、正确引导,消除畏惧心理
很多学生反映物理课在课堂上好像听懂了,但是遇到问题时不知道怎么解决,并且还忘得快。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不够深刻,掌握不够全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所学的知识不能要求学生一次到位,而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放慢速度,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而逐渐上升。如我们在学到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ma时,为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定律中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及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应先将相关的概念作为预备知识总结归纳,如力的概念、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加速度概念及牛顿第一定律等,以扫除定律学习中的外围障碍,再进行定律的实验和理论讨论。在安排学生练习时要注意题型和难度的控制。先练习水平面上的问题,再逐渐深入到斜面问题;先分析物体受一个力的问题,再逐渐深入到物体受两个、三个力的问题;先研究单个物体问题,再逐渐深入分析连接体问题,由易到难使学生感觉物理学习并不难,从而消除对物理的畏惧心理。
二、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做好物理实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多安排一些实验,并注意提高实验效果。如在学习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有关时,拿一段直铁丝,同学们很容易回答出铁丝的重心在这段铁丝的正中间;再把这段铁丝弯成一个圆环,用悬挂法测出圆环的重心在圆环的中心。通过这个实验使同学们很容易得出物体的重心位置与形状有关、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的结论。
2.通过介绍物理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物理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就是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人为地控制卫星的运动速度将卫星发射到预定的轨道。人们可以通过卫星探测地下资源,进行军事侦察、无线电通信。
3.通过介绍物理学家的事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毅力。如讲牛顿是怎样勤奋学习、废寝忘食工作、为人类做出非凡成就的;伽利略是怎样为追求真理与教会作斗争的。另外,还可以通过阅读科普读物、编制理论联系实际的习题等扩大学生的视野,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4.通过讨论会等活动加深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在学习每一章后都安排讨论课,引导学生对一些问题继续讨论,澄清是非,从而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
三、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能力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培养能力首先要讲清讲透概念和规律。对每一个概念和规律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来龙去脉,弄清规律的性质、单位、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如:静力学中的合成和分解、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动量和冲量、理想气体与真实气体等,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其次要重视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的教学。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现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的建立都是如此。另外,教学中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上,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并逐步介绍中学物理中常用的类比法、等效法、对称法、估算法、假设法等解题方法。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
四、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阅读物理课本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挖掘提炼,包括课本中的插图、阅读材料、注释也不放过。更重要的是阅读教材时,要边读边思考,对重要内容要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
2.指导学生听课。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听教师的讲解,听同学的发言。要边听边想,边昕边忆。要注意听各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听公式、定律的适用范围,听解题的方法和思路。自己懂的要耐心听,不懂的要仔细听,还要动手做好笔记。
3.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教材的编写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分到各章节中,如果课后不及时总结,掌握的知识是零碎而不系统的,就不会形成“知识串”,且容易遗忘。总结也有多种方法,但不论哪种方式总结都要抓住知识主线,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抓住典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
高一物理教学方法及措施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