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健康管理规章制度

航就0分享

制度应用广泛,为大家熟悉,优秀的规章制度通过合理的权利义务及责任的设置,可以使职工能预测到自己的行为和努力的后果,激励其工作积极性。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学生健康管理规章制度,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学生健康管理规章制度篇1

第一部分:开学前准备工作

鉴于目前学校、幼儿园处于延期开学期间,首先介绍开学前学校应当开展的工作。开学前这段时期非常重要,需要学校、幼儿园提前部署、准备各项工作,这部分工作准备的充分与否,直接决定着开学后各项防控工作开展的效果。

一、审查、完善本校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体系,结合本次新冠疫情,增强防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学校、幼儿园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在内容上要把常态化的传染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与疫情防控紧急状态下的要求相结合,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间,也要重视安全管理问题。因此,完善学校幼儿园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需要审查学校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是否与疫情的预防、监测、发现、报告制度有机结合,制度是否科学、规范、明确、完善、实用。

1、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规定消毒隔离用品采购流程,开学前对消毒药品、器械以及口罩等防护用品配备齐全、充足,保障防护用品质量,制定存储和使用管理规定,设计本校统一规范的消毒记录表,明确污染物处置流程。

2、每日晨检、午检及登记制度

安排晨检、午检责任人,制定晨检、午检工作记录表,确保检查时登记不缺项、信息完整和登记准确,规定审核和汇总晨检、午检信息的责任人、时间和内容。

3、儿童和学生因病缺勤信息的汇总、报告、病因追踪制度

设置专人负责机制,安排专门负责人统管全校相关事务,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设置晨检、午检责任人。强化晨检、午检责任人在开展晨检、午检工作中及时发现学生是否因病缺勤的信息,并汇总、报告至学校、幼儿园设置的专门负责人。专门负责人负责因病缺勤信息的汇总、联系家长和病因追踪。

4、师生健康管理制度

建立教职员工、学生和儿童健康电子档案,对教职员工、学生或儿童是否在京、返京时间、是否健康、是否密切接触新冠疫情确诊或高度疑似病例、是否牵涉重点疫情地区(或发生疫情的小区)以及治疗康复、医学观察、自我隔离等情况进行登记、建档,全面准确掌握相关信息。根据掌握的信息,提前确定开学后需要进行主动监测和健康巡查的学生或儿童以及监测管理、健康巡查工作要求,明确依法保护学生、儿童的个人信息的工作要求。

5、传染病信息上报制度

明确并落实信息报告人,完善快速应急信息系统,明确新冠疫情、传染病信息报告流程,并在学校、幼儿园显著位置张贴报告流程,建立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和严格的信息上报机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定》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及时逐级上报学校各项工作的进展和处置情况,发现新冠疫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及时向附近的医疗机构或者基层组织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同时采取隔离治疗及消毒等防疫措施。

6、家长信息通报制度

完善学生、儿童及家长信息数据库,登记并检查监护人或照料人的联系方式是否准确和有效,设置紧急联系人,便于发现学生或儿童未按要求正常到校到园、非正常缺勤、擅自离校以及身体和心理异常情况时,确保能够及时告知其家长。

7、错峰上下学制度

制定适合本校情况的人流错峰管理方案,规定不同年级入校、放学的不同时间,提前划定不同班级的家长接送地点,实现开学后教师、学生错峰上下班、上下学,分散人流。

8、新冠疫情及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制度

开学前组织校医或保健老师开展有针对性的新冠疫情防控技术线上培训,制定针对师生的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新冠疫情宣传教育方案,使师生能够正确掌握新冠疫情及其他重点传染病的预防方法、主要症状和疫情报告标准、报告流程。

9、疫情防控宿舍管理制度

对于必须提供住宿服务的学校,应结合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增强宿舍防控疫情要求,减少住宿人员,做好宿舍防护,强化宿管员责任,制定卫生清洁、消毒、通风工作方案,设置巡查负责人和巡查职责,明确应急情况处理方案,规定宿管员与班主任老师信息通报机制。

10、合法用工及内部人员矛盾排查调处制度

制定内部人员联系及矛盾的发现、调处方案,及时增加因新冠疫情特殊情况的用工及请销假制度,调整财务相关规定,依法保障教职员工因患病治疗期间、或医学观察期间,以及因政府实施隔离措施或采取其他紧急措施导致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工作报酬及合法权益。

二、完善新冠疫情等传染病防控机制,责任到人,将校内疫情防控作为第一要务

1、成立由校长负责的疫情防控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承担校内疫情防控的主体责任,具体负责实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例如依法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度、落实各项制度,配合卫生部门对事件原因进行调查、检查,及时审核、报告疫情信息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

2、建立健全应对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工作责任制度,校长、副校长分工负责,并将责任分解到学校各部门、各班级,责任到人。

3、按规定配备具有从业资格的专职医务(保健)人员或兼职卫生保健教师,寄宿制和学生人数600人以上的学校应设立卫生室,其他学校设置保健室,配合卫生部门开展传染病预防工作,购置必需的急救器材和药品,保障对传染病的预防,遇疑似新冠疫情或其他传染病、疑难病症及时隔离送医救治。

三、制定本校的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并在开学时组织一次演练

结合演练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和完善。开学后发现疫情疑似或确诊病例、其他传染病时,应当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四、加大校园环境卫生消毒及整治力度

提前按疫情防控要求对校园教室、图书馆、运动场馆、食堂、宿舍、办公室、洗手间、楼道、门岗等活动区域或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师生高频接触的设施设备进行卫生清洗、消毒、通风,配合卫生部门的检查、排查与确认。

五、统计、排查教职员工、学生或儿童疫情防控信息

这项工作,学校、幼儿园已在春节前开始并每日都在持续统计、排查。防控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是否在京、返京时间、是否健康、是否密切接触新冠疫情确诊或高度疑似病例、是否牵涉重点疫情地区(或发生确诊病例的小区)以及治疗康复、医学观察、自我隔离等情况,进行登记、建档,全面准确掌握相关信息并按规定报备。

六、对重点学生、儿童开展心理关怀

加强对学生、儿童的心理健康和负面情绪疏导工作,尤其是对准备中考、高考的学生、在外地因疫情不能返京或在重点疫情地区的学生、儿童,通过网络、电话多种方式给与必要心理咨询和疏导。

第二部分:防控疫情 开学后的工作

开学时,学生、儿童集中返校,将会加大疫情扩散的风险。因此,学校、幼儿园在开学准备阶段要尽量完成新冠疫情与传染病防控管理各项制度的修订完善,开学后应积极将各项制度落实到位。疫情防控期间,学校疫情防控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各部门、各班级、校医室或卫生保健室应当积极履行职责,严格落实疫情各项防控措施,执行疫情预防、监测、发现及报告等工作任务。具体来讲,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返校师生监测与登记

1、体温检测与返校登记

学校、幼儿园应当及时掌握学生、儿童返校入园信息,密切关注师生发生疫情情况。开学时,应当对返校学生、儿童进行体温检测、返校或入园登记,体温异常的不能进入校入园。对于寄宿制学生,需要详细记录其返京日期、是否途经疫情重点地区和人员接触情况。开学后,还学要每日做好学生、儿童的体温检测与异常排查,做好日常疫情监测记录。

2、按规定要求返京师生隔离观察

对于外省市返京师生,学校要及时登记其返京日期、是否途经疫情重点地区和人员接触情况,并落实14天的居家隔离观察措施,对于密切接触者要落实医学观察措施,严格禁止未满隔离观察期的师生返校。并且每日对隔离观察期的师生进行追踪和记录,及时汇总信息进行上报。

二、重点对象健康巡查

3、对于返京师生、隔离观察期满的师生返校后,学校、幼儿园应当根据其身体状况和病毒潜伏期,对这部分师生进行一定期限的健康巡查,一旦出现可疑症状立即报告,同时采取隔离治疗及消毒等防疫措施。

三、日常防控措施

4、严格门卫管控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每日对进出校园人员务必进行体温检测,对拒绝接受体温检测以及体温异常的人员有权拒绝其入校入园,对未佩戴口罩的进行劝阻。禁止校外人员及校外车辆入校,对与学校、幼儿园工作有关、确有必要入校入园的相关人员,应当进行体温检测、检查其证件,进行信息登记并限制其离校时间,尽最大可能杜绝输入性病源。

5、落实每日清洗、消毒、通风等措施

定期、定时、定点,严格按照正确的方法,对教室、图书馆、运动场馆、食堂、宿舍、办公室、洗手间、楼道、门岗等活动区域或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师生高频接触的设施设备进行卫生清洗、消毒、通风,保障校园卫生防疫环境,及时清理垃圾、污染物。

6、做好每日晨检、午检

晨检、午检责任人,应当每日定时做好晨检、午检工作,做好工作记录,确保检查时登记不缺项、信息完整和登记准确,并及时将信息汇总至专门负责人,专门负责人做好审核及因病缺勤和病因追查等工作。

7、暂停校内外集体活动

对于社会实践、课间操、运动会、家长会等集体活动,应当暂停,在可能发生近距离接触的环境中,要求师生正确佩戴口罩并尽量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

8、实行错峰上下学

将不同年级上下学的不同时间通知到家长,入校入院时,安排充足的教职员工或志愿者在学校、幼儿园门口附近执勤,禁止家长在学校、幼儿园门口停留,分散人流,避免人员密集。放学时,由班级老师按照本年级放学时间护送学生、儿童到学校划定的本班级家长接送点,确保将学生、儿童安全交接给家长。

四、严格执行疫情信息上报

9、及时通报家长学生身体异常情况

发现在校师生身体异常、突发疾病或伤害,学校要及时救治、通知家长,对于涉及咳嗽、发热发烧等疑似新冠疫情的情况同时报告给附近的医疗机构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委,对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的学生给与密切关注,发现不适情况,根据情况及时施救并通知家长。

10、及时上报疫情及传染病信息

发现新冠疫情病人、疑似病例、其他传染病患者,要立即予以隔离,对其发病时间、发病地点、发病人数、主要症状、密切接触者、已采取的措施等信息,以最快的时间、方式报告给附近的医疗机构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附近的基层组织和教委,并拨打120送医治疗,将情况通报其家长,稳定好家长情绪。协助卫生健康部门进行彻底消毒,对其接触的人员进行随访,要求接触者配合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

五、复课复学查验证明

11、对因疫情、传染病暂时停学的学生、儿童,必须在恢复健康,经有关医疗机构确定没有传染性并出具有效的病愈证明后予以复课。在学生、儿童及家长出具了符合条件的证明后,学校、幼儿园不得违法违规拒绝学生、儿童复课复学。

六、防范矛盾风险

12、学校、幼儿园应当依法支付教职员工因患病治疗期间、或医学观察期间,以及因政府实施隔离措施或采取其他紧急措施导致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工作报酬。对因疫情等原因引发的内部员工的负面情绪及时疏导,对内部员工矛盾、学生之间矛盾及时进行排查、调处,避免引发矛盾激化。

七、多种形式开展疫情防控宣传教育

13、通过学校、幼儿园官网、公众号、微信群等网络形式,以及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儿童、家长和教职员工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帮助师生、家长提高防范意识、了解防治知识,引导师生、家长科学做好防护。

八、积极参与疫情联防联控

14、除了学校、幼儿园的内部防控,学校还应当积极参与联防联控,与学校所在地定点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相互传递学校及周边疫情信息,积极获取专业指导,对学校、幼儿园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告教委和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健康部门,请求支持和帮助。

九、关注受疫情影响无人照料的学生、儿童

15、发现受疫情影响、生活无人照料的学生、儿童,学校、幼儿园应当及时将信息报送至学校所在地街道、乡镇政府儿童督导员,协调儿童督导员按照《民政部关于做好因新冠疫情影响造成监护缺失的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通知》及当地的贯彻落实政策,落实学生、儿童临时照料、救助保护措施,避免发生学生、儿童无人监护照料的情况。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学校、幼儿园应当严格执行各项防控管理制度和措施,增强疫情监测、报告、处置的敏感性,引导所有师生增强疫情防控意识和能力,严防疫情蔓延。如果未依法执行防控措施或发生疫情瞒报、缓报、谎报的,学校、幼儿园及直接责任人员、相关负责人则将面临严厉的法律责任。面对疫情,不仅学校、幼儿园压力大、任务重,居委会、村委会、医疗机构等很多单位同样面临艰巨任务。疫情防控无小事,各单位均应同力协契、共克时艰。希望学校、幼儿园,坚定信心,全面提高依法防控能力,依法有序推进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师生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

学生健康管理规章制度篇2

1、新生入学后及时建立学生健康卡,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体检,有病及时治疗。

2、新生入学要求收集预防接种卡,转学生入学要求补充预防接种卡,检查接种项目。

3、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降低学生中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做好学生保健工作。

4、重视教育卫生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做好预防接近、预防疾病的宣传,每学期进行健康教育讲座。定期介绍常见病、传染病。定期检查学生视力,切实采取措施控制近视眼发病率。

6、实施卫生检查评价,促进学生进行个人卫生和卫生清扫。

7、坚持每天早上的检查,严格检查,防止传染病的传播、流行。

8、所有师生都要每个人讲卫生,每个人讲卫生,每个人都要管卫生,以讲卫生为荣,确立不讲卫生为耻的新风格。

9、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不用公共茶杯、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

10、认真做好播音操,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提高身体素质。

11、对疾病、免学生体育教师应安排适当的医疗保健活动,促进他们早日康复。

学生健康管理规章制度篇3

第一条学校学生健康档案管理,是学校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智体全面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保障学生受教育的权益,明确学校在学生健康管理方面的责任,深化学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管理,消除安全隐患,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依据的国家法律、教育法规、地方法规、部门规章依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招生体检医学建议书制度》等。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的学生范围:我校在校学生。

第四条学校设立由主管校长负责的学生医疗保障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服务细则,指导、协调各部门工作,建立相关部门协调管理机制。

第五条学生入学后,学校应当建立在校学生个人健康档案,以写实的形式记录学生在校期间体能测试,重大疾病,因病休学、复学情况,体检资料等内容。并把检查情况及时用书面形式告知家长。根据上级要求认真完成各项预防接种工作。

第六条 学校卫生室和各班应定期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根据季节等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

第七条 广泛开展形式灵活的健康教育,加强常见病、传染病、性病及艾滋病的预防与了解。

第八条 加强学生食品卫生的管理,教育学生合理营养,平衡膳食。掌握预防营养性疾病的基本知识,了解平衡膳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第九条 科学制定作息时间,充分利用大脑的活动特点,注意用脑卫生,合理安排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第十条 学校和各班要切实做好学校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工作,定期组织卫生检查评比活动,使学校环境整洁美观,学生人人讲卫生。

第十一条 认真组织学生做好两操,每个科任老师应及时纠正学生坐、立、读、写的姿势及眼保健操的穴位。

第十二条 建立预防疾病应急制度。发现学生有病及时让学生到卫生室就医,若发现重大疾病或传染病应在十分钟内上报学校主要领导。卫生室根据病人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病人得到及时科学的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第十三条 每周对学校内食堂、商店等提供的食品、生活用品等进行检查。 第十四条 应劝告患病学生及时治疗,并在家休息,禁止患有发热等传染病的学生带病来校学习。

学生健康管理规章制度篇4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当代独生子女特有的心理特点,面临更严峻的形势。因此,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相关制度如下:

1、认真贯彻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精神,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实际渗透到德育工作中去。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和组织建设。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专兼职心理辅导员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加强对师资队伍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素质。

3、立足校本特色教育,坚持预防为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4、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普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有效的渗透到学科教育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课或专题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5、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开展个别咨询与辅导,健全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设立心理健康预约信箱和网上咨询,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娇治的有效途径。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院或心理诊所。

6、依托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软件,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验,建立好学生心理档案。

7、重视网上家长学校建设,强化家校联系,指导家长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8、建设好校园环境,使学生有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

9、注重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并有效的指导实践。

学生健康管理规章制度篇5

为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跑操、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班队活动、家校协同联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加强体育健康教育宣传引导,让家长和中小学生了解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增强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3课时,确保任何教师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

全面落实大课间制度,每天安排1小时的大课间活动,每节课间要求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值周生督促检查。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要求班主任和体育老师利用微信平台等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有锻炼内容、锻炼强度和时长等方面的要求,不提倡安排大强度练习。体育老师和班主任对体育家庭作业加强指导,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

要求体育教师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课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要开设武术、田径、足球等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足球、武术、田径等项目的训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全员体育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体育教研组要定期进行集体备课和集体研学,适时对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学校把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管理体系。高度重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建立日常参与、体育锻炼和竞赛、健康知识、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积极探索将体育竞赛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因病或其他不可抗因素不能参加体育竞赛的,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进行评价。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家长,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_年修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系列文件要求,对体质健康管理内容定期进行全面监测,建立完善以体质健康水平为重点的“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闭环体系。

要统筹安排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督促细化体质健康管理规定,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建立健康促进校长、班主任负责制,通过家长会、家长信、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学校将学生体质管理状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开展动态监测和经常性检查评估,评估结果将作为考核体育教研组的重要依据。

学校重视和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培养体育锻炼的能力,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管理长效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按照学校《体质健康管理制度》要求,制定本方案。

1、加强教育引导,让家长和学生科学认识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了解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增强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2、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全面增强学生体质健康。

4、加强体育家庭作业指导,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完善中小学生视力状况监测机制。

(一)阳光快乐大课间——“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根据《省普通中小学办学规范十五条》中“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校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的规定,根据学生的生理发展规律,学校制定“走出教室,走向操场,健康成长”的阳光快乐体育大课间活动制度,让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广泛掀起“走出来”“动起来”“赛起来”的热潮。

上午:10:00——10:30下午:4:00——4:30

每周二、四下午第一小时的课后延时服务时间,由体育老师组织年级学生进行健体活动。(周二:四五年级。周四:三六年级)

(1)活动量由体育老师负责,要提前安排好活动内容的顺序以及活动量,要符合人体运动的变化规律。

(2)活动要有实效,要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能满足学生生长发育的需要,能达到增强学生体质。活动开展不仅要追求形式,更要讲究实效。

(3)根据春夏秋冬的自然交替,活动安排随季节、气候的变化而重新安排。

(4)对学生要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安全管理,各班要制定出全面的、细致的安全制度,同时教师要高度负责,要组织好、指导好,以防为主,做到器械保护与人员保护相结合,杜绝事故的发生。

(1)全体师生都要参与到快乐大课间中去。班主任落实好自己班的活动器械,按学校安排的活动内容进行,保证按要求达到人人有活动,活动有器具;每天值班领导对各班开展的体育活动进行检查督促;每次活动都有老师带领,确保活动安全。

(3)体育教师要在体育课上对学生进行大课间活动项目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活动项目的具体要求。

(4)实行学校领导负责制,体育活动由分管校长负责,其他人员全员参与,全力配合。各级部、班主任要根据职责认真组织学生按时活动,培养学生活动兴趣,从思想上正确引导学生,并用自己亲身实践来影响、教育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入活动;体育教师负责体育活动内容的安排、负责班级活动场所及进退场的安排、负责组织体育活动的全过程,并协调班主任组织好所带年级活动。

(5)切实做好安全工作,确保安全第一。教导处、总务处对器械、场地随时进行跟踪,一旦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终止学生的活动。

(6)各班要保证学生全员参与,除生病请假的外,无特殊情况不得缺席。

1、开足课时。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各级部各班要严格执行教导处的课程安排,依据学校课程总表开足开全体育课,任何个人不得挤占和挪用体育课时。

2、开全内容。体育课程各年级的教学内容都有严格的安排,虽然体育教师可以打破编排顺序实施教学,但学年内应该完成所有规定内容的学习。在教学内容的执行上,不能有删减,有选择。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是必尽的职责和任务。

3、提高体质。体育课要始终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以身体练习为主”的特点,兼顾培养锻炼习惯、掌握运动技术技能、提高身体素质三方面任务,依据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安排适当的运动负荷,采取有效教学手段,有计划的分学段提高学生体质。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学校每年春季举办1次田径运动会;根据条件适时组建足球、武术、田径等社团,于每天下午活动课时集中训练。

学校搭建微信群网络教育平台,体育教师担任管理者,将国家体育教育方针政策、学校体育活动开展、学生体育课堂表现、体育课余锻炼指导意见等信息及时上传,提高家长的认识,方便家长能及时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学校运动锻炼情况,掌握学校体育活动的动态,以及学生体质锻炼的方法等。

学校鼓励学生将跳绳作为日常健身项目,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每日“居家跳绳打卡活动”,日积月累,跳出特色。认真布置“家庭健身作业”,提出体育活动“作业”内容、具体要求和锻炼目标,培养学生终身锻炼习惯。通过体育打卡架起学校、家庭之间实时、快捷、有效沟通的桥梁,形成学校、家庭齐抓共管的局面,促进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

(五)绿色出行——养成日常锻炼习惯。提倡学生、教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步行上下学。通过健步走活动,让学生真正实现“走起来、乐起来、强健起来”,带动全体师生树立科学的生活理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疫情防控和绿色出行相结合,引导大家养成热爱运动、科学健身的良好习惯,保障师生身心健康,让大家在紧张忙碌的工作、学习之余,活动筋骨、放松身心、缓解疲劳,进一步提高工作、学习效率,树立积极向上的良好形象。

1、学校制订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机制。体育教师、班主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按要求配备场地、器材设备,对全校学生体质健康进行检测、干预、指导、汇总、统计、分析、管理全校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撰写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报告。

2、建立常态化的学生体质检测制度。认真做好每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上报工作,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每年9月至12月,上报测试数据。

3、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公告制度。在全面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情况进行抽测,学校在每学年的家长会上向本校全体学生、家长公告本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情况。

1、提高认识,增强对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紧迫感。全校上下要牢固树“学生健康第一”的教育教学思想,深刻认识到运动对于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等方面的物质作用以及在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精神方面的作用。提高广大教师及家长对学生体育课、体育活动、体育比赛、健身社团、日常锻炼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向学生普及健康知识,让学生重视健康生活、积极锻炼、强身健体。

2、增强责任心,切实做好校内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要上足上好体育课,落实“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践行“目标导学——自主合作——精讲点拨——当堂达标”学校智慧课堂理念,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坚决落实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组织好上下午大课间30分钟体育锻炼。眼保健操让学生会做、真做,保护视力。积极开发开设体育运动类校本课程,组建足球、武术、田径等社团,使学生基于兴趣和热爱广泛参加,培养学生运动技能。

3、家校联合,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各级部各班要做好家校交流沟通工作,把学生校外锻炼1小时落到实处。体育教师要根据学校要求布置校外体育作业,使健身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班主任要随时提醒家长关注孩子的饮食、睡眠、电子产品的使用等,确保学生身体健康。

4、强化督查评估,促进工作落实。教导处要在充分听取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完善体育质量评价办法,引导广大体育教师认真落实通知要求和有关文件精神,使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不断规范。大队部要把学生每天两次课间30分钟体育活动纳入班级考评,督促各班认真组织、确保实效。

学生健康管理规章制度篇6

1、将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管理列为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将强对学生健康档案的管理。

2、学校卫生档案有卫生保健老师负责管理、保存,并不断改善保管条件,使之完整、准确、及时。

3、对于上报的报表,认真填写,规范正确,并留底存档,以便随时查阅和分析。

4、认真填写学生健康卡和预防健康卡,做到一人一卡。

5、认真记录学校预防和控制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和传染病的和措施,便于进一步进行健康指导。

6、要积累各种卫生档案,如基础工作资料、健康监测资料、学生疾病防治资料、学校卫生监督资料、学校健康教育资料、学校卫生保健专题资料等。

7、各种卫生资料要统一装订成册,整洁美观。

学生健康管理规章制度篇7

为保障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省市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特制定我校健康管理制度。

一、严格落实校园文体活动健康管理要求

1.停止全校性、全年段性聚集性活动。

2.原则上暂停学生社团活动。

3.确需开展活动的,最多按班级为单位组织。

4.校园活动时,师生务必佩戴口罩。

5.谈话类活动应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尽量背靠背。

6.活动场所保持通风透气,尽量在室外开展活动。

7.要保持活动前后洗手的习惯。

8.大课间活动可以一校一案,合理科学地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室内锻炼的课间操。

9.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制定符合学生身心健康的独立身体锻炼计划,酌量布置体育家庭作业。

二、严格落实重点场所及设施管理防护

(一)食堂

1.食堂可采用分批次轮流用餐,按座位严格控制就餐人数,避免人员密集。师生员工排队候餐保持一定距离。不面对面就餐、交谈。提供快餐式盒饭,实行简约配餐、分散用餐。

2.严格做好食堂操作间、餐厅和餐具的消毒。按照有关规定收集处置分散就餐的垃圾。加强对集体配餐单位监管,督促落实送餐人员的健康管理和个人卫生防护。严禁采购食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二)宿舍楼

1.严格实行封闭管理,进出必须实名验证并检测体温,疫情防控期间谢绝访客。

2.除宿舍管理员外,实行楼长负责制,要求每间宿舍有舍长,每个楼层有层长,每栋楼有楼长。实行宿舍疫情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学生在宿舍区不聚集、不串门。严格学生宿舍的进出审批管理和学生请销假,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健康动态信息,切实落实学校疫情防控各项要求,做好学生宿舍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3.加强宿舍消毒与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鼓励在学生床位悬挂围帘、蚊帐等简易型防护工具。及时清理宿舍垃圾,保持卫生整洁。

4.校外学生宿舍参照校园管理防护要求,严格落实防护措施。

(三)办公楼 

1.定期做好办公环境和办公设施的清洁消毒。

2.尽量减少集中开会,鼓励利用网络、移动终端等方式开展网上办公。如需集中开会,应控制会议时间和规模,参会人员须佩戴口罩,保持一定距离,会议室保持通风。

(四)实验(实训)室

在实验(实训)室进行科研攻关,应控制人员规模,遵守实验室安全有关规定,加强场所设施、操作、废弃物处置等全闭环管理,严格做好防护工作。

(五)医务室

1.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制订感染防控预案和工作流程,加强感染性医疗废物规范处置和管理。开展诊疗和健康监测时,医务人员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2.按照防疫要求,提前准备隔离观察场所,并配足工作人员和防疫必备品,根据疫情发展情况适时启用。

(六)交通工具

校车等交通工具驾乘人员须佩戴口罩,使用后应通风消毒经常触摸的部位如扶手、座椅、车门内壁等应进行重点消毒。

三、建立师生健康档案,每学年对师生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工会及辅导员要把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师生,有异常情况的用书面形式告知家长。

四、广泛开展形式灵活的健康教育。学校应利用养成课定期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特别是根据季节变化有针对性地进行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知识专题教育。加强常见病、传染病、性病及艾滋病的预防与了解。

五、要切实做好学院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学生处要定期组织卫生检查评比活动,总务处要定期检查学校的环境卫生使学校环境整洁美观。

六、科学制定作息时间。充分利用大脑的活动特点,注意用脑卫生,合理安排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八、建立预防疾病应急制度。传染病流行期间,做好晨午检工作,平时做好因病缺勤登记记录,及时发现重大疾病或传染病。若发现重大疾病或传染病应及时上报至学校相关部门。校医务室应根据病人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病人得到及时科学的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524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