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的饮食文化特色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同万里长城、丝绸之路相齐名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标志。为此,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洛阳的饮食文化,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洛阳的饮食文化特色
洛阳水席
洛阳水席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迄今保留下来的历史最久远的名宴之一。洛阳水席这 一传统的饮食风格,与牡丹花会、龙门石窟,并称为洛阳“三绝”,是洛阳人心底里的骄傲。洛阳水席是洛阳一带特有的传统名吃。它有两个含义:一是全部热菜皆有汤-汤汤水水;二是热菜洛阳水席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 洛阳水席的特点是有荤有素、选料广泛、可简可繁、味道多样,酸、辣、甜、咸俱全,舒适可口。
牡丹燕菜
洛阳燕菜也是洛阳独有的风味菜。相传,武则天在洛阳时,城东关一片菜地里长出一个几十斤重的萝卜,菜农将其献给了武则天。御膳房的厨师们把萝卜切成丝,拌粉清蒸,配以鲜味汤汁,大有燕窝风味。武则天品尝后,赞不绝口,赐名“燕菜”。
杂类汤
牛肉汤、羊肉汤、驴肉汤、丸子汤、豆腐汤、臭杂肝汤:洛阳人有喝汤的习惯,早上为牛肉汤、羊肉汤、驴肉汤、豆腐汤、臭杂肝汤,傍晚和晚上为丸子汤。尤其是早上有的用锅、盆、小桶买汤作为一家早餐。
不翻汤
洛阳不翻汤酸辣咸香,醒酒开胃,回味无穷,是一款颇具河南洛阳地方特色的汉族民间小吃。洛阳人亦称其为“九府门不翻汤”,距今已有120余年的历史。在鏊子上烙成薄饼再佐以金针、粉丝、韭菜、海带、香菜、虾皮、木耳、紫菜等,加入精盐、味精、胡椒、香醋等调料制作而成。
洛阳锅贴
锅贴是一种煎烙的馅类小食品,制作精巧,味道精美,多以猪肉馅为常品,根据季节配以不同鲜蔬菜。包制时一般是馅面各半,呈月芽形。锅贴底面呈深黄色,酥脆,面皮软韧,馅味香美。锅贴的形状各地不同,一般是饺子形状。锅贴是洛阳大众风味小吃。成品灌汤流油,色泽黄焦,鲜美溢口。
拓展:阜阳的饮食文化知识
我们知道,南方人吃饭,盛饭的碗很小,像个鸡蛋壳,而我们北方,大海碗像小盆,一碗顶它许多碗。我时常到南方的朋友家做客,从来就没有吃饱过。一碗一碗又一碗,不好意思啊。而在我们阜阳,不等客人吃完,就忙着给客人添饭,热情大方不说,这大碗饭可是够消受的。饮食器具——碗,将阜阳人的热情大方、淳朴厚道显现出来。
咱再说说阜阳的面食。我觉得最能代表阜阳精神的面食是阜阳枕头馍、阜阳格拉条、太和板面。
枕头馍的做法是使用特制的铁棍轧面,将面团压扁后撒上干面粉,不断重复,等到面坯变得柔软有韧劲时,再将面团做成馍坯,不断搓来揉去,直到馍坯越来越柔软,越来越有弹性,蒸出来的馍劲道十足。阜阳格拉条、太和板面从制作上看,也是采取挤压、摔拉等方式。从形状上,阜阳大馍的大,格拉条的粗,板面的宽,都很夸张,把阜阳人的憨厚、淳朴的本性表现了出来。从加工方法看,通过轧、挤、摔等方式,把阜阳人的柔韧、顽强、忍耐等精神品质充分彰显出来。
再让我们看一下吃饭的场景。就说吃格拉条吧,先不说阜阳的男子汉,就拿我们阜阳的女汉子来说,一进店门就高喊:“老板,来碗大碗格拉条,别忘了多放辣椒!”等格拉条端上来往桌上一放,便迫不及待地开始大力搅拌,格拉条被挑得有半尺多高,热气腾腾,香气扑鼻。还未等面汤上来,就旁若无人地狼吞虎咽,一大口吞下去,便噎得直伸脖子直打嗝。女汉子一边伸脖子一边吧嗒嘴,高声喊道:“老板,快上面汤,噎......死我了!”待抬头四顾,发现众人都在看着自己......阜阳人的豪爽性格是不是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饮食文化中,阜阳的酒文化也能体现阜阳精神。阜阳不仅是产酒基地,阜阳人喝酒也出了名,外地传言“阜阳的麻雀都能喝四两”。阜阳人不仅酒量大,而且喜欢猜拳行令、敬酒走杯,特别是太和、界首、临泉,花样齐全,规矩多多。如果不让客人喝得找不到北,就不够阜阳的哥们义气。阜阳人热情好客、豪爽义气的本性,像性情如火的烈酒一样,暴露无遗。
相关文章:
4.古代饮食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