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科普 > 文化常识 >

初中语文文化常识

2018-12-08 16:59:30
|广顺

  了解文化常识,做好语文考试准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文化常识以供大家学习。

  初中语文文化常识(一)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

  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1、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和后主李煜。

  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

  29、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

  30、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

  31、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32、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

  34、南社: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

  初中语文文化常识(二)

  一、东风

  古诗中的东风一般是指春风,常含有生机勃勃之意和喜春之情,如朱熹《春日》中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和辛弃疾《青玉案》中的“东风夜放花千树”。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的东风常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使用:(1)反衬“伤逝”之情,如李煜《虞美人》中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2)渲染离别情绪,如李商隐《无题》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3)象征专制者和造成悲剧的恶势力,如陆游《钗头凤》中的“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4)比喻重要的条件,如杜牧《赤壁》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和俗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二、南风

  古诗中的南风即夏风,常象征欣欣向荣,多用于表达轻松愉悦的心境,如白居易《观刈麦》中的“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南风有时还用于寄寓思乡之情,如李白《寄东鲁二稚子》中的“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的南风常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使用:(1)烘托恬淡的心境,如刘攽《新晴》中的“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2)南风也叫“薰风”,如苏轼的《阮郎归·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三、西风

  古诗中的西风即秋风,常象征秋之肃杀,大多包含着凝重的悲凉色彩。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的西风常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使用:(1)寄托相思之情,如李清照《醉花阴》中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2)感伤韶华已逝,如晏殊《蝶恋花》中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3)渲染凄凉气氛,寄寓身世之伤,如马致远《秋思》中的“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辛弃疾《水龙吟》中的“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蒋捷《虞美人》中的“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4)营造苍茫、悲壮之美,如李白《忆秦娥》中的“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四、北风

  古诗中的北风即冬风,常用于象征冬之苦寒,大多寄寓诗人幽怨、凄苦的情怀。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的北风常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使用:(1)渲染游子怀乡之思,如汉代无名氏《行行重行行》中的“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2)抒写伤别之情,如高适《别董大》中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3)比喻强劲势力,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和郑思肖《寒菊》中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初中语文文化常识(三)

  (1)“先母”“先父”已作古

  “生母”一词意思就是“生身母亲”,与自己有直接的血缘关系,“生母”一词通常是在有相对词出现的场合下对举使用,很少单独出现。同“生母”相对的词有“嫡母”、“庶母”“继母”、“养母”、“过继母亲”等。过去,男子可以有妻有妾,正妻所生的子女称自己父亲的妾为“庶母”,妾所生的子女称父亲的妻子为“嫡母”;

  男子已有子女而后续娶,原有的子女称父亲续娶的妻子为“继母”或“后母”。当然,这些都是书面语言,至于口头的称呼,往往会因地域、方言、习惯及其它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其基本含义则不会有太大出入。

  而“先母”则与之有所区别。“先母”一般出现在社交场合,是对他人讲到自己已谢世的母亲时所用的敬词,即“我的已经逝世的母亲”,因此,“先母”必须是第一人称用语。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才可以使用这个词语。不论出于多么敬重的心情,称呼别人去世的母亲都是不能使用“先母”这个称呼的。“先父”的使用与此相同。对此不可不慎。

  (2)“家父”“令尊”是两人

  说起敬称,有句话需要记住,那就是“家大舍小令他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社交场合,说到比自己大的家人,譬如说到自己的父母、兄长时,前面要加一个“家”字??家父、家母、家兄;

  说到比自己小的家人,譬如弟弟、妹妹时,就要用“舍”字??舍弟、舍妹,以此来表示谦虚。

  而说到别人的家人,譬如父母时,前面一般加上“令”字??令尊、令堂,以示尊敬。因此,“令尊”、“令堂”是对别人父母的尊称,而“家父”、“家母”则是对自己父母的谦称。

  很明显,“家父”、“家母”与“令尊”、“令堂”根本就不是一个人。“家父”仅作子女对别人谦称自己父亲之用,别人万万用不得。“令尊”中的“令”,含有美好义,是称对方亲人时的敬词,万万不可用在自己身上。

  敬词与谦词互相对应(如“令尊”与“家父”)却不可互相替代,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需要时时记在在心上。

  (3)“美轮美奂”房屋好

  成语是约定俗成的,一旦固定下来,就不能随意变更它的意思,更不能随便改变其用法。

  常见于报刊之中的成语“美轮美奂”,就经常被用错或写错。

  “美轮美奂”这一成语出于《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日:美哉轮焉!美哉奂焉!”轮,盘旋屈曲而上,引申为高大貌;奂,鲜明,盛,多。美:赞美;郑玄注:“轮,言高大。奂,言众多。”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

  例如:“学生中有人痛恨曹汝霖卖国贼,生活奢侈,就放了一把火,想把这个美奂美轮的汉奸住宅付之一炬。”

  可是,就是这么明确的写法和用法,很多人却写错、用错。

  先从写法上说,这个词其正确的写法是“美轮美奂”,有时也写作“美奂美轮”。因为并列结构型词语的词序,前后调换并不影响整体语义。

  另外,当“轮奂”连用,也可写作“轮焕”;焕,则有“焕然一新”之用法。如白居易《和望晓》诗有云:“星河稍隅落,宫阙方轮焕。”

  而现实中却有很多人写成了“美仑美奂”、“美伦美奂”等,这些都是错的。

  其次,从用法上来讲,“美轮美奂”是一种美,然而它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严格的规范。它专指建筑物之众多、高大、华美,而不是其它形式的美。有人这样写道:“导游带着大家游览了美轮美奂的彩塑和壁画。”“《千手观音》舞蹈美轮美奂,感动了全国观众。”更为不可思议的是,有人在描写女性貌美时,也敢用“美轮美奂”来形容。造成这些错误用法的原因在于,把一个只能用于建筑的特定成语,任意扩大范围,运用到非建筑类的事物中去了。虽然随着社会的变化,语言变化发展很快,但是也不能因为很多人用错,就可以宽容地认为其词形词义可以改变。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够因为时代发展,就借助让词语“发挥更大作用”的名义乱用。

  (4)“莘莘学子”多少人

  首先从读错“莘莘”来说,这个字的确有两个发音,然而,“莘莘学子”中的“莘”字应当读“shen(阴平)”,而不是记者口中发出的“xin”。

  其次是“莘莘学子”一词的使用错误问题。有很多词语,人们大体上经常看到或者使用,但是没有完全理解,所以在实际使用中常常用错。

  “莘莘学子”四个字连在一起,像个成语,其实不是成语,而是个自由组合的词组。

  “莘莘”是个叠字形容词,表示“众多”,在古汉语中用途比较宽泛。

  “莘莘”出自《国语?晋语四》:“周诗日:莘莘征夫,每怀靡及。”

  《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辞书均释其为“众多”之意,这样,“莘莘学子”应是“众多的学子”。

  如同上面提到的那个错误标题一样,下面的例句也是因为不太理解“莘莘”之意而出了错,在“莘莘学子”前加了“一大批”、“许许多多”,或者是在“莘莘学子”后面加上了个“们”字,造成了词意重复的错误。

  例如: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许许多多来自中国的莘莘学子共同为祖国祈祷;

  一大批莘莘学子走出校门,成为祖国的建设者;

  莘莘学子们站在主席台下,聆听校长的讲话。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错误用法需要注意,那就是在“莘莘学子”前加上“一位”、“每一个”。因为“学子”和“莘莘”连用,意思就是“众多的学生”了,所以就不能再加“一些”、“每一位”这类词了。再用这些限定,就犯了逻辑上的错误。

  例如: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每一位莘莘学子都应当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些用法都是错误的。


1.文化常识:常用的中国古代雅语 

2.关于中国文化常识推荐集锦 

3.中国的饮食文化常识简介

4.关于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常识推荐

5.常常遇到的听到的文化常识有哪些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7467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