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科普 > 十万个为什么 > 日常生活 >

生活中保护土壤的措施有哪些

2018-11-14 16:51:35
|培章

  土壤是众多生命的基础,然而我们对待土壤却如草芥。也许这是因为大多时候土壤可自我平衡,分解动植物,并降解基岩产生新土壤,这个速度与风和水的侵蚀作用大致相同。但土壤的形成和流失之间的这种平衡很容易倾斜,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保护措施。那么,保护土壤的措施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相关的土壤污染安全小知识。

  我国土壤资源的现状

  1、人均数量偏少,人地矛盾突出。我国虽说国土辽阔,但人口也是众多的,因此,人地矛盾一直是个突出的问题。据资料显示:从50年代初期至1980年这不到30年的期间,人均占有耕地少了667平方米。40多年来,开荒造田虽达2513万公顷,但减少耕地达4073万公顷,而人口增加了6亿多。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土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导致人地矛盾不断激化。

  2、土地利用尚不充分,生产力和利用率均较低。从耕地利用状况看,中低产田占了2/3,产量较高地区也还有相当的增产潜力。不少地方农作物布局不合理,没有实行区域化种植,生产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林地利用率也低,全国有林地面积只占林地面积的62%,单位面积蓄积量和生产量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75%;已利用牧草地中,优质草地仅占27%,单位面积蓄产品量只及美国的1/3;建设用地的利用率也不充分,如村庄占地,由于大部分是平房,人均占地要比城市高出一倍。国营工矿建设和生产造成的废弃地约有200万公顷,已复垦的不到2%。

  3、土壤退化现象严重。由于植被破坏,利用不当,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土壤酸化等现象已越来越严重。土壤退化实际包括了土壤环境以及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特性劣化综合表征,表现在有机质含量下降、营养元素短缺、土壤结构破坏、土壤板结、土层变薄、酸化、沙化等方面。

  4、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农田生态恶化。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工业“三废”的大量排,及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得进入土壤的有害物质逐年增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并通过食物链的传递,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造成土壤破坏的原因及危害

  1、耕作层变浅

  农田由于长期的机械耕作碾压和人工作业,使大部分农田土壤耕层变浅,有效活土层在15公分左右,加之降雨、灌水沉实,“犁底层”上移加厚,形成了坚硬深厚的阻隔层。这阻碍了土壤水分、养分和空气的上下运行,影响作物根系下扎延伸,土壤蓄水能力越来越少,抗旱性能不断下降。

  2、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

  土壤有机质减少会引发一系列土壤问题,土壤酸化和次生盐碱化,土壤结构破坏,土壤肥力低下,土传病害加剧等。

  3、土壤结构破坏、板结严重

  由于土壤缺乏有机肥补充以及不合理的耕作和不合理的灌溉,化肥的大量施用,加剧了土壤团粒结构的破坏,致使土壤板结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到土壤的自然活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4、土壤趋于酸化

  土壤酸化主要是由于过量使用化学氮肥和生理酸性肥料,导致土壤中酸性物质增加,使土壤酸化。土壤酸化会引起土壤养分流失,土壤有害重金属活化,土壤有害微生物特别是寄生真菌增加,加速土壤贫瘠化和土传病害发生。

  5、土壤次生盐碱化

  由于长期过量使用化学肥料,使土壤中的盐分不断积累,硝酸盐积累更甚,形成土壤表层次生盐碱化。轻则影响种子发芽出苗,阻碍养分吸收,作物生长不良,重则造成生理干旱,营养吸收障碍,土壤结构破坏,再甚者可导致盐害、死亡。

  6、土壤氮磷钾元素营养比例失调,中、微量元素严重缺乏

  在日常管理中绝大多数农民不按比例施肥,往往只大量施氮磷肥,致钾素匮乏,长期不施中微量元素肥料,造成土壤中微量元素耗竭,土壤中大量氮磷钾比例失调,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之间的营养比例失调。

  7、农田土壤污染

  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的残留污染,未经处理的有机肥污染,以及连作和病虫害病原物污染,一旦超出土壤自净化能力后就会“溢出”。这会造成土壤生态失衡,使土壤有益生物和有益微生物大量死亡,土壤生物种群减少,土壤理化生物性质恶化,土壤活性下降、土壤功能变差,失去农业利用价值。

  8、农作物连作造成的“土壤病”

  在土壤中连续种植一种或同科作物,由于该作物所需要的中微量营养元素因连续被吸收而缺乏,也使相应的某些病菌得以连年繁殖,在土壤中大量积累,还有前茬作物根系的分泌物因累积成为有毒物质而形成病土。

  9、土壤侵蚀

  耕地土壤侵蚀主要是农民垦殖过度,很多山坡被垦做农田。尤其是坡度大于15度以上的坡地,年复一年的耕作,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开垦后没有实施保护性耕作,如坡改梯、水平沟耕作、植物篱保护等,而是随意挖地耕翻,既造成耕蚀,又加剧了风蚀、水蚀。长期的水土流失,必然导致土壤沙化,保水保肥能力降低。

  10、设施农业土壤综合障碍病

  设施栽培是在全年封闭或季节封闭环境下,由于高度集约化、高复种指数、高肥料投入、高农药用量、高强度高频度人为干扰,过量施肥、过量灌水、过度耕作与践踏,土壤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状态,在如此强烈的干扰和巨大压力下,土壤健康急剧恶化。一般种植2-3年,就出现了土壤营养失衡、土壤酸化、土壤次生盐碱化、土壤有害物质积累、土壤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和功能退化等一系列土壤病害。

  土壤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一)科学地进行污水灌溉

  工业废水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有些工厂排出的废水可能是无害的,但与其他工厂排出的废水混合后,就变成有毒的废水。因此在利用废水灌溉农田之前,应按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规定的标准进行净化处理,这样既利用了污水,又避免了对土壤的污染。

  (二)合理使用农药

  重视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合理使用农药,这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还能经济有效地消灭病、虫、草害,发挥农药的积极效能。在生产中,不仅要控制化学农药的用量、使用范围、喷施次数和喷施时间,提高喷洒技术,还要改进农药剂型,严格限制剧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重视低毒、低残留农药的开发与生产。

  (三)合理施用化肥,增施有机肥

  根据土壤的特性、气候状况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特点,配方施肥,严格控制有毒化肥的使用范围和用量。

  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可增强土壤胶体对重金属和农药的吸附能力。如褐腐酸能吸收和溶解三氯杂苯除草剂及某些农药,腐殖质能促进镉的沉淀等。同时,增加有机肥还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的流动条件,加速生物降解过程。

  (四)施用化学改良剂,采取生物改良措施

  在受重金属轻度污染的土壤中施用抑制剂,可将重金属转化成为难溶的化合物,减少农作物的吸收。常用的抑制剂有石灰、碱性磷酸盐、碳酸盐和硫化物等。例如,在受镉污染的酸性、微酸性土壤中施用石灰或碱性炉灰等,可以使活性镉转化为碳酸盐或氢氧化物等难溶物,改良效果显著。因为重金属大部分为亲硫元素,所以在水田中施用绿肥、稻草等,在旱地上施用适量的硫化钠、石硫合剂等有利于重金属生成难溶的硫化物。

  对于砷污染土壤,可施加Fe2(SO4)3和MgCl2等生成FeAsO4、Mg(NH4)2、AsO4等难溶物减少砷的危害。另外,可以种植抗性作物或对某些重金属元素有富集能力的低等植物,用于小面积受污染土壤的净化。如玉米抗镉能力强,马铃薯、甜菜等抗镍能力强等。有些蕨类植物对锌、镉的富集浓度可达数百甚至数千ppm,例如,在被砷污染的土壤上谷类作物无法生存,但在其上生长的苔藓砷富集量可达1250×10-6。

  保护土壤的措施有哪些?

  1、少用塑料袋、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它们会引起白色污染,详细请参阅《白色污染》。

  2、不随意取土:我们如果到路边、山坡、草场等野地去挖土,不但破坏了原有的植被,而且带走了表层土壤,在雨水和风力的冲刷下会越来越大,造成草场退化,严重的还会引起山地泥石流、滑坡等恶性生态事件,造成严重的后果.“千里长堤,溃于蚁穴”,我们应该避免哪怕是很小的破坏行为,同时提倡植树种草,护路护坡,美化我们的生存空间。

  3、不乱抛弃电池。

  4、不滥用化肥:过多使用化肥,除了会污染水资源,还会使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对水和养分还有氧气的吸收。

  耕地保护

  1、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

  2、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3、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4、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

  耕地的质量保护包括以下几方面:

  1、国家制定耕地质量保护措施,如:防止水土流失、耕地沙化、盐碱化、贫瘠化等;

  2、实现耕地环境保护.

  基本农田保护

  基本农田是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耕地.因为基本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对优质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土地整理

  耕地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大力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土地整理是通过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的活动.

  总而言之,没有健康的土壤,地球上的生命则不可持续。土壤是农业之本,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生态系统服务;土壤还是最大的有机碳库,对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至关重要;土壤对水的适当存储和分配也具有根本意义。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7214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