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科普 > 十万个为什么 > 动物世界 >

昆虫为什么要脱皮 原因是什么

2019-10-14 14:17:13
|康娣

  许多节肢昆虫动物和爬行动物,生长期间旧的表皮脱落,由新长出的表皮来代替。通常每蜕皮一次就长大一些,那么这些昆虫为什么要进行脱皮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昆虫要脱皮的原因,希望你会喜欢!

昆虫为什么要脱皮 原因是什么

  昆虫要脱皮的原因

  因为昆虫不具有高等动物的骨骼系统,靠身体外的体壳起皮肤和骨骼的作用。这种体壳也称为外骨骼或体壁。体壁虽然保证了昆虫更有利地适应各种自然环境,但它在昆虫身体各部分的薄厚不一样,有些厚的和硬的地方发生了

  骨化,缺乏弹性,当幼虫长到一定阶段,虫体的生长受到限制,它就要脱掉旧皮,换上新皮才能继续生长。昆虫脱皮是其生命中不可少的环节。昆虫幼虫每脱皮一次,不仅使它们的躯体增大,内部各器官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外部形态也发生了变化。另外,由于昆虫的皮是由新陈代谢的产物形成的,所以脱皮也有排泄的作用。昆虫幼虫的生长和形态变化,由于脱皮而显出一定的规律性,例如为害蔬菜的粉蝶就脱皮4次。

  昆虫更换外衣的过程,是受到身体中内分泌器官的控制。当昆虫长到一定的时候,它就分泌出一种皮激素,把昆虫旧表皮和真皮细胞分离,渐渐形成了薄薄的新表皮,最后,昆虫收缩腹部肌肉来增加胸部的血压,使背部向上拱起,于是,旧表皮沿着胸部背面特别脆弱的地方脱出。例如蝉在脱皮时,从背部中央“T”形地方裂开,从外表皮里蠕动,先头后尾,慢慢地爬出来。生活在水中的昆虫,借助它们吸收了空气或水后,使身体膨胀,也是在旧表皮的特别脆弱的地方裂开,以后靠蠕动的力量脱出柔软的昆虫体。

  昆虫纲目

  昆虫纲不但是节肢动物门中最大的一纲,也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纲。而植物(包括细菌在内)的已知种类为33.5万种左右,只有昆虫种类的1/3。要想知道昆虫的精确种类数是很困难的,因为分类学家们还在不断地发现新种,例如,根据统计,鳞翅目昆虫(蛾、蝶类)到1931年止为8万种,到1934年增至10万种,到1942年以达到14万种。昆虫纲中最大的目是鞘翅目,种类已超过25万种,而其中的象甲总科竟多到6万种左右。

  昆虫不但种类多,而且同种的个体数量也十分惊人。一个蚂蚁群体可多达50万个个体。曾有人估计,整个蚂蚁的数量可能会超过全部其他昆虫的总数。小麦吸浆虫大发生灾害的年代一亩地有2592万个之多。一棵树可拥有10万的蚜虫个体。在阔叶林里每平方米的土壤中可有10万头弹尾目昆虫。

  昆虫的分布面之广,没有其他纲的动物可以与之相比,几乎遍及整个地球。从赤道到两极,从海洋、河流到沙漠,高至世界的屋脊--珠穆朗玛峰,下至几米深的土壤里,都有昆虫的存在。这样广泛的分布,说明昆虫有惊人的适应能力,也是昆虫种类繁多的生态基础。

  鞘翅目

  鞘翅目是昆虫纲中的第一大目,通称“甲虫”。种类有33万种以上,占昆虫总数的40%。在中国记载7000余种。它们的前翅呈角质化,坚硬,无翅脉,称为“鞘翅”,因此而得名。外骨骼发达,身体坚硬,因此能够保护内脏器官。体型的变化甚大。此类昆虫的适应性很强。有咀嚼式口器,食性很广:分为植食性--各种叶甲、花金龟,肉食性--步甲、虎甲,腐食性--阎甲, 尸食性--葬甲,粪食性--粪金龟。本类群属完全变态,幼虫因生活环境和食性不同有各种形态;蛹绝大多数是裸蛹,稀有被蛹。

  鳞翅目

  鳞翅目是昆虫纲中第二大的目,由于身体和翅膀上被有大量鳞片而得名。蝴蝶是一类日间活动的鳞翅目昆虫,通常可以从它们明亮的色彩和棒状的触角,以及它们休息的方式--四翅合拢,树立于背上来辨别。蝴蝶的后翅基部扩大而有力,在飞行时支持并连接着前翅。世界上蝴蝶已知种类有17000种左右,都是惹人瞩目的昆虫。

  中国的蝴蝶种类有1300余种,北京有170多种。蝴蝶属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等阶段。幼虫多以植物为食,成虫则 以虹吸式口器吸食花蜜。蛾类是鳞翅目中最大的类群,占到鳞翅目种类的9/10左右。蛾类的外观变化很多,难以作一般描述。大多数蛾类夜间活动,体色黯淡;也有一些白天活动,色彩鲜艳的种类。不过,蛾类触角和蝴蝶有所区别--它们没有棒状的触角末端,而是呈现丝状、羽毛状等其它样式;另外大多数蛾类的前后翅是依靠一些特殊连接结构来达到飞行是的翅膀连接的--翅缰和翅轭的存在,使得蛾类和蝴蝶有了更多的区别方式。蛾类同样是完全变态昆虫,由于幼虫的寄主很多是人类的食物来源,蛾类也就成为了和人类关系更为密切的昆虫类群。

  蜻蜓目

  蜻蜓蜻蜓目在昆虫纲中是比较原始的类群,也是较小的一个目。蜻蜓目分为三个亚目:差翅亚目统称“蜻蜓”;均翅亚目统称“蟌”以及发现于日本和印度的两种间翅亚目昆虫。全世界约有5000种,中国有300多种。蜻蜓身体粗壮,休息时翅膀平展于身体两侧;蟌身体细长,休息时翅膀束置于背上。间翅亚目则拥有粗壮的身体和 束置于背上的翅膀。蜻蜓目属不完全变态昆虫,稚虫“水虿”在水中营捕食性生活。成虫也为肉食性种类,捕食小型昆虫,飞行迅速,性情凶猛。

  双翅目

  双翅目包括蚊、蜢、蚋、虻、蝇等,是昆虫纲中较大的目。由于成虫前翅为膜质,后翅退化成“平衡棒”而得名。双翅目分为长角、短角和环裂三个亚目。长角亚目的触角在6节以上,包括蚊、蜢、蚋,是比较低等的类群;短角亚目触角在5节以下,一般3节,通称“虻”;环裂亚目就是我们通称的“蝇”。

  膜翅目

  膜翅目的特征明显,包括嚼吸式口器,前后翅连接靠翅钩完成等。本类群分布很广,已知种类100000多种,估计至少250000种,包括各种蚁和蜂。根据腹部基部是否缢缩变细,分为广腰亚目和细腰亚目。广腰亚目是低等植食性类群,包括叶蜂、树蜂、茎蜂等类群;细腰亚目包括了膜翅目的大部分种类,包括蚁、黄蜂和各种寄生蜂等。

  半翅目

  半翅目,也叫异翅目。此类昆虫通称“椿象”。已知有38000余种,是昆虫纲中的主要类群之一。半翅目昆虫的前翅在静止时复盖在身体背面,后翅藏于其下。由于一些类群前翅基部骨化加厚,成为“半鞘翅状”而得名。口器为刺吸式口器,以植物或其它动物的体内汁液为食。属不完全变态昆虫。其腹部有臭腺,遇到敌害会喷射出挥发性臭液。因此也被成为“臭虫”。

  直翅目

  直翅目是一类较常见的昆虫,包括螽斯、蟋蟀、蝼蛄、蝗虫等,全世界已知20000种以上,分布很广。成虫前翅稍硬化,称为“复翅”,后翅膜质。本类群为不完全变态,若虫和成虫多以植物为食,对农、林、经济作物都有为害;少数种类为杂食性或肉食性。直翅目是较原始的昆虫类群,起源于原直翅目,在上石炭时期已经分成了触角较长的螽斯类,和触角较短的蝗虫类。其中很多种类由于鸣叫或争斗的习性,成为传统的观赏昆虫,比如斗蟋和螽斯。

  其它

  六足总纲包括原尾纲、弹尾纲、双尾纲和昆虫纲。

  昆虫纲除了上述的7个目以外还有其它27个目,共计34个目。昆虫纲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是拥有外骨骼、三对足是它们的共同特征。其中许多种类是我们熟识的:“朝生暮死”的蜉蝣目--蜉蝣;歌声嘹亮的同翅目--蝉;捕食 凶猛的螳螂目--螳螂;无所不在的蜚蠊目--蟑螂;令人讨厌的虱目--体虱, 蚤目--人蚤等等。不管你喜欢与否,它们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昆虫的生长方式

  蜕皮生长

  昆虫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体形会逐渐变大,它们表面的外骨骼和皮肤就会被逐渐变大的躯体胀破。慢慢地,幼虫的“外套”开始脱落,新生一层更大、更坚硬的表皮。幼虫经历多次蜕变,才能成长为成虫。

  地下生长

  多数昆虫的幼虫非常脆弱,所以它们要在相对安全的地方才能长成成虫。例如,金龟子的幼虫就是在地下生长的,它们会在地下待好几周,直到长成成虫后才到地面上活动。

  水中生长

  有些昆虫的幼虫适于在水中生存,例如雌蜉蝣把卵产在水面上,卵经孵化成为幼虫,幼虫便一直在水中觅食、生长,它们可以在水中生活1年多,直到离水登陆后变成成虫。

  自我保护

  昆虫的种类不计其数,它们面临危险时采取的自卫方式也多种多样。有的具有保护色,有的有警戒色,还有许多昆虫能将自己变成其他形状用心,或在外观上模仿一些具有不被攻击特性(如具有毒素)的动物(如:有一种毛虫身上的斑纹看似马蜂,蜂蝇也是借助类似马蜂的外观躲避天敌),借以避开敌害。

  保护色

  有些昆虫经常混入与自身体色相近的环境中进行觅食等活动,即使敌害靠近,也很难察觉到它们的存在。例如,蝗虫经常混入与自身体色相近的草丛中,在那里毫无顾忌地鸣叫,但很多捕食者却很难从中发现蝗虫的踪迹。

  警戒色

  有些昆虫从不需要伪装自己,而是用它们艳丽的体色警示其他动物不要靠近。例如,许多飞蛾体色都呈红、黄等艳丽的颜色,但它们却并不是可口的猎物。

  斑点

  有些昆虫自身具有“尖利”的武器,但当敌害靠近时,它们不会主动出击,而是用身上醒目的斑点向那些猎食者发出警告:不要去招惹它们,否则后果会很惨。

  许多昆虫的翅膀上都长着有利于伪装的翅斑,例如很多蝴蝶和飞蛾的翅膀上都长有眼状翅斑,在遭遇敌害时,它们就会把翅斑亮出来唬住对方,趁机逃生。

  有毒的身体

  有些昆虫经常以一些有毒的植物为食,并把毒汁储藏在体内。它们的身体会呈现出几块黄色或黑色或颜色组合(如黑黄、黑红等)的斑纹,以此警告捕食者:它们有毒,最好不要以它们为食。

  拟态

  某些动物在形态、斑纹、颜色等特征上模仿另一种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物体,借以保护自身,免受侵害的现象就叫做拟态。例如,枯叶蛱蝶的翅膀像枯叶,竹节虫的身体像竹节等。

  夜间觅食

  有些昆虫的幼虫为了躲避危险,经常在夜间觅食。例如,玉带凤蝶的幼虫为了避免被其他动物吃掉,白天藏在隐蔽的地方休息,夜间则外出觅食。

  鳞片

  蝶与蛾的翅膀上复盖着色彩斑斓的鳞片,这些鳞片是由它们被压平的毛发形成的。鳞片一片片地紧密相连,交织成蝶和蛾的美丽翅膀,便于它们飞行。

  飞行

  大多数昆虫具有高超的飞行技术,借助飞行选择适宜的生存环境,寻找食物和同伴,遇到危险时快速逃生。在飞行前,昆虫会先活动控制飞行的肌肉,然后快速起飞。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5083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