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晓芬0分享

教学是一种通过启发性教学和案例研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同学们认识,它就是小狗菲菲,小学数学教案《倍的认识教案》。这节课,我们的新朋友菲菲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同学们原意吗?

(2)学生活动。

师:上课前,老师请一些同学上来。

师叫3名女同学站在第一排,再叫6名男同学站在第二排(3个3个地站在一起)。

师:第一排有几个女同学?

(3)第二排有几个3?(2个3)

生回答后,师引出课题:像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教学例2)

菲菲有三个好朋友,他们正在用小棒摆正方形,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们摆的情况,用了多少根小棒。(课件演示例2中第一个小朋友,摆了一个正方形)

学生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生:摆了一个正方形用了4根小棒。

4根小棒还可以说是几个?

生:一个4根。

下面我们来看看另外两个小朋友,他们摆图形的时候用了几个几根。

出示例2中另外两个小朋友摆的两个和三个正方形。

学生观察。

学生说自己的发现。

引导学生得出:2个4根,3个4根

(板书:2个4根,3个4根)

揭示倍的含义,指出第三个学生摆的小棒说:第三个同学摆了3个4根,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

让学生反复说几遍。

(2)巩固“倍”的概念。

判断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倍?生解答时,师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3)教学例3。

①出示例3,问:同学们会摆吗?下面,同学们自己动手摆摆看。

②要求第二行有几个图片,应怎样列式?为什么?

③小结: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拍手游戏。

师拍表示一倍的次数,生按要求有节奏地拍表示几倍的次数。

2、76页“做一做”。

3、78页第1题。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篇2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材第11页例2)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经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3、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难点: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口算,并说出算法。(老师提问,学生齐答)

27-6=32-9=

35-20=50-30=

师:真棒!大家对已学的减法计算掌握得都很到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11页例2。

(1)创设学习情境。

师:如果去参观“世博会”,你会选择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呢?选择之前,先来看看三类交通工具的票价:普通快客的票价是65元,动车的票价是54元,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是48元,然后一起来做做下面两道口算题。(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

①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②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问题①和②应该如何列式?(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学生给出问题①算式:65-54,问题②算式:65-48。

师:我们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时,把两位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进行计算,相减时可以这样算吗,如果可以,应该怎样计算呢?(学生继续回答,老师板书)

学生给出问题①计算过程:先算65-50=15,再算15-4=11。(板书)

学生给出问题②计算过程:先算65-40=25,再算25-8=17。(板书)

师:除了用口算,我们还学过笔算,哪位同学能演示下笔算过程吗?(点名学生上台板演)

师:不错,我们还可以通过列竖式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对于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当我们口算能力还不足够时,可以用列竖式计算来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3)组织学生交流。(学生交流讨论,老师总结)

Ⅰ根据情境图中的已知条件,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吗?

Ⅱ问题①和②中的两位数减两位数有什么区别?

Ⅲ两位数减两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88 32 83 9 45 49

四、课堂小结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大家都掌握了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具象化教学,引导学生认识退位减法。

对于不退位的减法学生都会做,而退位减法有小部分学生容易出错,当被减数个位不够减时,往前一位借位,相当于给这位数加上10,再进行计算。对于那些始终不明白计算方法的学生,可采用小棒图帮助他们理解。

2、注意巩固已学知识和方法,为未来教学做铺垫。

在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中,引导学生回顾列竖式笔算的相关内容,虽然教材讲解中主要涉及口算,但后面章节的教学中列竖式笔算会继续使用。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有效巩固已学知识和方法,还能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3、我的补充。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感受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点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加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来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学习的,由于学生刚接触两位数的口算,相比以往的口算,难度有所提高,特别是对于把一个两位数分解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并要将这两个数都记在头脑中,对于学生难度不小,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尽量让学生通过尝试、讨论、交流、汇报、比较、反思与小结等各个环节,让学生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口算方法与口算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择优选用,并引导学生认识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一)情境创设:

1.课件呈现:赏“上海世博会”的有关图片让学生欣赏。教师介绍:这是在我国上海举行的第53届世博会中的一些照片。

2.师:有一所学校的学生也正要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大家请看大屏幕(呈现主题图)。

3.请大家仔细观察,并说一说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汇报,教师给予引导或肯定。

(二)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从这个画面中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看来,数学在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啊。

2.师:今天啊,我们就来研究这个学校的同学在参观世博会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之一──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设计意图:由世博会的图片引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让学生寻找主题图中的数学信息,又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二、引导发现,自主探究

(一)引导发现:

1.提出问题:课件演示:大客车慢慢开来了,小朋友们马上就要出发了,但需要持票上车,请问: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引导分析:让学生说说“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是什么意思?引是导学生得出: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3.列出算式:那如何列式?让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出算式:35+34=。

(二)初次探究:

1.教师质疑:今天咱们用口算的方法来计算,请大家想一想:35+34应该怎样口算呢?

2.独立思考,交流汇报:

(1)让学生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口算方法之后,再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2)汇报展示:教师有选择性的请几个代表说一说,完整的表述出每种算法,教师板书,可能有:

方法一:先算35+30=65、再算65+4=69

方法二: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算60+9=69

方法三:先算30+34=64、再算64+5=69

(3)学生在汇报算法时,教师再将学生的口算方法的过程用思路图形式板书出来,如例题中所示。如果有学生是用想笔算的方法来口算的,教师也要给予肯定。

3.观察比较:

(1)你们看看这三种方法,哪两种方法比较相似?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三两种方法比较相似:都是将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让它们分别与另一个两位数相加,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种方法是拆分第二个加数,而第三种方法是拆分第一个加数。(在归纳时,利用课件逐步演示)

(2)那你们能看出第二种方法与其他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吗?引导学生发现:第二种方法是将两个数现时拆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分别相加之后再将两个结果相加。

4.反思小结:

(1)反思:我们看这三种口算方法,说明我们在口算这道题时,都自觉地把这两个数或其中的一个数进行拆分,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拆分我们就不能口算了吗?让学生发现:这样拆分之后就把新的问题变成可以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了,难度也就降低了,更便于口算。这样的拆分、变化的一个过程,我们在数学上称之为转化。

(2)小结:这三种方法都是先通过转化,再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知识,进行口算。

(3)学了这些方法之后,你再来评价一下自己的口算方法,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独立探究方法,再利用观察比较与反思小结,让学生明真正理解口算方法,初步感受转化思想的运用及其重要性。】

(三)再次探究:

1.呈现情境图:提出问题二: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1)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老师巡视指导。

(2)独立口算,小组内交流口算方法。

(3)指名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2.解析过程,深层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自己的口算过程在草稿纸上表示出来。

(2)展示过程:将学生列出的分步算式与过程的思路图结合在一起展示。

方法一:39+40=79、79+4=83

方法二:30+40=70、9+4=13、70+13=83

方法三:30+44=74、74+9=83

如果有学生是利用想竖式来想口算的方法的,教师也要给予肯定。

(3)完整呈现,观察比较:

①这三种方法中,哪两种方法可视为相同的方法?(第一、三两种方法)

②谁来说一说,第二种方法与这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第一、三两种方法是拆分一个数,而第二种方法是拆分两个数)

③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

④这道题与第一道题有不同之处吗?让学生发现:这题需要进位。

3.小结反思:

(1)今天我们学习的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其实都是运用了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的。

(2)你觉得自己的口算方法如何?哪种方法更适合自己,你就选用哪种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经历独立思考、交流汇报以及观察比较与小结反思等学习活动,来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一)完成教材P10的“做一做”。

1.课件分步呈现第(1)(2)两上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时,着重让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

2.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1)让学生分组合作,先提出问题,再列式计算,最后在组内交流汇报。

(2)集中汇报,指名说出口算的过程。并反馈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本题的练习,巩固学生对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进一步掌握,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掌握所学知识。】

(二)口算比赛。

1.看谁能算全对:练习二的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比一比,看谁能算全快,教师巡视,注意对速度慢的学生进行指导。

(2)集体汇报:汇报时,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3)反馈:请全做对的同学举手,教师给予表扬,同时对有错的学生给予鼓励。

2.看哪一小组全做对:练习二的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看看哪一个小组能做全对。

(2)全部完成后,请同桌学生互相检查正误。对全对的小组给予表扬。

3.错例分析:教师选取几道有代表性的错题板书进行展示(不要说出出错孩子的名字)。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分别都是在哪些地方出错了。

4.我是小小营业员:课件演示练习二的第3题:

(1)情境创设:课件呈现第3题的情境图,先出现问题一:一位阿姨要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小闹钟,一共需要多少元?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说出计算过程。

(2)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

5.我是劳动小能手:课件呈现练习二的第3题的主题图。

(1)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图,谁来说一说这幅图画的是一个什么场景?

(2)你能根据图上的内容,完整地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3)学生叙述问题,教师加以引导或表扬。

(4)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比赛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设计一个错题展示与分析环节,给学生一个必要的提醒,让学生减少或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最后再通过两个情境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与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将所学知识巩固提高的目的。】

四、全课小结,促进内化

(一)学生谈体会: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二)师生共同回顾:本节我们学习了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把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转化成若干道连续的、已经掌握的、比较容易的口算。(同时点击课件,进行演示)这种数学思想,我们以前也经常用,以后还要经常用。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用好这把学习数学的金钥匙!

【设计意图: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教师加以引导,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同时教师明确指出转化的重要性。】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篇4

复习目标:

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重、难点:

识别钟面上的时刻与经过的时间

复习过程:

一、复习钟面

(一)复习内容

钟面上有数字1~12。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分针、秒针

时针短分针长秒针最长最细

1大格里有5小格,数字几就是第5×几小格(5的乘法口诀)

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走24圈是一天。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是60分,即1小时。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是60秒,即1分。

秒针走1圈,分针走1小格

分针走1圈,时针走1大格

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

(二)随堂练习

填空:

(1)钟面上有()大格,()小格

(2)时针走1大格是()时

(3)分针走1小格是()分,走1大格是()分,走()大格是1时,这时时针走了()大格。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

(5)1时=____分,1分=____秒,1时=_______秒

(6)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1圈是()秒,也小是()分

(7)()针走一大格是1时,()针走一小格是1分。

(8)分针走一圈走了()个小格,也就是()分,还可以说走了()时。

(9)一天有()小时,时针走()圈,分针走()圈。

(10)钟面上最长的针是()针,它走得最(),最短的针是()针,它走得最()。

注意:填空时一定要细读题,弄清题意,特别要分清“大格”和“小格”

3、巩固练习(见后页巩固练习)

二、读、写时间

(一)复习内容

1、二种写法:普通写法:9时08分,

电子钟写法:9∶08

(注:两种写法的数字写法一样,不需要把第一种写成9时零8分)

2、看钟面记时

(1)整时:分针指12,时针对正数字。

如:7时,分针指12,时针指7

(2)半时:分针指6,时针指两数字中间,走过了数字几,就是几时30分。

如:7时30分,分针指6,时针指7和8之间。

(3)分针指第几小格,就是几分,

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

如:分针指第14小格,时针走过7,就是7时14分。

注意:A、几时刚过:时针走过且接近数字几(拿钟举例)

如:7时05分,时针走过7,但很接近7。

B、几时45分~59分,时针走过数字几,但接近数字“几+1”

(4)特殊情况:6时:时针与分针成一直线

12时:时针与分针重合

3时、9时:时针与分针成直角

但这些情况其实每一小时都有可能会经历,但只有上面几个时刻是整时。

3、看时间画钟

注意:(1)时针短、分针长

(2)要精确到每一小格,不能有误差。

(二)随堂练习

1、填空

(1)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是()时。当分针和时针都指向12,是()时。

(2)()时整,时针和分针重合;()时整,时针和分针成一直线。

2、读一读,写一写

3、连一连

4、请画出时针和分针

三、体验时间

(一)复习内容

1、快与慢时间短─→快时间长─→慢

2、填单位方法:联想体验,比较

例:小明一天睡10(),把每个单位都代进去想一想,显然每天不可能睡10分或10秒,太短了。

(二)随堂练习

1、填空:100米赛跑,小军用了16秒,小明用了15秒,()跑得快。

2、填上合适的单位。

(1)小华每天睡9(),跳绳10下用了7()。

(2)小亮吃饭用了20()。

(3)小明跑50米用了12()。

(4)中央电视—1台的新闻联播大约需要30()。

(5)小华跑100米用了17()。

(6)我们每天午睡大约1()。

(7)脉膊跳10次用了8()。

(8)妈妈每天工作8()。

(9)一场足球赛需90()。

(10)小丽写1个毛笔字用8()。

(11)从北京到天津,汽车开了2()。

(12)1节数学课40(),课间休息10()。

四、时间的计算

(一)复习内容

1、单位换算

1时=()分1时30分=()分

1分=()秒1分20秒

70分=()时()分90秒=()分()秒

方法:(1)大─→小

利用公式:1时=60分1分=60秒

把时全化成分把分全化成秒

如:2时10分:2时=120分,120+10=130分,所以2时10分=130分

(2)小─→大A.分─→时

从几分中减去60分作1时,剩下的能再减60分就再加1时,不能减就作几分。

如:70分70分-60分=10分,所以70分=1时10分

又如:130分130分-60分=70分,还可再减60分即70分-60分=10分

1时+1时

所以130分=2时10分

B.秒─→分,方法同A

2、时间大小比较

1时30分○70分

可把大单位化成小单位,或把小单位化成大单位,看方便,方法同单位换算。

3、计算时间

(1)计算快慢

小红跑50米用12秒,小华用16秒,谁快?谁慢?慢多少?

方法:无论计算快多少还是慢多少,都是计算“相差多少”,用慢的时间-快的时间。

(2)开始时间─────→结束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计算方法:列竖式(草稿纸上列)

时分秒

±时分秒

时分秒

(60进制)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篇5

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地读出几时几分;知道某个时刻时针、分针在钟面上的位置。

2、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理解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建立时、分、秒的量感,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准确读出钟面时间。

教学难点:

准确读出几时几分,会用电子表表示方法和几时几分的表示方法表示时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时钟教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景)

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小白兔失败后非常后悔,决心以后再也不骄傲了,有一天他又碰到了老乌龟,他们决定绕着这些树围成的圈再进行一场比赛,我们一起喊口令,让他们同时开始“预备、开始……”

比赛结束了,乌龟跑了多少?兔子跑了多少?

一共有几个空挡

他们跑的路程不同,但是时间怎么样啊?(他们同时起跑同时停,跑过的路程怎么样?)这个龟兔赛跑的场面像我们生活中的……:钟表

钟表告诉我们什么?怎样才能认识和掌握时间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时和分。

二、过程

1、课本20页投影。(分针、时针的认识)请你说说钟面上有什么?学生交流

师总结:较短的指几时的针叫时针;较长的指几分的针叫分针。

2、再观察一下钟面上有几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钟面上共有几个小格。(小组合作、交流)

师:5格5格数共有__小格,(5、10、15、……60),分针走一小格是__分,分针从12到1是__分,从12到4是__分,从12到9是__分,分针走一圈是__分

师:时针从12到1走了__大格,经过__小时。从12到3走了__大格,经过__小时。让学生得出时针走一格就是一小时的结论。

请学生举例说说时针走几格经过几小时。

师:实际生活中,分针和时针都是在同一桌面上同时同向转动的,只是它们快慢不同。(多媒体或教具演示:分针转一圈时时针的变化)

学生观察得出结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

分针走一圈是60分,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

一时=60分,60分=一时

3、师:你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吗,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吧。(音乐)

你能在一分钟里做多少事情?(生交流)

抓紧一分钟,我们能做很多事情。

看看在一分钟里你能完成几道口算题。(生操作、交流)

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

师:我们上一节课几分钟?课间休息几分钟?再加几分钟就是一小时?

4、认识钟面(教具)

    849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