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免费
数学的学习是能够举一反三的,通过对经典题型的深入钻研,得到其中的要义后类似的题目都可以解决,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免费,仅供参考。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填 一填
1 、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 ) 、 ( ) 、 ( ) 。计量很短的时间时 , 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 ( ) 。
2 . 秒针走一小格是 ( ) 秒 , 走一圈是 ( ) 秒 , 也就是 ( ) 分。分针走一小格是 ( ) 分 , 走一圈是 ( ) 分 , 也就是 ( ) 时。 1 分 =( ) 秒 60 分钟 =( ) 时
3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做 题 方 法 :____ ____________ )
(1) 一节课时长 40( ) 。
(2) 爸爸每天工作 8( ) 。
(3) 李静跑 50 米的成绩是 13( ) 。
(4) 做一次深呼吸要 4( ) 。
( 5 )做数学作业要用 30 ( )。
( 6 )吃午饭用了 15 ( )。
( 7 )小明系红领巾大约用了 18 ( )。
( 8 )一场足球赛用了 2 ( )。
4 、 单位换算。
1 时 =( ) 分 5 分 =( ) 秒 120 分= ( ) 时
4 时 =( ) 分 3 分 =( ) 秒 1 分 15 秒 =( ) 秒
20 分 +50 分 =( ) 分= ( ) 时 ( ) 分 1 时 -40 分 =( ) 分
90 分 钟= ( ) 时 ( ) 分 1 时 40 分 =( ) 分
二、 选择题。
1、分针从 3 走到9,经过了( )。
A.6 分 B.30 秒 C.30 分
2 、 100 米赛跑,小刚用了 15 秒,小华用了 18 秒,( )跑得快。
A. 小刚 B. 小华 C. 无法确定谁
3、一场电影大约要播放( )。 (做 题方法: )
A.90 秒 B.90 分 C.9 小时
4、从 5:25 起,再过( )分钟是 6:10 。 (做题 方法: )
A.25 B.35 C.45 做 题 过 程:
5、分针走 5 小格,秒针走了 ( ) 。
A.5 圈 B.50 圈 C.5 小格
三 、认一认,填一填。 6 分
四 、应用题
1 、周末,小华 7 : 15 从家里出发去人民公园游玩,她 7 : 50 到达人民公园。小华从家里到人民公园用了多长时间? (分 析:这个题属于 时 间段 可 以 。 )
2 、一列火车本应 8 : 45 到达车站,由于晚点, 9 : 20 才到站。这列火车晚点了多少分钟?
(分 析:这个题不是 时 间段, 用 计 时的方法做 )
3 、 李丽的爸爸要从北京到青岛 出差,买好了 上午 8:50 的火车票。爸爸从家里到火车站要 15 分钟,在火车站排队上车要 20 分钟,爸爸最晚什么时候要从家里出发?
三年级知识点和重难点
(一)数与计算
(1)一位数的乘、除法。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0的乘法。连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0除以一个数。用乘法验算除法。连除。
(2)两位数的乘、除法。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乘法验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3)四则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式题。小括号的使用。
(4)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量与计量千米(公里)、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吨、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四)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例如记录10天内的天气情况,分类整理,并作简单分析。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
1、听课不仅要听,还要思考
很多学生在上课时候都能认真听讲,对公式和概念等基础知识有很深的记忆,但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却做不出。因此,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认真听讲,跟随老师的思路,还要进行思考,了解解题思路。 对于数学学习,最重要的是解题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只会记忆公式和概念等基础知识,而不懂怎么运用这些知识去解答问题,那么他的数学学习能力是非常差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也是非常低下。
2、扩宽解题思路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发现不同的解题思路。因此,学生要利用好这些机会,扩宽解题思路,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可以锻炼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学会举一反三,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3、利用好错题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做错题目,这时候要将错题进行整合归纳,建立错题集。借助错题集,学生可以知道自己错误的原因,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从而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此外,学习过程中要经常翻看错题集,不断加深印象,从而达到抬升知识短板、弥补知识漏洞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