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小学四年级教师数学教学教案模板

彭永0分享

四年级数学的教学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3小学四年级教师数学教学教案模板,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3小学四年级教师数学教学教案模板

2023小学四年级教师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篇1

一、谈话导入,引入气温:

1、交流所在地今日天气状况及获取信息的途径。

2、播报天气预报,感知一天温度高低变化。研究温度变化中的数学知识。(板书课题温度)

[教学手段:课件视频播放]

天气播报时要求学生把听到的城市气温写在表格中。(生听边记录)

(生小组交流,互相补充,找记录不同符号的学生到黑板书写。)

3、模仿播音员播报天气预报。(生读记录)

4、自主创造引出新数。

(学生交流不同的记录方法,统一介绍温度的读法和规定的写法。)

(1)认识温度单位℃。

(2)认识零上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3)认识零下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4)指名读北京的最低气温,检查反馈。

5、教学反馈。(投影出示天气预报的城市气温表示方法)

学生检查记录订正完善,练习读城市温度。

二、合作探究,理解意义:

1、合作探究温度计组成部分。

2、汇报交流,认识0℃及理解温度情境下表示的意义。

(1)温度计组成。(两种不同的单位、数字、刻度线、水银柱(煤油柱)组成,有的温度计一格表示1℃,有的表示2℃。

(2)认识零度在温度计的位置,介绍意义。

(实物)在自然界中,我们把水刚结成冰的温度也就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0度比冰的温度要高,比水的温度要低。

在0℃以上的温度就是零上温度,在0℃以下的温度就是零下温度。因此今天的0又有了一个新的意义,它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3、在温度计上找到零下温度,理解零下温度表示的意义。

(1)拨出长春的气温,生读温度,追问表示的意义。

(2)指名学生拨出9.5℃、拨出-9.5℃、零下6度、追问怎样找到的。(从零度向上10个半格)意义?(生做)

(3)比较零下6度和零上6度的不同?

教学小结:刚才的学习你了解到了什么?(零上温度比零度高,零下温度比零度低)温度计是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三、联系生活,丰富认识:

1、从温度计上读出教室的温度,表示的意义。

2、游戏活动猜温度:现在老师说一个温度,你猜猜看它到底是多少?

它是一个零下温度,在-10℃和-15℃之间,比-15℃高2℃

3、从课件中读取城市温度:(几种特殊情况温度大小的比较,课件出示的温度计)

一组是两个零上温度;两个零下温度;一个零下一个零上温度的比较)

广州:12度---25度佳木斯:-6度-----12度丹东:-2度---8度

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零上温度比零下温度低,零下温度数字越大温度越低)

4、在题卡上画出三个不同城市的温度高低。(87页括号3)

四、走进生活,深化认识:

1、说一说-5℃和-20℃哪个温度低?

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观察方法比较。

2、看图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学情,灵活选择相关练习)

3、某日黄山的气温中午12时为8℃,到晚上9时下降了9℃,那么这天晚上9时的气温是多少?

质疑:两个城市之间的温度相差多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五、课堂小结:

请大家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和疑问。

2023小学四年级教师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篇2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小数和整数都是按照十进位制位值原则书写的,所以小数乘法的竖式形式,乘的顺序、积的对位都可仿照整数乘法的相应规则进行,只要解决好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就行了。

成功之处

1、建构主问题导学教学流程,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一个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百分之八十终生用不上,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在学校孜孜不倦地学习呢?我们实际上一直在学习一种学习的方法。因此,在本节课上初步构建主问题导学——交流释疑——归纳总结——当堂检测教学流程。

2、找准知识衔接点,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小数乘整数的知识起点就是整数乘法,让学生联系前面的知识,一方面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另一方面让学生依托原有知识解决新问题,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本节课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小组交流,很轻松地解决了知识架构的问题,小组成员之间的智慧共享、思维碰撞,点燃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脸上也露出合作学习,分享成果的喜悦。

不足之处

1、教学流程的时间把握上,再进行适度调整。

2、个别学生在列竖式计算时没有按照整数乘法的形式,而是割裂了与整数乘法竖式的联系,出现了形如12、5×42=的形式。

再教设计

1、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教学的重难点,还要考虑学困生易犯的知识错误,全面细致设计每一步的教学环节,增强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益。

2、教学流程改为:主问题导学(5分钟)——交流释疑(10分钟)——归纳总结(5分钟)——当堂检测(25分钟)

2023小学四年级教师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篇3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改成乘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的算理.

2.理解一个数乘以一个两位数转化为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的算理.

(二)能力训练点

1.能正确运用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和一个数乘以两位数的简便算法.

2.正确、合理地进行简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灵活、合理的简便算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掌握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和一个数乘以一个两位数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选择合理的简便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1230 1820 2440

354254452

2.把两位数写成两个一位数相乘

15=( )( ) 30=( )( ) 24=( )( )

3.应用题:商店有5盒手电筒,每盒12个.每个手电筒卖6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让学生自己用不同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一人板演,其它学生完成在练习本上.

第一种解法: 第二种解法:

6125 6(125)

=725 =660

=360(元) =360(元)

你发现什么?

使学生明确:

(1)两种解法的结果是一样的,即6125= 6(125)从而得出:三个数相乘,除了从左到右依次相乘外,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结果不变.

(2)当两个乘数相乘得整十数时,第二种算法简便.

板书课题:简便算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 1 3552

学生试做

(2)订正:使学生明确简算方法

3552

=35(52)

=3510

=350

(3)拓展补充4529

(4)学生完成做一做

2.教学例2

(1)出示例2 2516

①讨论怎样计算简便?

引导学生说出把16分成 44,这样2544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2516

=25(44)

=2544

=1004

=400

②启发学生想不同的算法.

(2)拓展补充

1512怎样算比较简便?

(3)练习:108页的做一做

三、巩固发展

1.填空:

(1)2745 (2)1512

=27[( )○( )] =15[( )○( )]

=27[( )○( )] =15[( )○( )]

=27[ ]=15[ ]

= =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在○里填写适当的运算符号,使计算简便

46254=46[( )○( )]

3.练习二十五1题

4.练习二十五3题(填写在书上)

5.练习二十五5题

四、全课小结:今天你又学得了哪些新知识?

五、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五4题.

六、板书设计

简便算法

有时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改成乘以这两个一位数和积,比较简便.

例1:3552

=35(52)

=3510

=350

有时一个数乘以两位数,改成连 续乘以两个一位数,计算比较简便.

例2:25162516

=25(44) =25(28)

=2544=2528

=1004=508

=400=400

2023小学四年级教师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篇4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观察、画图和交流等活动过程中,认识射线和直线,掌握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点及其联系。了解从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并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2. 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会用符号表示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相应的读法。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能应用所学知识描述生活现象。

教学过程

一、 感知射线从生活中引入

教师打开激光灯,光线射向教室对面的墙壁上。

提问:在墙上你看到了什么?(一个光点)这个光点是从哪里发出的?

再问:如果把激光灯的发射点和墙上的光点看作两个端点,那么中间的一条光线可以看作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线段。

提问:线段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根据线段的特点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评析:用学生熟悉、喜爱的激光灯射出的光线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及时将具体的生活实例上升为抽象的数学概念,有机孕伏与复习了线段的特点,为射线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提问:如果把激光灯射出的红色光线射向天空,你还能找到光线尽头的那个光点吗?(不能)这条光线会怎样?(这条光线会射得很远很远,看不到尽头。)

追问:这条光线还能用线段表示吗?为什么?

讲解:对!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光线看作是射线。(板书:射线)

出示教材第16页的情景图。

提问:这幅美丽的夜景图中,那五光十色的灯光都可以看作是射线吗?为什么?

谈话:但图上只能看到这些光线的一部分,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清楚地画出这些射线呢?请大家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试着画一画。

学生画出的图形可能有:

反馈时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比较,明确: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

提问:你还能举出生活中有关射线的例子吗?

[评析:揭示了线段的概念后,通过光线射向天空,射得很远很远,看不到尽头,让学生初步感受无限。同时,让学生在尝试画射线的活动中理解和体会无限延长的含义,感受并理解射线的特点。]

二、 认识直线在操作中体会

谈话:想象一下,如果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会得到怎样的一条线呢?你会画一画吗?

学生画出的图形可能有:

师生共同评价,并通过讨论明确: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讲解:(指学生画出的直线)我们把这样的线叫做直线。(板书:直线)

提问:那你会把一条射线变成一条直线吗?

指名在实物投影上把射线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一条直线。

小结:直线有哪些特点?

[评析:在对射线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想象,自己画直线,使学生对直线的认识建立在实际操作和想象的基础上。同时,要求学生将射线变成直线,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会射线与直线的联系与区别。]

三、 形成概念在比较中整理

谈话:我们在认识了线段的基础上,又认识了射线和直线,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线段、射线、直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讨论。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整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板书。)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题目。

学生口答,并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评析: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联系和区别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师放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学生在归纳中有效区分三者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加深了对射线和直线的认识,形成了合理的知识结构。]

四、 知识延伸在实践中提炼

1. 画一画。

提问:如果老师要你画一条线段、射线、直线,你会画吗?(学生按要求画图)

再问:如果老师要你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射线、直线,你会画吗?为什么?

谈话:如果老师要你以一个点为端点画一条射线,你会画吗?试一试从这个端点能画几条这样的射线?(学生尝试画图)

小结:从一点起能画出无数条射线。

谈话:如果老师要你经过一点画一条直线,你会画吗?可以画几条?先想一想,再试一试。

小结:经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提问:如果老师要你经过两点画一条直线,你会画吗?可以画几条?

学生尝试画图,并组织交流。

小结: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2. 说一说。

谈话:其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例子在生活中用得很多。你能找到这样的例子吗?(学生举例)

[评析:让学生在画线段、射线和直线的交流与实践过程中,既巧妙复习了线段、射线和直线之间的联系,又适时归纳出经过一点可以画出无数条射线,经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同时,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知识及时拓展到在现实生活中,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际价值。]

3. 想一想。

出示下图,谈话:小明从学校回家有A、B、C三条路线可以走,你认为小明选择哪条路回家最近?

谈话:这只是我们凭生活经验得出的结论,如果量一量呢?请同学们动手量一量。

学生反馈测量结果。

谈话: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就是两点间的距离。

让学生在纸上画两个点,量出它们之间的距离。

[评析: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测量、交流,明确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就是两点间的距离,从而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知识。]

五、 角的概念在自学中获取

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经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指学生画的从一点引出多条线段的图形),请同学们看这里的图,你能从中找到我们已经认识的图形吗?

谈话:我们在二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角。请大家想一想,关于角我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再打开课本第17页,自学例题,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对于角,你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学生自学后,组织反馈,并通过讨论使学生弄清以下问题:什么是角?角由哪几部分组成?角用怎样的符号来表示?

提问:你能画一个角,并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活动后,师生共同评价。

[评析:由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巧妙地引入角,形象地突出了角的两条边是射线这一关键,使学生对角的认识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提升。]

六、 练习拓展在辨析中提升

1.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图中有几条射线,组成了几个角?它们各是什么角?

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思考,明确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七、 回顾反思在生活中延伸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延伸:在我们的生活中藏着很多数学知识。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同学们课后可以继续找一找,看一看,并将你的发现与其他同学分享。

2023小学四年级教师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篇5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教材安排了复习积变化的规律。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巩固。所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习,在教学中却将它当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除以)多少,积就会乘以(除以)相同的数这样一个变化规律,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1、5×5,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0.72×5时,学生不会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一些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来引导学生思考,推导出应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最后还有将积缩小相应的倍数。

3、突出小数位数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安排了两个练习,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另一个是判断小数的位数,通过用两道练习来让学生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在课的结尾还安排了头脑风暴,填写( )×( )=3、6,让学生体会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扩散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主动思考,激励探究。

4、突出口算

教材中并没有安排小数乘整数的口算,而在实际学习中,口算由于数目比较小,计算结果可以比较快速地反馈,易于检验学生计算的正确与否,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计算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思路,所以在计算中增加了口算练习,让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检验方法的正确性。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还有一些做得不足的地方

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地思考,运用发现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困惑的是,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都很流畅,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情况也良好,但并没有化的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并没有意识去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没有让学生在质疑,讨论,交流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再去解决问题,真正去经历探究的过程,所以到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略显疲态,所以这节课让我意识到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是学生学,师生合作探究,发现的过程。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再质疑的过程,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课堂。

2023小学四年级教师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篇6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理解垂直。

2.能用三角尺画垂直。

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画图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画垂线,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会用三角尺画垂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摆小棒活动。

请大家拿出两根小棒,摆出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

2.思考。

两条直线除了平行,还可以怎样?相交。

3.板书。

平行和相交。

二、学习新知。

1.摆一摆,看一看。

用小棒在桌子上摆出各种相交的图形。

观察,这么多相交的图形中,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比较垂直与相交。

同桌讨论:垂直与相交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摆出垂直的图形。

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它们是不是互相垂直的。

3.折一折。

拿出长方形的纸,让学生思考,通过折一折,折出互相垂直的线吗?

让学生尝试折一折,如果有困难,可以同桌互相完成。

提出活动要求:拿出一张正方形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折完后,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把每组折线画出来,便于区分。

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如何验证是垂直的。

4.找一找。

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互相垂直的线,你能说说我们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吗?

5.我说你摆。

完成书本第22页第1题。

生活中的应用: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6.学习画垂线。

提问:你能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吗?

学习自己尝试画垂直线。

展示汇报交流:为什么这样画?说说这样画的原因?

小结:用直尺画一条直线,标出一点,画过这一点的垂线。

具体步骤: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直角顶点是垂足,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

教师边说边演示。

同桌操作:直线外一点画互相垂直的线。反馈交流。

三、巩固练习。

书本上第23页小实验。

提问:去河边,怎么走最近呢?

小组合作讨论。

全班汇报交流。

师提问:从O点到直线AB有多少种可能。

比较:在这么多线段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认为哪一条是最近的?为什么?

四、小结

直线外一点向这条直线引出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板书设计:

相交与垂直

具体步骤: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直角顶点是垂足,沿着

这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

2023小学四年级教师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篇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加法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学习。及其在连加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加法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大家都会骑自行车吗?骑自行车不只会帮助我们节省在路上的时间,还是一项非常时尚的运动,既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欣赏沿路的风景。现在我们就一起跟着李叔叔一起去骑车旅行吧。相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学到不少新知识。

二、新课学习

1.加法交换律

李叔叔的车上装有里程表。我们来看看他第一天的骑了多远吧!

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巡视,找出复合交换律的两位同学进行汇报,或者由学生板演。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之处。得出

40+56=56+40。

这样的算式是不是很有趣啊?你能再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由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板演出几个典型的,提问: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加法交换律是非常巧妙的,可以为我们的计算提供方便。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一下加法交换律吗?怎么样才能让我们更容易记住这个规律呢?请大家动脑想一想,动手写一写、画一画。

学生汇报,鼓励学生提出的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文字、字母、符号三种表示方法。强调字母表示法是常用的表示方法,要求学生掌握。

a+b=b+a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

(1)59+()=()+36(2)18+25=()+()

(3)59+()=()+36(4)59+()=()+36

四、课堂总结

加法交换律就是说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大家已经会应用了,真不错。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李叔叔第三天的旅程已经结束了,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李叔叔吗?

让学生自己回答。

李叔叔详细的记录了他的行程,我们来一起看看他的记录手册,肯定能回答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

二、新课学习

加法结合律

李叔叔想知道这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大家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谁来说一说用什么法计算?怎么列式?

88+104+96

看来用这样的一个连加的算式就能解决李叔叔的这个问题。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来完成这道加法题吗?

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汇报。教师巡视

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教案》,来自网!http://

后,找出复合结合律的几个学生汇报,或者投影展示。观察这几位同学的做法,你有什么发现?

(88+104)+96=88+(104+96)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写一写。

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加法结合律也可以为我们的计算提供方便。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一下加法结合律吗?怎么样才能让我们更容易记住这个规律呢?请大家动脑想一想,动手写一写、画一画。

学生汇报,鼓励学生提出的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文字、字母、符号三种表示方法。强调字母表示法是常用的表示方法,要求学生掌握。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

(1)256+99+44=(□+□)+□

(2)125+32+168=□+(□+□)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结合律。

第三课时

一、引入新课

复习引入

我们来复习一下加法的运算律,你还记得哪个?

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是:a+b=b+a。

加法结合律:先把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字母表示是:(a+b)+c=a+(b+c)

二、新课学习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吧。

请你想一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写下来。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然后让学生汇报不同的计算方法。

然后师生共同完成。探讨:你运用了那些运算定律来完成这个计算?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

(1)425+14+186

(2)75+168+25

(3)245+180+20+155

(4)67+25+33+75

四、课堂总结

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时候,会使我们的计算变得简便。

2023小学四年级教师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结合律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结合律。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比较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 =288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5)问: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②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二、练习练习

1、完成P18做一做2。

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 里填上适当的数。

287+129+118=287+( +118) (32+47)+65=32+( + )

3、教材练习五

三、小结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

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104+96 )

=288 =88+200

=288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2023小学四年级教师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篇9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P112—P113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例1、例2

二、设计理念

“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新增设的一个内容,和前面几册教材一样,在本册中也专门安排“数学广角”一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标准》中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课时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本课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方案的意识。

2、能力目标:

(1)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通园片、纸片、、、等。

五、活动设计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走进生活

师: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的门铃响了,原来是王阿姨到小明家来了。(多媒体出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上的图,你了解到了什么?谁来说给大家听一听。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多媒体出示沏茶的各项工序图)

2、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小组合作学习)

师:小明需要做这么多事,你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种能尽快让客人喝到茶的方案。

3、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案

小组的同学展示自己不同的方案,这里课堂生成的资源可能很多,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思维过程。展示出各小组不同的设计方案。(学生用的自己的方法表明整个过程)

4、学生比较选择并选出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让学生从不同的方案中,通过观察比较,找出自己认为能让客人尽快喝到茶的方案。

5、小结:刚才的方法都是通过同时做几件事才节省时间,那么我们在做一些事时,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时间也就越短。

(设计意图:客人到了,先为客人沏杯茶,这是常见的招待客人的礼仪之一,也是孩子们熟悉的,因此我调整了教材的内容例1和例2的顺序,浓郁的生活气息把学生请进招待客人的具体环境中,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讲一下沏茶所要做的事情,再现熟悉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二:探究新知,研究问题1、出示例1,呈现研究问题:请王阿姨喝完茶,小明的妈妈准备用自己最拿手的烙饼招待她,(多媒体出示例1图)

(1)你从画面上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想一想,如果只烙一张饼,需要多长时间?

(3)如果要烙两张饼,最快要用几分钟?

(4)学生回答后并共同总结:我们烙两张饼的时候,可以同时烙两张饼的正面和反面,所用时间是6分钟。(教师边叙述,课件出示表格)

(5)那如果烙4张、6张、8张、10张呢?

自主设计方案(自主设计方案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A、如果妈妈、王阿姨和小明每人各吃一张饼,一共需要烙几张饼呢?

B、请你们帮小明妈妈想一想,她应该怎样烙“才能让大家尽快地吃上烙饼?”先用你们小组内准备好的卡通圆片,摆一摆,小组的同学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设计方案填在表格里。

C、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案这里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示,生成的教学资源一定很多教师要注意倾听,同时让学生们也要注意倾听其他小组的不同方案。

D、学生比较并选择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E|教师演示,烙三张饼的方法和最短时间。

F、拓展延伸:想一想,如果要烙5张饼,怎样烙才能尽快吃上饼呢?7张呢?9张呢?这里让同学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集体交流。同时把表格填完整。

3、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数学广角里遇到的问题,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我们只要合理的安排事情,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活动三:结合生活,实践应用

1、同学们谈谈,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的安排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2、一个小女孩遇到一个问题,看我们能不能帮她解决?出示做一做2

3、谁来告诉大家你按照怎样的顺序呢?(也可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到生活中用,在课堂中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

五、生活回归

回家后,请你给妈妈烧壶水,给爸爸沏杯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后反思:

这一节课通过简单化的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来感受数学的趣味。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灵活运用教材,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由于小学生比较常见熟悉的沏茶这一生活现象作为教材入手,调整了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了先为客人沏茶再为客人吃烙饼的生活情境。当画面上呈现妈妈让小明帮着给王阿姨沏茶这一数学信息时,没有急于想去解决如何让王阿姨尽快喝上茶,而是让学生想想平时是怎么做的?特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处于主动思考积极动脑的状态,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相信学生,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上以一个个具体事例让学生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体会数学的方法及应用价值,学会优化思想,从课堂教学中不难看出多次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日常的沏茶的问题入手到探索烙饼的过程及方法,再到解决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都是学生在思考、探索是学生在操作实践,使学生交流比较,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考虑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升认识。利用学生已有的探索交流的成果,集中再现烙3张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理解烙3张饼的过程,验证了学生的发现,提升了学生对烙3张饼的理解。最后让学生烙多张饼的方法,在组织交流中师生相互又调整了教学的节奏,这些活动让学生了解小伙伴的发现。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了发现过程,领悟了数学思想方法,体现了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新,还带给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的启迪。上述活动即是探索数学知识,又是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科学精神积极探索数学知识,又是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科学精神积极探索的前提,有利于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节课也存在许多的不足,由于时间上的处理前段放长了一些,因此后面在小结时有些匆忙。没有让学生细心观察表格发现每多烙一张饼就多用3分钟这一问题,从而让学生明白计算饼的张数只要乘3就是烙饼的最短时间的结论。

2023小学四年级教师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篇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明的妈妈记录了小明0~10的身高,如下表

(师出示P110例2的统计表)

引导学生看到统计表想提什么问题,激发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兴趣。

二、动手制作折线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折线统计图。

教师先演示其中一个数据的画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

分为两个层次动手实践:第一层次为学生练习2分钟,教师将巡视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再推进第二个层次的练习。

师指导个别学生。

2.小组交流作品,欣赏折线统计图

A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解决以下问题:小明几岁到几岁长得最快?(师小结:折线中线段最长的那条就是长得最快的那段时间,也可以通过计算所有差值得出结果。)长了多少厘米?是怎么发现的?

小明115厘米时几岁?

5岁半时小明身高大约多少?

师引导学生从前几年身高的增长情况来猜测小明5岁半时的身高。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3.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合理推测:小明身高的发展趋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中P111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

2.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二小题的问题解答;

四、小结评价。

五、作业:完成书中P113练习十九第3小题


    822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