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例文

学俊21252分享

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例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例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辨认、想象、推理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丰富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目标解析

这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之后,第一次接触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口描述、用心体验,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学会辨认从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等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四、教学准备

课件,四张熊猫玩偶图片,每组一个熊猫玩偶、茶缸。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故事激趣

(1)课件播放:盲人摸象。

(2)引发问题:同学们为什么觉得好笑呢?他们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样吗?

(3)学生交流:这几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说不出大象的全貌。

2、揭示课题

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观察物体,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问题是探究的出发点,本课伊始,创设儿童熟悉的故事情境,旨在诱发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初步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仅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新知的学习,而且为新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起点。

(二)观察实践,自主建构

将熊猫玩偶放在桌子中间,学生四人一组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围坐在四周。

1、定位观察,建立表象

(1)首次观察:每个学生均正对熊猫观察。

(2)组内交流:你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是从哪个位置观察的?

(3)全班汇报:指定一组中的四位学生依次说说自己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教师适时点拨。

(4)设疑探究:你们看的是同一个熊猫玩偶,为什么看到的情况却不一样?

2、全面观察,丰富表象

是这样的吗?接下来我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

(1)再次观察:每组同学按顺时针依次到其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

(2)交流反思:你现在看到小汽车的哪一面?为什么和刚才的一样呢?

3、重点观察,深化表象

(1)对比观察:刚才有两个位置看到的熊猫的样子好像差不多,请再到这两个位置进行观察。

(2)质疑辨析:你看到的熊猫左右个侧面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3)明确认识:引导学生根据熊猫右耳朵上戴的蝴蝶结进行区分,说明熊猫的脸、四肢伸向左边还是右边即可。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熊猫玩偶为直观背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交流,学生的思维在情境活动中激发,在想象活动中激活,在推理活动中建构,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为下一环节的运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运用表象,发展观念

刚才我们在不同位置对熊猫进行了观察,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出示例1情境图:

1、情境模拟

(1)看一看:对照情境图,先请每组的四位学生都站到小明的位置上,看看小明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再到小红、小芳、小亮所站的位置看一看。

(2)想一想:请学生静静地想一想上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的图是什么样子的。

2、运用表象

(1)说一说:教师在黑板上分别贴出四个不同侧面的熊猫图片,学生说一说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相应的图片下板书四位同学的名字。

(2)辨一辨:课件任意出示上图中的一张熊猫照片,判断是哪个座位上看到的,请快速站到相应的座位旁。

3、自主迁移

找一找:除了从前、后、左、右四个位置观察,你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又会看到什么?(例如,从上面观察,看到熊猫玩偶的头顶。等等)

4、反思提升

(1)启迪反思: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归纳提升: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板书: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模拟、方法迁移、想象推理等形式,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观察者与熊猫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较好地实现由实物到形状图的转化,明确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建立空间观念。

(四)联系生活,应用拓展

1、连一连

(1)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第68页做一做)

(2)观察推理: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大卡车的哪一面?分别是右边的哪幅图?

(3)独立解答:学生各自在书上连一连,然后汇报,同时课件显示答案。

2、站一站

(1)自由观察:每组组长将桌上的熊猫玩偶换成茶缸,每组同学围着茶缸走一圈,边走边想每个位置观察到的茶缸形状是怎样的?

(2)活动判断:课件分别出示茶缸前、后、左、右四个不同位置拍的四张图片,学生想一想在哪个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站到相应的位置。

3、填一填

(1)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练习十六第4题)

(2)想象推理:有三名学生分别站在3个序号所在的位置,为-城楼拍照,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哪个位置拍的,请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3)交流汇报:学生回答后显示照片的序号。

4、猜一猜

(1)课件依次出示:电脑的背面图、盘子的底面图、茶壶的顶面图、兔子的背面图、储蓄罐的侧面图、闹钟的正面图。

(2)大胆猜测:可能是什么物体?分别是物体的哪个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激活经验储备,经历应用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大胆猜测、合情推理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着智慧的挑战,负载着丰富的体验,学会数学思考,感受数学美。

(五)全课总结,迁移延伸

1、畅谈收获

2、小结延伸

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今后在看待事物时,不能像盲人摸象中的盲人那样只凭某一方面的了解来判断,这是不准确的,必须从事物的各个方面来观察,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

【设计意图】课尾小结呼应课始,有意识地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内引向课外,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认识事物的能力,同时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感受生活数学的魅力。

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例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培养学生辩证、缜密的数学思维习惯。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倾听、大胆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幻灯片、玩具小熊、水杯,长方体盒子。

教学过程:

一、思维碰撞,导入主题。

师:今天老师从家里带来一个盒子,孩子们看看它是什么形状?师:老师需要三名同学上台来帮老师一个忙,谁愿意?

学生活动:将长方体盒子放在讲台上,让三名学生分别站在长方体盒子的不同面,把各自观察到的盒子的形状画在黑板上。

师:(吃惊状),咦?这三名同学观察的都是老师带来的这一个盒子,为什么画出来的形状不一样呢?

(设计意图:抛出疑问,引发冲突,促使学生思考。)

生:因为刚刚三名同学站的位置不一样。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一)初步感知正面、侧面、背面。

1、教师转动身体,让学生初步感知正面、侧面、背面。

2、拿出玩具小熊进行展示,让学生简单感知小熊的正面、侧面、背面。

(二)从不同的四个面观察玩具小熊。

课件出示观察要求:a、静静的观察,静静的思考。b、请4位同学观察汇报,“我在小熊的()面,我看到了小熊的()”。

1、原位观察,交流,指名汇报。

2、换位观察,四名学生每次沿顺时针方向移动一个座位,直至回到原位。每换一次座位均要做交流及汇报。

讨论:从四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小熊后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总结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不同。

3、师:同学们,老师课前还给小熊拍了照片。幻灯片依次出示四个面的小熊照片,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这是从哪个方向拍的。

4、试一试练习巩固指名汇报,全班评价。

(三)观察上下认识上面、下面感知物体

师:除了前面,后面,左边,右边,还有什么方位呢?

生:上面、下面。

师:猜一猜他们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出示图片)

配一个练习上面、下面

三、拓展提问,完善探究

师:通过观察小熊、数学书,我们都能得出一个结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不同。一定是这样吗?

师:老师拿出杯子,顺时针移动从不同位置观察。

师:同学们从不同位置观察杯子后,有没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分享?生:从不同位置观察观察水杯,看到的是一样的。

引导学生小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四、全课小结,课后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收获吗?

师: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不同。

五、书本练习,课堂作业本练习做,反馈

板书设计: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不同

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例文3

教学目标

1、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结合具体事物辩认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和合作意识,培养初步的辩证唯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事物辩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难点

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教学准备

课件配图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形状的物体。

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

一、情景创设

1、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讲台。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来观察这张讲台,然后互相说说观察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交换位置观察、交流。想一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讲台。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看到的讲台是什么样子的?

2、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一样的,每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二、问题探究

1、讲解每个面的名称

2、板书:正面、侧面、上面

3、拿出物体变换摆放,指出不同的面

4、组织学生互相摆放,指出不同的面

三、体验感悟

1、学生试说,老师纠正强调

2、学生齐读每个面的名称

3、学生按照老师摆放说出不同的面

4、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

2、口算

3、连一连

4、观察一个物体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作业布置

完成本节的《资源与评价》

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例文4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乘数、积,会读写乘法算式。

3、学生初步学会根据数学问题列出乘法算式,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能够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能够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核心概念

符号意识模型思想

数学思想

符号化思想模型思想

教学准备

PPT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环节一:情境导入

星期天到了,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一起玩耍呢,让我们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这是什么地方呀?你最爱玩什么项目?

(游乐场。小火车、小飞机等)

那么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这幅图,你能从中发现什么样的数学信息,能根据图中信息提一些数学问题吗?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生:1、玩小飞机的有多少人?

2、做小火车的有多少人?

3、过山车上有多少人?

其他学生解答,教师板书计算

3+3+3+3+3=15(人)

6+6+6+6=24(人)

2+2+2+2+2+2+2=14(人)

师:那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加法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每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师:像上面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一种简便方法,也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乘法

创设情景,借助学生们喜欢的游乐设施,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

“几个几相加”是学习乘法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数一数,在算式中比一比,学生对“几个几相加”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学习乘法做铺垫。

环节二:探究新知

师:大家观察这几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相同加数是几?几个几连加?

(这几个算式里的加数都是相同的,每个算式都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和)

师: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叫做乘法。

介绍: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叫做乘号,乘号的写法是“×”

乘法算式中,相乘的两个数叫做乘数,两个数相乘的结果叫做积。

5+5+5=15

5×3=15

3×5=15

乘数乘数积

师:怎样写乘法算式呢?我们以

3+3+3+3+3=15为例

先看一看,相同加数是几?

相同加数是3,就写在乘号的前面。

再数一数,是几个3连加?

把相同加数的'个数5写在乘号的后面

3×5表示5个3连加,5个3得15,因此算式是3×5=15,读作3乘5等于15。或者也可以写成5×3=15,读作5乘3等于15。你们能把另外两个加法写成乘法算式吗?谁可以读一读?

生:6×4=244×6=24

2×7=147×2=14

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学生在加法、乘法算式的比较中进行感受和获得的,同时使学生形成对乘法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环节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48页“做一做”第2题。

师: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几,可以写成怎样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予以订正。

2、判断对错,错的更正,为什么?

4+4+4=4×3()

2+2+2+2+2=2×5()

7+7+4=7×3()

6+6+6+6=6×4()

(相同加数,乘法计算)

第一题,让学生在习题中巩固课堂学习内容,由几个几,引出加法,再变为乘法。

第二题,强调只有相同加数,才可以用乘法计算。

环节四:

课堂小结

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例文5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2、在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师:在数学王国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图形娃娃,他们整天在一起唱歌跳舞,玩得可开心啦!(课件播放许多图形在一起跳舞的场景)在这些图形中,数角最可爱了,小朋友想认识它吗?

生:想!

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去认识图形王国里的新朋友角,好吗?

揭示课题:认识角。

[评析:新课伊始,通过学生喜爱的童话情境,开门见山地引入新课,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自主建构

1、联系生活实例感知角。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8页的情境图。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幅图,图中哪些地方有角?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

生1:三角尺上有角。

师:你能指出三角尺上的角吗?

学生指角时,教给学生指角方法(先指角的两边,再在角的两边之间画弧线)。

师:还有什么地方有角?你能上来指一指吗?

生2:正方形上有角。(边说边到投影上指)

生3:剪刀张开的地方有角。(边说边指)

生4:钟面上有角。(边说边指)

2、抽象出角的图形。

师:如果把这些角画出来,是什么样的图形呢?请小朋友看屏幕。

动画演示,分别画出剪刀、长方形纸片、钟面上的角。

师:(指画出的角)像这样的图形都是角。角就藏在我们的身边,请小朋友试着找一找在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

组织交流,并让学生指出课桌、数学书等物体面的角。

[评析: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在找角、指角的活动中感知角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平面图形,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的表象。]

3、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请小朋友看老师画一个角。(画角,指角的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一条边,(指角的另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另一条边,(指角的顶点)这里的一个点是角的顶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师:(拿出三角尺,指其中一个角)这是三角尺上的一个角,你能分别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指名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三角尺,同桌两个人合作,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

学生操作。

师:(指投影上的三个角)你能分别指出这里三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指名到投影前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评析: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结论,教师没有让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而是以讲解的方式告诉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随后的指一指、摸一摸等活动,既巩固了角的各部分名称,又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加深了对角的认识。]

4、练一练。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师: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生:第一个图形是角。

师: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

学生到屏幕前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继续完成后面三个图形的判断,并说明理由。

5、感知角的大小。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想不想自己做一个角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大家根据需要自己选择合适的材料想办法做出一个角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做角的方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师:请把你们做好的角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做的。有用小棒摆的,有用直尺画的,有用纸折的,有用硬纸条钉的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材料做出了这么多的角。我们来看这位小朋友做出的角(拿出用两根硬纸条做成的角,使角的两条边重合),请大家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个角在怎样变化?(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慢慢变大)

生1:角的一条边在动。

生2:角在变大。

师:再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个角在怎样变化?(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慢慢变小)

生:角在变小。

师:你能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角,并像老师那样,转动角的一条边使角变大或变小吗?自己在下面试一试。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并作适当指导。

师:(出示一个角)老师这里有一个角,你能用手中的角转出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学生操作,教师注意指导)

师:能转出一个比老师的角小的角吗?(学生操作)

[评析:学生用两根纸条做出了一个角,是教学过程中自动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敏锐地捕捉了这一资源,通过转动角的一条边使角变大或变小,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角的大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6、比较角的大小。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9页第二个例题。

师:这里的四个钟面,时针和分针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你能看出哪个角,哪个角最小吗?

生1:第一个钟面上的角。

生2:第三个钟面上的角最小。

师:你们的眼睛真亮,一眼就看出来了,剩下的两个钟面上的角哪一个角大呢?

生1:第二个钟面上的角大。

生2:第四个钟面上的角大。

师:到底哪个角大呢?请小组内的小朋友一起合作,想一想怎样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小组的讨论。

师:你有办法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吗?

生1:可以用三角尺上的角去量。

生2:可以数钟面上的格子。

生3:可以把两个角重叠起来,看哪个角大。

师: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学生上台演示,把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分别重叠起来,另一条边分别在重叠的这条边的同一方向。

师:现在你知道哪个角大了吗?

生:第四个角比第二个角大。

[评析:从通过观察可以确定两个角的大小,到通过观察不能确定两个角的大小,引起了学生认知结构的不平衡,促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反复实践,找到比较角的大小的新方法,发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了数学思考能力。]

三、巩固延伸

1、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图形中各有几个角,为什么第一个图形中只有1个角。

2、想想做做第3题。

师:下面的图形各是几边形?各有几个角?请在书上填一填。

学生在书上填空。

师:比较填出的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1:四边形有4个角,五边形有5个角,六边形有6个角。

生2:是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师:是的,一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就有几个角,那你知道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吗?

生: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师:八边形呢?

生:八边形有8条边、8个角。

3、想想做做第5题。

师:下面的角,哪个角,哪个角最小?

生:第一个角,第二个角最小。

师:你会比较第三个角和第四个角的大小吗?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评析:练习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突出重点,既巩固了对角的认识,又增强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略)


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例文相关文章: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ppt最新例文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例文最新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范文

2021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例文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最新范文

2021二年级数学上教案例文

最新二年级数学说课教案例文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2021范文

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例文

最新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例文

    58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