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师通用教案

业鸿3932分享

编写教案是教师必不可少的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一年级数学教师通用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教师通用教案1

一、教学内容分析

《元角分的换算》讲的是人民币的单位,分与角、角与元之间的进率,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时。用人民币购买商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学生也常常会遇到买门票、食品、玩具、学习用具以及交费等实际问题,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能使学生清楚的知道“应该找回多少钱”。因此,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材56页的例题重点教学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对照着人民币的实物图,引导学生一分一分地数,一角一角地数,结合生活经验,认识“1角=10分”、“1元=10角”。因此教学重点是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领悟这种十进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相同.教学难点是说出几元化成 几角(几角化成几分),或几角聚为几元(几分聚为几角)的想法。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教学最初,我想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平时独立使用人民币购物的机会应该很少,对人民币的面值大小和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应该是比较陌生的,所以我做了一个前测,只出了3个小题。

(一)、前测试题:

1、在○里填上“>”“<”“=”

1元○1角 1角○1分 1元○1分

2、老师要把1角钱换成几分几分的硬币,

你应该给我( )分才和我的钱同样多。

3、1个生字本5角钱,你有1元钱,售货

员阿姨应该找给你多少钱?

(二)、测试结果:

第三题的正确率是100%,都知道要找回5角钱。第二题正确率是43.75%(

32人受测,14人正确),18个出错的学生给我几分的都有。第一题是65.63%(

32人受测,21人正确),11个出错的学生都填的“=”。

(三)、测试结果分析:

通过测试我了解到学生很清楚1元=10角,证明平时有这个购物积累。有一些孩子不清楚1角=10分,我想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分”已经使用得越来越少了,学生缺乏这方面的购物经验。对于学生不知道1元大于1角,1角大于1分,而填等于号原因有两个,一是不知道人民币三个单位的大小,还有就是受到了“数字1”的干扰,没有考虑后面单位的大小。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知识与技能 :

1、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理解单位的大小。

2、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1角=10分。

3、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实物引导学生在换钱的游戏中体会出元、角、分的进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灵活思考,从多角度、采取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活动设计

(一)、在换钱的游戏中,体会元、角、分的进率。

⑴ 认识1角=10分

①师:(举起1角纸币 )这是…,我想把它换成以分为单位的零钱,你能换给我吗?

②生思考换钱,老师找典型的收上来几份,追问学生为什么给老师这么多?

③当孩子已经知道1角=10分之后,再把没有反馈的换法也一一说出来,巩固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⑵认识1元=10角

因为在前测中学生对1元=10角已经很清楚了,所以我直接借助课件一角一角地数,数到10角是1元,然后创设了一个让学生用1元钱买一瓶8角钱的酸奶,问要找回多少钱的情境。从而引到换钱的游戏中,问学生把1元换成以角为单位的零钱有多少种换法。

⑶1元=100分

探究1元=100分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领悟人民币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和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是相同的。因为把1元换成100分太麻烦,所以我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了元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2、进行简单的换算

第一层次的练习我设置的比较简单,只是单名数之间的转换,(如:7角=( )分等)我注意引导学生说出 “你是怎样想的?”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设计了 “可以这样想”的填空 ,(可以这样想:1角=( )分 7角就是( )个10分 就是( )分)最开始扶着学生理解,慢慢过渡到独立思考。

3、学数学用数学

第二层次的练习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用1元钱买学具,你打算怎么花掉这1元钱。在这个活动中,即巩固了1元=10角的进率,又让孩子体会出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我还适机地对学生进行了不乱花钱的教育。

我自己认为本课的设计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做到了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体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防止了学生死记硬背,课堂气氛是轻松的、和谐的。

一年级数学教师通用教案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难点: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

学具: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探究意识

1、师:小朋友们,有谁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六一儿童节)是呀,明天就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我们学校准备举行一场联欢会,同学们听到这个消息可高兴了,都行动起来了,看课件演示:彩旗、灯笼和彩花。

同学们有的剪了漂亮的彩旗,有的做了美丽的灯笼,有的折了各种颜色的花儿,想把会场布置得漂漂亮亮的。可是你们觉得这些东西这样摆放好吗?(不好)为什么呢?(因为不整齐)

是啊,他们摆放得不整齐,如果能够按照一定得规律进行摆放,一定会更美丽的。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_---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感知规律——认识简单的规律

1、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谁的眼睛最亮,能够找出这幅图里藏着的规律。

(1)、四人小组讨论联欢上的规律。

(2)、学生汇报:

红旗的规律:黄红黄红黄红黄红……

彩灯的规律:黄紫黄紫黄紫黄紫……

花朵的规律:红绿蓝红绿蓝红绿蓝红绿蓝……

小朋友队伍的规律:男女男女男女男女……

学生汇报,教师课件演示。并说明找规律的方法,用虚线分一分,分成相同的几组。

3、教师小结,明确“一组”的概念

师:刚才,我们已经找出了彩旗、灯笼、小花和小朋友队伍的规律。像灯笼这样一黄一紫、彩旗的一黄一红、小花的一红一绿,和小朋友队伍里的一男一女,以及我们黑板上的两朵黄花,一朵红花,我们都把他们叫做一组。(板书:一组,齐读:一组)

当我们找到图形排列的规律的时候,只要找到一组是什么,在看一看是不是按照一组一组重复地排列(板书:重复),如果是我们就说他是有规律地排列。

3、教学例2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能够又对又快地找出图里的规律,有几只小动物们听说;了,都来了,他们想和你们交朋友,但是他们也带来了很多的数学问题,并要求谁能够帮他们回答这些数学问题,他们就和哪个小朋友做朋友呢?你们想认识他们吗?(想)那就一起看看谁来了:

课件出示小白兔和书本第88页的例2。

(1)学生尝试画一画。

(2)全班交流。

4、教学例3。

课件出示小猴子和例3。

(1)学生尝试图一图。

(2)全班汇报交流。

(3)完成课本89页上面的“做一做”

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1、画一画规律:

师:小朋友们的眼睛真是太厉害了,个个都是火眼金睛。小松鼠觉得小朋友太聪明了,于是他带来几道更难得题目,有信心完成吗?(有)请把你的小手拿出来,你能用你灵巧的小手图出美丽的规律吗?请你打开书本89页和水彩笔,完成下方“做一做”的第2题。画出你喜欢的规律,先想一想你想画怎样的规律,想好的小朋友可以开始画了。

①学生画规律,师巡视,并注意表扬动作比较快的同学和提醒速度(画好的同学坐端正,同时也要注意时间,比一比哪个同学的动作最快。)

②汇报展示:(选几幅有代表性的)请小作者介绍自己的规律(或者其他同学找规律,并说说下一个图形会是什么。)

四、游戏激趣,冲向另一个高潮

师:同学们觉得找规律好玩吗?(好玩)下面老师想和同学们再来玩一个更有趣的游戏呢,想玩吗?(想)

课件演示前两组图片,学生根据规律猜出下一张图片是什么。

五、生活中的规律。

师:同学们知道吗?规律不仅很有趣,而且还很漂亮呢?我们一起来欣赏规律的美吧!(课件出示)

师:谁也能像这样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呢?

五、总结延伸,拓展新知。

师: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不仅学会了找规律(板书:找)小手还能画出美丽的规律,做出有创意的规律。有规律的事物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希望小朋友们课后能够多仔细观察,发现更多美丽的事物,下课。

一年级数学教师通用教案3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规律

1.设情引课

师:你们知道吗,快要过大年了,喜欢过年吗?知道吗小博士班的同学们也在高兴地期盼过年,他们还要开联欢会呢,这不已经忙着布置开了教室,连小青蛙呱呱和小猪哼哼都赶来帮忙。

(电脑分别出示小猪和小青蛙布置的教室)

师:他们俩都认为自己布置的漂亮,于是就争吵起来,小朋友,你们认为谁布置的漂亮呢?为什么呢?

2.学生讨论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请小组长领导各组进行讨论,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

3.汇报结果

请各组派代表来汇报各自不同的想法。

生1: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这样看起来很整齐。

生2:我们认为小猪布置的好,因为花和灯笼放在一起好看。

生3: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它的布置是花和花,小旗和小旗,我觉得这样的好。

生4: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小旗是一红一黄,灯笼是一紫一黄,很有顺序。

师:大家有各种不同的意见,那么你们喜欢哪一种就可以选择哪一种,刚才有人说到小青蛙的布置中小旗是一红一黄一红一黄排列的,象小旗这样一红一黄一红一黄的重复出现,我们就说小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4.引入生活

师:其实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会经常遇到的,(随着教师的语言电脑出示四幅生活中有规律的图片),比如:树枝上叶子的排列,妈妈买的花布上花纹的排列,地面上地板砖的排列以及旅行家旅行时用的热气球上颜色的排列等等都是有规律的。

5.揭示课题

师:看来规律的用处非常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观察主题图

师:其实小博士班的同学也比较喜欢小青蛙呱呱布置的教室,请仔细观察(电脑出示书上主题图),说说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并想个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这个规律。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讨论,找出不同的规律。

3.汇报结果

(随着学生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

学生每回答一组后,教师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加深对每一组规律的理解。

(如:学生答出灯笼的排列有规律)

师:谁来说说这组灯笼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生:是一紫一黄、一紫一黄、一紫一黄的排列的。

再指名学生回答,在第二名学生回答的同时,电脑上依次在每组之间加条虚线,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都是每两个为一组的。

师:对,这组灯笼的排列就是这样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重复出现的。(在教师讲解的同时,电脑上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逐个闪动。)

4.同桌说说

四组规律同时在电脑上出现,同桌两人互相说说他们的排列规律。

三、连闯三关,应用规律

师:小博士班的同学要带大家一起来这间漂亮的教室里参加一场智力竞赛。

1.涂一涂

由四人小组长给组员每人分配一道,共同完成,实物投影订正。

2.演一演(用不同的动作或声音把这些规律表演出来。)

学生独立表演。

同桌两人从中任选一组。

3.(1)找一找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和不同的声音表演出了不同的规律,看来规律就在我们的身边,那谁能说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

生1:我身上衣服的花纹是有规律的。

生2:我家地板上的瓷砖也是有规律的。

生3:马路上的斑马线也是有规律的。

(2)帮帮他

师:老豆博士想请大家帮个忙:他买了一块花布想做窗帘,但买回来之后又觉得这块布缺花边,所以他想请大家用今天所学的规律帮他设计一种花边,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用彩笔画的,还有拿各种形状的纸片贴的。(用实物投影展示一部分作品,学生互相评价。)

四、全课结束

一年级数学教师通用教案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6~9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为10加几的转化思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关键】

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小棒、游戏用品。

学具:小棒20根、圆片20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启思

师:今天,钱老师想带一(1)班的小朋友去参观运动会,在出发之前让我先来考考你们。

1.对口令。

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

2.10加几的加法。

10+110+210+310+410+5

10+610+7lO+810+9

师:这些都是几加几的算式?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咱们出发吧!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

师:我们来到运动会场的一角,你看到了哪些运动项目,分别有多少人参加?先小声说给自己听,再举手汇报。(指名回答)

小结:运动会场里有运动员和裁判员,赛跑组有6名运动员,跳绳组有3名运动员,踢毽组有9名运动员,跳远组有7名运动员。

2.试着说说想法。

师:服务队的小朋友为运动员买了一些盒装饮料,纸箱里装了几盒?散的有几盒?你知道共有几盒饮料吗?(指名回答,板书算式)

师:你是怎样算一共有几盒的?(指几名学生发表看法)

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1)1、2、312、13依次数。

(2)从9数到13。

(3)9和4合起来是13。

(4)13可以分成9和4。

(5)先捡一盒放进箱子里,再想10+3=13

3.得出最佳方法。

师:小朋友,你们可真会动脑筋,想了这么多的好加法,那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呢?为什么?

师:几种方法都很好,不过依次数比较麻烦,9和4合起来是多少一下子很难想出来,先看纸箱本来可以装几盒,这时还是要先把它变成10盒再来想,10加几比较简单。 (演示凑+过程)为什么要拿1个放进纸箱里呢?

我们可以把这种想法用思维图表示出来,把4分解成1和3,1和9合起来是10,再想10+3=13。

(板书: )

我们的想法在思维图上一目了然。

4.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往运动场上看一看,你能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呢?先问问同桌,比一比谁提得多,老师有奖品。

(指名提问题,并发给奖品)

师:刚才小朋友提的问题真棒,我们来共同解决它。

(单独出示踢毽组和赛跑组)问:踢毽组和赛跑组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9+ 6= )

(展示凑十过程)画思维图:

(展示踢毽组和跳绳组)问:踢毽组和跳绳组一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9 +3= )

(展示凑十过程)画思维图,

(展示踢毽组和跳远组)问:踢毽组和跳远组一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算式9+7=16 )

5.归纳算法特点。

齐读算式。问:算式有什么特点?第一个加数是几?我们叫它9加几。

师:我们是怎样算9加几的呢?都是把9加几变成10加几来算的。 (用箭头将算式和 10加几连起来)

边画边说顺口溜:看大数,分小数,凑成+,算得数。学生齐说后同桌拍手说顺口溜。

6.动手操作。

(1)摆小棒,左边摆9根红色的,右边摆3根黄色的,怎样列式计算一共有几根小棒?(实物展示台出示)

(指名列式)师:说说怎样想的?(学生说后,展示移小棒,圈小棒)

(2)摆图片, 左边摆9个红色的圆片,右边摆7个黄的圆片,怎样算一共有几个圆片?(指名列式)说说怎样想的?

师:把你想的过程在书上填思维图。(指名报答案)

三、巩固新知,寻找规律

游戏:摘苹果。

引导学生观察得数的特点: (先小声说给同桌听)

9+1=109+2=119+3=12

9+4=139+5=149+6=15

9+7=169+8=179+9=18

小结:(1)结果都十几。(2)得数十几中的几比第二个加数少1。

问:这个1哪儿去了?掌握这个特点,我们就能又准又快地计算9加几的加法了。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老师有几个问题要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1.数菠萝。

(大屏展示9个再添5个)问:怎样列式计算一共有几个菠萝?说说怎样想的。(圈住其中10个)

2.数苹果。

(大屏展示15个苹果)问:一共有几个苹果?说说怎样想的(圈住其中10个)

3.数鸡蛋。

(大屏展示鸡蛋图)指导观察:一个鸡蛋箱可以装几个鸡蛋?现在已装有几个了?问:一共有多少个鸡蛋?怎样又快又准地算?(展示移入一个鸡蛋的过程)

4.数蛋糕。

(大屏展示蛋糕图)师:一个箱可以装几个蛋糕?箱子里有几个蛋糕?外面呢?怎样算?(指名列式)(演示凑十过程)

五、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解答这些题比较简便的方法该怎样想? (学生能说多少说多少)

师:对于这些题目,先想到9+1=10,再把第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9加1凑成10, 10再加剩下的数,这种方法叫凑十法。凑十法非常重要,在以后的学习中还要经常用到。

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师通用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四种图形的过程中,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种图形的本质特点;

教学重点:

1、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图形的本质特点;

2、能利用所学知识拼摆图案。

学具准备:

1、积木各小组一套;

2、供折叠用的正方形、长方形纸片每人一张;

3、供学生拼图用的色卡纸及各种图形每小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猜谜语(课前):让小朋友把自己带来的谜语给大家猜一猜,然后教师提出“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小家伙,木脑袋,要说他的本领可不小,造房、造桥样样行,小朋友们喜欢他。”(积木)

2、导入:你们喜欢玩积木吗?喜欢的小朋友请举手?但是今天这节课我们不是来玩积木,而是看积木;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块积木。挑好的请举手?

(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喜欢的积木引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能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二、实践活动,激发兴趣

1、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

(1)活动:请你把手中积木的面摸一摸,你能把你摸的面用水彩笔描在这张白纸上吗?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描得又快又好!

(2)展示:你能把你描的.图形给大家看一看吗?抽学生的作品帖在黑板上,然后问:“有没有和这些图形不一样的?”帖出不同形状的

(3)认识揭题:请看这些图形都是我们小朋友们描下来的,你们看的清楚吗?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把他们放大到了屏幕上。你认识吗?一边认识,一边出示:正方形 长方形 三角形 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些图形。出示课题:认识图形

(4)联系实际: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形状的?学生自由说。

2、认识特点

(1)观察交流:刚才小朋友们举了许多生活中的例子,现在请你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图形。想一想,他们有什么特点?请每个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图形,找一找他的特点,先在小组里说给大家听一听,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汇报:a:哪个小朋友能勇敢地站起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选择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b:哪个小朋友选择的图形和他不一样?自由说,适当表扬。(正方形方方正正的,长方形扁扁的,三角形尖尖的,圆形圆圆的。)

(3)比一比

a:你觉得在这些图形里面,有哪些图形长得比较相似?(长方形和正方形)

b:它俩有什么地方非常相似呢?(4条边和4个角)又有什么不同呢?(4条边相等与否)

(4)折纸验证

a:你真聪明,发现了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长方形上面的边和下面的边相等,左边和右边的边相等。那哪个小朋友有好办法来验证___的想法?(折纸)

b:那我们就用这个小朋友的方法和老师一起把这张正方形的纸再折一折。(对折)这样折你发现了什么?(变成了长方形)你还发现了什么?(两条边叠在一起,这两条边相等。)这样折你又发现了什么?(变成三角形,这两条边相等。)

c:小结:所以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

d:你能用这张长方形的纸来验证长方形上面和下面的边相等,左边和右边的边相等吗?请你折一折,学生活动。

e:抽生上台边折边讲,集体表扬。

(5)摆一摆

a:你能根据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 ,用牙签来摆一摆吗?学生活动,教师适当指导。

b:抽生实物投影较对,有不同摆法的举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想象这些图形的形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小结回顾

小朋友们都能说能找能摆,真厉害!现在请你回忆一下,今天这节课一共认识了几种图形?是哪几种?

四、深化练习

1、课件出示

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

(2)有哪几种图形?请你数一数,正方形有几个?有哪3个,你能上来指给大家看一看吗?课件闪烁。长方形呢?三角形有几个?一起数一数。圆形呢?

2、拼图

(1)出示范品:你们看,这幅图像什么?找一找在这幅图里有哪些图形?你也能用信封中的这些图形拼一幅漂亮的图画吗?听音乐,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拼的图画最漂亮。

(2)小组合作活动。

(3)全班交流汇报,教师小结。


一年级数学教师通用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模板5篇

一年级数学0教案最新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一年级数学学期教学设计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5篇

最新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范文

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最新模板

一年级数学教案模板最新版2021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详案最新模板

    318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