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文案
小学数学在期末总复习的时候如何准备课件呢?整理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理解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结果与第二个因数和除数的关系等。 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2021文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2021文案1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加法;
2、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教具准备:主题图、投影片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
一、解决情景中的问题
1、教师出示主题图
师:上节课有的同学提出二(3)班和二(4)班也可以合乘一辆车,这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怎样能知道这两个班是否能合乘一辆车呢?
(要知道两个班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列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35+34=
2、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35+34”,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还是用竖式计算还是口算。
3、请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
(1)先请摆小棒的学生讲
提问: 为什么把5根小棒和4根小棒和起来,3捆和3捆和起来?
(2)再请列竖式的学生讲
提问: 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3)请口算的学生讲
提问: 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口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做一做: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
指名将题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书上
集体订正投影片上的题目,进行评价。
同位相互检查,相互评价,
三、练习:
练习二 第1题:
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
再列竖式计算。
第2题:笔算下面各题。
学生将题目写在练习本上,同位相互检查。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2021文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4、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数的概念、读写数的方法、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写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策略: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复习各知识点和重难点,然后通过练习巩固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多位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多位数的认识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一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数位顺序表
(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0个一万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4)自然数的认识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问: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
2、多位数的读写法的方法是什么?
3、改写和省略的方法是什么?
4、如何比较数的大小?
三、练习内容
1、读出下面各数。
4231579
30050082
3960400000
7000700070
700300009
26740020000
315400000
50708000000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2021文案3
一、课题:量的计量
1.单名数、复名数的复习,并举例.
请你说说图里学过的四边形的名称、特征和字母表示的意义.
2.小组共同回忆探讨.
二、平面图形的面积.
谈话:回到学校,马明对手头的材料认真研究起来。
提问:你能帮马明出个主意,更好地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吗?
小结:用统计图可以把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得更加形象具体。
提问:我们根据统计表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为什么?
总结:我们是根据统计图的特点来选择统计图的。现在打开书p140,再看一看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三、根据统计表画统计图。
要求:小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放的`制图纸,在征求组员意见的基础上合作制图。每个小组3人,每人完成一种统计图。
引导评价板演学生的制图。
四、分析统计图。
出示讨论题:
1.从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产值增长得快?
2、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工作人数多?哪个厂的技术人员多?
3、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外销产品占产品销售总数的百分比大?
4、综合上面的分析,你建议马明到哪个单位应聘,为什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2021文案4
的任务,因此,要切实做好这一单元的教学。
一、特点分析
总复习是分两部分安排的,一部分是对知识的整理,另一部分是供练习用的习题。新教材与旧教材在总复习的编排上有以下相同的特点:
1.复习的内容集中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了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并且在编排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数的概念、计算和用数学分别集中起来进行复习,这样便于学生进行整理和比较,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复习的线索清晰
本单元的复习用醒目的黑体字,以标题的形式,明确指出了复习的五部分内容。这样以标题作为整理知识的线索,一方面学生根据这些线索全面再现所学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根据这些线索将分散的知识综合起来,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在总复习的编排上有以下不同:
1.复习的导向不同
复习的导向关系全局,只有把路引对,才能避免总复习的盲目性。原教材中有一个标题是“应用题”(小华买了一颗纽扣用了6角钱,买了一根针用了3角钱,他买东西用了几角钱?),它是以文字形式呈现的。新教材将“应用题”改为“用数学”,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具体实际问题,作为“用数学”的问题,是以现实情境图示的方式呈现的。如121页12题,通过家长与孩子的对话呈现的,知道了他昨天看了9页,今天看了8页,一共看了多少页?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更主要的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自觉性。
2.复习的目标不同
原教材的总复习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新教材不仅停留在巩固的基础上,而且在知识领域中进行了延伸。表现在以下两个复习中:
(1)在“认识钟表”的复习中,引导学生会看接近整时的钟面。在此复习中,一方面巩固所学的知识:认识了钟面,知道整时和半时(如117页第6题),另一方面,通过练习会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如120页第9题,说一说,大约是几时)。
(2)在“用数学”的复习中,引导学生挖掘形象图以外的资源。
通过前九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情境图中给出的资源(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在本单元的复习中,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形象图以外的资源。如117页第7题,画面是一个停车场上已经停放了9辆汽车,同时还有几辆车正开进停车场,但有的汽车没有画全。如果只看画面,很难说出又开来了几辆汽车,题目通过两个学生的对话,说明“又开来了6辆”。要解决“现在几辆车”的问题,只数出画面上的汽车是不够的,必须利用“又开来了6辆车”这个信息,从而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又如,121页11题,画面上画的是9个小朋友正在雪地上堆雪人,同时又跑来几个小朋友。如果只看画面,无法确认又跑来几个小朋友,于是挖掘形象图以外的资源,知道“又来了9人”,利用这个信息,从而解决了“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
二、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熟练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序数含义及数的组成。
2.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3.能准确地辨认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四种平面图形。
4.会看整时和半时以及接近整时的钟面。5.能合理地选择有用信息解决问题。
6.能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
(二)过程与方法
1.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
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理念
本单元教学要充分体现新理念:
(一)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再现真实的问题情境,把抽象的复习知识生活化,要改变问题的呈现方式,把静态的复习知识动态化。
(二)数学学习要及时反思
反思,简单地说就是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数学学习反思包括过去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心理行为方式。对学生主体而言,学习是一种经历,只有当经历提升为经验时,学习才具备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经过反思后,我们就能从经历中提炼出经验来。可见,反思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地学习。因此,复习时要通过回忆,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三)数学学习要主动建构
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课程应侧重于“学科的结构”。他指出:无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重视教授和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布鲁纳认为有四个目的:第一,有利于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懂得基本原理可以使学科更加理解”;第二,有助于对数学知识的记忆,“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美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第三,有利于对数学知识的迁移。他认为,“领会基本原理的观念,看来是通向适当的训练迁移的大道”;第四,能够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间的差距。数学知识本身是有结构的,数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规律)都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方式联系着,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结构,这是教材的知识结构。这个结构是系统的,有条理的。
认知结构是指个体已经形成的应付与处理学习情境或问题情境的内在知识系统。认知结构包括两方面:一是信息经验系统,也就是知识结构,它是获得新知识的基础;二是心智操作系统,也就是已有的智力活动方式或认知操作方式,它是获得新知识的操作基础。学生在复习数学知识之前,数学知识内容及智力活动方式在学生头脑中按照一定关系或联系形成一个紧密的系统,这就是学生该学科的认知结构,这时候的认知结构是零散的,复习教学就是要完善学生头脑中的这一认知结构。
要优化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必须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在这个过程中,整理的方法不是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整理的结果也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给学生,这个建构过程他人是不能代替的,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地加以建构才能获得。因此,教师在复习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主动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
(四)要关注学生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1.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传统的课程,过于关注知识和技能,而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其他价值成为附属,可有可无。这样教学,虽然强化了知识,但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它鲜明地提出了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强调既要获取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注意三维目标的全面,在复习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三维目标的整合。
2.关注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人是有差异的,学生的发展也是有差异的,我们必须认识和承认这种差异。从生命意义上讲,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有自己的'认知方式,有自己的选择能力,有自己的人格特征。我们也不是复印机,启动按钮,即可出现数张一模一样的内容。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因此,教师在复习教学中,要放手让孩子用自己的方法整理知识。由于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整理的结果也不相同,不能千篇一律。也许整理的结果在教师的眼中有优劣之分,但在孩子的整理过程中并没有好坏之分。只要有理有据,教师都要予以肯定。
3.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在原有基础上一种可持续发展,无终点。为了自身的发展,人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健全自我人格,不断地开发自我潜能,以适应社会的变化。这便需要有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领会复习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
复习课难上,这是所有数学教师的共识,如何上好复习课,这也是所有数学教师的盲点。对于教师来说,复习的内容多,复习的时间短,不知从何下手。对于学生来说,复习的内容已学过,听不听无所谓。我们经常听到学生抱怨:“复习课真没劲儿,都是过去讲过的”,“老做题,我都做糊涂了”。学生的上述反映说明了复习课存在的两大误区:一是复习的内容是“老调重弹”,把复习课看成了补课,二是复习的方法是“题海战术”,把复习课上成了习题课。那么,如何上好复习课呢?
(一)回忆,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回忆,是上复习课不可缺少的环节,就是学生将学过的知识不断提取而再现的过程,“忆”是独立完成的过程,“忆”是一个有序的过程。通过回忆,激活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
1.借助目录进行全册知识的回忆。
目录是教材的组成部分,能帮助学生有条理地整理学习内容,提纲挈领地掌握知识要点。本册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设计了新颖的目录。因此,可借助目录引导学生自主地复习。如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你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学生借助目录可知所学九个单元的内容:(1)数一数(2)比一比(3)1-5的认识和加减法(4)认识物体和图形(5)分类(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7)11-20各数的认识(8)认识钟表(9)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借助课题进行单元知识的回忆。
看目录所列的课题,回忆课题里面的知识内容。如看目录第三单元的课题是:1-5的认识和加减法。可知,这个单元包括1-5数的概念和计算两部分。看小课题是:比大小、第几、几和几。可知,数的概念复习的重点包括数的顺序、序数的含义和数的组成。
(二)梳理,引导学生主动建构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获得整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形成建构的意义是至关重要的。这种能力和意识是在经历自主整理、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的。
1.自主梳理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头脑中已储存了大量的知识,但有些知识无条理性,堆积得越多,越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应用时无法提取。当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以一种层次网络的方式进行排列时,就很容易提取出来。因此,要引导学生将平日所学的零散的知识梳理为系统的知识,以便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
梳理,是复习课的重点,就是将知识点按一定标准分类。梳理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相同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二是把不同的知识点分开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其思考的方法主要是“分类“,分类是儿童学习数学时使用的重要方法,即根据一定的标准将知识分化。因此,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学生自己找出分类的标准,按自己的理解方式进行重新组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如在全册教材的复习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学习内容可以怎样进行分类?有的同学分为五类:1.数一数、比一比2.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3.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4.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钟表5.分类;有的同学分为四类:1.数一数、比一比2.、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3.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钟表4.分类。有的同学不知如何分类,可以引导学生看总复习进行分类,使学生自己感悟到复习数学知识的方法。
又如在“认识图形”单元复习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怎样分类?学生整理知识的标准和方法不尽相同,有的同学可能按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分类整理,有的同学可能按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正方体的面、长方体的面、圆柱的两个平面各是什么形状的)分类整理。这样,抓准知识的连接点,剖析知识的分化点,求同存异,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2.主动建构。
梳理之后,如何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需要经历主动建构的过程。
⑴捕捉联系,画图建构
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图形学具进行整理,有的同学整理成如下的网络结构。这一结构能清楚地反映哪些是立体图形,哪些是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长方形 正方形 圆 三角形
有的同学整理成树状结构。这种结构能清晰地反映知识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图形,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从图形这一棵树上“生长”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两个“大枝权”,然后从立体图形这一“枝权”上生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个小“枝权”,从平面图形这一“枝权”上长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四个小“枝权”,形象清晰,不易遗忘。
⑵相互比较,列表建构
有的同学列表进行比较,使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
立体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平面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圆
这样,学生亲自理一理,试着串一串,在“做”中形成了良好的认知结构,提高了学生整理知识、建构知识的能力。
(三)应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掌握所学的知识、构建认知结构是复习的目的之一,更重要的是应用。通过应用,能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复习的应用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简单应用,夯实基础;第二层次,综合应用,解决问题。因此,要精心设计习题,通过有效地练习切实提高复习课效率。
要现实性。要冲破传统的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束缚,挖掘社会生活的数学教育资源,精心设计一系列开放、有趣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我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如在“认识图形”复习中,学生在头脑中已经形成了对这些图形表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具体现实情境中能辨认这些图形。可以出示情境图,图中有许多交通标志,这些交通标志都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又如,用课件演示家庭布置图,看一看,在我们家中有许多物体,你能说一说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吗?(冰箱、彩电、电视柜、书、写字台的抽屉是长方体,落地灯的灯柱、笔筒是圆柱,台灯和足球是球。)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让学生亲身经历生活情境。要有开放性。在练习的内容和要求上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使学生各得其所,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复习课的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选择条件开放、问题开放、结论开放、解题策略开放的习题供练习时使用。教师出示学生课间活动的情境图,图中有的学生荡秋千,有的玩翘翘板,有的玩滑梯,有的跳绳。图中还有花、树、鸟等。要有综合性。复习的面要广,要关注全册教材的知识点。如上面的一道题,涉及到数的概念、计算和用数学三方面的内容。
要有实践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生的数学素质才能得到全面发展。因此,要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五、教学案例:
“认识钟表”复习课教学设计及评析
(一)自我反思,回忆知识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2021文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能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去确定物体的位置,一下(2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五)。
2、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分析、描述的过程,认识条形统计图,能够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条形统计图数据的分析,图形的拼组和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具: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位置与图形
(一)位置的复习
1、师:小朋友谁能介绍一下你在班级中的位置?
(学生介绍教师引导)
师;谁能用“上”“下”“前”“后”“左”“右”几个字说一句话。
2、练习(投影出示课本第100页第10题)
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大家思考2楼妈妈是谁的妈妈?她住在几门几层?
师:“我家住在她家左边”的小女孩是哪一个?她的家应该是几门几层?
师:“我家住在你家楼上“的小女孩是哪一个?她指的是谁家的楼上?她的家应该住在哪里?(将课本第100页第10题补充完整)
3、介绍:(1)说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各是谁。
(2)介绍同班同学,说一说“谁在谁的哪面?”
(关键让学生搞清:谁和谁比,以谁为中心这一难点)
4、出示:★ ○ ◇ △ ¤
你能用“左右”来介绍一下○与△的.位置吗?(如:△在○的____面;○在△的____面。)
5、游戏:听反话。
(二)复习图形。
1、书P100题11(投影出示)
师:刚才我们做了游戏,下面我们来数数图形,请大家把书翻到P100,请把11题完成,教学工作计划《一下(2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五)》。
学生独立完成
校对说方法
师:图中所摆立方体有部分的遮挡,你有什么办法数出看不见的立方体呢?
2、思考:()个小立方体可以拼成一个立方体。
()个小立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立方体。
二、复习统计图。
投影出示第101页图。
1、 让学生观察图形。
观察统计图,让学生将图上表示各兴趣事的格子数一一数出来。
2、 出示问题:
⑴你怎么知道谁最受同学欢迎?
⑵你怎么知道人数最少?
⑶喜欢看电视比喜欢看书的多几人?怎样算出来?
⑷看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讨论并逐一解答。
3、课本第105页第16题。
⑴用画“正”的方法统计。
⑵独立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在()的()面。
图:9个不同的图形放在3×3的格子中
2、 ()小力()
(1)小红在小力的右边,哪个是小红?
(2)小方要排在小红的左边,小方排在哪里?
3、出示各种图形的组合图(略)
(1)数一数,填一填
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圆
数量
(2)引导学生画出统计图
(3)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4、数一数
有()个□有()个△有()个长方形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