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三疑三探教案论文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归纳创新问题,勇于评价问题,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一年级上册数学三疑三探教案论文最新,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上册数学三疑三探教案论文最新1
教学目标
1.理解等式的性质,并能应用等式性质解方程进行简单变形。
2.运用移项,系数化为1,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重点 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移项的注意事项。 教 具 天平、砝码。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情境引入: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常常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内,在右盘内放上砝码,使天平处于平衡状态,这时两边质量相等就可以测得该物体的质量。 教师按书本上操作要求演示,并将有关的方程变形的式子板书出来,供同学们观察。 教师归纳:如果我们在两边盘内同时添上(或取下)相同质量的物体,可以发现天平依然平衡,如果我们将两边盘内的物体的质量,同时扩大原来相同的数额(或缩小原来的几分之一),也会看到天平依然平衡。
2、发散提问: 请你根据老师的演示和上面的式子提出一些问题,看谁提的问题好。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第一个演示说明了什么、第一个演示有什么启示、第二个演示……、这些演示有什么启示、这些方程的变形中有什么一般的规则、你从这些方程的变形中发现了什么?观察这些方程的变形,你有什么发现?……)
本节课我们学习6.2.1方程的简单变形。板书课题,并出示学习目标。 3、明确自探目标: 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很有价值,我们下面就来探究有关的问题。出示自探提示。 同学们结合“自探提示”和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自学课本P5—6页,完成本节的自探提纲中的问题。
自探提纲 (1)从刚才的演示和方程的变形中,你发现了什么?
(2)等式的.性质的内容是什么?例1、例2分别是怎样应用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3)移项的定义是什么?移项要注意什么?
(4)运用等式性质来解释移项、系数化为1的过程。
(5)下列方程变形不属于移项的是( ) A、由2x=6,得x:3 B、由5x=4x-2,得5x-4x=-2 C、由2y-5=y-3,得2y-y=-3+5 D、由x+a=b,得x=b-a
(6)解下列方程 (1)-5x=8 (2)1-3x=4 (7)若x、y满足|x-2|+|y+1|=0,则x、y的值为 。
二、解疑合探 1、同学们逐题解答以上问题,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做到“三讲三不讲”。
2、教师注意进行以下两方面引导:
(1)等式的性质易错点:性质1,可以加上(减去)同一个整式,性质2不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整式(整式包括0)。 (2)同学们对自探提示中第6题进行演板,教师要规范解方程的过程。 三、质疑再探 同学们对本节学习有什么不懂地方或疑问大担提出。先由同学们回答,同学们回答不完整的内容,教师做补充。 注:本节第一节解方程,若涉及后面的内容,教师应告诉同学们后面将要学习。 四、运用拓展 1、同学们自编练习题,供同学练习,并纠错。
2、完成以下练习,并纠错。
(1) (2) (3) (4) (5) (6) (7) (8)
3、已知方程ax+2=2(a-x)的解满足|x-2|=1,则a: 以上三题,以学生纠错、评价为主。 4、课堂小结 同学们谈谈本节的收获。 通过交流、补充完善,使学生明确;
(1)数学思想:从天平到等式的性质,一般归纳的思想,方程思想。
(2)数学能力:等式性质的应用,即应用移项、系数化1解一元一次方程。
作业设计 必做题 习题P62一、1、2、3、4 选做题 习题P62三、3、4 教后反思:
一年级上册数学三疑三探教案论文最新2
1趣味导入课题,创设质疑情景,鼓励学生质疑。
课堂教学中,首先,导语设计必须具有针对性。其次,导语设计必须具有吸引力。第三,导语设计必须具有趣味性。只有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爱学、乐学、会学、善学。根据以上原则,在教学的实践中,我趣味导入课题做了一些尝试。例如教学《快乐刮画》这课教学,我谈话导入:同学们,老师最近学了一种神奇的画,不用你们平时用的绘画工具也能画画呢?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学生非常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接着我展示两幅不同风格的画,一幅是蜡笔画,另一幅是刮画。提问:你们看到这幅作品后有什么感想?能用你的方式讲解这幅作品吗?学生积极性很高,大胆地说出了蜡笔画和刮画不同之处,说出了自己的感觉。我抓住时机用课件再展示了几幅刮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学生赞不绝口。我提问:这样神奇美妙的画是一种新型的画,你们想学吗?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提出:刮画纸到底是怎样做出来的?我们要用什么工具才能刮出这种神奇的画呢?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有所疑才会有所思,有所思才会有所获。我认为只要教师精心备课,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解疑时,力争落实”三讲三不讲”原则:”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质疑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对培养孩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2解疑合探注重尝试体验,实践出真知,深入探究目标。
教学时,不要对学生自主设疑、自探解疑和合探解疑环节太过重视,要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展开活动。比如说要想学生了解刮画纸是如何制作的?教师示范及指导学生制作是很重要的,也只有在实际操作中才能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在教学时注重学生解疑合探、尝试体验的过程。例如:教师展示白纸与刮画纸,让学生区别有什么不同,学生亲自在刮画纸上刮出痕迹探究出刮画纸的第一层可以是单色和多色,教师示范并指导学生用颜色较浅的蜡笔(如:黄色,红色,绿色等)用力均匀地涂第一层,用深色的蜡笔(如:深褐色、黑色、深蓝色)涂第二层,第二层要完全覆盖第一层。至于刮画的使用工具多样性,我只是提示一句:凡是学习中和生活中比较坚硬的能刮出色彩的都是工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边讨论边尝试用各种不同的刮画工具刮出不同的效果。最后学生自己探究出有以下刮画工具:铅笔、筷子、尺子、钉子、小刀、牙签、发夹、钥匙等。我倍感欣慰。
”三疑三探”提出”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我在美术课中尝试得以实现。我认为只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开阔视野,根据本班实际情况灵活应用,避免走形式主义,这样既尊重了美术的学科特点,也使教学任务得以在当堂课中解决。
3 美术课中要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
创造离不开想象力。我们小时候都画过太阳,老师通常会教:先画好一个圆圈,然后在它的周围添上代表光芒的短线,最后在圆圈里添上红颜色……这是成人的思维和经验在学生头脑中的再现。我记得有篇报道说美国美术教师很会调动小朋友的想象力,画出各自心中的太阳。学生有画圆的,有画扁平的,有画红色的,还有画绿色的。在我们看来儿童的想象力显得幼稚可笑,但这对他们思维能力的成长是非常珍贵的。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们展示图片目的不是让学生去模仿照着画,而是让他们去观察,去发现,充分挖掘他们的想象力。在《快乐刮画》教学中,学生要合作或者独立完成刮画作品,我提出要求是:先给他们一个绘画主题,彰显个性,大胆创新,干净整洁。在创作作品时,不要限制学生必须按照老师的要求来画,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完成刮画作品。当然美术课还有更广阔的天地,老师平时还可以通过各种绘画、手工制作、以及课外的科技活动,训练学生的创造才能。
4要客观地评价学生作品,尽量多给他们提供展示作品平台的机会,多鼓励、多表扬。
我的一位同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他的儿子小时候学画画,把桌子的四只脚都画成朝上的方向。我同事没有笑他,表扬他画得很认真,鼓励他多观察接着画,终于有一天他儿子突然顿悟,发现了桌子四只脚是朝下的,再也用不着把画倒过来看了。其实学生都是天生的画家,大多数儿童画画得幼稚、天真浪漫,不加以修饰,个性鲜明,画出了他们内心世界的东西。对于学生的绘画作品,要站在孩子的年龄段及世界观角度去看待,所以我们批改学生作品时,应该要多鼓励,多表扬,要善于发现他们作品的闪光点,多激励他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对创作的兴趣。我在改美术时,总是当面批改,先肯定画的优点,然后根据他的画在言语上给他一二句评价、指导和鼓励,不一定非得用等级或分数来评价学生作品,争取让每个学生带着满意的微笑离开,让学生以后每次上美术课,都觉得画画是件轻松愉快的事了。
在课堂中,我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得到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每次都尽量给学生提供展示作品的平台,我经常爱问:你能说说你画了些什么?你是怎样想的?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争着表现自我,大胆评价;还可以问其他学生:你欣赏谁的画?说说好在哪里?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交流、学会了评价;学生逐步学会了自评、互评,并在一次次的评议中,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美术鉴赏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我深有感触的是:”三疑三探”为改革课堂教学总结出了一条先进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出了挑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展示、思考、合作、交流的舞台。
总之,我希望广大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科的特点,总结探索出属于自己风格的教学,更希望每节课都能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乐趣,更多的收获。
一年级上册数学三疑三探教案论文最新3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加法;
2、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教具准备:主题图、投影片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
一、解决情景中的问题
1、教师出示主题图
师:上节课有的`同学提出二(3)班和二(4)班也可以合乘一辆车,这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怎样能知道这两个班是否能合乘一辆车呢?
(要知道两个班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列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35+34=
2、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35+34”,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还是用竖式计算还是口算。
3、请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
(1)先请摆小棒的学生讲
提问: 为什么把5根小棒和4根小棒和起来,3捆和3捆和起来?
(2)再请列竖式的学生讲
提问: 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3)请口算的学生讲
提问: 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口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做一做: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
指名将题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书上
集体订正投影片上的题目,进行评价。
同位相互检查,相互评价,
三、练习:
练习二 第1题:
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
再列竖式计算。
第2题:笔算下面各题。
学生将题目写在练习本上,同位相互检查。
一年级上册数学三疑三探教案论文最新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6页例6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减法估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学会减法的估算,能解释估算的过程,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和估算的合理性。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能用所学到的估算知识解决简单的估算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3.通过数学活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导探究
情景导入:(课件展示或出示挂图)星期天,妈妈给了张强326元去买学习用品。他高高兴兴地来到商场的.学习用品柜台。一会儿他就看中了两件,一件是随身听,标价为187元;一件是复读机,标价为525元。
二、合作交流,探究方法
(1)看着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估算进行计算的数学问题?
(2)学生自由汇报。(教师板书)
①随身听和复读机一共大约需要多少元?
②张强有326元,如果买1台随身听大约还剩多少元?
③如果买1台复读机,大约还差多少元?
(3)谁能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汇报)
(4)其余两个问题怎样解决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思考好了的同学把你的解决方法和同桌或自己的学习小伙伴交流一下,比一比谁的方法好,哪些组的方法多。(让学生充分交流,教师参与、巡视、指导学生的讨论)
(5)把你们组的想法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比一比哪些组的方法好,为什么好?
(6)学生汇报。
①学生1:估算326-187时,把326看作300,把187看作200,结果大约是100。估算525-326时把525看作500,把326看作300,结果大约是200。
②学生2:我们组估算326-187时,把326看作350,把187看作200,结果大约是150。525-326中把525看作530,把326看作320,结果大约是210。
(7)能说一说你们组为什么这样估算吗?
(8)学生:因为买东西的时候要带足够的钱才能买回你所需要的物品,如果你带的钱不够,那就麻烦了。所以我们在进行减法估算的时候都把被减数看大一点,这样才有足够的钱去买东西。还有其他的估算方法吗?……
(9)总结:我们在进行减法估算时,最好采用被减数、减数同补(被减数补上的不小于减数补上的)或被减数、减数同去(被减数去掉的要小于减数去掉的),这样估算的结果才比较符合实际生活的需要,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10)把你最喜欢的估算方法说给小伙伴听一听。
(11)初步练习:6页“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拓展新知
(1)完成课堂活动。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估算方法。
(2)完成练习七相关的习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可以解决哪些生活中的问题?还有什么遗憾?
一年级上册数学三疑三探教案论文最新5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谈话引出课题。
出示:三角形 正方形 长方形
提问:你认识这几个图形吗?
指三角形,问:为什么把这个图形叫做三角形?请同学指一指三角形的角。
提问:正方形和长方形有角吗?指出来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红领巾、手绢、三角板等,它们都有角吗?
教师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题。
二、新课
1、出示课本主题图。
提问:这是一幅什么图?数学网-搜集整理
从校园里你看到了什么?
提问:做操学生伸开的两臂、足球场的边线、三角板的两边、老爷爷拿的剪刀都组成了什么?(角)
提问:在生活中,处处都有角,你从图上还能看出什么地方有角吗?
2、认识角及角的各部分名称。
(1) 课件出示实物。
提问:从张开的剪刀,吸管,自来水的水龙头,你能看出哪些地方有角吗?
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回答作出肯定,并在课件中抽象出角。
(2) 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出示活动角,并把它拉成不同的角。
提问:这里面有角吗?你能说说角有什么特征?(角的各部分名称)
范 教师结合学生发言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由这个顶点引出的两条边组成的。(板书:画角并标出各部分名称)
让学生指出其余两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告诉学生:指角时,必须从顶点开始向斜线方向指。
(3) 教师演示活动角,请同学们观察: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边的长短有没有变化?
小结:角的大小发生变化,边的长短没变,说明角的大小与边长没关系。
(4) 折一折。
请同学拿出一张纸,师生共同动手折角,对照自己折的角指出顶点和两条边。鼓励同学你能折出和其他同学不一样的.角吗?
可折大小不同的角,再一次证实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5) 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表面上有角。
3、学画角。
(1) 看书本例2,你知道怎样画角吗?
(2) 讨论怎样画角?
教师说明:画角的过程(边说边演示)。
第一步:先点一个“点”这个点就是角的顶点。
第二步:从这个顶点出发画一条直线。(实际上应叫射线)
第三步:再从这个顶点出发,向不同方向再画一条直线。然后标明角的各部分名称。
(3) 学生动手画角,画完后标明角的各部分明称。
三、练习
1、P42练习八N1
教师说明:一个角必须有一个顶点和两条射线组成的边,第2图有一条边,另一是弯曲的线;第三幅图两条相连的地方不是一个“点”而是弯曲的线,所以它们不是角。
2、N2
范 教师说明:数角时,指角的动作要准确,最好标出角的符号。
3、N3 可以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
4、 P43 N7 先让学生找出各个图形中分别有几个角,教师加以指点提示,注意重叠的角和对着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