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模板

学俊21252分享

教师要完成每次课的教学任务,必须以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为准绳、以教科书为依据,明确每次课的重点、难点,以期教学时有据可依,得心应手。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最新模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最新模板1

目标确定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并结合具体的实例尝试平均分。

3、学情分析:

“平均分”的概念学生不是很了解,但学生对“每份同样多”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学习起来不是很困难,教学中,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进行分一分,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学习目标

1、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评价设计

1、学生尝试分糖活动,完成对目标1的评价。

2、学生分一分,并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完成对目标2的评价。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我们先来分糖。

(1)学生用6个小○表示,尝试分一分。

(2)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3)汇总分的结果后告诉学生: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4)让学生再次分一分,这次要求把6个糖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看清题意。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是什么意思?”

(2)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2题。

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

让学生用12张正方形卡片代替枫叶,摆一摆。摆好后,按要求填空。

3、教学例2,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9页例2提出: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9页“做一做”。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酸奶,独立完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的任务。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的第1题。

(1)回忆:什么中平均分?

(2)判断:哪是平均分,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练习二的第2题。

动手在线上画圆,然后填空。

3、练习二的第3题。

(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请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风车”。

(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风车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归纳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最新模板2

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将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内容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加强对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

学情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设计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约3分钟)

今天的草莓特别新鲜,我买了一些准备分给大家。你认为怎样分才是最公平的呢?什么是平均分?

二、自主学习

(约7分钟)

1、6个草莓,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几人?谁来分一分?

2、怎样列算式?

3、如果不是6个草莓,而是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谁来分一分?怎样列式?

4、7个草莓,每人分2个不能正好分完,最多只能分给3人,这余下的1个又不够再分给一人,剩下的这个数在数学上就叫余数,它表示平均分完之后剩余的数。

5、带有余数,我们就叫它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三、合作交流

(约10分钟)

1、如果每人分4个草莓,8个草莓,9个草莓?10个草莓?11个草莓?12个草莓?分别可以分给几人?你们会分吗?有没有信心?好,现在咱们就拿起手中的学具代替草莓分一分。

2、生动手分。

3、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讲评。

4、你能将下面5个算式分类吗?

8÷4=2(人)

9÷4=2(人)……1(个)

10÷4=2(人)……2(个)

12÷4=3(人)

11÷4=2(人)……3(个)

5、观察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四、精讲点拨

(约8分钟)

1、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除法。

2、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五、测评总结(约12分钟)

1、达标练习

(1)完成课后“做一做”。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最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2)练习十四第1题。

(3)()÷6=5……()

2、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3、作业布置

练习十四第2题。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最新模板3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数据,使学生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1格代表2个单位),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兴趣的事例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和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教学准备:统计表,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统计图。

同学们,在一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统计的一些知识,今天农老师来考考你们,看谁记得?

二、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2、农老师也喜欢看动画片,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位你们喜欢的朋友,一起来看看都有谁?(出示)你们喜欢它们吗?现在农老师非常想了解,在这四个动画人物里面,咱们班喜欢哪个动画人物最多?喜欢哪个动画人物最少?你们想不想知道?

师:那我们就来统计一下,咱们班喜欢这几个动画人物的情况。(板书课题)

三、自主探究,体验统计。

1、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数据。

在一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统计的一些知识,知道了收集、记录数据的一些方法。谁能说说都有些什么方法呢?(可以用画圆形、正方形、打勾,或是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

现在我们要统计全班同学喜欢动画人物的情况,选用哪种方法最快,哪种方法?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一种方法,统计到哪个动画人物,你喜欢你就站起来,坐着的同学数数一共有多少?一定要细心,不要多数、漏数。(全班讨论)

师:刚才记录喜欢动画人物情况的过程就叫“统计”(板书课题)我们把统计的数据填到表格中,这张表格就叫统计表,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知道喜欢各种动画人物的人数,如果想一眼看出喜欢哪个动画人物的。人数多,喜欢哪个动画人物的人数少,还可以整理成什么?

生:……统计图

2、引导学生通过生成的数据,让学生动手画统计图。

①请同学们先观察手上的表格,想一想,每格代表几?先标上数据。

②学生动手制作统计图。

3、小结:当统计的数据较大时,我们可以用1格表示2个单位。

4、根据画好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①从这个统计图,我们知道了什么?

②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③假如下次我们班要放动画片,我们应该选择放什么动画片?

四、应用实践,巩固新知。

①从这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

②假如你是超市的经理,你打算怎样进货?

五、畅谈收获、自我总结。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最新模板4

《认识几百几十》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生活中几百几十的场景,比如:一本书一共有320页,会场中一共有920个人等,告诉学生几百几十的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作用可大了。

讲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几百几十的数。(板书课题:认识几百几十)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1)直观认识

出示4块方板。

提问:这4块方板里有多少个小方块?400里面有几个百?(板:4个百)

(出示5根木条)这里面有多少个小方块?五十里面有几个十?(板:5个十)

现在一共是多少个小方块?你是怎么知道的?

(2)用计数器表示。让学生都在计数器上拨珠,并指名演示。

(3)写数、读数

让学生对照计数器试着写数,并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个位上为什么0?0可以不写吗?谁能把这个数读一读?

2、教学“试一试”

提问:你能一边拨珠子一边一十一十地数,从三百九十数到四百三十吗?

请把它们写下来。(要求学生相互给同学看)

提问:数到三百九十,接下来数什么?那么数到六百九十呢?数到八百九十呢?

不拨珠你能从890数到1000吗?(要求学生数给同桌听)

提问:数到九百九十,接下来数什么?追问:九百九十后面为什么时一千?

三、组织练习,加深认识

1、做“想想做做”第一题。

独立看图填写,指名回答,共同订正。

提问:你怎么想到13个十是130?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填写,共同订正。

提问:360和630各是怎么组成的?

3、做“想想做做”第3、4题。

指名读数,共同写数。要求学生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订正后提问:做过这两道题后你有什么想法?教育学生保护植物和野生动物。

4、做“想想做做”第5、6题。

让学生独自填写得数或算式。

做完第5题后提问: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口算时可以利用几百几十的组成来思考,也可以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来思考。)

5、做“想想做做”第7、8题。

口算给同桌听。(每人一组)

6、做“想想做做”第9题。

独立列式计算。订正时追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小结:已经栽的棵数与还剩下的棵数相加,就是一共栽的棵数。

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最新模板5

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内容:第4页例4例5及第4页“做一做”和练习一第3—5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认识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

(3)学会用1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

教学方法:

教法:讨论、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CAI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1)提问:

①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

②你们的哪个手指宽1厘米?

(2)引入新课

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很麻烦、很累)

对!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

(板书:认识米用米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米”。

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认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课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

(3)用米量

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

三、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铅笔长15米。()

②课桌高70米。()

③一棵树高16厘米。()

(2)完成练习一第3—5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米用米量

1米=100厘米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模板相关文章: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21模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模板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最新模板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最新模板

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案模板

2021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模板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教案2021模板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最新范文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复习教案范文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2021范文

    116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