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例文
课堂讲授过程中的瞬间灵感,非逻揖性发挥,是难能可贵的,它往往是决定课堂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及时把握课堂出现的瞬间灵感,并及时记录,以备讲稿的修改。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2021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例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1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例文1
教学目标:
1、会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掌握几种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新知:
1、教师出示课件与问题:小华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
2、学生自己先独立进行估计,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推荐人员进行全班交流。
小组1:我们是用数格子的方法来进行计算的,我先数了数整个格子的大约是11个,其他不够一个格子的我进行了拼补,这样大约是17cm2。
小组2:我们的方法也是这样的,我们把不满一格的按照一格进行计算,这样大约是18cm2。
3、师:归纳一下同学们的做法,基本上都是利用数格子的方法进行估计的。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的做法?
生1:我把这个脚印看成了近似的长方形,长6厘米,宽3厘米,所以面积是3×6=18(cm2)。(学生在实物投影前画出他看的近似图形,学生们表示认可)
生2:我有个不同的方法,我是看成了近似的梯形,上底是2厘米,下底是3厘米,高是7厘米,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即(2+3)×7÷2=17.5(cm2)。这样和生1的差不多。
师:回顾一下刚才大家都用了什么方法。
生1:我们用了数一数的方法。
生2:我们把这个脚印看成一个近似图形进行计算。
二、练习
1、用练习纸估计自己的脚印有多大,同桌互相检查。
2、P78的练一练
先独立估计,在交流方法。
3、实践活动:怎样计算出树叶的面积?
先讨论,在交流做法,回家之后独立完成。
三、小结,
2021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例文2
[教学内容]星期日的安排(第68~70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2、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理解分数中的剩余问题。
[教学准备]调查活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计算。3/8+1/2 5/6—3/4 11/12—1/6
问: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2、引入。这节课我们来探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板书课题:星期日的安排。
二、探索新知
1、展开“星期日的安排”调查活动。通过对星期日三种形式的安排,引出了问题“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
2、讨论出算式。先让学生们独立尝试列式,然后再引导学生们将全班学生看作整体“1”,并作为总数进行运算。
3、讨论具体的运算过程。可以是先全部通分,再进行计算;可以是先从“1”中减去部分,再用剩余的减去另外部分;还可以先计算两个部分的和,再从“1”中减去“和”。
4、做“试一试”题目。
5、归纳小结。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练一练”的第1、2、3题。
第1题,请学生独自完成计算。
第2题,先作草图,再进行解答。
第3题,先填表,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行一段山路,山路的路程占总路程的几分之几与所行时间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会不同?”。建议作草图来帮助理解本题目。
2、课后完成“练一练”的第4~7题。
2021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例文3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进一步体会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3、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双休日你们都在干什么事情呢?
生:有的去书城看书、有的看电视、有的去公园玩……
师:大家的答案有很多,老师调查了同学们星期日的活动,你们想知道大家主要都在干什么事情吗?
生:非常想知道。
二、创设探索环境,探究学习过程
1、读题审题,感知需要解决的问题。
老师出示题目(星期日的安排的情景图)
师:请大家观察图片,找一找条件问题。
生:3/8的同学外出游玩,1/6的同学参加少年宫活动,其余的同学留在家中。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
2、引导思考,探究怎么样列出计算算式。
师:同学们,我们要计算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的几分之几,怎么列出算式呢?现在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吧。
学生独立思考,自我探究。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合作。
师:谁能说说你们的探索结果呢?
生:1-3/8-1/6 1-(3/8+1/6) 1-1/6-3/8 1-(1/6+3/8)等。
全班探讨,围绕着总数 1 的问题老师归纳,明确算式的算理。
师:我们把全班学生人数看作整体1, 减去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就能求出剩下几分之几。xKb 1 . Com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探索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3、 自主探究运算的过程
师:我们以前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大家看看这些题目和以前我们学习的内容有什么是一样的?有什么不一样?
生:算式一样,有加法也有减法,里面的数不一样,以前是整数或者小数,现在是分数。
师:那么你们能不能运用以前学习的计算方法,自己选择一道算一算怎么样?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自我探索。
在独立思考得基础上,小组交流合作探讨。
师:请哪位同学来说说你自己的计算过程?
生
1-3/8-1/6 = 5/8-1/6 = 11/24
1-3/8-1/6 = 24/24-9/24-4/24 = 15/24-4/24 = 11/24
1-3/8-1/6 =1-(9/24+4/24)= 24/24 – 13/24 =11/24
1-(3/8+1/6) = 1-13/24 = 11/24
……
师:刚才很多同学都说出了自己的计算过程,我们通过计算可以知道,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有小括号的必须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没有小括号的必须从左往右依次运算。
学生小组进一步探讨,全班交流。进一步明确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算理。
三、实践运用,练习巩固。
1、看图列式计算。
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全班交流,在计算过程中要强调运算顺序。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独立完成6页第2题,可引导学生画图分析解答,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灵活解决其他的题目。(具体看自己学生状态而定)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通过学习掌握了那些知识呢?
五、作业
教材第6页第3题。
2021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例文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九册教科书第77-7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估计不规则的图形面积的大小,能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一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掌握数方格的顺序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方格图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在估算面积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和估算习惯,体验估算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利用方格图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
教学难点:估算的习惯和方法的选择。
教学思想: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将接触到大量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根据标准的要求,让学生掌握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方面。本课时的教学正是为学生顺利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而展开的。
教具准备:树叶若干片,方格纸一张,写有“你知道吗”的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题,揭示新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有特殊意义的脚印图片。(出示月球上的第一个脚印)也许若干年后的一天,在月球上留下第一个中国人的脚印的人就是在座的某一位了。再请看第二个脚印:(出示‚小华的脚印)这是一张千年之际出生的婴儿脚印的图片,怎样才能知道这个脚印的面积有多少呢?
二、参与探索,经历新知
1、自己先独立进行估计,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
(1)说明估计的结果及过程
(2)数方格的方法验证估计值
(3)师:大家都是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的,还有没有其他的估算法呢?
引导学生把图形看成了近似的已学图形,根据图形的面积公式,算出面积
3、出示小华两岁时的脚印,学生估计面积:
三、小结方法,实践新知:
(1)师:刚才大家对像脚印这样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进行了估算,想想刚才大家用什么方法进行估算的?
师板书:1、借助方格图数一数所占的格数。
2、把它看成一个近似的规则图形,测量后进行计算。
(2)请同学们算一算自己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
学生自己先独立取脚印,然后借助附页3的方格图估算脚印面积。
四、新知实践,解决问题:
1、估算第78页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课件依次出示)
(1)学生独立进行估计:
(2)交流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的。
2、估算手掌的面积:
(1)师:每估一估自己手掌的面积:
(2)学生合作估算并在方格纸上验证:(学生在此环节开展好帮差活动)
(3)展示汇报:(师:我们在认识平方分米时,说手掌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六、课堂回顾,总结提高:
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体会?说来听听。
板书设计:
成 长 的 脚 印
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算:
1、借助方格图数一数。
2、把它看成一个近似的规则图形,测量后进行计算。
第二课时:实践活动――估测树叶的面积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九册教科书第79页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活动内容
(二)活动过程
1、选择树叶
2、估算一片树叶的面积:
(1)师:每个小组拿出准备好的树叶,先互相估算一下它的面积。能不能直接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求出它的面积呢?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指名回答:
(3)生汇报:(a)放在格子上数数。(b)可以把外轮廓在网格纸上画出来,再数。
(4)同桌互相交流一下结果,看看谁估算的最准确。
3、体会绿树对环保的重要性:
(1)如果一棵树有10000片树叶,估算这棵树所有树叶的总面积。
(2)在有阳光时,大约每25 m2的树叶能在一天里释放足够一个人呼吸所需的氧气。这棵树在有阳光时,一天里释放的氧气能满足多少人呼吸的需要?
注:(出示你知道吗)
你知道吗?
一个人要生存,每天需要吸进0.8公斤氧气,排出0.9公斤二氧化碳。1万平方米的森林所制造的氧气能供给一千人呼吸。
资料介绍:
10平方米的森林或25平方米的草地就能把一个人一天呼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并供给所需氧气。就全球来说,森林绿地每年为人类处理近千亿吨二氧化碳,为空气提供60%的净洁氧气。全球现有的森林,每年生产的氧气达555亿公斤。
4、 说说本节课的感受。
2021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例文5
教学目标:
1. 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体会假设法和代数法德一般性。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程序:
一 激趣导入
师:咱班同学家里有养鸡的吗?有养兔的吗?既养鸡又养兔的有吗?把鸡和兔放在同一个笼子里养的有吗?在我国古代就有人把鸡和兔放在同一个笼子里养,正因为这样,在我国历才出现了一道非常有名的数学问题,是什么问题呢?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大约产生于一千五百年前,一直流传至今的 “鸡兔同笼”问题。
师:关于“鸡兔同笼”问题以前你们有过一些了解吗?流传至今有一千五百多年的问题,是什么样呢?想知道吗?
二 探索新知
1(课件示:书中112页情境图)
师:同学们看这就是《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这里的“雉”指的是什么,你们知道吗?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呢?谁能试着说一说?
生:试述题意。(笼子里有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鸡兔各几只?)
师:正像同学们说的,这道题的意思是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各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几只?
师:从题中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生:笼子里有鸡和兔共35只,脚一共有94只。
生:这题中还隐含着鸡有2只脚,兔有4只脚这两个信息。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这道题的数据是不是太大了?咱们把它换成数据小一点的相信同学们就能解决了。
2.出示例一(课件示例一)
题目: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师:谁来读读这个问题。
谁能流利的读一遍?
请同学们轻声读题,看看题里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读题
师:现在就请你来解决这个问题,你想怎样解决?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生:我想我能猜出来。一次猜不对,多猜几次就能猜对。
师:按你的意思就是随意的猜,为了不重复,不遗漏,我们可以列表按顺序推算。(板书:列表法)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想用方程法也能解决。(板书:方程法)
生:要是笼子里光有鸡或光有兔就好算了,可这笼子里却有两种动物,我还没想好怎么算。
师:那我们就不妨按笼子里只有鸡或只有兔来思考,假设笼子里全是鸡或全是兔,看脚数会有什么变化,说不定从中你们就能找到解题的思路呢。(板书:假设法)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那这些方法行不行呢?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对你们感兴趣的方法进行尝试验证一下吧。
生:在小组内尝试各种方法。
师:经过上面的研究学习,你们都尝试运用了哪种方法呢?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生1:我们小组用列表法找到了答案,有3只鸡,5只兔。
师:把你们研究的结果拿来让大家看看。这样按顺序推算,对于数据小的问题解决起来很方便,不过一旦数据比较大,比如笼子里的鸡和兔有100只,200只,甚至更多,再用这样的办法怎么样?
生:很麻烦。
师:是啊,那要花费很长时间。哪个小组还想汇报?
生:我们小组用方程法计算的。(生说计算过程,师板书过程。)
师:我们看这个方程列得是否正确?4X表示什么?2(8-X)表示的是什么?兔脚数+鸡脚数=什么?这就是列这个方程所依据的数量关系。谁能把这个数量关系完整的说一遍?
生:说数量关系。(鸡脚数+兔脚数=26只脚)
师:根据这个数量关系你能想到另两个数量关系吗?
生:叙述另外两个数量关系。(26只脚-鸡脚数=兔脚数
26只脚-兔脚数=鸡脚数)
根据这两个数量关系你又能列出哪两个方程呢?
生:汇报师板书两方程。
师:除了可以设兔有X只,还可以怎样设?
生:还可以设鸡有X只。那兔就有(8-X)只。
师:对,那根据什么数量关系你又能列出怎样的方程呢?
生:汇报,根据鸡脚数+兔脚数=26只能列出方程2X+4(8-X)=26
根据26只脚-鸡脚数=兔脚数能列出26-2X=4(8-X)
根据26只脚-兔脚数=鸡脚数能列出26-4(8-X)=2X
师:同学们看根据不同的数量关系我们能列出这么多的方程,但是同学们要注意用方程法解决问题时必须要找准数量关系。
师:除了这两种方法,假设法有运用的吗?
生:汇报。
我们小组是把笼子里的动物都看做鸡。(板书:全看作鸡)
生:我们是这样想的。假设笼子里都是鸡,应有脚8×2= 16只,比实际少了26-16=10只,一只兔少算2只脚,列式为:4-2=2只,所以能算出共有兔10÷2=5只
鸡就有8-5=3只。(生说师板书计算过程)
师:这位同学说的你们听明白了吗?结合算式进行明理。明确每一步算式各表示什么意义。
师:这种方法都明白了吗?结合课件图画进行解释质疑。
师解释:刚才我们把笼子里的动物都看做鸡(课件图画上显示)那么笼子里共就应该有多少只脚?
生:16只。
师:实际上笼子里有26只脚,怎么会少了10只脚呢?(课件显示)
生:每只兔子少算2只脚。
师:一共少算10只脚,每只兔子少算2只脚,所以有5只兔子, 3只鸡了。
师:把笼子里的动物都看做鸡,你们会算了,要是把笼子里的动物都看做兔,(师板书:全看作兔)又该怎样思考呢?你能参照前面的方法自己试着做一做吗?
生:试做。
师:刚才已经假设都是兔的同学,再按假设全是鸡的情形算一算。
生:练做。
师:谁来说说假设全是兔该怎么算?
生:假设笼子里都是兔,就应有脚8×4=32只,比实际多了32-26=6只。一只鸡多算2只脚,4-2=2只。就能算出共有鸡6÷2=3只。兔就有8-3=5只。(生说师板书计算过程。)
师:你们也都算上了吗?师解释:要是都是兔的话,就有32只脚,而实际有26只脚,为什么会多出6只脚呢?(课件示)
生:每只鸡多算2只脚。
师:一共多算6只脚,每只鸡算2只,所以有3只鸡,5只兔。
师:还有运用其他方法的吗?
师:同学们看,通过上面的探究学习,我们共找到几种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三种)哪三种?(列表法,方程法,假设法)你们能说说这三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吗?
生汇报:列表法适合于数据小的问题,数据大了就不适用了。
方程法思路很简捷,但解方程比较麻烦。假设法,写起来简便,但思路很繁琐
师:那以后我们再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就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三 巩固练习
师:现在就请你来解决那道数据较大的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生:独立解答后全班交流。
师:哪位同学愿意说说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汇报不同的算法。(学生边汇报边把计算方法展示在实物展台上)
师:刚才我们用自己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你们想知道古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示)
师:古人的办法很巧妙吧?如果大家对这种解法感兴趣,课后可以再研究。
师:在一千五百年前,我国的古人就发明出这么的数学问题,一直流传到现在,他们还想出那么巧妙地解决办法,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知识财富,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吗?
四 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用……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
师:今天通过大家的自主探索,找到了多种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方程法和假设法应用得都比较广泛。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比如有些租船问题,钱币问题等。下节课我们就应用这些方法去解决那些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鸡 兔 同 笼
列表法
方程法 假设法
解:设有兔X只,鸡就有2(8-X)只。 全看作鸡
4X+2(8-X)=26 8×2=16(只)
2X+16=26 26-16=10(只)
X=5 4-2=2(只)
8-5=3(只) 10÷2=5(只)
答:有5只兔,3只鸡。 8-5=3(只)
26-4X=2(8-X) 全看作兔
26-2(8-X)=4X 8×4=32(只)
2X+4(8-X)=26 32-26=6(只)
26-2X=4(8-X) 4-2=2(只)
26-4(8-X)=2X 6÷2=3(只)
8-3=5(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