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文学 > 诗词鉴赏 > 古诗词 >

周邦彦《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鉴赏及译文

2020-04-30 14:59:15
|美玲2

  《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是由周邦彦所创作的,全词更显愁思萦绕、不绝如缕,点明所愁的正是乡情,而用典自然,如从己出,也是这首词的重要艺术特色。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

  宋代:周邦彦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译文

  晴空万里,我登上杨柳掩映的高楼,眺望一片芳草绿到天边。劝你不要登上高楼的顶点,因为此时登高怀远,最是伤怀。

  堂下的新笋已长成竹子,落花已碾成尘土作了燕子筑巢的新泥。此时再怎忍心听那林梢上传来杜鹃的的啼叫呢?

  《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注释

  浣(huàn)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碧(bì)四垂:四面青天与远处绿野相接,自高而下,同一碧色。

  芳草:意为芳草掩映的归途。

  高梯:高楼。暗指登高易动乡情。

  燕巢(cháo)泥:落花化为泥土,被燕子衔去筑巢。

  林表:林外。

  杜鹃(juān):鸟名,其声衷苦,似“不如归去”,勾人乡思。

  《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赏析

  上阕首句“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中看似都是景语,实则化用了韩倔《有忆》“愁肠泥酒人千里,泪眼倚楼天四垂”和魏夫人《阮郎归》“夕阳楼处落花飞,晴空碧四垂”的物境和意境,词人看到了渺远而开阔的景物,思乡之情就油然而生。“劝君莫上最高梯”说出了自己思乡的心绪,因为登得愈高,思乡的离愁别恨也就愈加强烈,这里表现了词人怕触动无法排遣的乡情,才不敢凭高眺远,但词人却不予点破,可以说是含而不露,深沉蕴藉。

  下阕首句“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中,词人通过写新笋成竹、落花燕巢这样的意象来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思念之情。结合上阕内容,词人把视角从天空原野拉到了眼前的新竹燕巢,一远一近,一大一小,丰富了词的层次感,也在广阔空间的基础上加入了时间的维度,使词的抒情更加真切、感人。末句是景中情语,而其情过于深切,“忍听林表杜鹃啼”采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盼望回归故里的迫切之情。

  这首写思乡之情的小令从一开始就将愁情包含在了词句之中,全词更显愁思萦绕、不绝如缕,点明所愁的正是乡情,而用典自然,如从己出,也是这首词的重要艺术特色。

  《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创作背景

  宣和二年(1120),周邦彦曾任顺昌知府,这首词或许是这个时期所作。暮春之时,词人登高远望,看到天空中万里无云,地下芳草萋萋,远处的林外又传来杜鹃的啼鸣,触发了词人的惜春伤怀之情,于是写下这首词。

  《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相关文章:

1.周邦彦《瑞龙吟·章台路》译文 《瑞龙吟·章台路》赏析

2.周邦彦《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译文及赏析

3.周邦彦《瑞龙吟·大石春景》译文及鉴赏

4.周邦彦《烛影摇红·芳脸匀红》译文及赏析

5.周邦彦《虞美人·廉纤小雨池塘遍》译文及赏析答案

6.周邦彦《烛影摇红·芳脸匀红》诗词译文及赏析

7.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译文及鉴赏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05
c
id
86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