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文学 > 诗词鉴赏 > 古诗词 >

中国古代唯美古诗词赏析

2021-02-26 13:52:01
|思恩2

“赏析”部分进一步诠释古诗词的意境,引发学生的丰富联想。除了能为学生提供有关古诗、文言文的学习辅助资料,也带领学生品味诗词文言的语言美、文字美,进入诗人心境。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中国古代唯美古诗词赏析,供大家参考。

逢入京使·赏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天宝八年(749),安西节度使 高仙芝调岑参为节度使 府掌书记。岑参第一次踏上西域恶劣的征途,此诗写的是诗人在去西域的路上遇到老乡的情景。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诗人看到的景色。诗人离开长安已经有好多天了,回头望长安的家园,只觉得长路漫漫,无边无际。“东望”点明了诗人所在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干”,这句话勾勒了诗人眷恋家乡的情态。诗人思忆家乡的亲人不禁泪流满面,沾湿了襟袖。这里“泪不干”,是一种夸张手法,自己突然在外地遇到了家乡人,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以致泪流不止。这句话也为下文诗人捎家书做了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诗人和老乡在路上偶遇,没有纸笔,也来不及写信,就请老乡给家里人捎个口信,报个平安吧。

“无纸笔”表明两人行色匆匆,偶然在路上相遇。如果此时诗人有纸和笔该有多好,这样诗人就可以畅快淋漓地在纸上一抒自己的思乡心情了,但是,诗人却没有,那就捎个口信吧。此时,诗人心中既有对亲人的思念和眷恋,也有对未来前途的期盼,心中百感交集。但最后这一句简洁有力的话也表现了诗人宽广豁达的胸怀。

这首七言绝句,不事雕琢,语言简洁自然,感情真挚,深入人心,将深沉的情感凝练在泪沾衣襟和托乡人捎口信这两个动作中,语约而义丰,让人回味无穷。

【后人点评】

清人刘熙载曾说:“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艺概·诗概》)

归雁·赏析·钱起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 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大雁在春季里北归本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诗人却一反常态,表示了对大雁北归的不解,诗人写到潇湘环境优美,水草丰盛,大雁还 要回来干什么呢?这便引导读者和诗人一起探寻。

第三、四句回答了这个疑问:“二十五弦弹夜 月,不胜清怨却飞来。”湘江女神在月夜 中鼓瑟,那瑟音凄怨哀婉,大雁不忍再听下去,所以又飞回北方。诗人发挥丰富的想象并借助美丽的神话,为我们展现了湘神鼓瑟的凄哀意境和明晓音乐而又容易感伤的大雁形象。诗人为什么将湘神鼓瑟写得这样凄哀?大雁为什么“不胜清怨”呢?原来,诗人笔下的大雁客居他乡,听到湘灵满是思念亲人的悲哀音乐,便勾起了大雁的羁旅愁思,思乡之情深切,所以,离开了富饶美丽的湘江,飞回北方。而诗人借助充满羁旅愁苦的大雁,委婉地表达了客居他乡的羁旅愁思。

这首七言绝句,构思巧妙新颖,想象丰富,抒情委婉,意境优美。

【后人点评】

高仲武作《中兴间气集》选钱起为第一人,并称其诗“体格新奇,理致清赡”,“文宗右丞,许以高格;右丞没后,员外为雄。”

除夜宿石头驿·赏析·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 ,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这首诗大概写于戴叔伦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此时他寄居石头驿,大概打算回家乡。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开篇就是一问,表达了诗人强烈的孤寂心情。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这首诗写于除夕之夜 ,除夕佳节是万家团聚的日子,而此时,诗人自己却依然奔波于仕途,孤单地在驿馆中寄宿,对烛寂寞地坐着,举目无亲,连个嘘寒问暖的人都没有。“谁相问”这一设问句,突出了诗人孤苦激愤的心情。“寒灯”,点明了天气的寒冷,这更衬托出诗人漂泊在外,清冷孤苦而又思念家乡的心情。

诗人独自以灯为伴,在夜 里回忆起自己一年来在外漂泊的坎坷历程,不禁感慨:“一年将尽夜 ,万里未归人”。“一年”句点明了题目中的“除夜 ”,“万里”不是实指两地间的路程,而是从诗人心理上的距离来说的。“一年将尽”和“万里未归”,形成了对仗,将时间和空间纵横交织在一起,凸显了时间荏苒,世事苍茫的情感和意境,这两句表现出诗人极强的概括能力,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诗人在这一夜 里辗转难眠,应该是想到了很多事情。诗人追忆沉思悲从中来,不禁嘲笑起现在的自己。“寥落”,即回忆就是星星点点不成系统的,写得非常贴切,同时,也流露了诗人凄凉 的心情。“支离”,本是用来指形体不完整,这里指诗人多病。诗人晚年任抚州刺史时曾被诬告,后得以昭雪。诗人有济世之才,但到晚年还 受了诬蔑,落得个病痛缠身,漂泊无依的境地,怎么不可笑呢?这“笑”是心酸、不平和无可奈何的苦笑啊。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万物复苏,世界又是一片欣欣向荣之景,但是,诗人愁苦孤寂和老迈的情况一年又一年地延续着。“又”字,写出诗人年年岁岁的流转中,迎来的只是越来越凄凉 的境况。就此,虽然本诗已经结束,但是,诗人的愁苦却随着“又”字继续蔓延着,让人产生无尽的悲戚心情。

这首五律,写得感情真挚,言简义丰,意蕴绵长,凄楚感人。

【后人点评】

徐献忠:“情旨馀旷,而调颇促急”,“虽工于斫炼,而寡于华要矣”(《唐诗品》)

游子吟·赏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孟郊任溧阳县尉时写的诗。该诗以母子分别时,母亲为儿子缝衣服的情景为题材,歌颂了伟大的母爱,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因而,它成为了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名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两句写了两个事物,一个是“线”一个是“衣”,强调这两件事物,以表现母子之间骨肉相连的关系。

紧接着诗人转笔由物写到了人,“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着重写慈母缝衣服的情景。儿子即将远行,作为母亲心中自是难以割舍,老母一针一线地为儿子缝衣服,因为担心儿子长久不归,所以,她把衣服缝得密密实实,希望再结实一点。这一个细节流露了慈母对儿子的深切关怀和慈母对儿子早日归来的期盼,一针一线都寄予了母亲的一片深情啊!这个细节唤起了无数儿女对母亲的回忆和怀念,感人肺腑。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说区区似小草的儿女能报答得了如春日阳光般的博大母爱呢?这一反问,是诗人作为儿子的发自肺腑的一问,这句话也表达了无数儿女对母亲的深沉感情。读来意味悠长,发人深省。

这首五言古诗,用词朴素,不事雕琢,清新流畅的文字中蕴含着浓浓深情,使 人回味无穷。

【后人点评】

宋人刘辰翁:全是托兴,终之悠然。不言之感,复非睆寒泉之比。千古之下,犹不忘淡,诗之尤不朽者。(《唐诗品汇》卷二十)

秋思·赏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通过写向家里寄书信这个片段,细腻真实地表达了在外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洛阳城里见秋风”,第一句点出了游子所在地点和当时的季节,游子作客洛阳,天气已经转凉 ,瑟瑟的秋风不时吹起。秋风是无形的,看不见的,但是,春风可以吹绿大地,那么,秋风也能吹落树叶,把世界染成秋天萧条的秋色。虽然风无形,但它的影响却处处可见。漂泊他乡的游子,见到这样凄凉 萧瑟的秋景,不免产生孤寂的愁绪,进而勾起他对家乡和亲人的绵绵思念情怀。这平淡的“见”字,却蕴含深刻,使 人产生无限的联想,勾起种种情感。起句平实,却含蕴深沉悠远。

“欲作家书意万重”,心中思念亲人,而又不能回家,就只好写家书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这就给本来已经很强烈的思乡情又笼上了一层失落的伤感,情绪也一时难以平静,思绪也变得复杂烦乱起来。“欲”字,用得非常妙,生动地展现了写家书时的情景:诗人提笔欲写,心中又是千头万绪,种种思念之情奔涌而来,有很多的话要说,有很多的思念要表达,但一时不知从何下笔,不知道怎样表达,愁思苦相,犹豫不决。“意万重”这三个抽象的字眼,也因“欲”字这一蓄笔,变得形象具体了。

诗人接下来没有说写书信的具体过程,直接跳到将要发送家书的场景。“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因为“意万重”,所以,担心书信内容没有写全,又因为“行人”即将出发,所以,匆忙之间又无暇细想。这生动地刻画了游人的矛盾心情,这也自然流露出了游人深沉的思乡情,最后,书信已经封上了,似乎这个片段就到此结束,但当捎信人就要走的时候,游子却突然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两字,真切地刻画了游子当时的心理。其实,诗人这个举动是自我安慰,但这表明了游子对这封信的重视程度,担心会落下内容,也许只是只言片语,也会使 游子心情郁闷,从中可见,诗人对家乡的思念是多么的深切。也许游子真的落下内容,也许是游子太重视而引起过度敏感,书信已经检查好多遍了,根本没有落下的东西。这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遐想空间,韵味悠远深沉。

这首七绝诗截取生活中寻常的画面,写出了广大游子的真实感受,非常具有典型性。语言朴素自然,感情真挚朴实、深沉厚重,结尾耐人咀嚼。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05
c
id
4526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