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文言文注解及翻译在线看(2)
本文中一词多义
1.坐:众宾团坐(坐下) 满坐寂然(同“座”,座位)
2.乳:妇抚儿乳(喂奶) 儿含乳啼(乳头)
3.而:既而儿醒(表时间副词的词尾,不译) 妇拍而呜之(连词,表并列)
4.妙:众妙毕备(妙处) 以为妙绝(好)
5.指:手有百指(手指) 不能指其一端(指出)
6.绝:以为妙绝(极) 群响毕绝(停止) 率爱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7 备:众妙毕备(具备) 前人之述备矣(详尽)
8.发: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发出) 舜发于畎亩之中(被任用) 发闾左谪戍渔阳(征发)
野芳发而幽香(开放)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头发)
通假字
满坐寂然(“坐”同“座”,座位。句意:全场静悄悄的。)
古今异义
1。会,古:适逢 今:会议
2。但,古:只 今:转折连词,但是
3。稍,古:渐渐 今:稍微
4。间,古:夹杂 今:事物两端之间
5。股,古:大腿 今:量词
6。走,古:跑 今:行走
7。是,古:这,那 今:判断动词
8. 虽,古:即使 今:虽然
词类活用
1、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句意:京城里有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
2、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活用为动词,说出。句意:不能说清其中一个地方。)
3、会宾客大宴(宴:名词活用为动词,举行宴会。句意:正赶上一家摆酒席大请宾客。)
4、遥闻深巷中犬吠(遥:形容词活用为状语,远远地。)
5、妇抚儿乳(乳:名词活用为动词,喂奶。)
6、妇手拍儿声(手:名词活用为状语,用手。)
7、众妙毕备(妙: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妙处)
特殊句式
倒装句:会宾客大宴(宾语前置句:“会大宴宾客”句意:正赶上一家摆酒席大请宾客。)
时间量词
少顷 既而 是时 一时 未几 忽 俄而 忽然
1.表示突然发生:忽 忽然
2.表示同时发生:一时
3.表示相继发生:既而
4.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是时
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俄而 少顷 未几
解析
第一部分
(第一段),交代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以及开演前的气氛。这部分是下文记叙精彩表演的铺垫。
文章以“京中有善口技者”开篇,介绍口技表演者,是本文的一句总说,即全文意在说明这位“善口技者”的技艺之“善”擅长。“会宾客大宴”,点明口技表演者献技的时间和事由:这场口技表演是在一次“宾客大宴”之时;因是“大宴”,故有此盛举。“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指明表演的地点和简单设施,说明这是一个临时演出场所,地方不大。再根据这次表演内容的特点,指出口技表演者是在幕后表演。又将简单的道具一一列出,指明仅有“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以示别无他物,口技艺人的表演主要凭的是他的“口”。最后以“抚尺一下,满座寂然,无敢哗者”,点染表演即将开始时全场肃穆紧张的气氛。这部分除一个“善”字外,对口技表演者不加任何赞词,却处处为其高超技艺张本,造成很强的悬念,使读者料想必有一场精彩的表演。
第二部分
(第二段至第四段),写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和听众的反应。这部分是全文的主体,描写口技艺人所表演的两个场面:一是一个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复睡的情形;二是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灾的情形。
第一层(第二段),写表演一家人深夜被犬吠惊醒的情形,以及宾客对口技表演的由衷赞叹。
口技表演由远远听到从深巷中传来的犬吠声开始。然后以一个四口之家作为想像中的“舞台”,使听众的注意力由外景转入内景。先写“妇人惊觉欠伸”,听到犬吠声而醒来,这就拉开了一家人深夜被惊醒的帷幕。再写“其夫呓语”,画面逐渐清晰。又由于“欠伸”“呓语”惊动了幼儿,幼儿“大啼”。至此帷幕大开,相继出现许多声响:丈夫被吵醒,大儿也被吵醒,于是“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打破深夜的静谧,使口技表演达到第一个高潮。
第二层(第三段),写表演一家人由醒复睡的情形,以及宾客的情绪变化。
先写丈夫的“声”,并伴以妇人的拍儿声,“渐拍渐止”,给人以时间缓慢推移而声音渐弱的感觉。接着以老鼠跑动偷食、“盆器倾侧”的声音,妇人梦中的咳嗽声,表示夜静更深,全家人又入睡了。这一层,表现一家人由醒复睡的情形,由前一个高潮落入低潮,并为下一个高潮蓄势。
第三层(第四段),写表演一场突然而至的大火灾的情形,以及宾客以假为真的神态、动作。
开始用类似画外音的手法,以“一人大呼‘火起’”,突然加快节奏。接着写这个四口之家突然遭到意外变故的情形:“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气氛骤然变化。然后内景转为外景,以“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表现人们的惊恐万状,再以“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表现火势的猛烈和火场的纷乱,又以“凡所应有……不能名其一处也”极言声音之杂乱、逼真。至此,口技表演达到了第二个高潮,即最高潮。
第三部分
(第五段),写表演结束时的情景。再次交代表演者的道具仅“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与首段相呼应,说明在演出中未增加任何道具,刚才的精彩表演的确是从“口”中发出的。
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令人叹服.作者笔下的这场口技表演距今已三百多年,今天仍能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