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文学 > 诗词鉴赏 > 儿童诗 >

诗人郑谷的个人简介

2021-01-06 04:06:05
|大吉2

  郑谷是唐朝末期著名诗人,他的仕途顺利,诗大多是咏物和表现士大夫的清高闲适,缺少社会内容,流传下来的经典不多。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人郑谷——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

  介绍

  郑谷7岁能诗,“自骑竹之年则有赋咏”。父史,开成中(公元838年左右)为永州刺史,与当时著名诗人、诗论家司空图同院,图“见而奇之”,拊其背曰:“当为一代风骚主”。及冠,应进士举,凡十六年不第。僖宗广明元年(880)黄巢入长安,谷奔西蜀。光启三年(887)登进士第。昭宗景福二年(893)授京兆鄠县尉。迁右拾遗补阙。乾宁四年,(897)为都官郎中,诗家因称郑都官。又曾经写过鹧鸪诗,广为流传,很出名,因此被人称为“郑鹧鸪”。官至都官郎中。天复三年(903)左右,归隐宜春仰山书屋。卒于北岩别墅。死后安葬在宜春城北7里的江北岭。北宋时期,袁州太守祖无择曾主持修缮其墓,如今已无迹可寻。今宜春市区东风大街南段,民国时期曾名鹧鸪路,以纪念郑谷而名。

  郑谷诗清婉明白,不俚而切,为薛能、李频所赏。与许棠、任涛、张嫔。李栖远、张乔、喻坦之、周繇、温宪、李昌符唱答往还,号“芳林十哲”。后谷尝从僖宗登三峰,朝谒之暇,寓于云阳道舍,编所作为云台编三卷。归,编宜阳集三卷,及撰国风正诀一卷。《全唐诗》收录郑谷诗327首。

  生平

  郑谷,字守愚,宜春(今袁州区)人,生于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死于五代十国时的梁太祖开平三年(公元909年),享年61岁。郑谷的父亲郑史曾考中进士,在柳州当官时,与唐代著名文学家司空图为同僚。郑谷七岁时,司空图见到他的诗赋习作,曾一时叹为观止,亲切地拍着他的肩背说,好小子,你将来当成为“一代风骚主”啊!从这段情节,再联系到他晚年回宜春后先筑屋于化成岩下,后建草堂于仰山之麓来看,他应该是出生在柳州父亲的任所,并在那里读书长大;到他晚年回宜春时,老家已经没有了房子和亲人。但深入骨髓的故土情结,却还是使他在将老之年,选择了落叶归根。

  郑谷虽然自小才华横溢,但是科举、仕途却颇为不顺。郑谷21岁首次参加科举考试就名落孙山。此后又连考10回,直至40岁才中了进士,又因时局动荡,至45岁才授为京兆鄠县县尉,不久提拔为右拾遗,50岁时再升迁为尚书都官郎中(约相当于现代司局级京官),因此被称为“郑都官”。

  唐哀帝天佑元年(公元904年),朱全忠逼帝迁居洛阳,烧毁长安宫,郑谷眼见李家王朝气数已尽,在宜春籍和尚虚中的提示下,弃官返回了宜春,先在化成岩下建房,后又在仰山建造读书堂隐居,至公元909年去世;死后安葬在宜春城北7里的江北岭。北宋时期,袁州太守祖无择曾主持修缮其墓;如今已无迹可寻。

  贡献

  杜荀鹤唐末诗人,置身昏暗动乱时代,对社会灾难、民生疾苦,均有所关注。聂夷中的《咏田家》、杜荀鹤的《山中寡妇》、《乱后逢村叟》等篇,反映民瘼与世乱,尤其深刻沉痛。但其时从诗歌创作的总体情况看,这方面的内容仍未能居于主要地位。著名诗人中,只有生活到五代初的郑谷、韦庄、罗隐等,历经易代之际的种种劫难,才对时代的丧乱有较多的反映。

  郑谷,入仕以后,在唐王朝行将灭亡前的强藩互斗中,又多次“奔走惊魂”。郑谷现存诗三百馀首,有近百首写其奔亡流徙,涉及时局。如“荆州未解围,小县结茅茨”、“传闻殊不定,銮辂几时还”(《峡中寓止二首》),涉及光启年间秦宗权军队长期围困荆州、僖宗因受强藩威胁出逃等事。“十口飘零犹寄食,两川消息未休兵”(《漂泊》),把家口飘零与两川战乱联系起来描写,揭示国无宁日,民不聊生。“访邻多指冢,问路半移原”(《访姨兄渭口别墅》),令人想见战乱后新冢累累,陵谷变迁的惨痛景象。

  郑谷除奔逃、访旧之类作品一再反映时乱之外,其送别怀友诗也多涉及乱离。《久不得张乔消息》云:“天末去程孤,沿淮复向吴。乱离何处甚,安稳到家无?树尽云垂野,樯稀月满湖。伤心绕村落,应少旧耕夫。”牵挂友人和感念时局的心情交融在一起,清婉浅世,很能代表郑谷的诗风。同时因乱离怀友,诗中又有一种悲凉的气韵。

  诗词成就

  郑谷在政治上建功立业的梦想虽然惨遭破灭,但诗歌创作却成就卓著。《全唐诗》收录他的诗有325首,郑谷本人辑录于诗歌自选集《云台编》、《宜阳集》中的,共计有1000多首,可惜版本均已失传。因此,郑谷和当时的著名诗人许棠、任涛、张摈、李栖远、张乔、喻坦之、周繇、温宪、李昌符同被号称为“芳林十哲”,(又称“咸通十哲”)。有人甚至称郑谷为晚唐诗坛巨擘。

  最后,诗人终于在这种想超脱而又超脱不了的矛盾心境中,走完了悲哀而又卓越的一生。

  和李白、杜甫一样,郑谷也是政治仕途上的失败者,然而,仕途上的挫折,偏偏成就了他们的创作,从而也就成就了他们千古流芳的诗名。正所谓“失之东隅,得之桑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古贤哲们的奇丽人生,确实值得人们永世深思。这恐怕也正是郑谷读书堂能够成为千古胜迹的原因之一吧?

  可惜的是随着晚清朝廷的腐朽,国家的衰败,郑谷读书堂也沦落毁圯,继而没入了柴丛。近百年来,已是无人踏足了。

  可喜的是近年来,随着旅游经济意识的加强,人们已经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了文化古迹的多方面价值。因此,郑谷读书堂和近旁的栖隐寺,都已被僧俗各界提上了筹备重建的议程。预期在不久的将来,这所古朴的草堂,将带着一名久远的读书人的诗书风采,重现在人们的眼前。

  评论

  郑谷诗名盛于唐末,号《云台编》,而世俗但称其官,为“郑都官诗”。其诗极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以易其晓,人家多以教小儿,余为儿时犹诵之,今其集不行于世矣。(宋·欧阳修《六一诗话》)

  谷诗清婉明白,不俚而切,为薛能、李频所赏。(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九)

  郑都官诗非不尖鲜,无奈骨体太孱,以其近人,宋初家户习之。(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八)

  谷有“诗无僧字格还卑”之句,故其诗入“僧”字者甚多,昔人尝以为讥,然大历以后,诸公借阿师作吟料久矣。(同上)

  郑守愚声调悲凉,吟来可念,岂特为《鹧鸪着》一首,始享不朽之名?(清·薛雪《一瓢诗话》)

  谷以鹧鸪诗得名,至有郑鹧鸪之称。而其诗格调卑下,第七句相呼相唤字尤重复。寇宗夷《本草衍义》引作‘相呼相应’,差无语病,然亦非上乘。”方回《瀛奎律髓》又称谷诗多用“僧”字,凡四十余处。谷自有句云:“诗无僧字格还卑。”此与张端义《贵耳集》谓诗句中有“梅花”二字便觉有清意者,同一雅中之俗,未可遽举为美谈。至其他作,则往往于风调中,独饶思致,汰其肤浅,撷其菁华,固亦晚唐之擘矣。(《四库全书》卷一五一)

  作品

  郑谷一生作诗不下千首;因曾“寓居云台道舍”,故称诗集为《云台编》,一名《宜阳集》,又叫《郑守愚文集》,共分上、中、下三卷。另著有《宜阳外编》、《国风正误》等书籍,有的著作已失传。《全唐诗》收入郑谷的诗歌共有三百多首。

  郑谷的仕途顺利,诗大多是咏物和表现士大夫的清高闲适,缺少社会内容,流传下来的经典不多.

  郑谷的诗讲究炼字炼句,但清婉明白,通俗易晓。其绝句风神绵邈、词意婉约。《全唐诗补编》补词三首。

相关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06
c
id
3891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