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文学 > 诗词鉴赏 > 古文典籍 >

《三字经》适合小学生课前演讲小故事

2021-01-04 02:58:20
|大吉2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中的做人做事道理。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分享几篇关于三字经描写里面的故事吧。

  (二十)

  【原文】

  此十义 人所同 当顺叙 勿违背 斩齐衰 大小功 至丝麻 五服终

  【注释】

  十义:即夫慈、子孝、夫和、妇从、兄友、弟恭、朋谊、友信、君敬、臣忠。

  顺叙:照着去做、遵守。

  斩衰:父母去世时子女穿的孝服。

  齐衰:祖父母去世事时,孙子女穿的孝服。

  大功:为亲兄弟治丧时,所穿的丧服。

  小功:为堂伯叔治丧时,所穿的孝服。

  丝麻:为外祖父或表兄弟治丧时,所穿的孝服。

  五服:五种丧服。

  【语译】

  我国古人非常注重十义,认为是每个人都要遵从,不可疏忽的事。什么是十义呢?就是夫慈、子孝、夫和、妇从、兄友、弟恭、朋谊、友信、君敬、臣忠等十种美德。另外,对丧礼也应该遵从五服的礼节,什么是五服:就是当父母去世时必须穿斩衰的丧服;祖父母去世时应该穿齐哀的丧服;自己的兄弟去世时,必须穿大功的丧服;伯、叔父去世时必须穿小功的丧服;表兄弟去世时,必须穿丝麻的丧服。

  【故事】

  古代的葬礼和现代的差不多。

  按照习俗,要先替死去的亲人沐浴,然后穿上干净的衣服,还要在他的眼睛、耳朵、嘴巴和鼻孔放一小块玉,玉可以防腐,这也就是希望亲人的尸体不要腐烂。

  官位愈高或愈富有的人,他们所穿的衣裳就愈华丽,而且陪葬品也愈珍贵,至于一般普通人家,就只能用一小束干草盖住了。

  死者的亲人,依据和死者的亲疏关系,穿的孝服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丝麻五个等级,就叫做“五服”。

  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在传统礼节里,丧服和丧礼的规定是很繁复的。空子的弟子曾子,曾经这么说:

  “与其在亲人死去以后杀牛来祭墓,不如在亲人还活着的时候,就多烹调些美味食品来孝敬他们。”

  这段话告诉我们,当亲人还健在时,该有的孝道或礼仪就应当遵守,不要等亲人不在了,才做一些弥补的工作,这是没有意义的。

  (二十一)

  【原文】

  礼乐射 御书数 古六艺  今不具 惟书学 人共遵 既识字 将说文

  【注释】

  礼:人与人往来应注意的仪节。

  射:射箭的运动。

  御:驾驶马车。

  书:书法、写字。

  六艺:六种技艺。

  不具:已经不存在了。

  说文:书名,全书叫《说文解字》。

  【语译】

  孔子讲究六艺,认为每个读书人都应该精通六艺,所谓六艺就是礼节、音乐、射箭、驾车、书法、数学等六种技艺。本来古人精通六艺的人很多,但是今天已经不再见到了。

  只有书法这门学问,直到现在还是每个读书人必须休学的课程。只有先识字,才能去研究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这本书,进而研究高深的学问。

  【故事】

  据史书的记载,孔子的门徒中有七十二个人精通六艺,虽然古人认为读书就要学这六项技能,但是,到了我们这时代,凡是讲求专精,只要成了专家,就能为社会国家贡献。

  造就一个专家,首先要归功于文字的发明。

  中国的文字,就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一种。关于他的起源,有许多传说。据说,文字是由皇帝的史官仓颉所创造的。

  神话中曾提到:当仓颉在创造文字的时候,天上掉下来许多米,而鬼也在夜晚号哭。不管这些神话是多么不可思议,有一点是我们应该明白的,那就是:文字并非靠一个人或是一朝一夕的时间就能创造完成的,正确的说法,是由沧颉整理而成的。

  中国有一部重要也最完备的“字”书——《说文解字》,专门记录文字的由来,由这本书,我们就能明白中国文字的起源及演变。

  所以,要认识中国文字,就应该读读《说文解字》。

  (二十二)

  【原文】

  有古文 大小篆 隶草继 不可乱 若广学 惧其繁 但略说 能知原

  【注释】

  古文:这里指甲骨文和金文。

  隶:隶书。

  草:草书。

  广学:多方面广泛的学习。

  惧:害怕、恐惧。

  繁:多。

  略:大略、大概。

  原:根本、原由。

  【语译】

  我古代的文字类很多,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和草书,在学习时,一定要把这些文字认清楚,以免混淆补情。

  在整个宇宙里,知识实在太丰富了,如果你想广泛的去学习,那是很不容易也无从学起的事。不过,如果能够大略的做个研究,还是能够了解其中基本的道理的。

  【故事】

  中国文字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不断演变而成的。

  在没有文字之前,聪明的人类要记事或表达意思,多以结绳及绘图的方式来代替。

  据说,到了皇帝时,史官仓颉觉得没有文字十分不方便,就以日月鸟兽的形状所到来的灵感,照着样子画出来,成了最早的文字。

  后来要了解文字的演变过程,可以靠古代的书籍器物,得到概略的了解

  像刻在牛骨和龟壳上的文字,是现今所挖掘到最古老的文字,由于是用刀刻的,所以“甲骨文”的最大特色是转折处多成方角,如“丙”在甲骨文中,便是写成:“四”(下面没有横)。

  金文,是刻在金属上的文字,文字的线条比甲骨文复杂写。后来,有了较进步的大小篆,大篆的结构方正,左右对称,小篆的字体已略具国字的雏型了,线条简化匀称,如“马”字,在小篆中就写“馬”。

  到了隶书、草书时代,中国文字已经到了定型的阶段了。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3852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