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文学 > 诗词鉴赏 > 宋词大全 >

王恽《平湖乐·采菱人语隔秋烟》原文_译文_简析

2021-04-06 08:39:15
|大吉2

  《平湖乐·采菱人语隔秋烟》中作者把一种深沉、浓郁的思乡情怀写得极为别致。这首散曲以白描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采菱人怀念故乡的情思,诚挚感人,动人心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平湖乐·采菱人语隔秋烟》原文

  元代:王恽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

  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

  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透过清秋的薄雾,传来了采菱姑娘的笑语。

  湖面风平浪静,像白色的素绢平铺。

  到手的美好风光可别虚负,我在湖上久久留恋,不肯离去。

  相交而过的画船上,佳人对我嫣然一笑,是那样的娇妩。

  江山确实美如画图,可惜毕竟不是我的家乡,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故土?

  注释

  练:白色的绢绸。

  入手:到来。

  留连:留恋而徘徊不去。

  信美:确实美。

  简析

  乐府诗中有《江南弄》、《采莲曲》等,表现江南水乡的特有风情。早期的散曲文人多以《小桃红》的曲牌,将乐府的这种风调移植入曲中,曲牌也因而有《平湖乐》的别名。

  秋天是菱角莲蓬的收获季节,水乡姑娘们荡着莲舟,来到湖塘之上,一边劳作,一边笑语喧哗。这种景象本身就充溢着生活之美。妙在作品将它放在“秋烟”也即清秋的晨雾中表现,作为隐隐约约的远景,这种朦胧美令人心旌动荡。诗人自己也荡舟于湖上,风平波静,水面如摇曳的一块白绢。“波静如横练”,既有“平”的形感,又有“白”的色感,更有“软”的质感,这是作者置身的近景。“隔秋烟”的朦胧与“横练”的明晰形成一重对照,“人语”与“波静”又形成一重对照,从而使短短的两句景语中,蕴涵了丰富的诗情画意。

  “入手风光莫流转”,语本杜甫《曲江》的诗句:“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流转”即迁延变化之意。这是诗人面对湖上美景的感想,何况此时他的小船已经穿过了“秋烟”,同采菱的姑娘们打了照面。后者对他投以嫣然一笑,更足令诗人销魂。“共留连”是巧妙的斡旋,它既是对“入手风光”感想的延续,又是作者相逢画船的实情写照。江南水乡风物明媚,人情旖旎,诗人陶醉其间是可以想象的。

  岂料结尾笔锋陡然一转,悲从中生。诗人借用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的名句,引出了自己油然而生的慨叹:“问何日是归年”。“何日是归年”是杜甫《绝句二首》中的成句,可见这种乡愁在诗人心底中蓄藏已非一日。从客方的美景中意识到“终非吾土”,从极度的快意中涌现出归期杳渺的惆怅,就特别令人悲怆。这种大起大落的手笔,具有动魄惊心的效果。

  《平湖乐》(即《小桃红》)格多律句,故清人朱彝尊《词综》即将此曲收入为词。由宋词一路衍化而来的那部分曲,确曾存在亦词亦曲、“词以文(而)言,曲以声(而)言”(刘熙载《艺概》)的一体二名的情形。但混淆的产生,主要还是缘于早期文人以词笔为散曲的创作倾向。该篇末句“问”为衬字,可知作者是将它认同为曲的。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01
c
id
3843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