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文学 > 诗词鉴赏 > 文言文 >

梁太祖朱温的五则历史故事

2021-01-03 16:12:23
|大吉2

  梁太祖朱温,五代时期梁朝第一位皇帝,宋州砀山人,唐僖宗赐名“朱全忠”,即位后改名朱晃。乾化二年(912年),朱温因继立问题,被亲子朱友珪弑杀。朱温在位六年,卒年61岁。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梁太祖朱温的五则历史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朱温的故事:谄媚丢命

  后梁的开国皇帝朱温,有一次率领一些大臣出大梁城,走出数十里后,在一颗大柳树下休息。这颗柳树极为粗大。朱温夸赞道:“好一颗大柳树!”

  说罢以目光扫视众人,众人立刻随声附和地说:“真是颗好柳树!”

  朱温又说:“这柳树可以做车头!”

  一些人又表示赞同:“是,的确是做车头的好材料!”

  其实柳树根本不适宜做车头,于是有人说道:“这颗柳树虽好,但是做车头却必须用夹榆树。”

  朱温这时脸色一变,大骂那些一味逢迎他说柳树可以做车头的人如同指鹿为马,实在是奸佞之徒,当场全部杀死。

  哲理点拨:有的人没有做人应有的骨气,没有评价是非应有的标准,绝无实事求是之意,唯有谄上取宠之心,完全丧失了人格,这样的人,死了也不值得同情。

  朱温被亲子所杀

  朱温的荒淫,行同禽兽,即使在封建帝王中也罕有其匹。朱温为黄巢同州刺史时,娶砀山富室女张氏为妻。张氏“贤明有礼”,朱温“深加礼异”, “每军谋国计,必先延访。或已出师,中途有所不可,张氏一介请旋,如期而至,其信重如此”。天祐元年张氏病死后,朱温开始“纵意声色,诸子虽在外,常征其妇入侍,帝往往乱之”。

  乾化二年,“太祖兵败蓨县,道病,还洛,幸全义会节园避暑,留旬日,全义妻女皆迫淫之”。张全义之子愤极要手刃朱温,为张全义苦苦劝止。至于朱温的儿子们对朱温的乱伦,不仅毫无羞耻,竟然利用妻子争宠,博取欢心,争夺储位,真是旷古丑闻!养子“朱友文妇王氏色美,帝(朱温)尤宠之,虽未以友文为太子,帝意常属之”。朱温病重时,打算把朱友文从东都召来洛阳付以后事。其亲子“友珪妇亦朝 夕侍帝侧,知之,密告友珪曰:‘大家(指朱温)以传国宝付王氏怀往东都,吾属死无日矣!’”朱友珪随即利用他掌握的宫廷宿卫侍从及其亲信韩勍所部牙兵发动宫廷政变,“中夜斩关入”,“友珪仆夫冯廷谔刺帝腹,刃出于背。友珪自以败毡裹之,瘗于寝殿”。这样,朱温最后于乾化二年(912)六月被亲子友珪所害,终年 61 岁。

  唐朝掘墓人朱温的青年时代:十个帝王九个混

  这里所要讲的事情都从唐朝大中六年(852)十二月二十一日那个夜晚开始,一个乡村私塾教师朱诚(史书上说他的先祖是舜的司徒虎的后代,但我怀疑这有往脸上贴金的嫌疑)的妻子王氏(王氏事迹不详,只知她嫁与后梁烈祖及生朱全昱、朱存、后梁太祖朱温。开平元年(907年)七月,朱温称帝,追上王氏谥号为文惠皇后)生下了一个男婴,大家都知道了,这个男婴就是后来的朱温。大凡皇帝出世,后来的史书上都会有一些类似的怪象记载。

  比如刮风啊,下暴雨啊,冒香气啊,天上划过流星等等,反正就是要告诉你,我们的主人翁不同常人。朱温先生也不例外,这天晚上,他家住的房屋上面有红色的祥云向上翻腾,村里的人们望见了,都惊慌地奔跑而来,说:“朱家发火了。”等跑到时,只见房屋整齐完好。进屋后,邻居把生了孩子的消息告诉他们,村民们都感到惊异(《旧五代史》)。

  和后面他的子孙朱元璋(暂且这样称呼,没考据过)出世几乎一模一样,我不知道是明朝的那些史大夫抄录《旧五代史》,还是《旧五代史》的作者们抄录《明实录》?如果按照时间顺序,我们有理由怀疑是前者。

  “家世为儒,祖信,父诚,皆以教授为业”说明朱诚是个教书先生,我们从古代老师的职业功能上看,老师的地位也是很崇高的。唐代着名文学家韩愈对老师的作用作了精辟阐述,他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他表达了三点意思:第一,老师的第一要务是“传道”。什么是传道?我认为传道就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让学生知道怎样做人,才能做个成功的人。这其中有做人的道德原则,人生的意义和人生价值。第二,就是“授业”。老师要教给学生怎样去做事,主要是让学生学得一技之长,足以让学生安身立命,养家糊口。当然,这一技能也包括文化知识,因为知识本身就是力量,这一点在现今社会中表现的尤为突出。第三,就是“解惑”。老师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帮助学生解决疑惑的问题,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学习知识,如何去做学问。韩愈所提出的教师的三点职能已经被历史证明时正确的,并且沿用至今。也正是韩愈的这一论述,才把老师的职能从初步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也让更多的人崇敬教师这个职业。从韩愈所说的教师的职能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师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无与伦比的作用。他教导人们如何去做一个成功的人,如何去圆满的解决一件事情,如何去学习知识,从事学术研究。正因为老师的这些职能,使得老师这一群体在古代受到人们莫大的尊敬。

  所以朱诚在乡里还是比较有地位的,温饱问题应该不成问题。我们的朱温先生从小还是吃得饱饭的,这为他后来“勇有力”打下了坚实的身体基础。

  但好景不长,兄弟三人,都不及成年就死了父亲,母亲带着他们寄养在萧县人刘崇的家里,说白了就是当佣工。

  我们的朱温先生已经长大成人之后,不务正业,游手好闲,这和大多数王朝的建立者一样,开始都是游手好闲的,之后却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看来古代的史学家已经对欲扬先抑的手法用得十分娴熟。

  朱全昱无其他才能,但为人诚实厚道。朱存、朱温有力气,朱温尤其凶猛强悍。

  他以为自己在乡里勇猛有力,没人比得过他,当时的人认为他常常过高地估计自己,大多讨厌他。

  从后来的历次战役看,朱温并没有自负,加上他从小打下了良好的身体基础,的确是勇猛有力。

  因此他的养父刘崇因为他的懒惰,常常斥责鞭打他。只有刘崇的母亲从小就怜悯他,亲手给他梳理头发,曾经告诫家里人说“:朱家的三儿子不是一般的人呢,你们应当好好地对待他。”家里人问她说这话的缘故,她回答说:“我曾经看见他在睡熟了的时候,变成了一条赤色的蛇。”但是大家都不相信这话。

  此时的中国,正处在唐朝末年,唐肃宗以后基本上都是昏君。对功臣猜忌,对拥兵者姑息,对财物贪得无厌,唐德宗就是这样的一位典型昏君。唐宪宗基本上是腐朽势力的代表,他信赖宦官,本人却被宦官推倒,以宦官权力大于皇帝为特征的唐后期就此开始。唐穆宗、唐敬宗是驯服在宦官手下的两个皇帝,他们只要求奢侈放纵的生活得到满足,根本不关心朝政。唐文宗有心铲除宦官,结果被宦官监视,只好饮酒求醉,赋诗遣愁,自称受制于家奴。唐宣宗自恃有智术,察察为明,相信自己的见解一定都是对的。他的意旨,只许群臣顺从,不许违反。唐僖宗专事游戏,政事全部交给中尉田令孜,呼田令孜为阿父。唐僖宗任意耗费财物,敢出面反对的人,一概交京兆尹杖杀。宰相以下朝官,没有人敢说话。到了唐昭宗,倒是壮志不小,为时已晚,无力回天。

  当时全国有四五十个藩镇,各藩镇节度使都拥有,少则数千,多至10万人。如河北三镇牙军,长期父子世袭,互通婚姻,享有种种政治、经济特权,形成桀骜不驯的骄兵集团,动辄发起兵变,驱逐将帅,或支持节度使窃地割据,反抗朝廷,危害极为严重。

  于是,在这个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王朝之一面临崩溃的边缘,战争不断,经济政治衰退,一直走下坡。此时的唐帝国埋下的覆灭的火种,只等火借风势。

  这阵旋风很快就到了。

  唐僖宗乾符年间,关东地区连年饥荒,成群的盗贼呼啸相聚。

  上层醉生梦死,下层苦不堪言;一个王朝到了这个地步,那么他离灭亡的日期也不远了。身处于高层的人毕竟是少数,当他们一点也不关心下层疾苦时候,也就是人民起义造反的时候。贫富差距极大,也会刺激下层来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也即是;凭什么你们能享受,大家都是人。我也可以翻身农奴把福享。,官员彻底与人民脱节了。当大部分官员只顾自己享受,不闻耳边疾苦声,这就是王朝灭亡的前兆。这个王朝已经走到镜头了。

  乾符四年(877年)朱温于是辞别刘崇家,跟他二哥朱存一同投入黄巢军中,因为奋勇战斗多次获胜,得以补缺提升为队长。

  唐广明元年(880)十二月五日,黄巢攻陷长安,派遣朱温领兵驻扎在东渭桥。

  至此朱温实现了从军的梦想,并逐步成为起义军中的实力派。

  朱温的残暴与好色

  读五代史之朱温传,从洋洋洒洒的几万字中,只读出了两个字:杀与色!

  先来说“杀”。

  看朱温传,随手一翻,就能见到如下记载:XX年月日,陷某城,屠之;XX年月日,得某地,尽杀之;XXX年月日,获XX,肢解之!

  如此对敌,尚可说无可厚非,但对跟随自己的部属也是如此,后人就不得不感叹了。朱温传有这样的记载:朱温年少得志,32岁就任节度使,人长的靓仔,然人人畏之如虎,得绰号“乳虎”,性酷杀,身边的侍从稍有一点违背,立杀之。朱温的侍从,每天上班之前,先与家人做好生死别,晚上能下班回家,发现头还在脖上,就开始庆祝,自己要多活了一天。

  某一天,朱温带一群谋士与侍从,围坐在一棵树下休息,朱温突然间来了一句:“这棵树,做车轮很好!”大家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有几个反应快的,就应“不错,做车轮很好!”话音才落,就听朱温开始骂人:“这种树还能做车轮,就是你们这些文人,随口应付!左右拉出去砍了!”想来朱温部属,特别是跟随左右的人,早就知道他的性格了,他说什么就是什么,所以随口附和也在情理之中,不想此时的朱温,又从另一个方面考虑问题了。

  总之,不听话的要杀,听话的,在心里不爽时也要杀,杀与不杀,也有统一的标准,只看朱温开不开心了。

  结果喜看三国的我,在整个五代史中找不到一个如周瑜鲁肃一样的人物!

  再说“色”字。

  圣人曰:食色性也!古代的男人三妻四妾,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更有甚至者如晋武帝司马炎后院不下万人,结果只好驾羊车临幸!所以无论如果,朱温有许多的女人也不足怪,挂一个“色”是在他的头上,就会让人觉得不服,天下乌鸦一般黑,何必非要与朱温过不去呢。

  说朱温的“色”,是色在他的乱伦。但是帝王的乱伦,也不只是朱温。如武则天的先侍李世民,后侍李冶,结果还做了千古一女皇;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还被人写成了名诗与戏剧,“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还成为爱情的盟誓。

  有这么多的前人事迹放在那里,硬做一顶“色”的帽子给朱温,相信朱温地下有知也会不服气,“李隆基还引来了安史之乱”。

  不过比较一下就会理直气壮的说,“色”这顶帽子非朱温不可。

  我们可以从历史的记载中找到:武则天与李治之间,李杨之间还是有爱的。可是朱温与两个儿媳妇,就只有欲了。

  朱温少贫,原配可能是共经苦难的,原配夫人在世时,朱温还不至于乱来。原配过世,这时的朱温已经称帝,不受什么限制了。又性“杀”不会有人说不,他就把自己的两个儿媳妇弄到手里,侍奉如嫔妃,这伤人伦的事,真可见色了。

  所以朱温死在儿子的手里也就不奇怪了。

  所以“杀与色”放在朱温的头上,也就“实至名归”了!

  “杀”让朱温对敌人甚至身边人绝不手软,让他树起了权威,也让他少了恩惠。“色”就更甚,当他把“儿媳妇”抱在怀里的时候就注定他不得好死了!

  朱温:让儿媳妇轮流侍寝的流氓皇帝

  说起历史上流氓皇帝有很多,但是要说第一流氓皇帝那就非后梁太祖朱温莫属了。当然,朱温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毛泽东曾经评价他说:“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比曹操还要狡猾,可见,朱温奸狡猾流到了何等地步?

  朱温是宋州砀山人,兄弟三人中排行老三。朱温还未成年时,父亲便去世了,朱母只好带着三个孩子到萧县地主刘崇家当佣工,朱母给刘家织布洗衣服,老大、老二放牛种田,朱温放猪。这时候,谁也不会想到,一个放猪的孩子以后会成为后梁的开国之君。

  朱温从小爱使枪弄棒,蛮勇凶悍,时常在乡里惹事生非,所以乡亲们很讨厌他。因为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所以朱温深得母亲宠爱,但是在寄人篱下、低人一等的环境中,他却不安分守己,朱母又少不了经常斥责他,恨他不争气。在母亲面前,既被宠爱又被斥责;在主人刘崇面前,既受人白眼又被责打,这样的生长环境自然而然养成了朱温狡猾奸诈的品性。而后来当他投身于天下群雄争霸的滚滚洪流中去之时,狡猾立即变成了韬略,奸诈立即便成了智谋。于是,这个草根青年得以在险恶的环境中屡屡获胜,直至最后成全了他的帝业。

  朱温年轻的时候十分喜欢打猎,也正是因为喜欢打猎才使他喜结良缘。一天,他和二哥朱存在宋州郊外打猎,偶然巧遇前往龙元寺进香还愿的大家闺秀张惠。这张惠是宋州刺史张蕤的女儿,温柔贤惠,聪明美丽,正可谓名如其人。朱温对张惠一见倾心,便对二哥说:汉光武帝曾经说过‘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如阴丽华’,当日阴丽华也不过如此,而我未尝不可以成为汉光武帝呢?

  总有一天,我非把张府之女娶为妻子不可。朱存讥笑弟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自不量力,对朱温的这番大话并没有太当回事。但谁也没有想到,当时一无所有、一无所成的穷小子,日后不仅如愿以偿地娶到了张惠为妻,而且对这位大家闺秀既宠爱又惧怕,以至成为一段千古传奇的佳话。

  唐朝僖宗乾符二年,即公元875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黄巢起义,时年二十六岁的朱温与二哥朱存一起参加了农民起义军。不久,朱温凭着身强体壮,作战勇敢,冲锋陷阵,屡传捷报,很快就在军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起义军首领黄巢心腹将领。

  参加起义军后,朱温念念不忘梦中情人张惠,因此,他并不像其他农民军将领一样任意将掳来的良家女子作为自己的妻房。为了再见到自己的梦中情人,他甚至怂恿黄巢出兵攻打宋州。不料宋州刺史张蕤早已离任,后任刺史坚守城池,再加上官兵援军四至,农民起义军无功而返。

  黄巢攻下长安建立大齐政权后,委任朱温为同州防御使。然而,就在此时,他与因父母双亡而沦为难民的张惠意外相逢。当时,张惠流落到同州为朱温部下所掠取,见她美貌出众,部下便把她进献给了朱温。朱温认出了眼前的女子就是张惠后,不禁欣喜若狂,但张惠却根本不认识朱温。当她得知朱温是自己的同乡,而且在数年前就对自己倾心不已、一直念念不忘以至于至今未娶时,不禁十分感动。朱温趁机嘘寒问暖,提出要娶张惠为妻。此时的张惠正处在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境地,见到朱温确实是真情一片,自然不能拒绝。

  为了表示隆重,朱温还千辛万苦地寻访到张惠的族叔,并按照古礼三媒六聘,择吉成婚。可见他对这门亲事是何等看重。虽然这桩婚事一时传为奇谈,但有些反对农民起义军的人对这桩婚姻持反对态度,更有人专门写了一首打油诗来嘲讽说:“居然强盗识风流,淑女也知赋好逑。试看同州交拜日,鸣风竟尔配啾鸠。”

  有人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身后必定有一位贤惠的女人,而张惠就是帮助朱温成就帝业那个贤惠的女人。也正是由于颇有政治才能的张惠的帮助,才让朱温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着名的草根皇帝之一。

  唐昭宗天佑元年,即公元904年,张惠病重。当时唐室大权尽归朱温,朱温正要逼迫昭宗禅位,得知张惠病危的消息,遂连夜兼程赶回汴京。张惠当时已是瘦骨如柴,昏迷不醒,朱温不禁痛哭失声。

  张惠被哭声惊醒,勉强睁开眼睛,看见朱温立在榻前,悲咽难言。朱温紧紧握住爱妻的手,更是悲痛万分。当张惠得知朱温要登皇帝大位之时,便长叹一口气,用尽全身气力说:“夫君既有鸿鹄之志,非妾所宜知,但妾有一言,就是夫君英武过人,其他的事都不可虑,只有‘戒杀远色’四字,恳请夫君随时注意,妾死也瞑目。”张惠说罢便撒手人寰,悄然离世。朱温当即痛哭不止,伤心欲绝。为了表示对张惠的怀念和尊重,朱温登上帝位后,便追封张惠为元贞皇后。

  其实,朱温一生杀人如草芥,决非开创基业的明君,这样的人绝不会长久,他之所以一段时间内在北方纵横无敌,除天时、地利外加运气好外,张惠对其残暴性格的克制未尝不是很重要的原因。但无论如何,一个残暴如豺的枭雄人物,竟然为一个纤纤弱女子所制服,这不能不让人惊叹,不能不说是传奇。

  天佑四年,即公元907年,五十六岁的朱温在一班亲信的策划下,废掉了唐哀帝,自立为帝,国号为梁,是为梁太祖。当上皇帝的朱温始终改不掉农民本色和草寇习气,经常在宫中为所欲为。

  有一次,朱温在宫中大摆家筵,喝得酩酊大醉后,与弟兄子侄们掷起骰子开始赌博。赌到高潮时,赢家兴高采烈,输家急红了眼,就不分长幼、不分君臣地对骂起来,整个皇宫被闹得乌烟瘴气。朱温酷爱女色,张惠在世时,他不敢轻易与其他女人有染。张惠去世后,他被压抑多年的性欲爆发,开始肆无忌惮,个人生活的糜烂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也由此为自己种下了死亡的祸根。

  朱温到大臣张全义家中避暑时,竟然不顾君臣之礼,让张家的“妇女悉皆进御”达十多日之久。更让人不齿的是,朱温将儿子们派到外边做地方的镇守官吏,让儿媳妇们轮流入宫侍寝。而朱温的儿子们对父亲的乱伦行为不但不愤恨,反而不知廉耻地利用妻子在父亲床前争宠,千方百计地讨好朱温,博其欢心,以求将来能继承皇位。朱温的养子朱友文的妻子王氏美艳无双,深得朱温喜欢。由于她不断地枕边进言,朱温答应日后由朱友文即位。这种以儿媳妇美貌来决定谁继承皇位的方式,可谓是旷古未闻。

  朱温病重时,打算把朱友文从东都召来洛阳付以后事。朱温的亲生儿子朱友珪的媳妇张氏也在朱温身边侍奉,见朱温打算传位给朱友文,马上将此事告诉了自己的丈夫。朱友珪对父亲偏爱养子十分愤怒,决定先下手为强,他悄悄联络了几个对朱温不满的文武大臣,打算连夜行动。他先化妆易服来到左龙虎军,见到统军韩勍后,将朱温欲立朱友文的事告诉了韩勍。

  韩勍见功臣宿将多以小过错被朱温诛杀,一直担心祸及自己,遂决定与朱友珪合谋。韩勍事先派五百亲信牙兵悄悄埋伏于禁宫附近,半夜突然斩门而入,直入朱温寝殿。皇宫内太监宫女们惊恐不已,无不四散逃生。朱温被惊醒后立即被儿子朱友珪的亲信冯廷谔一刀杀死。

  朱温被杀死时,时年六十一岁。临死前,他肯定没有料到,自己一生杀人无数,想不到最后却被自己的儿子所杀,一生贪淫好色,最终却因女人结束了一生。更令人叹惋的是,他真心地爱他的妻子张惠,却没有遵从妻子临终前的“戒杀远色”四字遗言,以致最后身败名裂。朱温的成功是因为有了贤妻张惠的鼎力帮助,而最终被杀身亡是因为少了贤妻张惠的鼎力帮助。由此可见,一个贤惠的妻子对于一个要成就大业的男人是多么的重要!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04
c
id
3838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