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文学 > 诗词鉴赏 > 宋词大全 >

初中辛弃疾的诗词有什么特点

2020-01-25 15:25:41
|晓敏2

  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以他至死不忘收复中原、“临卒大呼杀贼数声”的爱国赤诚抒写了620多篇“大声镗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爱国词章。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辛弃疾的诗词特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辛弃疾的诗词特点1

  1、回忆抗金武装斗争,正面表现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尽管南归后的辛弃疾失去了抗金杀敌的机会,但他早年那段驰骋疆场、富有传奇性的战斗经历却影响到他一生的思想和创作。特别是当他重经战斗旧地时,往往勾起对过去的深切回忆。如题为“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的《水调歌头》词:

  落日寒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这是词的上片,当作者船靠扬州时,不由回想起43年前(1161年),金主完颜亮率军南下,被宋军击溃于采石矶,完颜亮也被部下杀死。辛弃疾正在那时起义抗金,并在扬州以北地区与金人浴血战斗过。词中重温了自己青年时代驰骋杀敌的豪情风采,歌颂了武装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显示了词人的英雄本色。

  2、抒发爱国热情不被理解,遭受猜忌、排斥的苦闷。

  由于辛弃疾被视为“归正”人员、受抑制的“武人”,特别是他与当权的主和派政见不和,南归后漫长的45年,他都是在遭受猜忌、排斥、不被重用甚至弃置不用中度过的。因此,深感“孤危”的辛弃疾常常只有借登临排遣苦闷,吐露爱国衷肠。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就是其代表作: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愠英雄泪?

  这首词是作者30岁时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所作,它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词的上阕写自己这个从北方来的江南游子,登上赏心亭,观看“献愁供恨”的秋景,孤独地把宝刀看了又看,把栏干拍了又拍,可发泄不了满腔的悲愤,更无人理解他的“登临意”。下阕承“登临意”步步展开,说明自己既不学张季鹰忘怀时事、思美味而弃官归乡(何况南北已分裂,有乡难归),也不象三国时的许汜那样求田问舍、筑自己的安乐窝;然后正面申诉自己惋惜的是年华虚度,北伐理想不能实现;忧愁的是国家危亡、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尽管男儿有泪不轻弹,但他仍为此伤感得落下泪来!这样的“英雄泪”和“登临意”,真令那些投降派愧死!

  辛弃疾是一个“进亦忧、退亦忧”的爱国志士,他在另一首退居江西农村时的临水之作《水调歌头·盟鸥》里,以看似旷达实则悲辛的词句“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皆来”曲折地表达了遭猜忌、不被信用的痛苦,并用白鹤比喻自己高洁的情怀和人品。

  3、借怀念古代英雄人物,抒发自己渴望为国建功的抱负和英雄失志的悲愤。

  辛弃疾在登临词中还以热烈向往的笔触歌颂了古代一些功绩卓著的英雄人物:有“悠悠万世功”的大禹(《生查子·题京口郡治尘表亭》),有“隆中卧龙”的诸葛亮(《水龙吟·咏瓢泉》);有出师北伐感叹“树犹如此”的桓温(《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有“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的三国鼎立人物曹操、刘备、孙权(《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有“石卧山前认虎”的飞将军李广(《雨中花慢·登新楼》);有“尚能饭否”的老将军廉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等。作者歌颂这一大批英雄人物,是为了抒发自己的英雄襟怀和渴望为国立功的抱负。同时,他又感叹现在再也没有象刘裕、孙权这样的英雄和“明主”出现了;自己象立了赫赫战功却不得封侯的李广一样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也象老当益壮的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廉颇尚有人问候,而自己却连问候的人都没有,从而又抒发了英雄失志的悲愤。

  初中辛弃疾的诗词特点2

  鲜明独特的意象往往体现出诗人的个性风格,而意象群的流变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诗歌史的变迁。相对而言,唐五代词的意象主要来源于闺房绣户和青楼酒馆,至柳永、张先、王安石、苏轼而一变,他们开始创造出与文士日常生活、官场生活相关的意象和自然山水意象。至南渡词又一变,此时词中开始出现与民族苦难、社会现实生活相关的意象。稼轩词所创造的战争和军事活动的意象,又使词的意象群出现了一次大的转换。

  本是行伍出身的辛弃疾,有着在战场上横戈杀敌的战斗体验。他既熟悉军事生活,又时刻期待着重上沙场,再建武功。因此,当他“笔作剑锋长”时,刀、枪、剑、戟、弓、箭、戈、甲、铁马、旌旗、将军、奇兵等军事意象就自然而然呈现于笔端,诸如“千骑弓刀”、“倚天万里须长剑”、“嵯峨剑戟”、“却笑将军三羽箭”、“边头猛将干戈”、“红旗铁马响春冰”和“斩将更搴旗”等军事意象频繁出现,构成了词史上罕见的军事景观。而下面这类词作: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摩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高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貍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水调歌头》上片)

  密集的军事意象群,连续成雄豪壮阔的审美境界,更能体现辛词的个性特色,也反映出两宋词史的又一重大变化,即男子汉气概的激扬,词中女性柔婉美最终让位于血性男子的力度美和崇高美。

  王国维曾说:“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人间词话》)辛弃疾以其特有的眼光观物,任何普通的景物都能幻化、创造成军事意象。在他军人的意念中,静止的青山能变成奔腾飞驰的战马,林间的松树也幻化成等待检阅的勇武士兵:“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沁园春》)抒情意象的军事化,是稼轩词所独具的艺术特色。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01
c
id
38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