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文学 > 诗词鉴赏 > 诗歌大全 >

李商隐《春雨》唐诗译文《春雨》古诗鉴赏详解

2020-12-27 11:37:58
|大吉2

  《春雨》由李商隐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是一首情诗。春雨潇潇,情丝缭绕。这首诗是借助飘洒迷的春雨,抒发怅念远方恋人的情绪。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唐诗吧。

  《春雨》

  作者: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春雨》【注解】

  1. 白袷衣:即白夹衣,唐人以白衫为闲居便服。

  2. 白门:指今江苏南京市。

  3. 云罗:像螺纹般的云片。

  4. 红楼:华美的楼房,多指女子的住处。

  5. 珠箔:珠帘,此处比喻春雨细密。

  6. 晼晚:夕阳西下的光景,此处还蕴涵年复一年、人老珠黄之意。

  7. 玉珰:耳环。

  《春雨》【翻译】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新春时节,我穿着白夹衣,怅然地卧在床上;白门寂寞,令我心中万分感伤。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隔着蒙蒙细雨凝视着那座红楼,只觉得凄冷茫茫,我只好顶着珠帘般的细雨,在依稀闪烁的灯光中黯然归来。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凄楚的暮春,遥远的路途,哪里可以寄托我的悲凄伤感?缠绵的思绪,化做空泛的梦,在残宵的梦中依稀与你相见。

  “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有玉珰一双作为信物,怎么样才可以送达;我只有寄希望于万里长空中,那一只刚刚飞来的鸿雁。

  《春雨》【韵译】

  新春,我穿着白夹衣怅然地卧床;幽会的白门冷落了,我心中惘然。

  隔着雨丝凝视红楼,我倍觉冷寂;珠箔般雨滴飘打灯笼,独自归返。

  你在远路,到春晚应更悲凄伤感?只有残宵能梦中聚首,依稀空泛。

  耳环情书已备好,怎么才能送达;我寄希望于万里云中,那只孤雁。

  《春雨》【评析】

  《春雨》是一篇怀人之作。诗人在一个雨夜或一个飘雨而尚未入夜的晚上,回想自己曾经去一个地方找寻一名牵挂自己许多情思的女子,然而,鹤去楼空佳人不在。首联上句用“怅”为全诗定下基调:淡淡的哀伤,淡淡的忧郁。下句复以“寥落”之事相衬并完成时空的转移。以诗而论,这两句起得很平实,一般来讲,“新春”总给人一种生机勃发、充满吉祥和理想契机的感觉,但“怅”字一着,却一扫这种意气风发的可能。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非义山而不能了。那是前去寻访之时,伫立雨中,隔着万千雨水望着红楼;是今日淅沥雨声里,追忆往昔自己曾经伫立雨中,隔着万千雨水望着红楼。从雨中想到雨中,从雨中写到雨中。此雨不是彼雨,此雨中不是彼雨中;此雨又一定不是彼雨,此雨中又一定不是彼雨中吗?情与事,梦与实,本身就够迷离够扑朔够恍惚的了,加上雨这个意象,就更增其凄迷班驳;或者,竟可以说,正是“雨”才造成这种让人低回让人唏嘘不已的氛围。

  颈联“远路”句,是说想到她所栖身的地方盘桓一刻半刻,但路途遥远,甫出发而天色已晚,所以,只能在不眠之夜,在似眠非眠的梦中得其仿佛了。这里涉及对“应悲春晼晚”如何理解。如果是设想远去的对方会有春晚日暮、盛时难再的悲感,那么诗人所愁的怕只是心爱的女子云鬓改斑;在梦中想到过去,也只是想到她的青春华茂,这似乎流于浅薄,这不是李义山。他所悲的应是“远路”,是“难以抵达”,是不能抵达之后就只能茕茕孑立就只好这么落寞着幽怨着,这也才有尾联的托雁致意转达相思与关切。否则,时光流逝,去信也是无济于事的。

  最后两句,是说青鸟传书万里传情。但如果往深里想一想或者说想得现实一些,我们就会发觉这种希望其实是相当渺茫的,甚至连诗人也不能相信。然而,这个渺茫的想法和举动却是饱含着希望的。在这里,渺茫的希望是诗人灰黯人生中的亮色,是不绝望,是有所想;希望的渺茫是亮色后的阴影,是无希望,是能预感到的甚至是注定的惘然,是只能沉湎于有所想。这种凄迷婉曲,这种无望中的放不开放不下的心情,造成了义山层次深叠的诗境,那种伤怀就会萦绕于身心,弥漫于天际。

  《春雨》【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858),男,汉族,字义山,故又称李义山,号玉溪生【玉谿(xi)生】、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于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进士及第。曾任弘农尉、佐幕 府、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因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身。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有《李义山诗集》。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最后抑郁寡欢而死,死后葬于郑州荥阳(今荥阳苜蓿洼村)。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3]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县令(今河南获嘉县)。

  施蛰存认为,李商隐的诗的社会意义虽然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是李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因为爱好李商隐诗的人比爱好李、杜、白诗的人更多。在清代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中,收入李商隐的诗作22首,数量仅次于杜甫(38首)、王维(29首)、李白(27首),居第四位。这个唐诗选本在中国家喻户晓,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商隐在普通民众中的巨大影响。

  晚唐时期,韩偓、吴融和唐彦谦已经开始自觉学习李商隐的诗歌风格。到了宋代,学习李商隐的诗人就更多了。据叶燮说:“宋人七绝,大概学杜甫者什六七,学李商隐者什三四。”(《原诗》)北宋初期的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宗法李商隐,经常互相唱和,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并刊行了一部《西昆酬唱集》,被称为西昆体。在当时颇有影响。此外,王安石对李商隐也评价很高,认为他的一些诗作“虽老杜无以过也”(《蔡宽夫诗话》)。王安石本人的诗歌风格也明显受到李商隐的影响。

  明朝的诗人从前、后七子到陈子龙、钱谦益、吴伟业,都受到李商隐的影响。明清二朝喜欢写艳情诗的人更是专学李商隐的无题诗,例如明末的王彦泓的《疑云集》和《疑雨集》(注:《疑云集》是否为王彦泓作品集,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清代中期的黄景仁的一些优秀的“绮怀”诗。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小说中的香艳诗也是受到他的影响。

  关于李商隐对后世的影响,可以参看吴调公《李商隐对北宋诗坛的影响》、《李商隐在清代的余波绮丽》、王玉祥《李商隐对苏曼殊诗的影响》、王兆阳《论李商隐的诗对词的独特风格形成的影响》、刘学锴《李商隐诗与唐宋婉约词》等论文。

相关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10
c
id
374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