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带有乐器的有哪些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器乐艺术十分发达的国家,乐器按照各自使用的物质材料分为八种类别: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称为“八音”。乐器分为四类:吹,拉,弹,唱。表演方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合奏,一是独奏。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乐器的古诗词鉴赏,方便大家学习。
白居易《琵琶行》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是弹拨乐器首座, 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在我国的诗歌中,与琵琶有关的诗歌最有名的的当属白居易的《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精妙比喻将琵琶圆润清越的音色表达得淋漓尽致。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笛是中国最具特色的吹奏乐器之一。笛在古代称为“篴”。到了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有:“笛,七孔,竹筩也”的记载。笛子的音色圆润婉转,整体处于中高音区,常用于演奏欢快明媚的曲风,表达愉快开阔的心境。如同在“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这句诗中,春风的活泼与笛声相得益彰。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箫,古代用于宫廷雅乐边棱音气鸣乐器。"八音"分类属"竹"。汉唐以来的石刻、壁画以及墓俑保存了许多吹奏排箫的形象。箫的音色低沉清越,常常作为独奏乐器出现。由于其音色低沉,箫声经常用于表现凄清空旷的气氛心境,在“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中,明月夜和箫声相辅相成,组成了一副略带忧郁的画面。
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瑟,汉族拨弦乐器。形状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细不同。每弦瑟有一柱。按五声音阶定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瑟相对于琴,是一种更大型的乐器,音量较大而作为背景伴奏乐器出现。
李贺《雁门太守行》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擂鼓,是激励士兵前进的。其作用相当于现在的冲锋号。《左传》上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作为重要的打击乐器,给乐曲提供了坚实的节奏基础,也增添了更多雄壮的气氛。在“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中,萧杀寒冷的战情景仿佛在声声鼓击中再现。
晏几道《菩萨蛮》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筝,又称古筝、秦筝,古老的汉族弹拨乐器。筝的拨奏在民间广大地区的流传中,融合地方民间音乐,形成有不同音乐风格和演奏技法的地方流派,深深的植根于中国民间音乐文化,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故被俗称为"古筝"。古筝音域宽广,音色清亮,表现力丰富,
作为独奏乐器的一员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筝声丝丝,缠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