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文学 > 诗词鉴赏 > 古诗词 >

李白《乌夜啼》习题阅读答案及古诗赏析

2020-11-18 01:56:29
|马绍

《乌夜啼》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乐府诗。“乌夜啼”为乐府古题,属《清商曲·西曲歌》,多写离别之男怨女恨,而李白此诗题材相似,却别翻新境,言浅意深,独具魅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乌夜啼的相关资料介绍,欢迎大家参考。

《乌夜啼》原文

唐代:李白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乌夜啼》练习题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4分)

2、全诗是如何刻画思妇形象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答案

(1)前两句描绘出一幅秋林晚鸦图,天近黄昏,鸟雀归巢,成群的乌鸦从天际飞回,盘旋着,哑哑地啼叫,渲染出孤寂冷清的气氛。

(2)诗人运用环境烘托、鲜明的情态动作描写等手法,刻画了一个独守空房、因思念情深而无法继续织布的思妇形象。诗人借此形象表达了对妇女愁苦命运的深切同情。

《乌夜啼》鉴赏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起首两句绘出一幅秋林晚鸦图,夕曛暗淡,返照城闉,成群的乌鸦从天际飞回,盘旋着,哑哑地啼叫。“乌欲栖”,正是将栖未栖,叫声最喧嚣、最烦乱之时,无所忧愁的人听了,也会感物应心,不免惆怅,更何况是心绪愁烦的离人思妇呢?在这黄昏时候,乌鸦尚知要回巢,而远在天涯的征夫,到什么时候才能归来呵?起首两句,描绘了环境,渲染了气氛,在有声有色的自然景物中蕴含着的愁绪牵引了读者。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这织锦的秦川女,固可指为苻秦时窦滔妻苏蕙,更可看作唐时关中一带征夫远戍的思妇。诗人对秦川女的容貌服饰,不作任何具体的描写,只让人站在她的闺房之外,在暮色迷茫中,透过烟雾般的碧纱窗,依稀看到她伶俜的身影,听到她低微的语音。这样的艺术处理,确是匠心独运。因为在此诗中要让读者具体感受的,并不是这女子的外貌,而是她的内心,她的思想感情。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这个深锁闺中的女子,她的一颗心牢牢地系在远方的丈夫身上,“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悲愁郁结,无从排解。追忆昔日的恩爱,感念此时的孤独,种种的思绪涌上心来,不禁泪如雨下。这如雨的泪也沉重地滴到诗人的心上,促使读者去想一想造成她不幸的原因。到这里,诗人也就达到他预期的艺术效果了。

五、六两句,有几种异文。如敦煌唐写本作“停梭问人忆故夫,独宿空床泪如雨”。《才调集》卷六注:“一作‘停梭向人问故夫,知在流沙泪如雨’”等,可能都出于李白的原稿,几种异文与通行本相比,有两点不同:一是“隔窗语”不是自言自语,而是与窗外人对话;二是征夫的去向,明确在边地的流沙。仔细吟味,通行本优于各种异文,没有“窗外人”更显秦川女的孤独寂寞;远人去向不具写,更增相忆的悲苦。可见在此诗的修改上,李白是经过推敲的。

沈德潜评这首诗说:“蕴含深远,不须语言之烦。”短短六句诗,起手写情,布景出人,景里含情;中间两句,人物有确定的环境、身分和身世,而且绘影绘声,如见其人;最后点明主题,却又包含着许多意内而言外之音。诗人不仅不替她和盘托出,作长篇的哭诉,而且还为了增强诗的概括力量,放弃了看似具体实是平庸的有局限性的写法,从上述几种异文的对比中,便可明白这点。


李白《乌夜啼》习题阅读答案及古诗赏析相关文章:

李白《乌栖曲》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译文赏析及注释答案

李白《乌夜啼》译文及鉴赏

初中语文《乌夜啼》诗词鉴赏与基础知识分类归纳2021

《乌夜啼·春思》译文鉴赏及注释赏析

《乌夜啼·纨扇婵娟素月》注释赏析及译文参考

古诗赏析

《古诗词三首》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古诗三首》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译文鉴赏及注释赏析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05
c
id
3153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