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文学 > 诗词鉴赏 > 诗经 >

诗经《国风·王风·扬之水》译文及赏析

2019-12-21 11:58:48
|美玲2

  《国风·王风·扬之水》这首诗经在诗歌句式上,采用不齐整的句式,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几种,这说明诗歌带有鲜明的口语化的倾向。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国风·王风·扬之水》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国风·王风·扬之水》

  先秦:佚名

  扬之水,不流束薪。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楚。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蒲。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国风·王风·扬之水》译文

  平缓流动的水啊,冲不走成捆的木柴。

  那位远方的人儿啊,不能和我驻守申国城寨。

  想念你啊想念你,哪时我才能回到故里?

  平缓流动的水啊,也飘不起成捆的柴草。

  那位远方的人儿啊,不能共我守卫甫国城堡。

  想念你啊想念你,哪时我才能回到故里?

  平缓流动的水啊,也流不动成捆的柳枝。

  那位远方的人儿啊,不能与我守卫许国城池。

  想念你啊想念你,哪时我才能回到故里?

  《国风·王风·扬之水》注释

  扬之水:扬:悠扬,缓慢无力的样子。不流:流不动,浮不起,冲不走。平缓流动的水。

  束薪:成捆的柴薪,喻婚姻,在此指妻。

  彼其之子:(远方的)那个人,指妻子。

  不与我:不能和我。戍申:在申地防守。

  怀:平安,一说思念、怀念。

  曷:何。

  束楚:成捆的荆条。

  甫:甫国,即吕国。

  蒲:蒲柳。

  许:许国。

  《国风·王风·扬之水》鉴赏

  春秋时代,周朝平王(前770—前720年在位)还是比较混乱的时代。主要是周天子的权威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强大了。周平王的母亲是申国人,申国又常受楚国的侵扰。周平王为了母亲故国的安全,就从周朝抽调部分军队,到申国战略要地屯垦驻守,防止楚国侵扰。这些周朝士兵远离故乡,去守卫并非自己诸侯国的土地,心中的不满凄苦,当然有所流露,形成诗歌,就是《扬之水》。申国、甫国和许国的国君,都是姜姓。周平王母亲是申国姜姓公主,与甫、许两个诸侯国也是亲戚关系。所以,虽然周平王没有派士兵去戍守甫、许两国,但诗歌也牵连及之:反正是姜姓王太后娘家的人。

  《扬之水》是以远戍战士的口吻来写的。全诗三章,各章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束薪”、“束楚”和“束蒲”;“戍申”、“戍甫”和“戍许”。薪、楚、蒲都是农家日常燃烧的柴草;申、甫、许是三个姜姓的诸侯小国。因此,全诗实际上把一个相同的内容,反覆吟诵三次,用重复强调的手法,突出远戍战士思家情怀。每章头两句“扬之水,不流束薪(楚、蒲)”,用流动的河水与不动的柴草对比,先让人视觉上有特殊印象:那河沟的水哗哗地流动,仿佛岁月一天天过去,不再回来;那一捆捆的柴草又大又沉,小小的河水根本飘浮不起,冲流不动,仿佛战士思家的沉重心绪,永不改变。有了这两句自然物象的起兴,很自然引出三、四两句“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甫、许)”,守着家园的妻子,当然无法与远戍的士兵一起。如果说,士兵如远离泉源的河水,越流越远;那么,妻子如坚定不移的柴草,不飘不流。如果说,日月如流水不断流失,思家情怀就如沉重的柴草,不动不移。分离的日子越久,远戍的时间越长,思念妻子也越强烈。终于,士兵喊出了自己心里的话:“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意思是:在家的亲人平安吗?何年何月我才能回家相聚呢?夫妻之情,故园之思,远戍之苦,不平之鸣,都融化在这两句问话之中,而士兵回家的渴望,强烈地震撼读者。

  在诗歌句式上,采用不齐整的句式,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几种,这说明诗歌带有鲜明的口语化的倾向。口语化句子,正好比较朴实,比较真切地表达出下层人民出身的士兵的口吻,令人读之感到亲切诚朴。实际上,除了个别词语带有历史痕迹,在语义上需要诠解之外,这首口语化的诗歌,千载之下读之,仍是极易使人感动的。

  《国风·王风·扬之水》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戍卒怨恨统治者长期让他们久戍不归,而思念家人,希望早日回家的诗。据《毛诗序》说:“《扬之水》,刺平王也。不抚其民而远屯戍于母家,周人怨思焉。”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03
c
id
15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