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行香子·秋入鸣皋》赏析及译文
《行香子·秋入鸣皋》是由许古所创作的,上片以景语起:“秋入呜嗥,爽气飘萧”,八字画出一幅山中秋日图。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行香子·秋入鸣皋》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行香子·秋入鸣皋》
元朝:许古
秋入鸣皋,爽气飘萧。挂衣冠、初脱尘劳。窗间岩岫,看尽昏朝。夜山低,晴山近,晓山高。
细数闲来,几处村醪。醉模糊、信手挥毫。等闲陶写,问甚风骚。乐因循,能潦倒,也消摇。
《行香子·秋入鸣皋》古诗简介
《行香子·秋入鸣皋》是金代词人许古创所写的一首词。该词上片通过描写山的看法,表达了词人悠然心会、神与物游的情趣,下片将词人的自我形象更加生动地展现出来。全篇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且用词精妙,朴素自然,真率动人。
《行香子·秋入鸣皋》翻译/译文
萧瑟的秋风吹入鸣皋山中,凉爽的月夜飘扬着悠扬的箫声,脱去了那身肮脏的官服,刚刚离开混浊不堪的官场中,凭窗遥望远山景色尽收眼底,朝晖夕暗气象万千变化无穷,夜晚暮色朦胧笼罩大地山峰仿佛变低,晴日明丽一望无际仿佛山峰只在眼前,清早晨雾散去朝阳仿佛从山顶升起,山峰显得更加挺拔高峻。
细细地计算一下,悠闲无事曾经喝了多少村民的美酒,沉醉后模模糊糊,信手挥毫挥发着诗情,随意信笔而写,管什么体裁格式平仄押韵,乐得这样长期寄情山水,能够忍受寂寞贫穷,也算逍遥自在快乐万分!
《行香子·秋入鸣皋》注释
行香子:词牌名。双调小令,六十六字。有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前段八句五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前段八句五平韵,后段八句四平韵三种。
鸣皋(gāo):山名,在今河南嵩县东北。
挂衣冠:指辞官归隐。
尘劳:人世间的烦劳,此指官场的应酬。
岩岫(yán xiù):山洞,山穴。
醪(láo):酒酿,此处指酿酒之处。
陶写:即写作。
风骚;此处指诗文的讽怨寄托,亦即其政教功利。
乐因循:意为安于山水之乐。
能潦倒:意为甘于淡泊寂寞。
《行香子·秋入鸣皋》创作背景
许古是金代中后期的谏官,明昌五年(1194)举进士,曾任左拾遗、监察御史、右司谏等职,多所补陈。后辞官归居,隐于伊阳(伊水之北)。这首词是他从官场返归山林时所作。
《行香子·秋入鸣皋》赏析/鉴赏
【注释】:
这是一首堪与陶潜“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之意境相媲美 ,表现辞官归隐,陶醉于自然佳趣,把酒当歌,逍遥自在,生活优然闲适,心情超然物外的好词,历来为词论家所推崇。
上片以景语起:“秋入呜嗥,爽气飘萧”,八字画出一幅山中秋日图。“鸣嗥”,指古老的鸣嗥山(在河南嵩县东北,传说古有鹤鸣于此,故曰鸣嗥山 )。你看,秋天来到了古老的鸣嗥山,秋高气爽,令人心旷神怡。“挂衣冠 ,初脱尘劳”词人刚刚从沉闷、压抑的官场生活中解脱出来,重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面对秋日山中舒爽怡人的自然景象 ,怎能不心情愉悦?“初脱尘劳”写出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归隐之后如释重负的感觉。“窗间岩岫,看尽昏朝 ”写词人凭窗远眺,由朝至暮,又由暮至朝,看尽了峰恋叠嶂的明暗变化。这里不仅是写山,更是衬人。你看,词人对大自然的观察是多么细致入微,凝神专注?正是因为他“看尽昏朝”所以才有了“夜山低,晴山近,晓山高”的感悟。沉沉的黑夜,山影模模糊糊,所以此时看山,感觉山很低 ;而至天晴 ,山色明朗,历历在目,又如在眼前;清晨,晨曦微露,曙光初现,又觉山峰高耸入云,巍峨直立,给人以高感。清代况周颐怀为这三句“尤传山之神 ,非入山甚深 ,知山之真者,未易道得 ”。想古今中外写山之句,也确实未有能出奇石者 。下片转入写人 ,是词人自我形象的描摹。他闲适自得 ,遇村辄饮。“醉模糊”形象地写出了词人饮酒后的醉态,他放高不羁,毫无拘束,纵横骋才,“信手挥毫”;他才不管什么功名利禄,意到笔到,言情言志 ,只为抒发情怀 ,并不为什么风骚之旨。“乐因循”表现词人心性的率真自然,“能潦倒”表明心迹淡泊名利 ;“也消摇(即逍遥)”表达出对闲适生活自得其乐,乐此不疲的生活态度。
就艺术特色而言,本词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且用词精妙,凝炼自然,如上片“夜山低”三句,下片“乐”“能”“也”三字,均是如此,看似信手拈来 ,实则颇多锤炼 ,仔细体味,真是意境悠远,也使我们看出了词人的匠心独运。
词作者许古 ,是金代中后期著名的谏官 ,性嗜酒,平生好为诗及书 ,曾任左拾遗、监察御史等职。后辞官归隐,这首词就是他归居后所作,也是他潇洒闲适,不拘形运的个性的真实写照。
古人说:“诗本性情。若系真诗,则一读其诗,而其人性情,人眼便见。”(明·江盈科《雪涛诗评》)这首词正是如此,它首先展现了一位潇洒闲适、任真自然、不拘形迹的词人自我形象。这位刚从繁冗的官场生活中解组而投入大自然怀抱的词人,其心情是愉悦的“初脱尘劳”已流露出对官场的厌倦和离开之后如释重负的感受;而凭窗倚栏,细观峰峦,由朝至暮。看尽明暗变化,不仅表达了词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同时也表现了其凝神专注之态和闲适自得的雅致。
“看尽昏朝”,就宛如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境界,这里不仅是写山,更是衬人。正因为词人观察得入微,故能有“夜山低,晴山近,晓山高”的感觉。这三句是前面“看”的注脚。夜黑山影模糊,故有低感;晴天山色明朗,所以觉得如在目前;清晨霞映云绕,因此给人高感。其实还可补充一点,这三句不仅写出了山,也写出了观山的人。词人那种悠然心会、神与物游的情趣,也是在“看”中隐约可见。
下片词人的自我形象表现得更直接、更突出。他得闲即出,遇村辄饮。“醉模糊”逼真地描绘出酩酊醉态,而且这三字是下片的关目,以下便由此生发。因为醉,忘怀了一切羁绊,更显出任真自适的个性。“信手挥毫”三句,表现了他毫无拘束,纵横骋才的创作特征,他挥毫只是为了抒发性灵,哪管什么风骚之旨。最后三句既是其优游生活的简要概括,也是他思想志趣、情感性格的集中反映。
“乐因循”,说明他纯任自然;“能潦倒”,表现他自甘淡泊,“也消摇”,传达出他对闲适自在生活自得其乐的态度。“乐”、“能”、“也”充分地展示了他的情操。据《金史·许古传》载:“古性嗜酒,老而未衰,每乘舟出村落间,留饮或十数日不归。……平生好为诗及书。”可见此词确是他个性的真实写照。至于他为什么会表现出这样一种超然物外的思想情绪,这实在和他身处日益衰落的金末季世及其仕途多舛有关。
其次就艺术特色看,信手挥洒,凝练自然,是这首词较突出的特点。无论写景抒情,均是“信手挥毫”,表现得流利畅达、无拘无碍。
全词从入山、观山和诗酒生活逐层写来,都如清泉自然涌出,似不经意而出,一切都十分明朗真率。然而这信手挥毫又决非不加提炼、失于浅俗。相反,作者在用语上颇注意凝练。如“爽气飘萧”四字,就概括出秋日山中的总印象和观感;“夜山低”三句则更是异常准确精练地描绘出不同时刻、不同条件下的山的特色;而下阕的“乐”、“能”、“也”三字也用得恰切精妙。看来作者在看似不经意中颇多锤炼。这种雕饰而归于自然的艺术境界,说明许古确有很高的艺术修养。
《行香子·秋入鸣皋》作者简介
许古(1157年-1230年)字道真,献州交河人,汾阳军节度使许安仁之子。金代大臣。
明昌五年(1194)中词赋科进士。宣宗朝自左拾遗拜临察御史,历任尚书左司员外郎兼起居注,右司谏,右司谏兼任侍御史,左补阙。在金国受到蒙古攻击有亡国威胁的情况下,多次直言上谏,力主整顿朝政、整军经武、抗击蒙古,反对严刑峻法、搜刮百姓、对宋开战。他论事准确,切中要理,但曾两度削秩免职。
金哀宗即位后,复任补阙,再迁右司谏,但敢言直谏方面稍不如前。后致仕,闲居伊阳,终日饮酒游乐。现存词两首。
正大七年(1230年),许古去世,享年七十四岁。
宋词《行香子·秋入鸣皋》赏析及译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