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父母课堂 > 升学资讯 > 小升初 >

关于家长孩子升初经历的分享(3)

2021-09-15 10:02:16
|春燕2

五年级秋季,经分班考试,孩子正式纳入刘老师麾下。一周一次课,虽从城东跑到城西,但我们不曾缺过一次课。

刘老师以经典的《举一反三》为主要教材,然后根据本地小升初实际情况,适时加入自己编写的一些资料与习题。刘老师目标非常明确,直指西安小升初,与此无关的内容均不列入学习范围。所以,尽管在这里学习的课时数少于别处,但丝毫不影响最终走进各大名校的脚步。

刘老师讲课思路清晰、简洁明了。他不强调做难题,总是敦促孩子们把基础题做好;但若遇见经典难题,则不厌其烦带着孩子们逐步解除。刘老师不会把最后的结果直接告诉孩子,或让孩子只牢记结果、对号入座,他从来都是从无到有地把解题思路的具体过程展现出来,启发孩子,引导孩子,避免孩子们不求甚解,培养孩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而最初令我这个好歹也上过几年大学的家长几乎有惊艳之感的,是刘老师在解题过程中运用的简便运算方法,那些精巧的思路和做法,定是热爱钻研的刘老师自己琢磨的结果。他没有另开专门的课堂总结这些难得的经验,只是在课堂讲题时自然而然就带了出来。

虽说之前我对学习奥数奥语有万般不愿意,但基于现实,最终接受了。既然选择接受,便要认真面对。从五年级秋季到寒假、及至春季,我和孩子都按这样的步骤学习:

(1)《举一反三》A版,孩子上课听老师讲一遍,我跟课记笔记;

(2)课后一周内,孩子把上课内容给我讲一遍,我对照笔记判断其所讲对错。老师布置的《举一反三》B版课后习题由孩子自行完成,如遇难题,我会将答案交孩子自行研究,有时连答案也看不懂,则让她去问老师;

(3)阶段考或每期分班考前,我们会将A版习题再拿出来复习一遍。若时间许可,B版同时复习。为节省时间,也会采取口头复习,讲述解题思路即可。

我虽跟课做笔记,对上课内容基本也能听懂,但课后习题只要难度稍大,便无解,反而不及孩子,如此也正中我怀,学习的主体本应是孩子,所以我们的做法总体还是以孩子为主,家长只起一个督促、跟进的作用。

至于奥语,我很惭愧。自以为孩子素爱阅读,语文功底尚可,便没多下力气,只是紧跟老师,完成课后作业。但实际上孩子从奥语王思丽老师处所获甚多。她喜欢王老师、喜欢她的课堂,温和亲切的王老师讲课不疾不缓、娓娓讲来,既有面对应试环境的方法技巧,更有对为人处事的殷殷教诲。

我一般也随堂听课,尤其爱看王老师精心选择的阅读文章,这些文章在锤炼孩子们阅读功力的同时,亦时时激励着孩子们奋发向上努力向前。

孩子还曾有几次因测试成绩不错,得到了王老师的奖励:一本书、一页情意真挚的文字、一只新鲜碧绿的莲蓬……处处可见老师的用心切切。得遇这样的老师,何其有幸。

我们就这样一步步走到了五升六暑假——这个早已听闻至关重要的小升初冲刺阶段,我们磨刀霍霍,杀将来了。

凡事预则立,经验老到的刘老师及时给出了演练真卷的建议,从做卷的准备,到练卷时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刘老师都悉数提出。我让孩子认真地阅读,自己又仔细研读了几遍。之后的事实证明,刘老师的这份建议可谓字字珠矶,若真能按照建议中所说,孩子演练真卷必定大有收获。

依照老师的建议,演练真卷重点放在改错二字。

暑假阶段,从最近一年的真卷开始(2016年卷),孩子每做一份真卷,我都会让她口述解题思路,同时纠错在试卷上。基于此,答案们被我放在就近显眼处。秋季开学后,因时间不够充裕,且演练真卷须落实到笔头,而我对每道题的熟悉度已远远落后于孩子,常常跟不上孩子的节奏,所以口述解题思路常被省略,改为直接笔头改错。到了寒假及春季阶段,因家长不能随堂听课,纠错这个环节完全交给了孩子,而答案仍放在“显赫”的原处。于是,有关孩子会否借助答案的担心与疑虑,便时时伴随着我,但又不便明说。现在看来,孩子还是抵抗住了答案的诱惑(为她点赞)。

想着方便二次纠错,我买了两本2016年真卷,但实际上改两遍并不够,所以我后来把第二本2016真卷错题的解题过程都用纸覆盖上,而2015及2014年真卷,则让孩子将试卷解答写在作业本上,只将错题在试卷上标记出来。一遍错题用红笔画圈,二遍错题用绿笔画圈,老师在课堂讲的题也用红笔作出标记。如此一来,想纠错几遍都很方便了。

真卷初期,刘老师曾晒出一位家长记录孩子完成试卷的表格,我如法炮制,同时把完成时间也记录在上面。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得一点儿没错,根据记录的时间,方便安排再次改错。

错误之“顽固”,常令人瞠目结舌。昨天的错误,今天继续犯;今天若未改,几天后必定再犯;今天即便改了,几天后仍可能再犯。所以,倘若重来,我会安排第二天改错,五六天后再改错,一个月后再次改错。

>>>下一页更多精彩“关于家长孩子升初经历的分享”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498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