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8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8年级上册生物教案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②能够认识分辨一些常见的致癌因子
③理解癌症是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
2.过程与方法
①引导学生运用癌细胞的特征解释癌症的相关症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②通过引导学生对癌症相关资料进行查询、整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癌症防治的关系,懂得如何预防癌症,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确对待癌症。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①癌细胞的特征
②致癌因子
2.教学难点
癌症是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
教学过程
【导入】第四节细胞的癌变
1.展示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乔布斯以及歌手姚贝娜的图片,指出两位名人皆是因患癌症逝世;
2.当今社会,癌症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古人谈虎色变,今人谈癌色变,癌症为何如此恐怖,而它又是因何而产生?
引出课题:细胞的癌变
【讲授】知识目标一:癌细胞的特征
展示资料1:海拉细胞系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癌细胞的特征1:在营养充分条件下,可以无限增殖——不死
资料2:癌细胞相关图片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癌细胞的特征2: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变态
资料3:癌细胞转移相关资料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癌细胞的特征3: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可以扩散转移
探讨:1.从癌症的特征的角度思考,癌症病人为何会消瘦?
2.要治愈癌症,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时期?
【讲授】知识目标二:细胞癌变的直接原因——致癌因子
提问:生活中,不要过度暴露在紫外线的照射之下,我们强调少吃腌制食品,定期注射乙肝疫苗,这是为什么?
PPT展示日常易诱发癌症的实例和图片,并引导学生按自然科学分类原则进行分类。
学生根据幻灯片的指示并联系实际生活碰到的致癌因子,进行分类归纳:
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致癌,如紫外线、X射线等。
化学致癌因子:无机物如石棉、砷化物、镉化物等;有机物如甲醛、煤焦油、苯等。
病毒致癌因子:如Rous肉瘤病毒,(感染乙肝的人患肝癌的几率要比正常人高很多)。
【讲授】知识目标三: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
指导学生看书并找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概念。指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概念。指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共同调节细胞周期。
原癌基因:主要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组织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总结:细胞癌变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引出癌症是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
【讲授】知识目标四:癌细胞的定义
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对癌细胞下一个全面的定义:
癌细胞是指受到致癌因子的刺激,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成为不受机体控制的恶性增殖的细胞。
【讲授】知识目标五:癌症的预防
提问:“病从口入”用于癌症是否合适?
引导学生围绕如何预防癌症展开讨论(衣、食、住、行等方面入手)
【活动】课堂小结
课后习题
写一份建议书,纠正身边人的不良生活习惯,提出防癌的生活方式及建议
8年级上册生物教案2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2)说出引起细胞癌变的外因(致癌因子)
2.过程与方法: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讨论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癌症预防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2)致癌因子
教学难点: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
教学过程
【导入】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大自然是神奇的,万物相生相克,任何生物都有自己的天敌,但是人类在地球上没有天敌,但却有威胁生命的敌人,那就是疾病!任何疾病都有可能夺走人的生命,据统计,有四类疾病居于首位,我们称之为“四大杀手”—心血管病、癌症、艾滋病和糖尿病。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组图片,缅怀一下我们所熟悉并喜欢的人;影坛巨星、“百变天后”:梅艳芳;《红楼梦》我们所熟悉的林妹妹的扮演者:陈晓旭。也许是天妒英才,如蓝体字所标,这些让我们怀念的人都是被四大杀手之一---癌症夺走了生命。
我们再来看两张图表,“全球每年新增癌症病例”“我国癌症死亡人数”,(大家注意一下:两张图表的单位是万!)
之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对细胞完整生命历程的学习,大家知道:细胞是有一定寿命、形态和功能的。正常机体内的细胞有正在进行着分裂和分化的,比如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有一些不分裂,但执行着重要功能,比如人体的心肌细胞、神经细胞;还有一些正在衰老的凋亡的细胞,比如皮肤表层的表皮细胞。但是,有的细胞受到外界环境的某些刺激后,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会发生变化,这样的细胞就不再受机体的控制,连续的进行恶性增殖,我们就说这样的细胞是癌细胞。细胞癌变的外界因素就是我们所说的致癌因子。由于癌细胞大量的增殖,使机体患病,这样的疾病就是我们大家听到都会惧怕的癌症!这样,大家对于癌症应该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了解吧?
讲到癌症,我们就不得不提到“肿瘤”这一概念。肿瘤是机体中成熟的或在发育中的正常细胞,在有关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呈过度增生或异常分化而形成的新生物。所以呢,有人就说了,癌症就是肿瘤,就目前你了解的情况,这种说法正确吗?大家讨论一下。
想必已经有结果了吧?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不发生转移。而恶性肿瘤生长迅速,可转移,还会产生有害物质,破坏正常器官结构,使机体功能失调,威胁生命,称为“癌”。
而,“癌”是由多个癌细胞形成的,也就是说癌的结构基础是癌细胞。也许同学们都会有一些疑问:什么是癌细胞?癌细胞的特点是什么?如何预防癌症?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今天的课程:细胞的癌变。(板书)
【讲授】癌细胞特征
(1)研究材料
要研究了解新事物,我们必须有研究材料,而我们研究癌症的机理,了解癌细胞的特点,科学家经过探索,找到了海拉细胞。海拉细胞来自名叫海拉的女性宫颈癌症患者,这位患者已死去58年,但从她身上取下的癌细胞却在实验室一代代地传了下来。说到癌细胞了,根据大家的预习,之前介绍癌症形成时我也提到了癌细胞的相关知识,大家已了解癌细胞的概念了吧?我们一起再看一下:机体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2)特点
知道了什么是癌细胞,为什么它就能夺走人的生命呢?这就与它的特点有关。
对比一下这两幅图片: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增殖的模式图,大家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思考、讨论)谁能告诉我?…………对!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这就是癌细胞的第一个特征。(板书)
我们继续观察两张细胞图片----正常成纤维细胞和癌变的成纤维细胞,大家觉得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相对比,癌细胞什么发生了变化呢?(学生讨论)这是模式图,再来看一张真实的癌变后的成纤维细胞显微图,很明显,我们看到圆球型的细胞,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是癌细胞的第二个主要特征。(板书)
大家观察一下这幅癌细胞分散和转移示意图,图中明显看出癌细胞通过淋巴管或血管从一个组织转移到其他组织。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正常组织细胞能转移吗?(不能)是的,正常组织细胞是不能随意转移的,细胞和细胞之间有连接,是固定在一定区域的。大家想一下什么物质使细胞相对固定呢?(学生可能回答糖蛋白,或者教师引导),这里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山楂是做成冰糖葫芦前较粘牙还是成为后粘牙。正是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细胞之间的粘着力降低,细胞才会容易转移。同样,这是癌细胞的第三个主要特征。
【讲授】癌变原因
了解了癌细胞的概念和特点后,大家肯定想知道机体正常的细胞为什么会发生癌变。大家想一下,中国人讲究“内外兼修”,细胞畸形分化、不正常增殖也是内因、外因相互作用导致的。我们先讲外因----致癌因子。上节课结束后我让大家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谁能告诉我致癌因子的分类?………很好!包括物理、化学、病毒致癌因子。
A.我们先了解物理致癌因子:辐射(紫外线、X射线、电离辐射等)(介绍三幅图画和下张PPT)
B.第二类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化学上把物质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同样致癌因子也包括无机物—如石棉、砷化物、铬化物、镉化物等和有机物—如黄曲霉素、亚硝胺、尼古丁、甲醛、苯、联苯胺、煤焦油、苯并芘等。(随机介绍其中几种,如:亚硝酸—酸菜和发霉的食物中常含有的物质)让学生自己阅读命令按钮的PPT的内容,稍作讲解。
C.最后一类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如乙肝病毒、H7N9病毒等病毒感染人的细胞,将其基因整合进入人的基因组,诱发细胞癌变。
外因是通过内因发挥作用的,知道了外因,我们了解并掌握以下内因是什么以及内因的作用。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细胞一切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受遗传物质DNA的调控,同样在细胞内有专门控制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的DNA片断(基因),包括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原癌基因是细胞内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在进化上高等保守。当原癌基因的结构或调控区发生变异,基因产物增多或活性增强时,使细胞过度增殖,从而形成肿瘤。
抑癌基因也称为抗癌基因,正常细胞中存在基因,在被激活情况下它们具有抑制细胞增殖作用,但在一定情况下被抑制或丢失后可减弱甚至消除抑癌作用的基因。正常情况下它们对细胞的发育、生长和分化的调节起重要作用。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细胞癌变的内在因素,我们来看一个流程图。(介绍图)
【讲授】预防与治疗
癌症,听起来相当可怕的一个名词,而且现在也没有有效的措施和药物治愈它。但是,我们可以“未雨绸缪”,做好预防工作,那么我们采取什么措施来预防癌症呢?大家讨论一下。我们都知道太阳光中含有相当数量的紫外线等其它射线,而且现在臭氧空洞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长期在阳光下曝晒,易患皮肤癌,那么,我们还能晒太阳吗?应该怎么做呢?(找学生回答)总结为:早八点之前和晚五点之后可以适当晒晒太阳,阳光强烈时需要出门时涂抹防晒霜,打太阳伞。但不要因为怕得皮肤癌而不晒太阳,要知道适当的紫外线有助于钙的吸收哦!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学生回答一些,教师总结)如:房子装修好后不要立即住进去;电脑、电视、手机等有辐射,尽量远离;另外,吸烟,之前大家看过一个吸烟者的肺和正常人的肺,差别特别大!所以如果你的亲人吸烟,尽量劝阻。另外,二手烟的危害也很大的,公共场所之所以不允许吸烟不只是为了卫生,也是为了我们大家的健康!
请大家阅读教材P.127,资料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半分钟后)有道是“病从口入”,癌症也是一种病,它也是从“口入”的吗?我们一起看一下这三幅图,食物是不是很诱人呀?薯条、酸辣粉、炸鸡腿,哇!真的很好吃的!口水流出来了吧?好吃归好吃,但不能多吃,它们都含有有毒物质----丙烯酰胺、亚硝胺、苯并芘,它们可是属于我们刚学的化学致癌因子哟!大家再来看一下这个表格。(一分钟)这些我们常吃的食物中含有较多致癌物质,如黄曲霉素、亚硝酸盐、苯并芘等,及防腐剂、食品添加剂等,且营养成分低。所以呢……(师生一起总结)。为了健康,我们应该多吃这些食物:大豆,动物肝脏等。
除了在饮食方面多注意些,我们还应该做什么呢?(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答案是: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多方面积极采取防护措施。
课后小结
学了部分关于癌症的知识,我们做一下总结,回顾一下知识点。(师生一起随着PPT做总结)。我给大家选了四个研究性课题作为课后作业,大家选一个做,不过,如果你想多做一个或全做完,我也不反对!
大纲对这节课的要求我们已经讲完了,为了拓宽大家的知识面,我们了解一下癌症的诊断和治疗。常用的诊断方法有病理切片的显微观察,CT,核磁共振以及癌基因的检测等。现在大家都擅长利用网络查资料,这些方法的具体机理,感兴趣的同学自己了解吧,我就不
过多详细介绍了。而大家知道的常规的治疗方法有?我们一起看一下它们的介绍和区别:手术切除,这就需要尽可能在早期发现癌组织,才能完全清除;放射线疗法是使用高能X射线或γ射线集中照射患病部位,杀死癌细胞。放射线疗法不适于病灶范围已经扩大的患者;化学疗法主要利用抗癌剂杀死癌细胞。多种抗癌剂混合使用往往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并且副作用小。除了常规方法,我们现在还有中医药治疗、干细胞治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等治疗癌症的方法,同样,感兴趣的同学自己查阅资料,课后大家也可以交流一下。
课后习题
1.某人长期吸烟成瘾,晚年不幸得了肺癌,他的致癌是受到了哪种因子的作用()
A.物理致癌因子B.化学致癌因子
C.病毒致癌因子D.物理和化学致癌因子
2.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普遍存在着原癌基因,但是大多数人不患癌症,只有少数人患癌症,其原因是()
A.原癌基因不能被激活B.在正常情况下,原癌基因处在受抑制状态
C.癌细胞是细胞畸形分化造成的D.大多数人体内有抵抗癌细胞的免疫功能
3.人体中的某一体细胞,如果连续分裂了60次以上还在继续分裂,则此细胞很可能发生了()
A.分化能力很强B.全能性增强C.衰老D.癌变
4.下列关于原癌基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中不正常的基因B.和抑癌基因共同调控细胞周期
C.原癌基因被激活导致细胞癌变D.可被内外因子激活的正常基因
5.导致癌细胞易于扩散的原因是()
A.癌细胞没有接触抑制现象B.细胞之间的黏着性下降
C.通过血液或淋巴转移D.细胞能无限增殖
6.致癌因子的作用主要是()
A.造成细胞中遗传物质数量减少B.使细胞中有关蛋白质变性
C.影响细胞中某些酶的活性D.导致细胞内有关基因的突变
7.(判断)癌细胞是能连续分裂的细胞()
8.(判断)人体所有的细胞中都有与癌变有关的基因()
板书
细胞的癌变
一、癌细胞的概念
二、癌细胞的特征
(1)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
(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3)癌细胞的表面发生变化
三、癌变的原因
外因:物理、化学、病毒致癌因子
内因: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
四、癌症的预防
五、癌症的诊断和治疗
8年级上册生物教案3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阅读教材P114~115)
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基因库和基因频率
(1)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2)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3.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阅读教材P116~117)
1.可遗传变异的来源突变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2.可遗传变异的形成、特点和作用
(1)形成
①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②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
(2)特点:随机的、不定向的。
(3)作用:只是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阅读教材P118)
1.原因:不断淘汰不利变异的个体,选择积累有利变异的个体。
2.结果: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四、隔离与物种的形成(阅读教材P119~121)
1.隔离
(1)概念: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2)类型:常见的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2.物种的形成
(1)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
(2)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
五、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阅读教材P123~126)
1.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生物的进化。
六、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阅读教材P126)
1.有些学者认为: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
2.有些人认为:物种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过程,而是种群长期稳定与迅速形成新种交替出现的过程。
重点聚焦
1.为什么说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的基因频率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3.自然选择与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共研探究]
资料:某种群中有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其中AA、Aa所占比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请分析作答:
1.生物进化
(1)为什么说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个体?
提示:个体的基因型是终身不变的,无论它在自然选择中具有多大优势,其基因型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地遗传给下一代个体,因为个体的基因组成来自双亲。种群中个体的基因来自种群基因库,个体死亡后又通过其后代把基因延续下去。如果一个个体不能与种群中其他个体交配产生后代,这个个体在进化上就没有意义。
(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种群、种群的基因频率
(1)判断种群发生变化的依据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2)除自然选择外,基因突变、迁入和迁出等因素都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3)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
①若该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数目分别为a1、a2、a3,则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A的数目(A+a)的总数目×100%=2a1+a22(a1+a2+a3)×100%。
②若已知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P1、P2、P3,A的基因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1/2Aa的基因型频率=P1+1/2P2。
③根据资料中的图,第36个月时,基因a在种群中的频率是多少?
提示:三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故第36个月时,Aa=0.4,AA=0.2,aa=0.4,基因a的频率为0.4+(1/2)×0.4=0.6。
[总结升华]
1.相关概念的比较
比较项目含义变化后与进化的关系
基因型
频率该基因型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
生物不一定进化
基因频率该基因数全部等位基因数×100%
导致生物进化
基因库种群中全部基因可导致生物进化,它的变化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
2.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1)已知基因型个体数计算基因频率(以等位基因A、a为例)
A基因频率=A基因的总数A基因的总数+a基因的总数×100%
a基因频率=a基因的总数A基因的总数+a基因的总数×100%
(2)已知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
设种群的个体数为N,AA、Aa、aa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n3,A、a的基因频率分别用PA、Pa表示,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用PAA、PAa、Paa表示,则:
PA=2n1+n22N=n1N+1/2×n2N=PAA+1/2PAa
Pa=2n3+n22N=n3N+1/2×n2N=Paa+1/2PAa
(3)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①遗传平衡定律
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符合以下五个条件时,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一代的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或者说是保持着基因平衡的。这五个条件是:
a.种群足够大;b.种群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c.没有突变发生;d.没有新基因加入;e.没有自然选择。
②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特点
设A的基因频率为p,a的基因频率为q,则p+q=1。
雄配子
雌配子A(p)a(q)
A(p)AA(p2)Aa(pq)
a(q)Aa(pq)aa(q2)
即AA%=p2,Aa%=2pq,aa%=q2。
③实例:若已知AA的基因型频率为m,则A的基因频率为m。
【规律方法】伴X染色体遗传基因频率的计算
若基因(假设为A与a)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计算基因频率时,只需考虑X染色体,不考虑Y染色体的数量,若N表示基因频率,则计算公式如下:
NXA=2NXAXA+NXAXa+NXAY2(NXAXA+NXAXa+NXaXa)+(NXaY+NXAY)
NXa=2NXaXa+NXAXa+NXaY2(NXaXa+NXAXA+NXAXa)+(NXaY+NXAY)
[对点演练]
1.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
B.只有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C.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D.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基因频率的改变
解析:选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基因频率改变生物就进化,基因频率不改变生物就没有进化。
2.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18%、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78%,基因B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18%82%B.36%64%
C.57%43%D.92%8%
解析:选CB的基因频率=18%+1/2×78%=57%,b的基因频率=1-57%=43%。
[共研探究]
请根据图示,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桦尺蠖种群中发生的可遗传变异有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2.在树干变黑的环境下,浅色桦尺蠖易被天敌发现和捕食,ss的个体越来越少,SS和Ss的个体越来越多,决定黑_状的S基因的基因频率越来越高,决定浅_状的s基因的基因频率越来越低。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是环境变化了,即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对桦尺蠖种群来说,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因为天敌看到的是性状,而不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4.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对种群遗传组成产生影响,但影响角度不一样。
(1)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丰富基因库,改变基因频率,从而影响种群的遗传组成。
(2)基因重组增加基因型的种类,以此来影响种群的遗传组成。
5.有人认为“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不能传递给后代,因此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这种说法不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因为发生在体细胞中的突变,可以通过无性繁殖的方法传递给后代,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总结升华]
1.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1)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不定向的改变。
(2)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因此它们只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变异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由生存环境决定。
2.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原理分析
[对点演练]
3.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
B.如果没有可遗传的变异,生物就不可能进化
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
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
解析:选B自然选择、迁入、迁出等只要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就能引起生物进化;变异是不定向的,并具有多害少利性,此处的“害”与“利”即指能否适应所生存的环境;生物进化中发生改变的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单位是种群,故改变的是种群的特征,而非个体。
4.腕足类动物海豆芽,从4亿年前出现至今面貌基本没变,又没有灭绝,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自然选择对其不发生作用
B.海豆芽在漫长的年代中基因频率发生了较大变化
C.海豆芽很少变异,适应性强
D.海豆芽的生活环境基本没有改变
解析:选D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该生物的“面貌基本没变”,说明其生存环境基本没变,基因频率也基本没变,所以性状基本没变。
[共研探究]
1.物种形成
(1)判断下列描述是否属于同一个物种,并说明理由
①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两个种群不属于同一物种,因为种群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两个种群属于两个物种。
②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两个种群不一定属于同一物种。若两个种群能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则属于同一物种;否则不属于同一物种。
(2)物种形成的一般过程:种群――→地理隔离多个种群――→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基因库出现差别――→逐代积累产生生殖隔离(物种形成)。
2.隔离
(1)图中A属于地理隔离,一旦发生某种地质变化,两个分开的种群重新相遇,可以再融合在一起。
(2)图中B属于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保持物种间基因的不可交流性,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
(3)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是种群基因库的差异。
(4)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对种群影响的共同点是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5)思考下列问题
①地理隔离一定能形成生殖隔离吗?
提示:不一定,当地理隔离时间足够长,基因库差异明显时,才能形成生殖隔离。
②产生生殖隔离一定经过漫长的地理隔离吗?
提示:不一定,如植物多倍体的形成,没有经过地理隔离,直接产生生殖隔离。
[总结升华]
1.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的比较
(1)区别
地理隔离生殖隔离
概念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被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特点自然条件下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一定条件下可以进行基因交流不能发生基因交流
举例东北虎和华南虎马和驴
结果形成不同的亚种形成不同的物种
(2)联系: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阶段;长期的地理隔离通常会形成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是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
2.物种形成的方式
(1)渐变式
(2)爆发式
爆发式物种形成是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完成的,主要起源于个体的染色体变异或远缘杂交以及染色体加倍等,如普通六倍体小麦的形成。
【易错易混】
(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改变,这种改变可大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
(2)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对点演练]
5.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是()
A.导致种群基因频率不断改变
B.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C.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导致不同种群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解析:选B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6.下列关于物种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常见的物种形成方式
B.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两个同种种群一旦产生生殖隔离就形成了新的物种
D.基因频率改变一定导致新物种形成
解析:选D形成新物种的方式一般是由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而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但不一定导致新物种形成。
[共研探究]
1.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多样性,根本原因是基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不定向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
2.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关系:基因多样性是形成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影响基因多样性。
3.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有通过种间互助实现的,如某种兰花和专门给它传粉的蛾;也有通过种间斗争实现的,如猎豹和斑马。
4.生物的共同进化不仅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还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总结升华]
1.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联系
(1)基因多样性:生物存在各种各样的变异,并且变异是不定向的,进而出现了基因多样性。
(2)物种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的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是形成物种多样性的根本原因,蛋白质多样性是形成物种多样性的直接原因。
(3)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的环境共同组成的,所以物种的多样性和无机环境的多样性共同组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分析
[对点演练]
7.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容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C.物种的灭绝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新物种形成的过程
解析:选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物种的灭绝说明该生物不适应环境,被新物种代替;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
1.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只有出现了生殖隔离,才标志生物发生进化
C.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一定导致生殖隔离
D.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解析:选D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的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母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狮虎兽”,说明了并不是所有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发生了进化,表现为共同进化
C.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的过程中,纯种高茎的基因型频率在增加,表明豌豆正在进化
D.被巨大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的Abert松鼠,两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互不影响,而种群内的基因频率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解析:选D母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狮虎兽”,但“狮虎兽”没有生殖能力,说明它们之间仍存在着生殖隔离;共同进化强调的是不同物种之间,黑色与灰色桦尺蠖属于同一物种;种群发生进化的本质是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
3.某生物兴趣小组抽样调查的200人中,各种基因型及其对应人数如表所示,则这200人中,Xb的基因频率为()
基因型XBXBXBXbXbXbXBYXbY
人数781487030
A.85%B.30%
C.20%D.15%
解析:选CXb基因频率=Xb的基因数/全部等位基因数=(14+8×2+30)/(78×2+14×2+8×2+70+30)×100%=20%。
4.在一个海岛中,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游泳能力较弱。若开始时,w和W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更容易从海中得到食物。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为W为0.2,w为0.8。
(1)该种群中所有海龟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________,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分趾海龟中杂合子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________。
(2)该种群中海龟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其中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但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只是产生了进化的原材料,进化的方向是由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3)海龟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该海岛中海龟的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分趾海龟中杂合子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2×0.2×0.8=32%。(2)海龟的类型有很多种,但没有新的基因产生,故其中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重组。但变异是不定向的,只是产生了进化的原材料,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3)(4)海龟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可认为海龟发生了进化,但未与原物种个体产生生殖隔离,故并没有形成新的物种。
答案:(1)基因库32%(2)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3)发生了进化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4)没有产生新的物种。只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并没有产生生殖隔离
8年级上册生物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食物中种类及作用
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食物中的种类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观看录像,总结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列表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小组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一节概述人体必需的六大的来源、功能等,在人体必需的六大类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有:糖类、蛋白质、脂肪;其中主要的供能物质是:糖类;储备的供能物质是脂肪;蛋白质也能供能;等量的糖、蛋白质、脂肪,供能最多的是脂肪(有可能可以加入脂肪燃烧放能可使水温升高的演示实验);在人体必需的六大类中,能参与调节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和维生素;在人体必需的六大类中,参与细胞构成的最重要的物质是蛋白质。维生素几种主要的维生素的功能及缺乏症状不要混淆。整个教学中应注意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多举学生熟悉的例子。
教法建议
本节内容建议讲两课时。第一课时通过实验探究食物中有哪些;第二课时结合录像资料介绍对人体的作用。教学中建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实验、讨论、汇报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直观材料--如录像,用简单的动画讲述各种营养成分的作用,让学生更容易接受。通过实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在的作用的教学中应注意总结。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难点分析:
1、 对人体的作用
2、 几种供能物质
3、 探究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实验
教学过程 设计:
第1课时:
<引入>:章:请学生看两组图片(实物投影),一组为饥饿的孩子,一组为肥胖的孩子。提问:这些孩子体态上的明显差异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学生答:略)如果那些骨瘦如柴的孩子依然得不到营养,他们会怎样?(学生答:略)我们需要哪些营养?怎样获得这些营养?怎样才算营养均衡……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要在第五章解决的。
<引入>:节:人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离不开,而我们获得营养的主要途径是摄取食物。那么食物究竟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呢?
请几位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吃的早(午)餐,在这些食物中都含有哪些营养成分?请同学们依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来证明。(学生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设计方案,相互评价、改进,最终确定实验方案,明确注意事项,实施实验。(教师可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实验,部分实验可采用演示;每个实验在不同小组的实施方法也可不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食物中的种类。
<课后作业 >:收集有关介绍的作用的资料。
<板书设计 >:
第五章 消化和吸收
第一节
一、 的种类
1、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的种类:
2课时:
<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食物中的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它们对人体究竟有什么作用呢?我们这节课来学习这个内容。
首先请同学们先来看一段录像(媒体素材中提供此内容),请大家注意思考:几种物质分别有什么作用?我们分别从哪些食物中可以获得这些物质?
学生看录像。
看后总结归纳(可参考媒体素材中,PPt文件——),指导学生列表归纳。
主要来源
主要功能
水
无机盐
糖类
蛋白质
脂肪
维
生
素
A
B1
C
D
探究活动
探究简易检测食物中的能量
实验目的:
通过检测食物中含有的能量,了解食物中的有机物与能量的关系以及食物中有机物产生的能量对人体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和用具:花生种子一粒、解剖针、火柴、温度计、清水、试管、试管夹
实验步骤:
1、在试管中倒入10毫升自来水,然后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并作出记录。测温后将试管固定于铁架台上;
2、用解剖针将花生种子穿起,然后用火柴将花生种子点燃。将点燃的花生种子置于试管下方,加热试管中的自来水;
3、待花生种子快要燃尽时,再用温度计测量自来水的温度,并作出记录。
4、计算两次测量的温度差。这个温差就是试管中自来水温度上升的数值。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实验结果:花生种子中的有机物分解释放出热能使自来水的温度升高
实验结论:
食物中的有机物(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8年级上册生物教案5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
掌握动物的几种行为类型的特点以及各科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探究蚂蚁觅食行为的方案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5-2-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一、动物的行为有: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二、先天性行为的概念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如鸟育雏、蜜蜂采蜜、失去蛋的企鹅会把鹅卵石当作企鹅蛋来孵化等。
三、学习行为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如山雀偷吃牛奶等。
四、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
不是生来就有的,在成长过程中形成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
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
适应性
造就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复杂的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主要的持为方式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在它们的全部行为活动中所占比重也越大。
课本例子
母袋鼠与幼袋鼠、小鸟喂鱼、菜青虫的取食行为
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钓取白蚁、黑猩猩摘取香蕉、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
六、作业
1、动物具有“学习能力”,有利于( )
A、找到食物 B、逃避敌害 C、找到配偶 D、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2、下列各项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马戏团的狮子表演节目 B、老鼠打洞 C、小狗作算术 D、蚯蚓走迷宫
3、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野鸭的迁徙 B、蜘蛛结网 C、蜜蜂采蜜 D、山雀偷喝牛奶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