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生物学科教学大赛总结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改进以往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记录它们的目的是供以后教学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遗传是指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常常相似的现象。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物教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市级生物学科教学大赛总结(精选篇1)
一、教材分析
1、综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初中生物教学的传统内容,集合了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研究方法为一体的重要内容之一,无论大纲教学还是新课标教学都要求教授的内容。在前面学习了“绿色植物的生理现象------光合作用”之后,又一植物体生理知识,同时也是集重点和难点为一体的一个部分。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又能进一步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同时提升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的实质性的认识。
2、教学目标:
课标对于此内容的知识要求是:“能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隶属于了解的水平,能够达到识别、回忆、举出实例即可。
即:“说明呼吸作用的过程。”
“阐明有机物对于植物体的作用”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以及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知识的类比能力。
渗透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引导合作意识。
3、知识主线:整个教学过程不能偏离以下主线。
通过《演示实验》观察到种子呼吸的三种表象:呼吸放热、呼吸吸氧、呼吸释放二氧化碳得出呼吸的概念(反应式)
分析呼吸的意义(实质)阐述呼吸作用在生产和生活的应用《思考》光合与呼吸的关系实践活动。
4、难点、重点分析:
实验设计。呼吸的概念和实质。
光合与呼吸的关系。实际应用的理论依据。
由表象呼吸的过渡到概念和实质。实验中涵盖的基本思想。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实际应用中的理论依据。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定位: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主体,视教学的达成度要以学生为主要的评价标准,论教学的时效性也应以学生为主要的验证尺码。如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范围和性情趋向,那么教师的教学就会失去方向而变得徒劳,甚至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准确、科学的对学生进行分析是教师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和必要过程。
2、知识基础:虽然教材的版本不同,但是这部分内容一般都安排到7年级上册讲述。学习的群体是刚刚跨入初中的学生,小学只是通过实例,较表浅的了解到植物的呼吸现象,前期的知识储备有限。
3、能力定位:观察力可以,但是对于较为抽象的实质性知识的认知能力有限,从现象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还需要培养,尤其是同类知识的类比能力,内在关系等的分析还需借助教师的指引和帮助。
4、性情特点:性情趋向活泼、热情、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敏感,但是易被学习中的障碍击退,学习中的依赖情绪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度,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学生热衷的层面这些都应是教师课前了解的方面。
5、教师自身分析:由于实际教学经验丰富,善于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和沟通,所以能较好的驾御开放式的课堂。
三、教学设计
1、指导思想:基于以上三方面的分析,以及教育学、心理学和新课改的理论依据,将本节课基本定位为:开放性、实践性强、具备一定知识容量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学生会做的、能做到的,教师不要包办代替,但决不能由此而淡化教师的指导作用,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的及时引导是关键。
2、基本方式: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动手操作,引发争论,互助学习。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性,生生互平,组祖互评,师生互评。
3、难、重点的突破:
借助学生已有知识突破难点,层层深入。由表象引发推测,借助已有经验思考推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而探讨实
重点以不同的呈现形式多次重复,加以巩固。
4、几个关键:
(1)、{导入}的创设要生活化、含一定思维量的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2)、{氛围}的创设要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全体积极参与、轻松和谐的气氛。尽量给学生减少压力,用评价激励学生。
(3)、{师生交流}要真正的平等、教师对学生态度要充分的尊重。教师和蔼、机智、民主的情愫要感染学生。
5、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教师在课前带领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装置准备好。
(一)导入:用一生活实例---------“夜晚,把花草放入卧室内是否科学?”
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在生活经验或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基本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不科学的原因,逐渐涉及到植物的呼吸作用的现象,引发学生探究的愿望:
“植物的呼吸是否与人一样,也是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二)设计实验:渗透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单一变量的对照实验}。
这个环节要充分放给学生,包括给学生的思维空间要充分、时间要充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填写实验方案设计稿,强调合作意识,注重集体的智慧。结合学生的特点,既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画示意图,使学习的形式灵活、多样。为了能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每小组自选一个方面进行实验设计即可。这时教师要真正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学生,也可以与他们共同设计,体现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展示、交流、观察、提升、延伸:
1、依据两个不同的研究内容,用实物投影仪,让学生展示实验方案设计稿,体现生生互动,其他学生就实验的可行性、合理性进行评价。
预测:学生也许会在以下三个方面遇到困难,而不能考虑周全。
(1)实验材料的选择。
实验,当场操作,演示实验结果,其他学生质疑。学生可能会存在以下疑问:
(1)为什么用“活种子”和“死种子”?
(2)为什么用四个保温瓶?
(3)这时学生遇到了学习障碍,教师的点拨要及时到位。
3、及时渗透实验基本思想-----“单一变量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同时引发学生思考:这个实验的变量?四个装置研究了三个问题,这种设计的巧妙之处?由此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4、关于植物呼吸释放热量是学生不易注意到的,教师在课前准备一些新鲜的绿叶蔬菜,放入黑色塑料袋中密封,课上让学生将手伸到塑料袋中,感觉到微热。为进一步引申实验和理解呼吸的含义打下基础。
5、让学生总结植物呼吸现象,教师用板书汇总,为下一步出示植物的呼吸作用公式打下基础。切忌在教学中只重过程而轻视结论的总结,学生能力培养与知识掌握同等重要。再回归到导入的实例中,使学生真正明确,夜晚卧室内的植物呼吸会与人争夺氧气,从而影响人体健康。因为以上问题的研究,是由导入的实例引发而来的,所以要前后呼应。
6、提升、引申-:假如用绿色植物的叶做为实验材料应怎样进行?并且注意什么?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
(四)引出概念:
1、由表象过渡到实质是个难点,虽然初一的学生不一定能真正的从生理的角度去理解透彻,但是如果利用前面光合作用的`知识,进一步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就可以降低难度。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光合作用的公式入手,分析呼吸释放的热量是能量的一种形式,能量来自于有机物。
2、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要在氧的参与下,有机物释放能量后,要产生简单的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
(五)引出实质:教师设问:植物为什么呼吸?学生讨论?
预测:植物呼吸是为了释放二氧化碳;植物呼吸是为了释放热量;
教师指导:用实验室的材料“活种子”引导学生分析呼吸是生命活动的具体表现,是生命的特征。生命活动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因此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初呼吸的实质。进而学生就容易明白了是“活细胞呼吸”,呼吸是每时每刻都进行的。这样难点就突破了。
整节课的主要内容基本完成,但是学生是否能进一步的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还要通过运用来验证和巩固。因此题目的选择要注重培养学生辩证的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际应用从“促进呼吸和抑制呼吸”两个角度去分析。
“促进呼吸强调旺盛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的提供,促能够呼吸要为其提供利于呼吸的条件”。
“抑制呼吸要强调减少有机物的分解以及必要的环境条件”。
(六)知识内在联系:重点就是理解光合与呼吸作用的关系。还是应从实质入手,从能量进行分析。教学方式以学生分析为主,也许学生只是从浅层面分析,但是教师不要替代,可以逐步的引导,使学生最终理解光合与呼吸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不同,而是植物获取生命活动的动力不可缺少的两个密切象过渡过程。也许此部分的内容在本节课没有时间完成,可以布置学生课后思考。第二课是在进行探讨。
(七)巩固提升:
1、设计可行的小实践活动--------选择同样成熟的水果两个,一直只放入冰箱储存,另一只在室温下保存(注意防止腐败)。几天后感受水果的口味变化。
2、习题的选择要少而精,多层面训练,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
四、教学反思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虽然增加了学生思考的兴趣,但是对于一般的学生也增加了思考的难度。尽量使学生从生物学的学习中获得知识和研究方法是本节课的贯穿始终的宗旨。
由于受教材的限制,一节课完成教学流程的七个过程,相对来说容量较大,往往在个别环节的处理上不是太精细,在衔接上不太从容,感觉较仓促。但是教学的目的性体现较明确,就是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从而进一步感悟和领会生物学的研究方式,通过对知识的内在联系的探讨和分析,同类知识的类比和从新组合,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但是由于学生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一节课的效果不是太明显,但是教师要不断地努力,最终会达到理想的结果。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性非常高,争先恐后地阐述各自的设计方案,显示了极大的探究热情,智慧的火花随处可见。但是,在实验原理的领悟和实验步骤的设计方面暴露出许多的漏洞,表现出初一学生思想的活跃性与思维的局限性并存,同时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待于培养,对实验结果预测的科学性不强,需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完善设计。逐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提高实验设计水平,一次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既注重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学习态度,更应注重学生获去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力培养。
注重生生参与、师生交流、平等和谐,学生合作学习,共享集体智慧是本节课的重要培养目标。虽然师生间较陌生,由于教学过程较合理的设计,所以学生和教师很快的进入了状态,形成了融洽的课堂分为,但是还是有些学生放不开,较为拘谨,也许与平时缺少此方面的训练有关。
本节课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又不拘泥于教材,同时对教材也进行了再加工。突出了教材背后隐含的,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虽然学生对于实验的设计较幼稚、分析能力较浮浅,但是教师的教学尝试,学生的学习体验是最重要的。教学永远是件遗憾的事情,绝对没有完美的课堂,但是会有不断创新的课堂,这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市级生物学科教学大赛总结(精选篇2)
本节课教授过程生动形象,课堂里学生兴趣浓厚,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学生的实验和讨论等方式的实施都给学生思维充分的发挥空间,主要都是为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具体突出以下几点:
1.本节课用大量生动的食物图片吸引学生的求知兴趣,让学生从生活中的食物入手,产生直观认识,并逐步了解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及性质特点。教学过程中图片的运用也及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把生物学科和生活知识紧密联系起来。
2、通过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的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使学生亲自体验到探究的过程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起了浓厚的兴趣,增强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愿望,这样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激发学生能进一步探索未知的新问题,发现未掌握的新知识,甚至去创造前所未有的新事物。
3.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习惯的教育。比如在学生实验验证了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后,要及时让学生思考营养成分的含量差别,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饮食观,不偏食、不挑食。
4.在学习蛋白质、糖类、脂肪来源和作用时,让学生自学,然后讨论再加以总结,充分发挥主体地位。又通过较多问题的提出,增强了教学活动的连贯性,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力求使较抽象的知识点直观化,希望能够引导学生充满情趣而积极主动地获取有关生物学的知识。
5、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有效的情感教育,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了关注健康、合理营养的意识,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市级生物学科教学大赛总结(精选篇3)
茂名一模生物成绩不理想,有史以来第一次在茂名重点中学中垫底。在高考已兵临城下之危急时势,这成绩宛如一颗大石投进了平静的湖泊,立即在各个层面掀起轩然大波。化州一中的领导当机立断,马上和教育局相关领导进行了及时而深入的沟通,于是乎为期一周的教研员听课视导之举便应运而生了。
在这一周的听课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高三生物的课堂教学情况,并于课后及时组织相关教师集中进行分析研讨和反思,以寻找更高效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现状
1、考试情况:从九校联考、茂名一模和湛江一模这三次考试的情况看,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绘图制表能力颇为薄弱,文字表达中涉及专有名词或专业术语时亦出现较多错误。例如九校联考中将突变和基因突变混淆的大有人在,将“假说演绎”写成“假设演译”的比比皆是,湛江一模中将“化能合成作用”写成“硝化作用”的数不胜数,基因型的书写也很不规范,茂名一模中学生对遗传图解的书写错漏百出,湛江一模中有关绘制表格的答题情况也不甚理想。
2、上课方式:课堂教学上滥用别人的课件的情况比较严重。课件容量太大,教学易入走马观花之途,难以将考点落到实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难免会水过鸭背,上课效果并不理想。此外,因为课件的'使用,课堂教学成了课件展示课,老师不断地按鼠标,学生不眨眼地盯着荧幕,没有动手训练的机会,没有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也容易导致在考试中不会写专业名词和术语。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教师讲得太多,学生练得太少,不利于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发展。
3、课堂纪律:听课时发现普通班的纪律普遍欠佳,睡觉者有之,看其他书者有之,教师因设法提高其听课积极性。同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非常欠缺,布置的课后练习常常不按时完成,导致上课要抽时间让他们做习题。
二、教学反思
1、复习策略:回归课本,夯实基础,不求深,不求难,重点帮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多检查学生的作业以督促并提高其学习的自觉性。
2、上课模式:先列出考点,让学生知道考试范围,然后结合考点精讲课本,即将考点拆解分析,考点之外的内容可大胆舍弃,之后紧扣考点精选题目进行精练,最后留十分钟让学生消化(自己看书、讨论和提问)。精讲环节要重视板书,避免滥用课件,一些专用名词或术语要求学生写下来。精讲环节的教学需回归课本紧扣考点,精练环节可充分利用课件,题目数量不宜过多,最好控制在五题以内,建议通过变式训练模式深挖考点拓展知识面。
3、能力培养
从每周一次的理综测试和各种大型考试如广州一模、茂名二模等试题中精选一些典型的错题进行分析,侧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表述能力(尤其是绘图制表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市级生物学科教学大赛总结(精选篇4)
生物学科特点是知识点散乱,不容易形成知识网络,因此,许多高三同学下了很多功夫,成绩却提高不明显,这主要是复习思路不对,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对学生进行复习方法指导。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主要是做好以下几点:
一、按照课程标准,指导学生看书
许多同学进入高三总复习后,总是把许多时间用在了做题上,而忽略了看书,这种复习思路是不对的。考试考什么?是考教材,考试内容绝不会脱离书本,脱离课程标准,所以,我们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一定要紧抓住教材,把没弄清楚的基础知识弄清楚,在这个基础上,通过作习题进行检测和查缺补漏。另外,看书容易形成知识的系统性,这是无论做多少题都不可能做到的。因此,对于高三学生,我的要求就是:回归课本。以书为主!做题为辅!
二、指导学生打牢基础,进行全面复习
高考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注重对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离不开知识的载体作用,即能力的形成需要扎实、牢固的基础知识。只有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才有助于能力的提高,才能使你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在解答综合能力试题时游刃有余。所以我们在作题时不要好高骛远,简单题,基础题要保证得分率,这当然需要基础知识相当地牢固,而牢固的基础则来源于第一轮复习的看书情况。
三、把握主干知识,指导学生形成知识结构
主干就是书上的重点内容,打个比方,就好比一本小说的中心内容,如果让你把一本小说缩写一下,这些中心内容当然不能放弃。那么对于书上每一节的主干内容在哪呢,比如书上的黑体字,书上本节聚焦,就是主干,在我们阅读的时候不能简单地画一下就了事,应该先把它记下来,进而理解,与前后联系,并要学会应用。不但针对每一节,对于全书来说,也有它的主干,也就是考试说明中对知识点要求较高的章节。
四、让学生重视记忆,理解,思考
对于生物学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认为生物是文科,背一背就可以了,也有的人认为生物是纯理科的东西,应该以理解为主,这实际上就导致了不同的学习方法,有的人先记忆后理解,理解不了就算了。有的.人是先理解后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记不住就记它个大概,我基本上属于后者。但我不能说前一种是错的,因为各人有各人的学习方法,只能改善,不能强行改变。那么对于生物学科来说,记忆和理解同样重要,也就是说,既要理解也要记忆,因为,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是在大量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只有深入理解、融会贯通,抓住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学懂学透,记忆起来才容易,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原理才能容易区分。但有的概念太长,光理解了记不住也不行,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有时记熟练了,也能帮助理解。另外,在理解和记忆的同时,要勤于思考,做到寻根问底,从而加深了理解和记忆。因此,在带领学生进行生物总复习时,对于每个概念我不但学生记住,而且要教会学生怎样对记忆,对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
五、弄清知识内在联系,“瞻前顾后”
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同学们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来了。这时大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因为生物个体或群体都是内部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
六、及时归纳、总结
在课下,经常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必要的。除了老师在课堂上归纳总结外,在做题时,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和好的思路,以及对知识新的理解,或者是心得体会,最好在笔记本上总结出来,每次在考试前翻看一下,会对你提高生物成绩很有帮助。
市级生物学科教学大赛总结(精选篇5)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有哪些地方是可以改进的。然后再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在学习中借鉴了别人的一些感想如下:
第一:我认为必须从教学实践出发,分析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独立完成作业,让新课程理念下的生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提高教学效率。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从一个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生物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转换,表面上看似乎压缩了教师的“空间”,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生物教学只是告诉学生“是什么”和“如何做”就行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二: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的。在课堂教学的准备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进行不断的教学反思,一切以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的教学理念为指导。
第三: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作为一名教师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让学生在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第四:生物课堂教学应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激发其内在动力,使学生真正参与学习活动之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的目的。众所周知,生物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被公认为“锻炼思维的体操”。因此,如何在生物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就成了生物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总是以“问题中心”的心理参与学习活动的,教学过程也就是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其智力活动达到最佳激活状态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诱发思维、引导思路,交给学生如何思维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