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期中考试讲评课教案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生态系统等,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让课堂更有效率,这里我整理了一些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初中生物期中考试讲评课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目前根据统计,人类因病死亡的总死亡率中,癌症居第二位,且日趋年青化,专家预测我国癌症死亡率将逐年上升。依据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与课程标准制定的内容标准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节课知识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
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讲出致癌因子
3、预防和减少癌症发生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本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癌症的防治是社会关注的问题,因此,应突出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讨论癌症防治等情感教育目标。
二、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关键,是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实施的办法可以通过名种教学活动来达到,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感悟,可通过评价的激励机制和导向来实现。为实现以上目的,教学设计采取如下方法进行:在课前1-2星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主要内容有:
1、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有哪些
2、调查生活周围人群中癌症患者及癌症的种类及患者的生活习惯等
3、引起癌症的因素有哪些
4、调查不同生活环境中(如工厂、化工厂、农村、城市)人群中癌症发病率的调查,
5、如何预防癌症
6、癌症是不治之症吗
7、走访抗癌英雄,了解抗癌事迹。要求学生记录并统计调查结果,上课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加深认识,掌握知识目标的同时,达到情感教育目标。
三、教学程序:
程序 教师组织与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言:目前威胁人类健康造成死亡的主要疾病有那些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什么叫癌细胞。 学生根据调查到的情况讨论发言:
1、心血管病
2、癌症
3、艾滋病
4、糖尿病
5、恶性的传染病 等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及对癌症的关注。
探讨癌细胞的概念特 征 组织学生对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比较研究进行讨论。 学生展示他们的调查成果。幻灯或投影展示癌细胞病理切片、图片。分组讨论得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无限增殖
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3、容易在体内扩散 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讨论致癌因子 组织学生分组汇报,引导学生从物理、化学、生物三方面对致癌因子分类。投影正常细胞和紫外线照射的色素细胞图片,引导学生讨论:
1 、晒太阳对体有什么好处
2、如何正确处理日光浴与预防紫外线过度辐射之间的联系
3、为什么臭氧层破坏会导致皮肤癌患者增多引导学生对日光浴的利弊进行辩证思考,并引发学生关注臭氧空洞这全球性环境问题,同时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不提倡吸烟。
各小组调查代表展示他们的调查成果、阅读阅读材料1、2、3讨论得出致癌因子有:
1、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等。
2、化学致癌因子有数千种,主要有:无机物如石棉、砷化物、铬化物、镉化物等;有机物如黄曲霉毒素、亚硝胺、联苯胺、烯环烃等。
3、病毒致癌因子:如rous肉瘤病毒。
4、引导学生讨论环境污染是导致癌症的重要因素。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和关注身边的致癌因素。
致癌因子为什么会导致细胞癌变 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分析细胞癌变的原因,引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概念。
指出原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使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学生阅读课文、进行讨论分析交流。
培养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怎样预防癌症 组织学生进行教材资料分析和讨论:病从口入用于癌症是否合适自己和家人的日常生活中 , 那些做法会增加患癌的机会 那些做法有利于预防癌症 学生阅读阅读材料
4、讨论、举例课前调查到的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让学生通过活动讨论,养成以健康的生活方式防癌的情感。
人类将彻底战胜癌症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讨论、分析:确信人类将彻战胜癌症。
学生阅读、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落实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眼界。
课堂学习 引导学生讨论拓展题 1和2。 学生讨论分析、派代表发言。 用以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高中生物细胞的癌变知识点归纳
细胞的癌变是指在生物体的发育中,有些细胞受到各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的完成细胞分化,变成了不受机体控制的、能够连续不断的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癌细胞具有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癌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的特征。
能使细胞发生癌变的致癌因子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辐射致癌;化学致癌因子:如苯、坤、煤焦油等;病毒致癌因子:能使细胞癌变的病毒叫肿瘤病毒或致癌病毒。
细胞癌变的机理是癌细胞是由于原癌基因激活,细胞发生转化引起的。
预防细胞癌变的措施: 避免接触致癌因子;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养成良好习惯,从多方面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初中生物期中考试讲评课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3)掌握伴性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伴性遗传的概念、遗传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的科学思维方法;(2)通过讲解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症的过程,培养学生要善于发现、把握生活中的小问题,并养成对发现的问题科学探究的意识。
(3)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揭示事物规律的能力;
(4)通过对遗传图解进行观察、推理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假说—演绎推理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
伴性遗传的规律。
2、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和伴性遗传的规律。
三、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练习法、讲授法。
四、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承接了上一堂课的内容,是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特殊情况,摩尔根在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假设中就假设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从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通过讲解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学生已经学习了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又学习了该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和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也是有基础的,通过引导和讲解也是可以有个很好的掌握,在学生现有知识面的情况下学习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总结出伴性遗传的特点,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应用所学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色觉的测试,让学生观察红绿色盲检查图,问学生这几张图里画的是什么?(色觉测试图2张),问问学生有哪位分辨不出的。
然后再将一张道尔顿的图片呈现给学生们看,问是否认识这个人,发生在他身上有个什么样的故事,然后由老师讲解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故事,从而引出红绿色盲病,这时可以问问学生,假如当时道尔顿看到了上述两张红绿色盲检查图,能否分辨的出来?并再次追问为什么分辨不出来?红绿色盲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当学生回答完上述的问题后,老师可以追讲抗维生素D佝偻病,并问上述两种病中男女比例为什么不一致?为什么上述两种遗传病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为什么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呢?通过大概讲解摩尔根在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中
初中生物期中考试讲评课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概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水循环的作用。
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等观察,培养学生观察、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节约用水、保护森林、爱护植物的意识,从而培养一种“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校园风气。
[教学重难点]
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节约用水、保护森林、爱护植物的意识,从而培养一种“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校园风气。
[教学方法]
以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各种图例现象,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分析、讨论,从现象归纳出本质结论,并表达交流。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2、演示蒸腾作用的盆栽植物;3、染红的瓶装水;4、6号针筒和滴液管;5、接水盘。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利用“雨林谷”等图片引入植物体内的水分来源于土壤中。进而导出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二、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观察:多媒体展示水分运输演示实验。
思考:1.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结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方向是怎样的?
三、植物的蒸腾作用
1.蒸腾作用的概念
观察植物蒸腾作用的演示实验,概述出蒸腾作用的概念。
思考问题:植物吸收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大量地散失掉了,这对植物来说是一种浪费吗?
2.看图说话,归纳蒸腾作用的自身意义。
图1为何刚游完泳上岸的人会觉得冷?
图2为何大树底下好乘凉?
图3为何植物内的水是往高处流的?
四、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1.观察思考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过程是如何进行的。
设问:
①不同环境(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中水之间是如何转换运动的?
②如果没有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还能进行吗?
③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有什么作用?
④为什么说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
2.(根据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想一想我们应该怎么做?
引导谈谈自己的感受,懂得爱护植物,保护森林,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
家园。所以我们应该多植树造林,还应该多节约用水等。
五、课堂小结:说说你的收获!
六、课外作业
1.学习指导2.课外实践调查:当地水资源状况、农田灌溉方式及建议。
[板书设计]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运输结构 导管 (无机盐)
运输方向 由下往上↑
二、植物的蒸腾作用
1.概念
2.意义
降温
拉力
三、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初中生物期中考试讲评课教案(篇4)
【目标明晰】
●课标要求:
1、掌握染色体结构的改变、染色体数目的改变的两种情况
2、理解概念: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3、识记多倍体形成的原因及原理
4、掌握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
【自主学习】
梳理知识,夯实基础
一、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区别是什么?(提示:哪种能在显微镜下看到?);染色体变异有哪几种类型?
二、染色体变异
(一)染色体结构变异
猫叫综合征的原因?染色体的结构变异有哪些类型(试用图例表示:可用不用颜色的横线表示染色体?染色体变异将导致什么结果?
(二)染色体的数目变异
(1)可分为哪两类?
(2)染色体组概念?
(3)请判断下图各有几个染色体组?
A、AaBbB、AAaBBBC、Aaa
甲乙
(4)二倍体概念?举例?多倍体概念?举例?
(5)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的特点是什么?
(6)得到多倍体的方法以及原理分别是什么?
(7)单倍体:
①概念(如何区别单倍体和多倍体?)
②单倍体植株和正常植株相比有何特点?
③单倍体育种原理:过程:
优点:
二、深入分析
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参考课本P89页拓展题)
①原理
②简述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
三、达标做题
1、同源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2、完成课本练习题3题
3、有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
4、基因型为Aa的细胞含个染色体组。
5、图示某生物体细胞染色体的组成,其基因型可能是()
A.ABCdB.AaaaC.AaBbCcDdD.BBBbDDdd
6、人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23种形态,染色体组的数目为组。
【反思回忆】
●目标回忆
●构建体系
●总结规律
●完善存疑
【课时练习】
完成课时作业
初中生物期中考试讲评课教案(篇5)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实验。(2)过模拟实验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难点是“由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本节设计了一个材料分析过程和一个模拟探究过程,这两个过程有助于学生对“生物进化原因”的获得。因此,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这一部分。课程进行的方式可以通过活动、讨论、谈话的方式完成。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述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事例。
2.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事例的分析,提高运用生物知识分析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2.通过模拟“保护色形成过程”的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生物进化事例的分析,形成环保意识,以及环保的重要意义。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简述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事例。
2.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难点:
由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媒体
有关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颜色变化的图片及资料的多媒体课件;有关保护色的多媒体课件;彩色布料或彩纸(单色);彩色小纸片(大量)。
六、教学策略
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的分析,首先让学生阅读英国蔓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真实事例,让学生分析:
1.在1850年,为何浅色桦尺蠖的数量多?这于环境有何关系?
2.在1950年,深色的桦尺蠖为何占多数?这时环境有何特点?与环境有什么关系?
然后结合科学家的实验,通过学生讨论,加深对生物进化的认识。
组织学生开展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活动,进行探究活动时:
1.组织同学严肃认真、相互配合,统一听从组长的指挥。
2.彩色布料最好采用单一的布料,有利于结果的分析。
3.彩色小纸片的选择应该多样化,其中之一最好与彩色布料的颜色一致或相近。
4.实验时要把自己当成捕食者,选取彩色的小纸片时,一定不要特意寻找某一种颜色的小纸片。
并保证实验活动的成功,通过探究,从感性上认识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七、案例
[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对于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我们有了简单的了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复习上节课的有关内容。
注:教师打开投影片
投影片:
根据动植物进化的大致过程,试总结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
(学生回答)
学生1: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的。在漫长的进化教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种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绝灭。各种生物在进化教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注:对学生的回答未完整的,教师可让其他同学完善、补充。最后对全体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鼓励性、赞赏性的评价。
[讲授新课]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生物进化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物种的产生和老物种的灭绝。这是为什么呢?
注: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并板书。
多媒体课件:(有关内容)
先播放对照图片,图下为相关资料及讨论题。
(资料内容)
18世纪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山清水秀,绿树成荫,那里的森林及农田生活着一种桦尺蠖(huà),其成虫是一种飞蛾,其名为椒花蛾。它们夜间活动,白天休止,通常栖息在有地衣覆盖的树干和石块上。到1848年,有关椒花蛾的报道都是浅色的。直到1850年在英国工业中心曼彻斯特才第一次报道有黑色型突变。随着英国工业化的日益扩大,烟尘和废气开始污染工业城市和近郊,使地衣不能生长而树皮裸露,椒花蛾栖息的背景由浅色地衣变为深色树干,于是黑色椒花蛾逐渐增加,在曼彻斯特达到90%以上,而在未受污染的农业区主要仍是浅色型。科学家们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先数量相等的浅色的桦尺蠖和深色的桦尺蠖同时放到树干上,然后用望远镜观察到树干上所发生的情况。一群爱吃桦尺蠖的鸟儿飞过之后,他们发现,浅色桦尺蠖所剩无几,而大部分深色桦尺蠖却逃过了这场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