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文学 > 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望蓟门原文翻译及练习题

2017-12-07 15:29:13
|俊炯

  《望蓟门》意境辽阔雄壮,充满阳刚之美,带有浓郁的盛唐时期的慷慨之气,写景状物中又寄寓着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投身疆场为国立功的壮志,是一篇催人奋进的爱国主义乐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望蓟门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望蓟门

  《望蓟门》原文

  唐代: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登上燕台眺望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

  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的曙光映照着旌旗飘动。

  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

  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注释

  ⑴蓟门:在今北京西南,唐时属范阳道所辖,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

  ⑵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客:诗人自称。

  ⑶笳: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类似于笛子的管乐器,此处代指号角。

  ⑷三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这里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危旌:高扬的旗帜。

  ⑸烽火:古代用于军事通信的设施,遇敌情时点燃狼粪,以传警报。

  ⑹投笔吏:汉人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 间。”后终以公封定远侯。

  ⑺论功:指论功行封。请长缨:汉人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被南越相所杀,年仅二十余。

  ⑧一去:一作“一望”。

  ⑨危旌:高扬的旗帜。

  练习题

  (1)“燕台一去客心惊”,结合全诗分析“客心”因何而“惊”?(3分)

  (2)尾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3)这首诗以“望蓟门”为题,请具体说明全诗是如何紧扣“望”字来写的?(4分)

  参考答案

  (1)一是汉将营内,昂扬之声震天,令人惊叹;二是万里荒野,积雪奇寒,而曙色里军旗高悬,猎猎飘扬,令人震撼;三是烽火燃处,三光交织,壮伟异常;边疆重镇,带山襟海。攻守兼备,令人感奋。(3点每点1分,意对即可)

  (2)运用(汉吏班超投笔从戎、书生终军请缨杀敌的)典故。(1分)表现了诗人要效法古人,请缨上阵,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2分)(意对即可)

  (3)全诗扣“望”字展开,前三联写“望”中所见,首联起句“燕台”,是“望”的出发点,二句写凭高远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唐朝将士的座座军营。颔联是临台俯望:万里雪原,寒光闪闪;曙光初照,军旗猎猎。颈联先写仰望(“向前望”亦可):沙场的烽火把胡地和头顶的明月连在一起,极写军情紧急;再写向周围望:蓟城重镇,山海拱卫,稳如磐石。尾联抒“望”中所感,表达报国之志,格调高昂。(只答“前三联写‘望’中所见,尾联写‘望’中所感”,无分析的最多可给2分)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74
c
id
426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