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文学 > 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李商隐《凉思》古诗赏析 《凉思》古诗鉴赏答案

2019-11-07 08:47:10
|小洁2

  《凉思》由李商隐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是一首因时光流逝,对凉秋而怀旧的诗。流露作者盼望友人来信,却大失所望之心情,最终竟怀疑对方已有新交,唯恐为人所弃。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古诗吧。

  《凉思》

  作者:李商隐

  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凉思》【注解】

  ①槛:栏杆。蝉休:蝉声停止,指夜深。

  ②北斗:指客所在之地。南陵:今安徽南陵县。指作者怀客之地。寓使:指传书的使者。

  ③占梦:占卜梦境。新知:新的知交。

  ④永怀:长思。

  ⑤倚立:意谓今日重立槛前,时节已由春而秋。

  ⑥北斗:指客所在之地。南陵:今安徽东南。占梦:卜问梦境。

  《凉思》【韵译】

  当初你离去时春潮漫平栏杆;如今秋蝉不鸣露水挂满树枝。

  我永远怀念当时那美好时节;今日重倚槛前不觉时光流逝。

  你北方的住处象春天般遥远;我在南陵嫌送信人来得太迟。

  远隔天涯我屡次占卜着美梦;疑心你有新交而把老友忘记。

  《凉思》【评析】

  这是写诗人初秋夜晚的一段愁思。

  首联写愁思产生的环境。访客已经离去,池水涨平了栏槛,知了停止噪鸣,清露挂满树枝,好一幅水亭秋夜的清凉图景!但是,诗句的胜处不光在于写景真切,它还细致地传达出诗人心理感受的微妙变化。如“客去”与“波平槛”,本来是互不相关的两件事,为什么要连在一起叙述呢?细细推敲,大有道理。大凡人在热闹之中,是不会去注意夜晚池塘涨水这类细节的。只有当客人告退、孤身独坐时,才会突然发现:哟,怎么不知不觉间面前的水波已涨得这么高了!同样,鸣蝉与滴露也是生活里的常事,也只有在陡然清静下来心绪无聊时,才会觉察到现象的变化。所以,这联写景实际上反映了诗人由闹至静后的特殊心境,为引起愁思作了铺垫。

  第二联开始,诗人的笔触由“凉”转入“思”。永怀,即长想。此节,此刻。移时,历时、经时。诗人的身影久久倚立在水亭栏柱之间,他凝神长想,思潮起伏。读者虽还不知道他想的什么,但已经感染到那种愁思绵绵的悲凉情味。

  诗篇后半进入所思的内容。北斗星,因为它屹立天极,众星围绕转动,古人常用来比喻君主,这里指皇帝驻居的京城长安。兼春,即兼年,两年。南陵,今安徽繁昌县,唐时属宣州。寓,托。两句意思是:离开长安已有两个年头,滞留远方未归;而托去南陵传信的使者,又迟迟不带回期待的消息。处在这样进退两难的境地,无怪乎诗人要产生被弃置天涯、零丁无告的感觉,屡屡借梦境占卜吉凶,甚至猜疑所联系的对方有了新结识的朋友而不念旧交了。由于写作背景难以考定,诗中所叙情事不很了了。但我们知道李商隐一生不得志,在朝只做过短短两任小官,其余时间都漂泊异乡,寄人幕下。这首诗大约写在又一次飘零途中,缅怀长安而不得归,寻找新的出路又没有结果,素抱难展,托身无地,只有归结于悲愁抑郁的情思。“凉思”一题,语意双关:既指“思”由“凉”生,也意味着思绪悲凉。按照这样的理解,“凉”和“思”又是通篇融贯为一体的。

  此诗抒情采用直写胸臆的方式,不象作者一般诗作那样婉曲见意,但倾吐胸怀仍有宛转含蓄之处,并非一泻无余。语言风格疏郎清淡,不假雕饰,也有别于李商隐一贯的精工典丽的作风,正适合于表现那种凄冷萧瑟的情怀。大作家善于随物赋形,不受一种固定风格的拘限,于此可见一斑。

  【李商隐《凉思》诗新解】

  关于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诗《凉思》的主题,历来人们多认为是怀友之作。实际上,这是一首以女性口吻写的闺思诗,是诗人身居遥远的异乡思念妻子的诗。

  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诗《凉思》曰:“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关于这首诗的主题,清纪昀日:“起四句一气涌出。气格殊高,五句在可解不可解之间,然其妙可思。结句承‘寓使迟’来,言家在天涯,不知留滞之故,几疑别有新知也。”对主题是含糊其词“在可解不可解之间”。俞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云:“这是一首因秋凉而怀旧的诗”,“误以为别有新知,竟忘我故交。”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云:“疑误句,错误地疑心友人已有新知而将自己忘了。”章燮注疏《唐诗三百首》云:“疑其有新知,而遂忘故交”,“永怀,怀友人也。”王启兴、毛治中《唐诗三百首评注》去:“这首《凉思》从表面看,视诗人因秋凉而怀念友人之作,但从诗的结语来看。涉及的可能还是政治上的得失。”清代蘅塘退士编选。李明阳译注《唐诗三百首》日:“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初秋夜晚的一段愁思。友人自春一别,时至秋凉尚无音信,作者的思念之情不能自禁。几次因思而梦,因梦而占卜,甚至疑误友人可能是因有新交而忘掉老朋友了。”李淼译注的《唐诗三百首译析》云:“本诗是秋夜怀友之作。”

  关于主题。“新知”一词很重要。一般,把“新知”解释为“新朋友”是没错的。但是,在古代诗词中,“新知”不仅指新朋友,也指男子有了新的情人或妻子。例如:

  (1)南朝宋颜竣《淫思古意》云:“春风飞远方,纪转流思堂。贞节寄君子,穷闺妾所藏。裁书露微疑。千里问新知。君行过三稔,故心久当移。”

  (2)南朝梁王枢《至乌林村见采桑者因有赠》诗云“遥见提筐下。翩妍实端妙。将去复回身。欲语先为笑。闺中初别离。不许觅新知。空结茉萸带。敢报木兰枝。”

  (3)南朝梁元帝萧绎《树名诗》云“赵李竞追随。轻衫露弱枝。杏梁始东照,枯火未西驰。香因玉钏动,佩逐金衣移。柳叶生眉上,珠珰摇鬓垂。逢君桂枝马。车下觅新知。”

  (4)南朝梁王僧孺《为何库部旧姬拟蘼芜之句诗》云:“出户望兰薰,褰帘正逢君。敛容裁一访,新知讵可间。新人含笑近,故人含泪隐。妾意在寒松,君心逐朝槿。”

  (5)南朝梁王筠《代牵牛答织女》诗曰:“新知与生别,由来傥相值。如何寸心中,一霄怀两事。欢娱未缱绻,倏忽成离异。终日遥相望,祗益生愁思。犹忆今春悲,尚有故年泪。忽遇长河转。独喜凉飙至。奔情翊凤轸,精阿警龙辔。”

  (6)唐孙光宪词《酒泉子》:“敛态窗前,袅袅雀钗抛颈。燕成双,鸾对影,耦新知。玉纤澹指眉小山,镜中嗔共照。翠连娟,红缥缈,早妆时。”(全唐词)

  (7)宋高似孙《莺啼序》云,

  “青旃报春来了,玉鳞鳞风旎。陈瑶席、新奏琳琅,窈窕来荐嘉祉。桂酒洗琼芳,丽景晖晖,日夜催红紫。湛青阳新沐,人声澹荡花里。

  光汛崇兰,坼遍桃李,把深心料理。共携手、蘅室兰房,奈何新恨如此。对佳时、芳情脉脉,眉黛蹙、羞搴琼珥。折微馨、聊寄相思,莫愁如水。 

  青苹再转,淑思菲菲,春又过半矣。细雨湿香尘。未晓又止。莫教一熄无聊,群芳壹叠。伤情漠漠,泪痕轻洗。曲琼桂帐流苏暖,望美人、又是论千里。佳期杳缈,香风不肯为媒,可堪玩此芳芷。春今渐歇,不忍零花,犹恋馀绮。度美曲、造新声,乐莫乐此新知。思美人兮,有花同倚。年华做了,功成如委。天时相代何日已。怅春功、非与他时比。殷勤举酒酬春,春若能留,口还亦喜。”

  而且,把“新知”解为新朋友时,诗人一般都会明言,不会隐晦,尤其是在题目中就能看出来,如:

  唐高正臣《晦日重宴》“芳辰重游衍,乘景共追随。班荆陪旧识,倾盖得新知。水叶分莲沼,风花落柳枝。自符河朔趣,宁羡高阳池。”

  唐骆宾王《秋夜送阎五还润州》:“通庄抵旧里,沟水泣新知。断云飘易滞,连露积难披。素风啼迥堞。惊月绕疏枝。无力励短翰,轻举送长离。”

  唐王昌龄《潞府客亭寄崔凤童》:“萧条郡城闭,旅馆空寒烟。秋月对愁客,山钟摇暮天。新知偶相访,斗酒情依然。一宿阻长会,清风徒满川。”

  刘长卿《送邵州判官往南一作皇甫冉诗》“看君发原隰,驷牡志皇皇。始罢沧江令,还随粉署郎。海沂军未息,河兖岁仍荒。征税人全少,榛芜虏近亡。新知行宋远,相望隔淮长。早晚裁书寄,银钩伫八行。”

  诸如此类,还有很多。思念朋友不必隐晦,更不必“疑误有新知”。我认为这是一首以女性口吻写的闺思诗。首联写景,客人已经离去,池水涨平了栏槛,蝉停止鸣叫,清露挂满树枝。刚刚还很热闹的环境瞬时安静下来,剩下女主人公独自一人,心境也变得凄凉起来。由景色的闹到“凉”,反映了女主人公由闹至静后的孤独凄凉心境,为下联引起愁思作了铺垫。所以,这联写景,实是写情,“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二联由“凉”转入“思”。女主人公独自一人久久倚立着水亭栏杆,凝神长想,一股愁思笼罩了她。第三联讲她久久倚立,原来是在思念自己很久都未回家的丈夫。而深切盼望的信使也久久不来,丈夫杳无音信。她只能屡屡借梦境占卜吉凶。思念丈夫之余,还有些担心。甚至猜疑丈夫久不回家是因为在外面有了新的情人而忘了自己。

  这是诗人身居遥远的异乡思念妻子的诗。李商隐对妻子的爱很真挚,他们结婚不到12年,妻子便死了。就是在那12年中,由于诗人到处飘泊,也不能和妻子经常团聚,因而对夫妻恩爱、相思情长就体会的更深、更强烈。同时诗人遭际坎坷,久在异乡漂泊,心境也很凄凉。在凄凉的境况中更加思念妻子,想象妻子此时的心境,大概也在思念自己,也许还会因为自己的长久羁旅不归且音信不通而有所猜疑。诗人以想象的笔触描写妻子的思念与凄凉心境,其实也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作者此时思念妻子想要回家而不能的凄凉心境。

  《凉思》【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858),男,汉族,字义山,故又称李义山,号玉溪生【玉谿(xi)生】、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于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进士及第。曾任弘农尉、佐幕 府、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因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身。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有《李义山诗集》。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最后抑郁寡欢而死,死后葬于郑州荥阳(今荥阳苜蓿洼村)。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李商隐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47年)进士及第。曾任弘农尉、佐幕府、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从此,李商隐便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山穷水尽的下滑趋势,而李商隐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

  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不过,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的现实的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县(今河南获嘉县)令。

  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有些诗可作多种解释,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现存约600首,特别是其中的无题诗堪称一绝。李商隐擅作七律和五言排律,七绝也有不少杰出的作品。清朝诗人叶燮在《原诗》中评李商隐的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他的格律诗继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传统,也有部分作品风格与杜甫相似。与杜甫相似,李商隐的诗经常用典,而且比杜甫用得更深更难懂,而且常常每句读用典故。此外,李商隐的诗词藻华丽,并且善于描写和表现细微的感情。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74
c
id
10008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