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文学 > 诗词鉴赏 > 古代诗人 >

唐代诗人的故事

2019-07-17 17:48:28
|润珊

  很多人都认为“诗必盛唐”,其实未必。施蛰存先生就认为,盛唐只是唐代政治、经济的全盛时期,而不是诗的,或者说文学的全盛时期。中唐五十多年,诗人辈出,无论在继承和发展两个方面,诗及其他文学形式,同样都呈现群芳争艳的繁荣气象。所以,施先生选盛唐诗人十六家,觉得已无可多选。但选中唐诗人二十五家,觉得还割爱了许多诗人。历史上的他们是什么样的人物呢?一起来看看吧!

  1.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玄宗和贵妃出游时,身边有一个十五岁的卫士,骑着御厩里的骏马,走在仪仗队的前列,气概非凡。他不读书,不识字,只会横行乡里,做违法的事,司隶校尉对他也无可奈何。这个卫士经过安史之乱,大约一二十年后,却成为一位著名的大诗人。这位诗人,便是韦应物。

  韦应物受王维、孟浩然影响很大,属于清淡一派,并且后来居上。施先生认为王、孟多具有陶渊明诗的仪表,而缺乏陶诗的精神。韦应物的诗反映的是品德极为高尚的人格,他的生活态度是任其自然,待人接物平和诚恳,所以韦应物是超过了王、孟而直接继承陶渊明的。一个“身作里中横”的无赖少年,到中年以后,却一变而为淡泊高洁的诗人,其一生颇令人回味。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两句出人意外,一般人想不到,但又觉得很自然,不像是苦心思索出来的,宋元以来公认是奇特之笔。苏东坡读了《寄全椒山中道士》后,曾和了一首。后人评论:东坡刻意学之,而终不似。盖东坡用力,韦公不用力;东坡尚意,韦公不尚意,微妙之诣也。

  2.韩翃

  《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翃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唐德宗即位以后,知制诰缺人,中书省提名两次,德宗都不允。只好请旨,应该让谁做这个官。德宗批道:“与韩翃。”

  当时另有一个江淮刺史韩翃,中书省不知道德宗要哪一个,便把两个韩翃的名单一起呈上。

  德宗便批道:“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翃。韩翃是由于自己的诗受到了皇帝赏识,最后做到大官。

  3.张籍

  《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初读此诗,以为是一位已婚女子接受另一男子的爱情,但终于又把明珠还给他,表示自己已婚,就不应当背弃丈夫,改适他人。其实,张籍这首诗的全题是“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难道张籍和李师道……

  不是的。李师道父、兄和李师道本人把持河北、山东北部地区前后四十年,是地方军阀,征聘张籍入其幕府。张籍知道李师道意图谋反,但又畏惧其威权,不敢得罪他,故意这样措辞,使李师道看了不至于发怒,明哲保身之意。后来李师道果然因为谋反被杀。

  4.刘禹锡

  《玄都观看花诗》:玄都观里花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在唐顺宗时,结交王叔文等进行“永贞革新”,触怒利益集团。宪宗即位后,将王叔文、刘禹锡、柳宗元等贬斥,即“二王八司马”事件。刘禹锡做了十年朗州司马,宰相本想起用他,这时他做了一首《玄都观看花诗》,讽刺执政官,于是又被放逐。过了多年才又召还,他又作了一首《重游玄都观》,执政官大不高兴,勉强任用,之后又将其排挤出去。

  刘禹锡和柳宗元的政治遭遇是一样的,但刘禹锡活了七十一岁,柳宗元只活了四十七岁。刘禹锡晚年还和白居易结为好友,白居易极口称赞刘禹锡的诗,称之为“诗豪”。

  5.张继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欧阳修说: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后人则从唐代诗人的诗句中找到很多诗人所听到的各地半夜钟声,范元实《诗眼》又从《南史》中找到半夜钟的典故,《石林诗话》也证明南宋时苏州佛寺还在夜半打钟。这样,欧阳修被认为少见多怪。

  北宋仁宗时的宰相王珪,曾写了这首诗刻在石碑上。到明代时,王珪这块石碑大概已经遗失,文征明再写,刻在石上。这块碑,到了清末字迹不清,由俞樾(俞曲园,章太炎的老师)又写刻了一块石碑。1936年,画家吴湖帆请诗人张溥泉也写刻了一块《枫桥夜泊》诗碑。张溥泉的大名也是“继”,请现代诗人张继写唐代诗人张继的诗,佳话!

  1939年抗日战争时,日本人想要俞樾写的那一块诗碑参加大阪举行的大东亚博览会。汉奸不敢做千古罪人,于是请苏州石师复刻了一块,足以乱真。后来不知为什么,这块复制品也没有去日本,至今仍留在南京。

  另外,施先生曾见到宋人笔记,称王珪写此诗碑时,正在服丧。而俞樾写此诗后,当年即下世。张溥泉写此诗后,越日即逝。此三事巧合如此,迷信者恐怕认为寒山寺诗碑很不吉利。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77
c
id
9126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