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文学 > 诗词鉴赏 > 诗歌大全 >

李白《横江词六首》原文_译文_创作背景

2021-04-06 08:39:15
|映卿2

  《横江词六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六首写景诗想象丰富奇特,意境雄伟壮阔,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下面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诗歌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李白《横江词六首》原文_译文_创作背景

  《横江词六首》原文

  唐代:李白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

  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

  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

  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

  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

  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人人都说横江好,但是我觉得横江地势险恶无比。这里能连刮三天大风,风势之猛烈能吹倒山峰。江中翻起的白浪有瓦官阁那么高。

  倒灌进长江的海水从横江浦向南流去,途中要经过浔阳。牛渚山北部突入江中,山下有矶,地势本就十分险要,马当山横枕长江,回风撼浪,船行艰阻。横江欲渡风波十分险恶,要跨渡这一水之江会牵动愁肠几万里。

  从横江向西望去,视线为横江的如山白浪所阻,望不到长安。汉江东边与扬子津相连。江中的白浪翻滚如山,如此险阻怎么能够渡过呢?狂风愁杀了将要出行的船夫。

  横江上常有急风暴雨至,汹涌的浪涛能把天门山劈成两半。钱塘江八月的潮水比起它来怎样呢?横江上的波涛好似连山喷雪而来。

  我在横江浦渡口的驿馆前受到了管理渡口的小吏的相迎,他向我指着东边,告诉我海上升起了云雾,大风雨即将来临。你这样急着横渡到底为了什么事情呢?如此大的风波危险,可不能出行啊!

  横江之上经常月晕起风,整日笼罩在风雾中,江里的海鲸东向,百川倒流。波涛大浪一起,声势浩大,三山都会被之摇动,横江水势湍急,千万不要轻易渡江,如果轻易而渡,将会有去无回。

  注释

  ⑴横江:横江浦,安徽和县东南,古长江渡口。

  ⑵道:一作“言”。

  ⑶一风三日吹倒山:一作“猛风吹倒天门山”。三日:一作“一月”。

  ⑷汉:一作“楚”;连:一作“流”。

  ⑸峭帆:很高的船帆。

  ⑹浙江:此指钱塘江。

  ⑺来:一作“东”。

  ⑻海云生:海上升起浓云。

  ⑼月:一作“日”。

  ⑽蹙:驱迫。回:倒流。

  ⑾公无渡河:古乐府有《公无渡河》曲,相传朝鲜有个“白首狂夫”渡河淹死,其妻追赶不及,也投河自尽。自尽前唱哀歌道“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当奈公何!”

  创作背景

  对于这组诗创作背景的看法,学界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上海复旦大学及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先后出版的《李白诗选》,均据此诗中“郎今欲渡缘何事”一语,认为“郎”乃古时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因此推定此诗乃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李白初出蜀时所写。李协民则认为这组诗是公元742年(天宝元年)秋李白由南陵奉诏赴京途中所作,诗中“显示当时李白初受玄宗信任,急欲上到西秦为玄宗效力,大展宏图”,而“白浪如山”的横江,却阻挡了去“西秦”的道路,可望而不可及,最急人,诗人把急切欲渡的心情写到了十二万分。而黄锡圭《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将此诗系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地点在当涂采石戍之横江馆前;何庆善也认为这组诗是“安史之乱爆发前夕的天宝十四年秋”所作,诗中的横江风波象征着“黑暗腐朽的政治局面”、“岌岌可危的国家命运”,寄寓着“大乱将兴、大祸将起、迫在眉睫的危急形势”。安旗先生则认为这组诗是公元753年(天宝十二载)秋天,李白由幽州归来南下宣城途中经横江浦时所作,认为横江风浪象征安禄山行将叛乱,寄寓着诗人对唐王朝危急形势的忧虑。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215
c
id
5692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