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文学 > 诗词鉴赏 > 古文典籍 >

世说新语·赏誉第八原文注释及翻译(2)

2012-11-28 16:04:00
|崔莹莹

  【译文】中军将军殷浩称道太常韩康伯说:“康伯年轻时就自视甚高,显然是超群出众的人才。当他发表意见时,他的言谈辞藻,处处都有情趣。”

  (91)简文道王怀祖:“才既不长,于荣利又不淡①,直以真率少许,便足对人多多许②。”

  【注释】①“才既”句:《晋书·王述传》载,王述(字怀租)年轻时性沉静,人以为痴。后任宛陵县令时,颇受赠遗,为州司所检。这大概就是这里说的内容。

  ②少许:一点儿。对:对当;相等。多多许:很多。

  【译文】简文帝称道王怀祖说:“才能又不突出,对名利又很热心,可是只凭着他那一点真诚直率,就足以抵得上别人很多很多东西。”

  (92)林公谓王右军云:“长史作数百语,无非德音,如恨不苦①。”

  王曰:“长史自不欲苦物。”

  【注释】①长史:指王濛,曾任司徒左长史。擅长清谈。如:而;却。苦:是说使别人无话可说,陷入困境。

  【译文】支道林和尚对右军将军王羲之说:“王长史说上几百句,无非是一些合乎仁德的话,遗憾的是不能困住人家。”王羲之说:“长史本来就不想困住人家。”

  (93)殷中军与人书,道谢万“文理转遭,成殊不易①。”

  【注释】①文理:文辞义理。《晋书·谢万传》说他“工言论,善属文”。

  【译文】中军将军殷浩给友人写信,称道谢万“文辞和义理变得刚劲有力了,取得这样的成就也很不容易。”

  (94)王长史云:“江思悛思怀所通,不翅儒域①。”

  【注释】①不翅:不啻,不止,不仅。儒域:儒学的领域。按:江思悛(quān)博览群书,综合儒学、道学,所以这里说不翅儒域。

  【译文】长史王濛说:“江思悛思想所贯通的,不止是儒学。”

  (95)许玄度送母,始出都,人问刘尹:“玄度定称所闻不①?”刘曰:“才情过于所闻。”

  【注释】①称(chèn):相称。

  【译文】许玄度为送他母亲,初到京都来,有人问丹阳尹刘真长:“玄度究竟和传闻相称不相称?”刘真长说:“他的才华超过了传闻。”

  (96)阮光禄云:“王家有三年少:右军,安期、长2 豫①。”

  【注释】①安期:王应,字安期。参看《识鉴》第15 则注①。长豫:王悦,字长豫。参看《德行》第29则注①。按:安期、长豫和王羲之(字逸少,曾任右军将军)是同一家族的,是诸多年少中选拔出来称道的。

  【译文】光禄大夫阮裕说:“王家有三少年:逸少、安期、长豫。”

  (97)谢公道豫章①:“若遇七贤,必自把臂入林②。”

  【注释】①豫章:指谢鲲,字幼舆,曾任豫章太守。喜好道学,不修边幅。放荡不羁。②七贤:指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贤。参看本篇第29 则注①。把臂:拉着手,表示亲密的意思。按:这句指谢鲲也会成为七贤一类的人。

  【译文】谢安称道豫章太守谢鲲说:“他如果遇到竹林七贤,一定会手拉手地进入竹林。”

  (98)王长史叹林公:“寻微之功,不减辅嗣①。”

  【注释】①寻微:探索深奥微妙的玄理。辅嗣:王粥,字辅嗣。参看《文学》第6 则注②。按:支道林是和尚,也潜心玄学,是当时的名僧。

  【译文】长史王濛赞赏支道林说:“他探索玄理的功力,不亚于王辅嗣。”

  (99)殷渊源在墓所几十年①。于时朝野以拟管、葛,起不起,以卜江左兴亡②。

  【注释】①“殷渊源”句:殷浩,字渊源,年轻时就有美名,善谈玄理。曾出任官职,后称病,隐居在祖坟的陵园中,将近十年。几(jī),将近。

  ②管、葛:管指管仲,春秋时人,辅助齐桓公成为霸主;葛指诸葛亮,两人都是古代名相。“起不起”句:起,指出来做官。殷浩素有盛名,江左人士认为他有宰相之才,他的出仕与否,关系着东晋的兴亡。

  【译文】殷渊源在陵园中住了将近十年。在这期间,朝廷内外的人士都把他比做管仲和诸葛亮,看他出仕还是退隐,来预测东晋政权的兴衰存亡。

  (100)殷中军道右军“清鉴贵要①”。

  【注释】①清鉴贵要:清鉴,指清高、有鉴识;贵要,指尊贵扼要。

  【译文】中军将军殷浩称道右军将军王羲之“清高,有精辟的见解,而且尊贵,能抓住要点。”

  (101)谢太傅为桓公司马①。桓诣谢,值谢梳头,遍取衣帻。桓公云:“何烦此!”因下共语至瞑②。既去,谓左右曰:“颇曾见如此人不?”【注释】①“谢太傅”句:谢安四十多岁时,仍隐居会稽。征西大将军桓温请他出任司马,他才离家赴任。

  ②下:指下堂到谢安梳头的地方去。

  【译文】太傅谢安出任桓温手下的司马。有一次,桓温到谢安那里去,正碰上谢安在梳头,谢安就匆忙去取衣服、头巾来穿戴。桓温说:“何必为这事麻烦!”便下堂去和他一直谈到晚。桓温出门后,问随从:“你们可曾见过这样的人吗?”

  (102)谢公作宣武司马,属门生数十人于田曹中郎赵悦子①。悦子以告宣武,宣武云:“且为用半”。赵俄而悉用之,曰:“昔安石在东山,缙绅敦逼,恐不豫人事②。况今自乡选,反违之邪?”

  【注释】①田曹中郎:掌管农事的官。

  ②“昔安石”句:据《晋书·谢安传》载,谢安隐居会稽时,扬州刺史厦冰想请他任职,“累下郡县敦逼,不得已赴召,月余告归。”缙(jìn)绅,指官员。豫,参加。

  【译文】谢安出任桓温的司马时,把几十个门生托付给田曹中郎赵悦子安排职位。悦子把这事告诉桓温,桓温说:“姑且用他一半人。”赵悦子不久就把这些人全部录用了,他说:“过去安石在东山隐居时,郡县的官员敦促、逼迫他出仕,唯恐他不过问政事。况且现在是他自己从家乡选来的人,怎么反而不依从他呢?”

  (103)桓宣武表云:“谢尚神怀挺率,少致民誉①。”

  【注释】①神怀挺率:指胸怀正直坦率。

  【译文】桓温上奏章说:“谢尚胸怀正直坦率,年轻时就得到众人的赞誉。”

  (104)世目谢尚为令达①,阮遥集云:“清畅似达②。”或云:“尚自然令上。”

  【注释】①令达:指品德美好,心胸旷达。

  ②清畅:指德行高尚,通达事理。

  【译文】世人评论谢尚是美好旷达。阮遥集说他:“高尚通达,类似旷达。”又有人说:“谢尚是不做作、美好,优异。”

  (105)桓大司马病,谢公往省病,从东门入①。桓公遥望,叹曰:“吾门中久不见如此人!”

  【注释】①桓大司马:桓温在晋哀帝隆和初年,加侍中、大司马职,其时谢安早已离开桓温幕府。【译文】大司马桓温有病,谢安去探病,从东门进去。桓温远远望见,叹息说:“我家里很久不见这样的人了!”

  (106)简文目敬豫为朗豫①。

  【注释】①朗豫:指本性开朗,心情和悦。

  【译文】简文帝评王敬豫是开朗而且心气和悦。

  (107)孙兴公为厦公参军,共游白石山,卫君长在坐。孙曰:“此子神情都不关山水,而能作文①。”庾公曰:“卫风韵虽不及卿诸人,倾倒处亦不近②。”孙遂沐浴此言③。

  【注释】①“此子”句:不关山水是讥议,会欣赏山水才是名士风流。

  ②风韵:风度韵味。近:浅近;平常。

  ③沐浴:指浸润其中。

  【译文】孙兴公任庚亮的参军时,和庾亮一起去游白石山,卫君长也在场。孙兴公说:“此君神情一点也不关心山水风景,却能做文章。”庾亮说:“卫君长风度韵味虽然比不上你们这些人,可是令人心悦诚服的地方也很突出。”孙兴公于是就反复吟味这句话,深受教育。

  (108)王右军目陈玄伯:“垒块有正骨。”①【注释】①陈玄伯:陈泰,字玄伯。参看《方正》第8 则,垒块:块垒,郁积在心中的愤慨。【译文】右军将军王羲之评陈玄伯:“有愤慨,有骨气。”

  (109)王长史云:“刘尹知我,胜我自知①。”

  【注释】①“王长史”句:据《晋书·王濛传)载,王濛和刘惔很友好,“惔常称濛性至通,而自然有节”,王濛就说了这句话。

  【译文】长史王濛说:“刘尹了解我,胜过我对自己的了解。”

  (110)王、刘听林公讲,王语刘曰:“向高坐者,故是凶物①。”复更听,王又曰:“自是钵钎后王、何人也②。”

  【注释】①高坐:讲席。凶物:凶恶的人,指违背佛法的人。

  ②“自是”句:意指佛教徒中的王粥、何晏。王、何二人是著名的玄学家(参看《文学)第6则注①②),支道林也善谈玄理,所以把他比做王、何。钵釪(bō yú),即钵孟,和尚用的饭碗,这里拂佛教徒。

  【译文】王濛、刘惔听支道林和尚宣讲时,王濛对刘惔说:“在讲坛上的人,原来是个违背佛法的。”再听下去,王濛又说:“原来是佛门后世中的王粥、何晏啊。”

  (111)许玄度言:“《琴赋》所谓‘非至精者,“不能与之析理’,刘尹其人①;‘非渊静者,不能与之闲止’,简文其人②。”

  【注释】①《琴赋》:作者是魏朝的嵇康。之:原文是指琴,这里用以指人。“刘尹”句:指刘惔是至精的人。刘惔精通道学,善谈玄理,受到名流敬重。

  ②渊静:沉静。闲止:闲居,安居无事。简文:据《晋书·简文帝纪》载,他“清虚寡欲,尤善玄言”,所以这里用渊静来评价他。

  【译文】许玄度说:“《琴赋》里说的‘不是最精通的人,不能同他一起辨析事理’,刘尹就是这样的人;‘不是沉静的人,不能同他一起安居’,简文帝就是这样的人。”

  (112)魏隐兄弟少有学义①。总角诣谢奉,奉与语,大说之,曰:“大宗虽衰,魏氏已复有人②。”

  【注释】①学义:学识。

  ②大宗:尊称宗族。

  【译文】魏隐兄弟年轻时就有学识。小时候去拜见谢奉,谢奉和他们谈话,非常喜欢他们的谈吐,说:“魏氏宗族虽然已经衰微,但是又有了继承人了。”(113)简文云:“渊源语不超诣简至,然经纶思寻处,故有局陈①。”

  【注释】①超诣:造诣很高。简至:简练;简要。经纶:整理丝线,编成绳子,比喻组织,处理。局陈:局阵,布局。

  【译文】简文帝说:“殷渊源的清谈造诣不高,也不简练,可是他认真斟酌、思考过的话,的确也很有章法。”

  (114)初,法汰北来,未知名,王领军供养之①。每与周旋行来,往名胜许,辄与俱②。不得汰,便停车不行。因此名遂重。

  【注释】①法汰:和尚名。当时北方受外族侵扰,法汰渡江到扬州。王领军:王洽,字敬和。王导的儿子,曾任吴郡内史,后召为中领军,寻加中书令,他没有接受任命。

  ②行来:来往。

  【译文】当初,法汰从北方来到南方的时候,还不出名,由中领军王洽供养。王洽常常和他应酬来往,到名胜地方出游,总是和他一起去。如果法汰没有来,王洽就停车不走。因此法汰的声望便大起来了。

  (115)王长史与大司马书,道渊源“识致安处,足副时谈①。”

  【注释】①识致安处:有见识情趣,安适地居住、生活。

  【译文】长史王濛给大司马桓温一封信,评论殷渊源“有见识,有情致,又悠闲自得,足以符合当代的评论。”

  (116)谢公云:“刘尹语审细①。”

  【注释】①审细:精密细致。按:有评刘谈“言必珠玉”,这就是审细的结果。

  【译文】谢安说:“刘尹的谈论精密细致。”

  (117)桓公语嘉宾:“阿源有德有言,向使作令仆,足以仪刑百撰①。

  朝廷用违其才耳②!”

  【注释】①阿源:指殷渊源。仪刑:仪式法则,这里指做榜样。百揆:百官。

  ②“朝廷”句:殷渊源好道学,善清谈,本非将才。可是朝廷想平定中原,竟任他为中军将军、都督五州军事,举兵北征,结果大败。

  【译文】桓温对郗嘉宾说:“阿源德行高洁,善于清谈,当初如果让他做辅粥大臣,足以成为百官的榜样。只是朝廷不按他的才能任用他啊!”

  (118)简文语嘉宾:“刘尹语末后亦小异,回复其言,亦乃无过。”

  【译文】简文帝对郗嘉宾说:“刘尹的清谈到后来也和以前稍有不同,但是反复回味他的话,却也没有错。”

  (119)孙兴公。许玄度共在白楼亭,共商略先往名达①。林公既非所关,听讫,云:“二贤故自有才情。”

  【注释】①商略:品评;评论。名达:贤达。

  【译文】孙兴公。许玄度一起在白楼亭上,共同品评先前的贤达。既然不是支道林所关心的事,听完后,他只说:“两位贤才的确有才华。”

  (120)王右军道东阳:“我家阿林,章清太出①。”

  【注释】①东阳:即下文的阿林,林应是临,指王临之,曾任东阳大守,与王羲之是同一家族的。

  【译文】右军将军王羲之评论东阳太守王临之说:“我们家的阿临,显明,高洁,甚为突出。”

  (121)王长史与刘尹书,道渊源“触事长易。”

  【译文】长史王濛给丹阳尹刘淡写信,评论殷渊源说:“他处事经常很平和。”

  (122)谢中郎云:“王脩载乐托之性,出自门风①。”

  【注释】①乐托:同“落拓”,豪放,不拘小节。门风:指一家世代流传的准则、风习,犹家风。【译文】从事中郎谢万说:“王脩载那种豪放不羁的性格,是来自他的家风。”

  (123)林公云:“王敬仁是超悟人。”

  【译文】支道林说:“王敬仁是个超脱、有悟性的人。”

  (124)刘尹先推谢镇西,谢后雅重刘,曰:“昔尝北面①。”

  【注释】①北面:脸朝北,表示师事对方。

  【译文】丹阳尹刘惔先推崇镇西将军谢尚;谢尚后来也很推重刘惔,说:“过去我曾经向他学习过。”

  (125)谢太傅称王脩龄曰:“司州可与林泽游。”①【注释】①王脩龄:王胡之,字脩龄,朝廷曾召为司州刺史,还没有就任就病死了。故下文称他为司州。他常不问世事,追求清高。

  【译文】太傅谢安称赞王脩龄说:“司州这个人,可以和他一起隐居,纵情山水之间。”

  (126)谚曰:“扬州独步王文度,后来出人郗嘉宾①”。

  【注释】①“扬州”句:(晋书·王坦之传)载:”时人为之语曰:‘盛德绝伦郗嘉宾,江东独步王文度。’”独步,超群出众;独一无二。

  【译文】谚语说:“扬州的独特人才是王文度,超越常人的后起之秀是郗嘉宾。”(127)人问王长史江虨兄弟群从,王答曰:“诸江皆复足自生活。”①【注释】①群从:指堂房兄弟子侄辈。据载,江虨和弟弟、堂弟都有德行,知名于世。生活:生存;自立。

  【译文】有人问长史王濛关于江虨兄弟和堂兄弟的情况,王濛回答说:“江氏诸人都完全能够自立。”

  (128)谢太傅道安北①:“见之乃不使人厌,然出户去不复使人思。”

  【注释】①安北:指王坦之,死后追赠安北将军。他坦率直言,曾经苦谏过谢安。【译文】太傅谢安评论安北将军王坦之说:“见到他却也不让人生厌,可是走了以后也不再让人思念他。”

  (129)谢公云:“司州造胜遍决①。”

  【注释】①造胜:指造胜境,能深入优美的境界。按:司州刺史王胡之喜欢玄言,年轻时就有声誉。遍决:指全面排除疑难。

  【译文】谢安说:“司州谈玄能到达胜境,遍决疑难。”

  (130)刘尹云:“见何次道饮酒,使人欲倾家酿①。”

  【注释】①“见何”句:《晋书·何充传》说何充(字次道)能饮酒,并注明:“言其能温克也”。温克,是指喝醉酒后能温和、控制自己。因此刘惔才有欲倾家酿之叹。又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晋人所谓见何次道,令人欲倾家酿,犹云欲倾竭家货以酿酒饮之也。”

  【译文】丹阳尹刘惔说:“看见何次道喝酒,让人想把家产都用来酿酒喝。”

  (131)谢太傅语真长:“阿龄于此事故欲太厉①。”刘曰:“亦名士之高操者。”

  【注释】①阿龄:王胡之,字脩龄,清廉简约.以有操守、有风采自居。故欲:好像。【译文】太傅谢安告诉刘真长说:“阿龄对这件事好像太严肃了。”刘真长说:“他也是名士里面有高尚操守的人。”

  (132)王子猷说:“世目士少为朗,我家亦以为彻朗①。”

  【注释】①我家:我。

  【译文】王子猷解释说:“世人评论祖士少是开朗,我也认为是通达。开朗。”

  (133)谢公云:“长史语甚不多,可谓有令音①。”

  【注释】①长史:指王濛。王濛善清谈,谈论简练而且抑扬顿挫。令音:优美的言辞。【译文】谢安说:“长史的话很少,可以说是言辞优美。”

  (134)谢镇西道敬仁①:“文学镞镞,无能不新②。”

  【注释】①敬仁:王脩,字敬仁,是王濛的儿子,起家著作郎、琅邪王文学(文学是官名,王国置文学,掌校典籍,侍奉文章),有异才,为时贤所重。

  ②文学:辞章才学。镞镞:形容突出。

  【译文】镇西将军谢尚评论王敬仁:“辞章才学,卓然不群,没有哪一种才能不是新奇的。”

  (135)刘尹道江道群:“不能言而能不言①。”

  【注释】①能不言:指能以不言胜人。

  【译文】丹阳尹刘惔称道江道群:“虽不擅长言辞,却善于不发言。”

  (136)林公云:“见司州警悟交至,使人不得住,亦终日忘疲①。”

  【注释】①警悟:机敏、领悟。

  【译文】支道林说:“看到王司州的清谈机敏和悟性递相涌现的时候,真使人不愿停下来,听一整天也不觉得疲劳。”

  (137)世称苟子秀出,阿兴清和①。

  【注释】①苟子:王脩,字敬仁,小名苟子。阿兴:王蕴,字叔仁,小名阿兴,是王脩的弟弟。【译文】世人称赞苟子优美杰出,阿兴清静平和。

  (138)简文云:“刘尹茗柯有实理①。”

  【注释】①茗柯:柯,宋人校记说一作“打”,又作“仃”。茗仃,是连绵词,即酩酊、懵懂。按:这句是说刘惔表面像是湖涂,而谈理却很充分。

  【译文】简文帝说:“刘尹外表像是湖涂、谈论起来却有根充分的道理。”

  (139)谢胡儿作著作郎,尝作《王堪传》①。不谙堪是何似人,咨谢公②。谢公答曰:“世胄亦被遇③。堪,烈之子,阮千里姨兄弟,潘安仁中外④,安仁诗所谓‘子亲伊姑,我父唯舅⑤。’是许允婿。”

  【注释】①“谢胡儿”句:谢胡儿是谢朗,小名胡儿,谢安的侄儿(参看《言语》第71 则)。著作郎任职时要撰写一篇名臣传,所以谢朗虽不熟悉王堪,也要写。

  ②诸(ān):熟悉。何似:何如。

  ③世胄:王堪,字世胄,曾任车骑将军,后被害,追赠太尉。

  ④中外:中表,指中表兄弟。

  ⑤“子亲”两句:大意指你的母亲是我的姑母,我的父亲是你的舅舅。伊、唯,都是加强肯定的助词。按:谢安所以遍举姻亲,是因为晋代重视婚姻门第。

  【译文】谢胡儿担任著作郎一职,曾经写过一篇《王堪传》。他不知道王堪是什么样的人,就去问谢安。谢安回答说:“世胄也曾得到过君主的重用。王堪是王烈的儿子,是阮千里的姨表兄弟,潘安仁的姑表兄弟,就是潘安仁诗里所说的‘子亲伊姑,我父唯舅’。他是许允的女婿。”

  (140)谢太傅重邓仆射①,常言:“天地无知,使伯道无儿②。”

  【注释】①邓仆射:邓攸,字伯道,渡江避难途中为了保全弟弟的儿子,抛弃了自己的儿子,以至绝了后代。后官至尚书左仆射。参看(德行》第28 则。

  ②无知:没有知觉。

  【译文】太傅谢安很敬重左仆射邓伯道,曾说:“者天没长眼睛,竟使伯道绝后。”(141)谢公与王右军书曰:“敬和栖托好佳①。”

  【注释】①敬和:王洽,字敬和,是王导的儿子中最知名的。曾任建武将军。多国内史,不久加中书令,和晋穆帝关系密切。栖托:安身;寄托。

  【译文】谢安给右军将军王羲之的信中说:“敬和的寄托处很美妙。”

  (142)吴四姓旧目云①:“张文,朱武,陆忠,顾厚。”

  【注释】①吴四姓:吴郡有张、朱、陆、顾四姓,三国时,四姓人才兴旺。

  【译文】从前评论吴郡四姓说:“张家出文人,朱家出武官,陆家忠诚,顾家敦厚。”

  (143)谢公语王孝伯:“君家蓝田,举体无常人事。”①【注释】①王孝伯:王恭,字孝伯。蓝田:指蓝田县侯王述(字怀祖)。王述最性急。年轻时性沉静,被认为痴呆。他和王孝伯同族。举体:全身。

  【译文】谢安对王孝伯说:“你们家的蓝田,所做的事全都和普通人不同。”

  (144)许掾尝诣简文,尔夜风恬月朗,乃共作曲室中语①。襟怀之咏,偏是许之所长,辞寄清婉,有逾平日②。简文虽契素,此遇尤相咨嗟,不觉造膝,共叉手语,达于将旦③。既而曰:“玄度才情,故未易多有许!”【注释】①许掾:许询,字玄度。参看《言语)第69 则注①。曲室:密室。

  ②辞寄:言辞、寄托。③契素:情意相投。造膝:两人膝相接,表示亲近。又手:交手;执手。【译文】许玄度曾经去谒见简文帝,那一夜风静月明,两人就一起到密室中清谈。抒发胸怀,这是许玄度最擅长的,他的言辞和寄情托意都清新婉约,超过了平时的谈论。简文帝虽然一向和他情趣相投,这次会面却更加赞赏他,言谈中两人不觉愈靠愈近,促膝相谈,执手共语,一直谈到天快亮了。事后简文帝说:“像玄度这样的才华,确实是不易多得啊!”

  (145)殷允出西,郗超与袁虎书云:“子思求良朋,托好足下,勿以开美求之①。”世目袁为“开美”,故子敬诗曰:“袁生开美度”②。

  【注释】①殷允:字子思,故下文直称子思。托好:交好。开美:开朗美好。按:袁虎是一代文宗,有超群之才,文章绝美,且性格刚强正直。

  ②“故子敬”句:子敬是王献之的字,这句诗大意指袁虎有开美的气度。【译文】殷允到京都去,郗超给袁虎写信说:“子思要寻找好友,来和您结交,请不要用开美这样的标准来要求他。”世人评论袁虎为“开美”,所以王子敬有诗说:“袁生开美度。”

  (146)谢车骑问谢公:“真长性至峭,何足乃重①?”答曰:“是不见耳②。阿见子敬,尚使人不能已③。”

  【注释】①峭:严厉。

  ②是不见耳:按:刘真长逝世时,谢玄还是幼年,所以没见过。谢安认为谢玄没见过刘真长,所以这样说。

  ③“阿见”句:指对王子敬尚且敬重,何况是对刘真长呢。阿,我。

  【译文】车骑将军谢玄问谢安道:“真长禀性最严厉,哪里值得如此敬重他?”

  谢安回答说;“你是没见过他罢了。我看见子敬,还使人情不自禁呢。”(147)谢公领中书监,王东亭有事,应同上省①。王后至,坐促,王、谢虽不通,太傅犹敛膝容之②。王神意闲畅,谢公倾目③。还谓刘夫人曰:“向见阿瓜,故自未易有,虽不相关,正是使人不能已已④。”

  【注释】①中书监:官名,掌管机要,是中书省的长官。王东亭:王珣,字元琳,是王导的孙子,封东亭侯。曾任黄门侍郎。

  ②“王、谢”句:王珣兄弟原为谢家女婿,后两家有了摩擦,便绝婚,终于成了仇家。③倾目:斜着眼睛看,等于注目。

  ④阿瓜:指王珣,他的小名,一是法护,一是阿瓜。已已:第一个“已”,解为停止,第二个“已”,是语气词,用法用”矣”。

  【译文】谢安兼任中书监的时候,东亭侯王珣有公事,须要同他一起坐车上中书省。王珣来晚了,由于座位紧挨着,王、谢两家虽然不来往了,太傅谢安还是收紧腿留出地方给王珣坐。王珣神态闲适自在,使得谢安对他倾心注目。后来谢安回到家里对妻子刘夫人说:“刚才看见阿瓜,确是个不易得的人物,虽然和他不相关了,还是使人心情不能平静下来。”

  (148)王子敬语谢公:“公故萧洒①。”谢曰:“身不萧洒。君道身最得,身正自调畅②。”

  【注释】①萧洒:同“潇洒”,豁达不拘束的样子。

  ②调畅:指精神和适,心情舒畅。

  【译文】王子敬对谢安说:“您确是风度潇洒。”谢安说:“我不潇洒。您评论我是最合适的,我只是襟怀和适、舒畅。”

  (149)谢车骑初见王文度①,曰:“见文度,虽萧洒相遇,其复愔愔竟夕②。”

  【注释】①王文度:王坦之,字文度,反对世俗的放纵和不学儒学的风气。

  ②愔愔(yīn yīn):安详和悦的样子。

  【译文】车骑将军谢玄初次见到“王文度,对人说:“我觉得文度这人,虽然用潇洒的态度来对待他,他也仍旧整晚态度温和,举止安详。

  (150)范豫章谓王荆州①:“卿风流俊望,真后来之秀②。”王曰:“不有此舅,焉有此甥!”

  【注释】①“范豫”句:范豫章指范宁,曾任豫章太守。王荆州,王忱,曾任荆州刺史。王忱的母亲是范宁的妹妹,所以王称范为舅。

  ②风流俊望:风雅、有根高的声望。

  【译文】豫章太守范宁对荆州刺史王忱说:“你很风雅,声望过人,真是后起之秀。”王忱说:“如果没有这样的舅舅,哪里会有这样的外甥!”

  (151)子敬与子猷书①,道:“兄伯萧索寡会,遇酒则酣畅忘反,乃自可矜②。”

  【注释】①“子敬”句:王献之字子敬,其兄王徽之字子猷,都是王羲之的儿子。子猷有才而放荡不羁,做官而不管事。

  ②兄伯:哥哥。萧索:淡漠。寡会:寡合,指本性很少能与流俗相合。

  【译文】王子敬给王子猷的信上说:“兄长为人淡泊,不随流俗,看到酒便尽兴痛饮,流连忘返,这确是值得骄傲的。”

  (152)张天锡世雄凉州,以力弱诣京师,虽远方殊类,亦边人之桀也①。闻皇京多才,钦羡弥至。犹在渚住,司马著作往诣之,言容鄙陋,无可观听②。天锡心甚悔来,以遐外可以自固③。王弥有俊才美誉,当时闻而造焉④。既至,天锡见其风神清令,言话如流,陈说古今,无不贯悉。又谙人物氏族中来,皆有证据⑤。天锡讶服。

  【注释】①“张天锡”句:张天锡占据凉州,继承前凉政权,后投降苻坚,在苻坚的弟弟符融手下任征南司马。到泥水之战苻坚大败时,他又逃归晋朝(参看《言语》第94 则注①)。所以这里说的“以力弱诣京师”,并非事实,只是掩盖之辞。其次,张天锡是汉代张耳的后代,是安定郡(今甘肃省东部一带)人,并非远方殊类。雄,称雄,凭武力统治。

  ②渚(zhu):指江边码头。司马著作:未详,可能是姓司马、任著作郎的。③“天锡”句:所谓“心甚悔来”,并非事实。张天锡所占领的凉州被前秦苻坚吞并;他投降苻坚,而苻坚又大败,不得已才归顺晋朝。遇外,边远地区。

  ④王弥:王珉,小名僧弥。

  ⑤中来:一说当是“中表”之误。

  【译文】张天锡世代称雄凉州,后来因为势力衰微便投奔京都,他虽属远方异族,却也是边境上的杰出人物。他听说京都人才很多,钦佩、羡慕到极点。到京都,还停留在江边码头上时,司马著作便去拜访他,司马氏言语粗鄙,容貌丑陋,既不中听,也不中看。张天锡因此很后悔来这一趟,认为凭着凉州那样的边远地区还可以自己固守下去。王僧弥才能出众,名声很好,当时听说张天锡来,就去拜访他。到那里后,张天锡看见王僧弥风度高雅秀美,言谈敏捷,说古道今,无不通晓。又熟悉各方人士宗族和亲戚关系,都有真凭实据。张天锡十分惊诧、叹服。

  (153)王恭始与王建武甚有情,后遇袁悦之间,遂致疑隙①。然每至兴会,故有相思②。时恭尝行散至京口射堂,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③,恭目之曰:“王大故自濯濯④。”

  【注释】①王建武:王忱,字佛大,也叫阿大,曾任建武将军,是王恭(字孝伯)的同族叔父辈。他和王恭很要好,而且同样有名望。后来袁悦在会稽王司马道子面前责备王恭,王恭以为是王忱假手袁说来陷害自己,两人交情便产生裂痕。间(jiàn):离间。

  ②兴会:兴致,指有兴致的时候。

  ③行散:参看《德行》第41 则注②。京口:王恭曾镇守京口。

  ④濯濯:形容有光泽;清朗。王恭看见清露、新桐,有所感,赞美王忱也如此。按《晋书·王恭传》载:“恭美姿仪,人多爱悦,或目之云:‘濯濯如春月柳’。”用“濯濯”来形容王恭,与这里所述不同。

  【译文】王恭起初和建武将军王忱很有交情,后来受到袁悦的挑拨,便产生了猜疑,裂痕。可是每到兴致勃勃时,还是会想起他。那时王恭曾服药后行散,走到京口的射堂,当时,清露在晨光中闪动,新桐初吐嫩芽,王恭触景生情,评论王忱说:“王大确实清亮明朗。”

  (154)司马太傅为二王目曰:“孝伯亭亭直上,阿大罗罗清疏①。”

  【注释】①亭亭直上:向上,指挺拔,形容刚强正直。亭亭,形容直立。罗罗清疏:指清朗疏放。罗罗,形容清疏。

  【译文】太傅司马道子给王孝伯和王忱下评语说:“孝伯刚强正直,阿大清朗放达。”

  (155)王恭有清辞简旨,能叙说而读书少,颇有重出。有人道孝伯常有新意,不觉为烦。

  【译文】王恭的谈论言辞清新,意思简明,善于畅谈,可是读书少,多有重复的地方。有人说王恭常有新意,使人不觉得烦闷。

  (156)殷仲堪丧后,桓玄问仲文①:“卿家仲堪,定是何似人?”仲文曰:“虽不能休明一世,足以映彻九泉②。”

  【注释】①仲文:是殷仲堪的堂弟。

  ②“休明”句:殷仲堪生前名望很高,他是被桓玄害死的,所以殷仲文的回答必须小心谨慎。休明,指德行完美光明。九泉,黄泉,阴间。

  【译文】殷仲堪死后,桓玄问殷仲文:“你家的仲堪,究竟是怎么样个人?”仲文回答说:“他虽然不能一辈子都德行完美光明,可是也足以光照九泉。”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181
c
id
1327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