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文学 > 诗词鉴赏 > 古诗词 >

王国维《踏莎行·绝顶无云》原文_译文_赏析

2021-04-06 08:39:15
|永亮2

  《踏莎行·绝顶无云》是王国维于1905年写的一首词。对于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点,王国维采用了对比的写法,古与今的对比,现实与理想的对比,实与虚的对比,给读者以回味,给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

  《踏莎行·绝顶无云》原文

  清代:王国维

  绝顶无云,昨宵有雨。我来此地闻天语。疏钟暝直乱峰回,孤僧晓度寒溪去。

  是处青山,前生俦侣。招邀尽入闲庭户。朝朝含笑复含颦,人间相媚争如许。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山顶上没有云彩,昨天夜里下过雨。我来到此地感悟天地之间的灵性交流。若有若无的钟声在昏暗的杂乱山峰间传递,孤寂的僧侣在晨晓中渡溪而去。

  放眼望去到处是青山,站在山顶上想起了自己的朋友和伴侣。想把他们招请到这里闲耍。就这样朝朝暮暮在一起生活,那是多么的快乐,人间的相亲相爱也就莫过于如此了。

  注释

  ①踏莎行:《踏莎行》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双调五十八字,仄韵。

  ②天语:上天之告语。

  ③疏钟暝直:谓寺庙的晨钟声于昏暗中揭响直入高空。暝:昏暗。

  ④度:通“渡”。

  ⑤是处:到处。

  ⑥前生:上一辈子。俦侣:伴侣。

  ⑦招邀:邀请。闲庭户:寂静的庭院。

  ⑧含笑复含颦:微笑或皱眉。

  ⑨相媚:取悦。争如许:怎得能够像这样。

  赏析

  这首词写凌晨时候爬上高山之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但其中含有很丰富的言外意蕴,留下较大联想空间的写境与造境相结合的作品。

  “绝顶无云”和“昨宵有雨”是一个对比也是一个过程。所谓对比,是今晨与昨宵、无云和有雨的对比,它容易引起一种诗意的感发;所谓过程,是在昨夜到今晨这极短的时间中从阴到晴的过程,它容易引起哲理性的体悟。因此王国维接下来就说“我来此地闻无语”。“天语”,是上天的告语,是以一种告诫的语气,所以“我来此地闻天语”这句话,就隐含有一种寻求觉悟的努力在里边。后面王国维展开描写,写所听和所看到的,“疏钟暝直乱峰回,孤僧晓度寒溪去”。黎明前月已经西沉日尚未出,是山谷中最昏暗的时候。这里的直是王国维着力的描写,突出它的力度。而“乱峰回”,是说山谷被乱峰环绕,这是一种横向的包围和约束的力量。“回”和“直”这一句两字,是对举的说法,使人觉得那寺院疏钟的声音好像冲破了乱峰环绕的黑暗直立而起,揭响入云。“孤僧晓度寒溪去”,令人在乱山昏谷之中产生。这样说并非毫无根据,因为这句话从意象到字句都充满了引人产生这种联想的可能性。

  正是这个“孤”字,引出了下阕寻求俦侣的想像:“是处青山,前生俦侣,招邀尽入闲庭户。”“前生俦侣”,仍是用了佛教的说法。引述到了前生、今生、来生的“三生”,那便是一种前生的慧根。把青山视为前生的伙伴并邀请它们到家里来做客,一方面是极言自己对青山的亲近之感,另一方面也流露出一种孤独寂寞的情绪。这种比喻方式不是王国维创造,它借鉴了辛弃疾其中一首《沁园春》的写法,把青山比作客人。接着下来王国维这首词结尾的“朝朝含笑复含颦,人间相媚争如许”,仍然是借鉴了稼轩词,这是正用,那种寻求一个知音来安慰自己的渴望,正反映了他自己在追求理想道路上的孤独。


相关文章:

1.王国维《点绛唇·屏却相思》原文|译文|鉴赏 

2.王国维《点绛唇·厚地高天》原文|译文|鉴赏

3.王国维《蝶恋花·窗外绿阴添几许》原文|译文|鉴赏

4.王国维《如梦令·点滴空阶疏雨》原文|译文|鉴赏

5.王国维《采桑子·高城鼓动兰釭灺》原文|译文|鉴赏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213
c
id
7146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