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教育 > 日记大全 > 心情日记 >

晚报情结的个人心情感悟与体会

2019-10-15 11:39:35
|春燕

  编者按:《吟来晚报段段情》这篇文章讲述了淄博晚报一路的成长历程,即使还有一个人订阅,也要把它送到那个人手中,不妨来看看作者对于晚报的情感吧。

晚报情结的个人心情感悟与体会

  淄博在全省位居“C”地位,拥有一张淄博人的晚报,才与之相匹配,现在《淄博晚报》迎来25岁华诞,从她诞生的那天起,作为淄博人的我,始终把《淄博晚报》看做是一方圣地。

  2006年,我参加在丹东召开的“中国冶金矿山高峰论坛”。出于新闻的嗅觉,我知道面对的是一些有故事的人。在会议间隙,自我介绍:“我是山东来的,这样高规格的会议也是‘大姑娘出嫁’,唠唠嗑吧。”一句山东来的,涟漪激起一个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的中年人,他说:“我老家是山东荣成的,爷爷那一辈闯东北过来了。咱们是老乡。”

  话匣子一打开,异地认了个老乡,又是媒体人,询问得知,是丹东电视台的记者,叫张振堂,可就无话不说了。他把所了解的,托出“半盘”就是一道“大餐”。会议结束,我索性放弃游览路线,躲在酒店,把张振堂对我的叙述整理成篇,发给咱《淄博晚报》。晚报采用我的小文后,我没有忘记把样报寄给丹东电视台的张振堂一份。他为咱《淄博晚报》大赞了一把,并且年年寄个贺年卡问候。晚报成就了一段跨省因缘际会。

  每天看不到晚报,一是问传达,二是问送报人。我们这负责送报的人叫宋秀丽,虽是本家,我跟她说:“咱们几天不见都可以,晚报我要天天见。”不光我要求天天见,职工们也是盼着,没有你的日子里,这一天可怎么过。有一天风雪不歇,天寒地冻,下早班的同志们巴望着看到当天的《淄博晚报》,天气作怪,不知谁出了个馊主意,让我问问送报的还来不。我反问:“你们都走不了,送报的怎么来?”一句话反倒激起了他们的意志,说:“如果送报的还在路上,我们去接她。”想想也是,一个送报女子,遭遇这样恶劣天气,人家有心无力,问问她走到何处又有何妨?电话那头传来呼呼风声夹杂着无奈声音,她就在送报路上,风雪填满沟壕,分辨不出哪是道路。下了班的小伙子派上了用场,我用命令的口气说:“看不看报暂且不说,送报的那个小宋路途遇到情况,先把她转移到安全地方再说。”有惊无险。有职工们对晚报的渴望,有送报人的尽职尽责。

  近几年行业不景气,订报季节要压缩一部分报刊,与《淄博晚报》的情怎么也难以割舍。《淄博晚报》已成为是陪伴在身边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空暇时间,耳畔时常响起一首歌:“是谁送你来到我身边,是那圆圆的明月?是哪潺潺的山泉?……”我在想,晚报不就是歌里唱的“明月”吗?送报人不就是“潺潺的山泉”么!

  作者|宋庆法

  公众号:爱读淄博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晚报情结的个人心情感悟与体会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142
c
id
5108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