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教育 > 日记大全 > 日记300字 >

清明节游玩放风筝日记

2020-03-26 17:28:27
|东泉2

  清明时节,人们有一项最喜爱的活动,那就是放风筝。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是小学生清明节游玩放风筝日记,欢迎阅读。

 

  清明放风筝

  今天是清明节,我和妈妈,姐姐去放风筝。

  我们到了大堤拿出风筝,我一抬头向天空望看见天上有很多风筝,我对妈妈说今天有这么多人来放风筝。妈妈说,清明节,人们都要去踏青的。

  我跑到人多的地方放,看释放风筝了,我拿着下面的把,姐姐牵着线,我们把风筝 放的很高。

  今天玩的真开心。

  清明节

  今天是清明节。吃了中午饭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哥哥一起来到了康店桥的河堤上,哇这里人好多呀!有的在放风筝有的在看风景。我们把我们的风筝拿出来开始放,我们跑呀跑。跑到了一个很大的地方我们在那儿开始放风筝,我们的风筝上的图案是喜羊羊美羊羊。今天的风很大,我们的风筝放的很高,美羊羊和喜羊羊在高空中对我们微笑,大风把我们的风筝刮的呼呼作响,我们玩得正开心呢,突然我手一松风筝飞走了,啊!风筝被刮到了树上,我们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弄下来,可是风筝坏了。

  今天虽然风筝坏了,但是我们玩的很开心。

  清明节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前人们最爱玩的游戏。风筝,在我车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在春秋时期,有位公输般,即神话中的“鲁班”,会做木鸢,削竹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南北朝时期,梁正武帝在台城被侯景叛军围困,大臣羊侃曾用风筝系上诏书,招来援军救驾。风筝最初的作用只是军事上传递消息的工具,以后逐渐演变为一种娱乐玩具。

  放风筝,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唐代诗人高骈写有《风筝》一诗:“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入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风筝真正的命名,《询刍录》记载:风筝,即纸鸢,又名风鸢。五代时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采风为对,后于鸢首以竹为笛,风入笛管发出悦耳之声,好似“筝”鸣,俗称风筝。

  起初只限于皇宫贵族中的公子佳人玩赏,到了宋代以后,才成为民间群众喜爱的一种活动了。风筝既是一种美丽的民间工艺品,又是大众娱乐品,历来爱到文学家的传唱。《北京竹枝词》也对风筝有生动的描绘:“风鸢放出万人看,千丈麻绳系竹竿。天下太平新样巧,一行习上碧云端。”早在清朝时,风筝已在扎、糊、绘、放四艺上发展到相当精致的程度。曹雪芹在北京西山“穷居著书”时,细究风筝扎糊之法,还写了《南鹞北鸢考工志》一书。书中详细介绍了翼燕、双鲤、彩蝶、螃蟹、宠妃、双童等四五十种风筝的扎、糊、绘、放等技法和工艺。此外,古代放风筝又是与放晦气联系在一起的。《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林黛玉不妨将制作精巧的风筝放掉。李纫劝她:“放风筝图的就是这一乐,所以叫放晦气,你该多放些,把病根儿带去就好了。”而当紫鹃要去拾断了线的无主风筝时,探春又劝阻:“拾人走了的,也不嫌个忌讳?”可见古时放风筝是人们消灾祛难的手段,不能去拾别人的风筝,以免沾上别人的晦气。也有人在放风筝时,把所有的烦恼写在纸上,让它随风筝飞上蓝天,认为一切烦恼都会随风而去。


相关文章:

1.清明节放风筝日记300字

2.清明节放风筝日记100字

3.清明节踏青放风筝日记

4.清明节日记放风筝450字

5.清明节旅游日记400字-清明一日游

6.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日记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138
c
id
8367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