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处暑:即为出暑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这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初秋炎热将结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今日处暑:即为出暑,如果喜欢请收藏分享!
今日处暑:即为出暑
今天是2023年的8月23日,星期三。癸卯年(兔年)七月初八,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暑。
“处”的本意是“止息”、“停留”的意思,“处暑”表示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暑气开始消退。这期间,气温逐渐下降,日夜温差逐渐增大,天气虽仍热,但已是呈下降趋势。
在处暑节气的这一天里,民间主要有吃鸭子、放河灯、开渔节、煎药茶、拜土地公等习俗活动。
关于处暑的记载,在元代文人吴澄编著的文字作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写到:“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大体释义为:处暑,是农历七月份的一个节气。处,是终止、结束的意思,处暑就是暑气到此而结束。
在古代,人们还常常习惯于将处暑期间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就是指,一候期间,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到了二候,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三候以后,黍、稷、稻、粱类农作物就要成熟。
处暑时节,空气湿度逐渐降低,气候变得干燥。这个时节,人们通常会进行一些与秋季相关的活动,比如:秋游、登高、赏红叶等。
秋高气爽,清风徐来,让人感觉仿佛换了一个世界。秋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田野里的农作物开始成熟,果树上的果实也纷纷落下。人们开始忙着收获,为了明年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秋季也是一个变幻万千的季节,天气时冷时热,时晴时雨,让人感到不可预测。但是,这种变幻也带来了美丽的景色,金色的稻田和红色的枫叶让人陶醉其中。
处暑之后,秋季的到来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轮回和变化,也让人们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天。
如今,又是一年处暑到!处暑,是夏季的结束,也是秋季的开始。伴随着处暑节气的到来,人们开始感受到夏日的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秋天的气息。
这个时节,让我们一起感受气候的变化,享受秋季的美好。也希望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们当地的处暑习俗和感受,让我们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知识。
随笔于2023年处暑节气,有感而发!此时此刻,面对着此情此景,正可谓是:今日处暑,意即“出暑”……
处暑的气候特征
处暑大约是处于夏季和秋季交接的时候,所以天气由热转凉。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随着太阳高度的继续降低,所带来的热力也随之减弱。
炎热的酷暑已渐消退,虽暑气呈退减趋势,气温不会异峰突起,但此期间仍然会出现短期回热天气,而但并未真正凉爽,真正开始有凉意一般要到白露之后。这个时候,我国南北方的气候差异也慢慢显示出来。
处暑的季节吃什么
蔬菜有万能的土豆、茄子、新鲜的辣椒等等,亲民、做法多样 又有营养。滋补类型的有银耳、百合,百合口感甘甜。水果类:石榴、苹果、橘子、山楂等等。处暑是玉米成熟的季节,十分适合。老福州习惯吃龙眼,龙眼剥壳后泡稀饭吃。另一种食物就是白丸子,白丸子其实就是糯米丸,做法很简单,将糯米粉搓成一小粒一小粒,煮汤,加点糖,味道清甜。还应该要吃鸭肉,因为在处暑的时候正在处于热转凉的交替时期,在处暑的时候食用刚刚好。
处暑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处暑中的处是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处”是躲避之意,二十四节气之一。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左右。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这时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暑”在古汉语里就是热的意思,二十四节气中根据一年中气温的不同,“暑”也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是:小暑、大暑、处暑。其中小暑是立夏过后,气温稍高有暑意但也不是很热是为小暑。大暑比之小暑热力要更甚,刚好处在中伏前后,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俗语说,小暑不算暑,大暑正伏天,就是这个意思。同时,大暑这一时期,也正是降雨旺盛时期。蒸发量大,空气湿度大,就形成了即热有闷的特点,也是人们最难受的“桑拿天”。最后的处暑,已经是立秋过后的节气,虽有“暑”但处暑表示的是暑热停止的意思。从处暑过后,暑热结束,天气转凉就进入秋天了。
处暑的意思是:暑天到此处就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处暑有哪些禁忌
避免皮肤伤害
初秋天气干燥,皮肤水分易蒸发,外露的皮肤缺水就会变得粗糖,弹性也会变小,严重的还会产生皲裂。日常要注意皮肤的护理,沐浴时不要使用碱性大的香皂,可以多吃花生、梨、红枣、葡萄、银耳、核桃等能 够滋润肌肤的美容食物。
避免心情抑郁
秋季花木凋零,叶落草枯,到处呈现出一片肃杀之景,人也易触景伤情,产生凄凉、郁闷、忧愁的情绪。一旦遇到烦心事,就很容易引起心情 抑郁。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理性地看待自然界的变 化,可出游赏景、探亲访友,来使心情愉悦,也可练气功、打太极以保持心情宁静。
伤胃
秋季昼夜温差大,由于冷空气的剌激,胃酸分泌就会增加,肠胃容易发生痉挛性收缩。而天气转凉,人们食欲增加,又增加了肠胃负担,因此, 极易引发胃病。患有胃病的人,秋季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宜食用温、软、淡、 素的食物,少食多餐,定时定量;戒烟禁酒。
避免“病从口入”
饮食与疾病很容易“挂钩”。处暑之后,早晚温差变化开始明显,肠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热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和适应性就会随之降低,这时候容易出现一些肠胃病,患有慢性肠胃病的患者,往往会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加之饮食不当,这种不适的情况还会进一步加重,因此在饮食方面一定要谨慎。
避免睡眠不足
处暑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从养生的角度来看,此时起居作息应作相应调整。 专家表示,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尤其是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
避免过早热水洗澡
可坚持冷水浴习惯 不管哪个季节,坚持运动绝对是没错的。入秋之后锻炼的好处在于,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 冷水浴锻炼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如秋天气温逐渐降低,人体对寒冷和冷水也逐渐适应,一直坚持,到了深秋和冬季,洗冷水浴也不感觉太冷。冷水浴时应循序渐进,包括洗浴部位由局部到全身,水温由高到低以及洗浴时间由短到长。
避免开窗少
秋季尽量多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