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
中元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道教+佛教都在这了!中元节的习俗在中国各地都有流传,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福建闽西和山西平遥等地区的“打醮”活动。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元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只供参考,喜欢的朋友们欢迎分享收藏!
中元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道教+佛教)
道教传说
“中元节”之名起于北魏,“中元”是道教的说法。道教经典称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又将“三元”与“三官”相配,说天官神主赐福,生于正月十五。
道家以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地官赦罪之辰,届时地官检查、考校天上地下神仙、凡人、动物的表现,以便定罪免刑。东汉《老子章句》引《道经》:“七月十五日,中元之日,地官校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
又《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鬼囚徒,亦得解脱。”
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道教会举行“中元普渡”,作法事以三牲五果普度十方孤魂野鬼,顺带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佛教传说
中元是佛教的“盂兰盆会节”,首创者据说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盂兰盆”一词来自佛教的说法,被称为“屋兰玛纳”(梵文ULLAMBANA),是“解救倒悬”的意义,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着、苦不堪言。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为旨意,为了使众生免于倒悬之苦,替孤魂野鬼诵经布食。
中元节的禁忌有哪些?
一、不要走夜路,“七月半,鬼乱窜”这句话相信大家都有听说过吧?在农村,老人经常会告诫后生们,七月半前后这几天的夜晚是不能随便出门的,问其原因,一般的解释就是:这段时间不干净的东西都会出来,阴气非常重,所以人们不能在外面待太久,而在外面过夜更是大忌,特别是身体不好的人更要注意。
二、晚上不要拍照,不要照镜子,这也是农村老人经常告诫我们关于中元节的忌讳,据说是因为晚上照相很容易拍到一些非常恐怖的画面,而照镜子的话就会看到一些不干净的东西,这样就等于会沾染晦气,人的运势也会大受影响。
三、晚上不可吹口哨,这也是中元节期间,农村老人经常说的忌讳,因为人们认为夜晚吹口哨会将不干净的东西招来,然后它们就会缠着吹口哨的人,所以说,不能在夜晚吹口哨的,如果老人听到我们吹口哨了,肯定是会臭骂我们一顿的。
中元节的意义是什么?
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中元节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背后体现的是一种信仰,是追怀先人既古老又现代的一种传统,这一传统体现了古人“慎终追远”思想,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中元节通过本身的活动,来提示人们不要忘记祖先,要始终牢记民族的根本。
中元节的来历简介
中元节日子是农历七月十五,所以俗称“七月半”。根据已有的文献记载,中元之命名来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说法。
道教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个月圆的夜晚定为上元、中元、下元。
正月十五上元节为天官的诞辰,此时祭天;十月十五下元节为水官的诞辰,此时祭水;七月十五中元节为地官的诞辰,传说这天地官下降,定人间善恶。由此形成了天官赐福、水官解厄、地官赦罪的三元节。
《道经》载:“七月十五日,中元之日,地官校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
因此自古以来民间都将这一天作为悼念祖先、祭祀已故亲人的日子。但由于中元节和佛教的盂兰盆节有较密切的关系,因此中元节亦被称为盂兰盆节。故佛教寺庙会在此日举办盂兰盛会超度亡灵和祭祖。这样一来,佛教的盂兰盆节就与道教所谓的中元节有了交叠之处。
中元节的习俗
中元节最主要的节俗,是燃放河灯。河灯也叫“荷灯”、“荷花灯”,因为这种灯的底座大都是用纸板或木板做成莲花形状,或者干脆用莲花叶作底座。人们在荷花灯底座上安放灯盏或蜡烛,在七月十五日夜月明风清之际放于江河湖水之中。
放于河中的叫河灯,放于江中的叫江灯,而无论是放于河中、江中,还是湖中,因都是放于水上,所以也统称之为“水灯”。
人们在这初秋的月明之夜,纷纷来到江河之畔、湖水之滨,点燃起无数的荷花灯放入水中,任其明灭闪烁,自在漂流。
有时,在黄河、长江以及其他大小河流中,人们燃放的河灯顺流而下,愈聚愈众,甚至会形成绵延数里的灯海奇景,好不壮观!
清代诗人文昭《京师竹枝词》这样描写旧京中元放灯的盛况:
坊巷游人入夜喧,左连哈德右前门。
绕城秋水河灯满,今夜中元似上元。
人们燃放河灯的目的,最初不外是要普渡在旷野之中四处游荡的孤魂野鬼,以超度他们的亡灵离开地狱转世托生。人们放河灯,是为了给死去的孤魂野鬼送去照明的灯盏,帮助他们从幽冥的阴间来到光明的人世。
这体现了现世生人的仁慈宽厚,大爱无疆。它不只指向现世人生,而且能够辐射到另一个黑暗苦楚的冥间世界,帮助那些冤魂怨鬼获得拯救解脱。
可以想象,在传统社会每年的七月半,日间酷热难当,夜晚清风徐至,明月当空,人们举着形状各异、灯光闪烁的荷花灯纷纷来到清凉如许的河畔湖边,放灯赏月,避暑乘凉,这不仅具有照冥拯孤、超度亡灵的意义,同时不也是人们呼应季候的变化、与自然和谐相处、享受自然、享受生活所创造的具有浓郁审美意味的生活形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