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人口总数2023

艺洁1860分享

GDP万亿城市是全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也是人口增长的主力军,那么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理解,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武汉人口总数2023,欢迎阅读!

武汉人口总数2023

武汉人口总数2023

2023年武汉人口总数是8591611人。

武汉市,简称汉,别称江城,是湖北省辖地级市,省会、副省级市、超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截至2021年,全市下辖13个区,总面积8569.1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364.89万人,城镇人口1154.15万人,城镇化率84.56%。武汉是一个多民族散杂而居的城市。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武汉市少数民族总人口数为8.844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9%。全市少数民族人口中超过1000人的民族有12个,其中土家族30215人,回族21777人。

武汉的地理环境

武汉市地貌属鄂东南丘陵经汉江平原东缘向大别山南麓低山丘陵过渡地区,中间低平,南北丘陵、岗垄环抱,北部低山林立。全市低山、丘陵、垄岗平原与平坦平原的面积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5.8%、12.3%、42.6%和39.3%。

武汉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常年雨量丰沛、热量充足、雨热同季、光热同季、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等特点。武汉年平均气温15.8℃~17.5℃,极端最高气温41.3℃(1934年8月10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8.1℃(1977年1月30日)。

武汉晋级为全国超大城市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22年10月公布的《2021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截至2021年末,武汉城区人口首次突破1000万大关,达到1094万人,市区人口达到1477万人,由此前的特大城市晋升为超大城市。

2014年,国务院下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

近年来,武汉人口强势回流,人才密度不断提升,连续6年实现人才净流入,稳居全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第一方阵。2017年至2022年,武汉新增就业创业大学生人数超过205万人。

人才纷至沓来的背后,是武汉城市能级与产业结构的全面跃升。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武汉着力锻造“965”现代产业体系,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及北斗产业集群蓬勃发展,2022年GDP达18866.43亿元,重回全国第八。

对标先进,武汉持续增强环境吸引力。今年5月至6月,武汉市党政代表团先后赴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考察学习,同期举办招商推介活动,分别签约项目103个、107个,总签约金额超6000亿元。

根据《武汉市国土空间“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武汉市常住人口将达到1380万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达到1200平方公里。

截至2021年末,全国共有超大城市8个,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武汉。

武汉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49家企业营收过亿上市企业13家

在人工智能产业领域,武汉抢抓机遇快速发展。

日前,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发布《2023年武汉人工智能企业库》,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武汉人工智能企业库今年较去年新增168家企业,总数达到650家,增幅达35%,入库企业累计有49家营收过亿元,上市企业13家,数据显示武汉人工智能产业处于高速发展期,但对标先进城市仍有明显差距。

该报告由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研究团队汇总武汉市企业数据,组织调研2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访谈2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召开6次座谈会、2次评审会编写而成。

武汉人工智能企业库相关负责人指出,ChatGPT发布后,全球人工智能市场的算力需求空前旺盛,行业对高速率、低能耗的光芯片及高性能芯片的需求还将进一步提升,武汉市在发展与光通信、集成电路等优势领域融合的人工智能产业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在优势。

“小巨人”新增44家增幅达259%

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人工智能的发展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武汉正在结合自身优势,以人工智能赋能城市创新发展。

据统计,入库企业中,规上企业达224家,占比34.5%,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1家,占全市总量19.7%,另有49家营收过亿元企业、13家上市企业、14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家独角兽企业,企业平均有效发明专利达14件。

上年报告显示,482家入选武汉人工智能企业库的企业中,营收过亿企业已达到23家,入库企业中上市企业1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5家、独角兽企业2家、潜在独角兽企业15家,企业平均有效授权专利12件。

记者梳理发现,2023年报告的主要指标较2022年均有大幅提升,特别是“小巨人”企业,新增44家,增幅达259%。

梳理报告发现,武汉已初步培育并形成了一批在人工智能产业链各环节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在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医疗、机器视觉、智能芯片、智能制造等技术领域培育或引进了国内的领先企业。

产业链分布方面,66%的入库企业为人工智能应用层企业,较2021年上升5个百分点;区域分布方面,74%的企业集中在东湖高新(600133)区和武汉经开区,其中东湖高新区企业数占比59%,武汉经开区占比15%。

近几年来,武汉市人工智能企业保持着年均30%以上的增长,截至2022年底,650家人工智能企业中规上企业已达到224家,占比34.5%。对标深圳、杭州等先进城市,武汉人工智能企业在产业规模、数量方面仍有差距。2022年,杭州全市人工智能产业营收2487亿元,较2020年增长近千亿元,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千家,位列全球城市第九位,规上企业占比超七成,人工智能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城市第四位;深圳2022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2488亿元,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达1920家。

武汉跻身全球人工智能创新百强城市

日前,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最具创新力城市排名以及全球人工智能创新城市(300778)500强分析报告出炉。根据报告,中国有42个城市上榜,城市数量居全球第二。报告指出,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趋势下,中美两国的创新智能研究呈现较强态势。美国在全球人工智能创新城市的数量和影响力方面均处领先位置,中国则仅次于美国。

在全球人工智能创新城市500强中,中国有42个城市。全球人工智能创新城市前100强中,中国的城市有19个,分别是:北京、上海、香港、杭州、深圳、南京、西安、广州、台北、武汉、合肥、沈阳、成都、天津、哈尔滨、长沙、新竹、大连和济南。

随后,科技部发布消息,正式批复支持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这也是华中地区首个获批建设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建设是《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依托人工智能行业技术领军企业,以应用需求为牵引,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科技创新和产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人工智能普惠算力,积极参与我国人工智能算力网络建设,更好服务我国人工智能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

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国内首家具有公共服务属性的人工智能算力平台,两期共建成200P AI算力+4P HPC算力,目前已饱和运行,已为300余家科研机构和企业、高校提供公共算力服务,吸引武汉大学、中科院、斗鱼等多家知名机构入驻。目前实现饱和运行,并且正在加速扩容至400P,整体算力规模将再翻一番。今年一季度末,该中心当月算力申请量环比增长131%,同比增长900%。

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产业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分析指出,依托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武汉超算中心“双中心”,武汉打造了坚实的算力底座,找到低成本优化算法的有效路径;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武汉市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三大新型研发机构共同发力,紫东太初多模态大模型、江城太素多模态训练数据集等广泛赋能,较大缩短了企业人工智能开发周期;《武汉市新型智慧城市“十四五”规划》等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经开区人工智能科技园、融创智谷等人工智能园区集聚效应正逐渐显现。

当前市场对算力的需求空前旺盛,行业对高速率、低能耗的光芯片及高性能芯片的需求仍在提升,武汉在光通信、集成电路等领域有着坚实的产业基础,在人工智能基础元器件供应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在优势。

武汉人口排名全国第几

第5

    847167